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一款名為“無憂幫幫”的軟件上線,其中一個業務闆塊便是“打摩的”。經筆者多方打探,終取得該軟件所屬公司創始人張東的聯系方式,并對他做了獨家專訪。摩托車行業與移動互聯網會以何樣方式結合?摩托車行業内的創業路該如何走?看這位過來人如何作答。
拉風、帥氣、自由是張東對摩托車最早的印象。初中時,每次看到摩托車他都會想象自己騎着的畫面,也隻能偷偷騎上家裡的摩托車外出解渴、過瘾。對摩托車的感情就在這種環境下日益加深、加固。工作後的張東日常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騎摩托車出行消遣已是奢望,再加上所處行業與摩托車基本無關,張東仿佛與摩托車越行越遠。
一日摩友,終生摩友。此前,國内輿論對摩托車進行“妖魔化”的負面報道與評論,曾一度讓人們對摩托車望而卻步。憑着對摩托車的喜愛,張東覺得應該做些事情,為摩托車正名,為摩托車行業正名。
一次偶然間,張東站在路邊,看着街上來往的摩托車和摩的陷入了思考:相比汽車,摩托車和摩的具有明顯的通行優勢,如果短距離代步或打車,摩托車是最佳選擇。但現實情況是摩的市場仍存有較多問題:司機方面載客難、乘客方面定價難等等。一來二去,不僅浪費了資源,還浪費了時間。
經調查研究後,張東認為:“中國有近億輛摩托車行駛在路上,全面禁摩的話是不現實的。但是如果市場不規範的話,摩的就會被貼上黑車的标簽,這是不科學的。我們希望合理利用一些資源,改善人們對摩托車錯誤的認知,規範好市場。如果此時上線一款‘摩的版滴滴’,不僅可以有效解決上述難題,還可能進一步提高廣大摩友的收入水平。”
蟄伏近一年,“無憂幫幫”正式上線,至今成績斐然,數千名摩的司機與平台簽約,通過平台接單完成交易。
現今,摩托車出行的安全性是影響乘客選擇最主要的因素。那麼“無憂幫幫”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呢?張東介紹說:“第一,從摩的司機的駕駛資格上,平台嚴格把控。不僅駕駛員資格證齊全,駕駛員所駕駛的車輛也須備案在冊,雙重保障下極大降低安全隐患。第二,在摩的司機的安全駕駛意識上,平台與知名保險公司合作,強制為司機以‘單’為單位繳納保險金,從意識層面向駕駛員輸出安全駕駛意識,做足安全保障工作。”張東認為這些工作都是摩的市場規範化需要做的,是讓摩的甩掉“黑摩的”帽子必須要做的。
此外,張東還在與相關政府部門積極溝通,為摩的合法化運營出謀劃策,力争早日讓摩的市場正規化、秩序化。“摩的的概念絕不是是黑車,有些城市摩的是必不可少的,摩的司機的收入水平也是非常低,我也希望通過這些工作解決他們的生存問題。”
部分城市的禁限摩政策對“無憂幫幫”來說是道必須要面對的難題,對此,張東和他的團隊也在策劃相關活動和業務,旨在擴大摩托車正能量的影響力,讓摩托車在社會貢獻中發揮更大作用,力争讓摩友可以在更為寬松的環境中騎行,享受騎行。
依舊是那句“一日摩友,終生摩友”,還有很多人在為我們的行業奮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