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工匠精神,一劑時代良藥

工匠精神,一劑時代良藥

時間:2024-11-02 01:38:43

本刊記者于璇

帶着對“工匠精神”的種種疑問,2016年6月13日,《電器》記者拜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馬淑萍。一進入她的辦公室,疊放在辦公桌正中的幾本書立即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這些書,都是日文原版書,書名中都包含“職人”這個關鍵詞。交流也正好從這幾本書開始,從“職人”開始探讨“工匠精神”。

在馬淑萍看來,“工匠”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工匠精神”的狹義對象是指繼承傳統手工業的工匠和技術工人,最典型的是手藝人,日本稱其為“職人”。廣義來看,每一個人、每一家企業甚至整個社會,都可以成為“工匠精神”的對象。

當“工匠精神”成為中國社會新的“熱詞”,日本當之無愧地成為最多被提及的國家。在日本,工匠精神備受推崇,早在江戶時期,工匠氣質已經定型,并形成了傳統的“匠人文化”。無論頗具傳統意味的手工藝人,還是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大型公司,抑或規模不一的中小型家族企業,“工匠精神”已經被日本企業發揮得淋淋盡緻,并成為一種民族特性。馬淑萍認為,日本“匠人文化”的精髓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不斷創新、挑戰自我,讓社會和客戶更加滿意。

那麼,對于當代中國而言,“工匠精神”又應當具備哪些内核呢?

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可以稱為“工匠精神”的第一要義。“日本職人文化裡,以“平生一工匠”為榮,不單純以産品是否掙錢為評價标準,而是以在業内被評價為第一感到榮耀。”馬淑萍表示,通俗來說,工匠精神就是把自己的“活兒”幹到“精”,甚至變成“絕活”。

這種精益求精,無關産品價格高低。“日本的百元商品,雖然價格隻相當于人民币6元,但是同樣做得非常精緻。在日本人的概念中,任何層次的産品都應該是精緻的,不會因為價格便宜而粗制濫造。高中低端是市場定位,不是品質标簽。”馬淑萍坦言,“反觀中國,在多數消費者的認識裡,便宜的東西就很粗糙,質量就可能有問題。工匠精神,首先要落實到産品層面,我們要把所有層次的産品都做好做精,并非隻有價格不菲的高端産品才能體現‘工匠精神’。”

這種精益求精,也無關崗位的重要性。對于制造業而言,工匠精神不僅是技術工人需要具備的職業素養,對于研發人員、企業管理者同樣重要,應成為注入企業體内的優質文化。據馬淑萍介紹,日本的匠人文化中有一句名言——普通職員容易受外界影響,會得“感冒”,但是職人不會,他們具有堅持不懈努力的精神。

這種精益求精,同樣無關企業規模和行業分工。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态後,以規模論英雄的時代正在慢慢走遠。一提起中國的中小企業,往往會聯想到“技術實力不強”。反觀日本,不少日本中小企業具備國際一流的技術,他們努力在細分領域做到最好,力求成為領域内的隐形冠軍。這為日本大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為制造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配套基礎和協同關系。“制造一流的産品,不僅需要大企業踐行工匠精神,更要注重中小企業的發展,整體發展起來,才能真正保障産品品質,提高行業整體的競争力。”馬淑萍說。

“并非所有企業都要去做‘高精尖’,隻要在自己的領域做到最好最精,就是踐行工匠精神的表現。”馬淑萍認為,即使是代工企業,如果能夠在自己領域做到最好,同樣會有生存空間,富士康就是很好的例子,最優的産品質量+最好的成本控制。

不斷創新

“工匠精神”不僅有着認真、執着、堅持的底蘊,更包含不斷創新、挑戰自我的内質。過去,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讓中國人快速富裕起來,在從無到有的過程中,企業發展比較容易,龐大的人口基數消化了規模生産的絕大多數産品,比拼的是規模、速度、市場占有率以及價格;如今,産品和制造能力都是過剩的,企業若沒有“絕活”,就很難适應全新的發展階段。馬淑萍口中的今夕對比正切中傳承和弘揚“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她給《電器》記者講了一個發生在日本企業身上的真實事件,引人深思。日本一家醬油企業為了研發出口感更好的産品,一度瀕臨破産,但是在執着研發的過程中,這家企業發現技術可以用于化妝品領域,不僅扭虧為盈,還開拓了新的業務領域。對中國企業而言,在精益求精的過程中,不僅能挖掘新的潛能(更高效的生産方式),更可以發現新的商機(新産品和新領域)。而這些正是在新常态背景下企業保證持續發展、突破同質化的新增長點。

注重“人”

“工匠精神”還隐含着對“人”的更加關注。“自動化和信息化是提升産品質量的重要途徑,但是并非所有都可以通過自動化的設備進行替代。”在馬淑萍看來,由于曆史原因,中國“工匠精神”的傳承出現了“斷代”,技術工人的職業地位和培養不被重視。一方面,人是無法被完全替代的,即使在自動化為主的生産過程中,部分制造環節或關鍵部件仍無法用機器來完成,例如日立公司生産衛星需要的核心部件防電針隻能有萬分之二的精度誤差,就需要依靠高級技工的感覺來完成的。另一方面,設計、研發、制造生産裝備,仍需要人,需要發揚“工匠精神”。“我們無法完全依靠自動化設備實現強國夢,歸根到底,要依靠人的操作、管理和智慧來實現中國制造的強國夢,需要每一中國人踏踏實實做事。”

在揮别高速發展後,“工匠精神”有望成為一劑時代良藥,讓社會告别浮躁,讓企業回歸理性,讓個人重拾職業尊嚴。電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