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山東省農村電商發展和網絡消費維權機制建設調研報告

山東省農村電商發展和網絡消費維權機制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4-11-01 11:18:05

為全面掌握我省農村電商發展和消費維權機制建設狀況,促進農村電商的健康發展,助力新舊動能轉換和精準扶貧,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生根,夯實農村電商維權機制和規範發展的基礎,山東省消費者協會聯合山東省民生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開展了山東省農村電商發展和網絡消費維權機制建設調研活動,現将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的形式與内容

本次調查主要采取實地考察,書面問卷、調查員随機攔截訪問以及網上調查和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向各市工商、商務、消協組織下發了調研通知,明确了調研内容和題目,發放調查問卷100份,收回94份,調查員随機采訪146人次;網上調查參與人員1350人次;召開座談會12次;省消協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組成四個調研組,聘請有關專家,按東、中、西劃分,實地考察了濟南天橋區、青島膠州市、濰坊高密市、濱州博興縣、泰安肥城市、菏澤曹縣等六縣(市、區),根據區域産業發展特色,每縣選取2-3個電子商務示範村(淘寶村)作為調研對象,就農村電商經營現狀、市場監管執法、誠信機制和維權機制建設情況等開展了調研、座談讨論和問卷調查,并對各方面情況進行了統計、梳理、彙總、分析。

二、我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概況

(一)農村電商規模化水平不斷提升

據商務部最新數據,2017年全國農村實現網絡零售額12448.8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39.1%。其中,農村實物類産品網絡零售額7826.6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35.1%,占農村網絡零售總額的62.9%;農村服務類産品網絡零售額達到4622.2億元,同比增長46.6%,占農村網絡零售總額的37.1%。截至2017年底,農村網店達到985.6萬家,較2016年增加169.3萬家,同比增長20.7%,帶動就業人數超過2800萬人。從區域分布看,2017年東部、中部、西部、東北農村分别實現網絡零售額7904.5、2562.1、1700.5、281.8億元,同比分别增長33.4%、46.2%、55.4%、60.9%。其中,東部農村網絡零售額占比達到63.5%,優勢依然明顯。中西部及東北農村網絡零售額合計為4544.4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50.4%,高出東部農村增速17個百分點。

山東省統計數據顯示,全省農村電子商務保持快速發展态勢,發展潛力逐漸釋放,産業規模不斷擴大,2017年全省共實現農村網絡零售額541.9億元,增長43.39%,較全國增幅高出4.29個百分點。全省電子商務網絡零售額4193.15億元,農村網絡零售在全省占比為12.92%,較去年提升了0.36個百分點。全省各地依托當地資源和特色産業發展電子商務,網商數量快速增長。目前,農特産品在線經營企業和商戶10萬多家,全省電商平台達3000多個,阿裡平台活躍用戶2200多萬,阿裡零售平台上山東省農産品網商數量列全國第五位。

山東郵政的買賣惠平台自2013年立項以來,截至2016年,全省17地市共注冊零售商9.6萬戶,供應商8181戶,上線商品32萬餘種,交易額達14.24億元,建設了124個縣級電商運營中心、2000多個鎮級電商服務中心和9萬餘個村級電商服務站,形成“縣、鄉、村”三級郵政農村電商運營體系。山東省淘寶村的數量由2015年的64個發展為2016年的108個。各地也建設了本地農村電商平台,例如,莘縣農産品産銷網平台、濟南市章丘市的百農彙電商平台、泰安市肥城市的微農商、農拍拍、肥城原産彙等獨具本地特色的自主電商平台。山東省電子商務園區建設穩步推進,各地積極推進電子商務産業園、創業園、孵化中心等各類園區建設,2016年山東省已建和在建園區達200多個,其中6個電商園區獲得商務部認定的國家級電子商務示範基地稱号。在壽光,依托于壽光軟件園建立的壽光電子商務産業園已經入駐企業40多家。

本次實地調研的六個縣(市、區)中,濟南天橋區現有網絡經營主體5811戶,僅2017年前三季度全區的電商零售額就達到230億;青島膠州市比較活躍的網店賣家數量近2萬家,2017年全市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約300億元;濰坊高密市各類電商網店超過3000多家,電子商務年交易額實現190億元以上,網絡零售交易額達到24億元,同比增長40%;濱州博興縣電商業戶突破1.3萬戶,2017年農村電商交易額達20億元,直接從業人員4萬人,間接帶動周邊從業人員12萬人;泰安肥城市2017年實現電子商務銷售額60億元,網絡零售額20億元,同比增長20%和25%,全市網商達到6000多家、網店15000多個、電商從業人員4萬餘人;菏澤曹縣網店數1.8萬餘個,從業人員2.6萬餘人,帶動近3.6萬人就業,2015年就已實現銷售額14餘億元,現電子商務銷售額和網絡零售額均有大幅增長。綜合看,全省農村資源得到有效整合,農産品上行成為縣域電商的着力點之一,電子商務已成為促成城鄉發展一體化,區域協調發展和實現精準扶貧的主要動力。

(二)農村電商戰略效應更加凸顯

電子商務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新亮點、農村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和精準扶貧的重要載體。調研的整體情況看,多元化發展态勢進一步放大了農村電商的戰略效應。從市場主體看,除了部分本地農民變身網商“觸網”外,高校畢業生、返鄉創業農民工等,投身電子商務,在當地農村電商發展中發揮了重要帶動作用。一些傳統的供銷社、百貨商場、連鎖超市等零售業也在探索轉型發展,逐步涉足電子商務,擴大産品銷路。從交易内容看,除了農産品、手工藝品、工業産品等實物商品的網絡交易外,一批具有電商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也為電商交易提供網站設計、運營、優化等服務。各地電商園區發展漸成規模,有力帶動了當地農村電子商務集群發展,形成和帶動設計、包裝、物流、培訓、餐飲、旅遊等服務業共同發展,電商驅動地方特色産業發展的良性産業生态初步形成。從電商發展模式看,各地均積極探索符合地方實際的電商發展模式,包括以獨特的優勢農産品要素驅動形成的資源帶動型,如青島膠州市的辣椒、濱州博興縣的草柳編、泰安肥城市的肥桃等;以原有産業集聚優化資源配置驅動形成的産業帶動型,如濟南天橋區的手機産業、濰坊高密市的勞保用品産業、菏澤曹縣的演藝服裝産業等;以電子商務服務商為基礎平台驅動形成的服務帶動型,如濱州博興縣的鍍鋅網絡交易平台、廚具網絡交易平台等。上述農村電商發展模式,正在拉動經濟增長、促進轉型升級、推動創業就業、助推精準扶貧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三)農村電商發展體系逐步完善

1.區域品牌特色更加鮮明

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以示範城市、示範縣、示範基地、示範企業為龍頭的電子商務發展典型示範體系,品牌示範帶動效應日益明顯,農村電商發展資源得到進一步優化配置,縣域内優勢産業集聚,區域品牌培育和發展加速。淘寶村、淘寶鎮、電商園區等,以龍頭企業為依托,經濟合作組織為聯盟,生态圈營造為重點,逐步向電商特色小鎮、特色縣(區)轉變,初步形成小空間大集聚、輕資産高效益的電商發展格局,區域品牌特色更加鮮明。濟南天橋區涉及規模較大的行業主要是手機、護膚品、服裝等,僅山東*****公司一家,每天網上銷存的手機近八千部,為全國最大的手機電商在線銷售企業,全年交易額達18億左右。青島膠州市膠東于家村辣椒市場、膠東大店口罩村、膠西魯戈莊手套村、洋河大相粉條村等專業村通過注冊商标,依托特色口碑效應向網上經營延伸,實木家具行業也紛紛打造自主品牌,中國馳名商标企業聯誼木業、省市著名商标企業宏洋木業和喜之林家具等都在電商平台占有一席之地。濰坊高密市已形成多個電子商務特色村,其中張魯社區勞保鞋電商聚集區已經形成全國最大的勞保鞋電商聚集區,目前已發展勞保鞋網絡賣家200多家,實現了傳統銷售向網絡銷售的轉型,年銷售額10億元以上。濱州博興縣全縣4個淘寶鎮、22個淘寶村,以草柳編、老粗布、藤制木制家具、廚具為依托的四個特色淘寶村集群初步形成,成為全國重要的淘寶村集群和電商基地。泰安肥城市新城街道被評為中國“淘寶鎮”,新城街道東尚裡村、西尚裡村、沙溝村、石橫鎮旅店村、儀陽街道劉容村、邊院鎮餘村5個村被認定為中國“淘寶村”,富世康、益康肥桃合作社2家企業成功入選山東省重點培育的60家互聯網品牌企業。菏澤曹縣的大集鎮常廟村、曹海村、大寺村和闫店樓鎮楊雙廟村、倪集辦事處餘樓村、莊寨鎮馮寨村、古營集鎮南李莊村、安蔡樓鎮霍莊村等8個村達到中國淘寶村認定标準,演藝服裝産業集群市場占有率長期穩定。

2.電商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當前,各地均把發展農村電商作為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和農業提質增效的重要舉措,作為促進全民創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政府部門相繼出台了一系列引導扶持政策,為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在此背景下,農村電商加快提質升級,與傳統産業的深度融合也在強力推進,物流等要素市場得到扶持,電商監管治理力度不斷加大。各地通過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寬帶普及率、加強農村公路建設、提高農村物流配送能力硬環境,通過加強政策扶持、人才培養、營造良好市場氛圍優化軟環境,農村電商正由“成長期”向“發展期”轉變。濟南天橋區推動建設山東黃台電子商務産業園,重點構建以B2B、B2C為核心的電子商務交易平台,通過引進與電子商務發展有關聯的配套設施和配套服務項目,促進電子商務産業集群化發展。青島膠州市政府相繼出台了有關政策規劃,提出以實施電子商務普及應用工程、電子商務集聚發展工程、跨境電商創新提升工程“三大工程”為舉措的工作方案,安排專項扶持資金2000萬元,切實推動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濰坊高密市依托高密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成熟的為農服務網絡體系,推動建立了農村電商服務中心,通過引入“互聯網+”理念,促進線下産業發展與線上電商交易平台的結合,依托全國供銷合作社綜合性電子商務平台“供銷e家”,實現了“實體+網絡”的運營模式。濱州博興縣通過強化組織保障、要素保障、輿論宣傳、資源對接等“四大支撐”,初步構建起“政府引導、部門聯動、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科學管理、服務高效”的電商工作機制。泰安肥城市借助市、村公共服務中心,全面置入電商培訓、農村電商物流配送、農産品供應鍊管理、電商集聚、農村電商宣傳、電商精準扶貧6個平台建設,形成資源共享、開放接入、高效配置的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菏澤曹縣通過提供優質登記服務、扶持電商轉型升級、引導電商注冊商标品牌、開展網上創業培訓等,推動農村電商經營主體做大做強。

三、我省農村電商誠信體系和維權機制建設情況

(一)信用監督體系不斷完善

企業發展要以誠為本。誠信也是電商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全省工商系統以加強電商市場的監管和規範為切入點,積極探索網絡監管的新方法新機制,信用監督體系日益完善。如:濟南天橋區廣泛開展誠信教育和普法宣傳,對轄區内入駐三個電商産業園的經營主體進行分批次的法律法規培訓,提高經營主體守法經營意識和消費維權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同時,針對一些高發的投訴類型,進行專題的法律解析,幫助經營者厘清法律邊界,避免經營活動走進法律禁區。青島膠州市結合“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紀念活動,通過媒體宣傳年主題的含義、工作目标,引導社會輿論關注網絡消費熱點問題,倡導網絡經濟誠信經營,推動網絡經濟誠信建設。号召社會各界對網絡經濟中損害消費者權益的不誠信經營行為進行抵制,共同建設放心無憂網絡消費環境。濰坊高密市積極督促電商業戶亮證亮标,加強對網絡經營主體的日常監管,督促已登記網站經營者按照規定公示營業執照信息,主動亮明身份,讓消費者了解電商經營者的真實情況,提高網絡交易的可信度,維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濱州博興縣加強行業自律,倡導誠信經營,指導電商相繼成立了全縣電子商務協會、草柳編電子商務協會,引導蘆葦種植戶和淘寶業戶成立專業合作社,通過制定章程、組織培訓、行業規範,實現行業自律、規範經營、抱團發展、防止惡性競争,實現互利共赢。積極倡導文明經營、誠信經營,興福黑白鐵市場和顧家老粗布市場分别被評為全國誠信示範市場和山東省文明誠信市場。泰安肥城市突出重點行業和領域,結合區域特色,将桃木工藝品、家紡制品、服飾、肥城桃等特色農産品作為網絡消費維權監管的重點,切實提升重點商品的質量和消費環境。同時完善電商信用信息公示,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山東)”依法公示該市範圍内所有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同時依托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實現了信用信息互聯共享,截至2017年12月20日累計共有27戶電商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菏澤曹縣倡導誠信興商,在電商企業中廣泛開展“守合同重信用”單位評選公示活動,重點培育扶持規模較大、市場占有率較高、品牌影響力強、合同履約狀況好的電商經營戶,推薦争創國家、省、市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同時實施信用監管,以省工商局“一網一平台”為基礎,建立完善的全縣電子商務主體動态監管檔案,實施信用分類監管,完善獎懲機制,對誠實守信行為的企業免于定期檢查,對失信企業和個人進行重點監管。

(二)網絡消費維權機制更加健全

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在監管工作中,全省工商系統立足職能,鎖定重點領域,緊盯關鍵環節,為促進網絡消費維權機制進一步完善,合力逐步形成。濟南天橋區根據行業特點,提高處理消費投訴舉報工作的專業化,通過專業分會的權重提高消費投訴辦結效率和質量。同時,在黃台電商産業園進行探索試點,利用雲視頻會議系統建立了遠程視頻調解室,對處理糾紛過程中的一些疑難問題及時進行溝通,為創建大消保、大維權的社會共治格局實現再助力。青島膠州市重視消費者教育引導工作,通過聯合膠州電視台等各類媒體發布消費提示、編發消費維權知識手冊等途徑,向消費者提供必要的消費知識、法律常識,提醒注意理性消費、防範消費陷阱,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濰坊高密市工商局、消費者協會與市人民法院聯合成立高密市消費維權糾紛調解中心,對消費糾紛實施行政、社團和司法“三合一”集中調解,取得了良好效果。為拓寬消費争議解決途徑,提高消費争議解決效率,消協大力推行消費者協會投訴和解聯絡單位建設,目前,全市已有20家投訴和解聯絡單位。濱州博興縣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組織大型宣傳活動,通過電視、廣播、行風熱線等形式深入宣傳“七天無理由退貨”“欺詐行為懲罰性賠償”等涉網消費維權常識,提醒消費者防範網購風險。充分利用12315、12365投訴舉報平台受理消費投訴。通過梳理投訴舉報線索,發現涉網行業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通過約談、指導等形式規範經營行為,規避經營風險。泰安肥城市通過完善投訴調解對接機制、組織消費維權網絡,建立聯動機制,推動網絡維權便利化;突出重點行業和領域、加強聯動和部門協作、推動電商信用信息公示,完善信用監督體系,形成網絡維權監管合力;依托電商協會加強對電商經營者的自律監督、深入推進12315“五進”活動、充分發揮媒體輿論宣傳監督作用,借助社會力量,推動網絡維權社會化。菏澤曹縣在淘寶村以及電商企業建立消費維權聯絡站,規範電子商務售後服務行為,及時處理網絡消費申訴舉報,以方便快捷的消費維權渠道促使經營者誠信經營。2017年以來,共受理涉及網絡的消費咨詢200餘件、申訴(舉報)20件,調處糾紛16起,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0餘萬元。

四、調研中發現的主要問題

(一)農村電商發展要素仍需加大供給

部分農村電商經營資金、人才、場地等關鍵要素缺位。主要表現為:一是融資存在困難。由于缺少可抵押物、不動産和資産擔保,農村電商企業很難享受國家有關扶持政策,融資難以成為制約其規模擴張的瓶頸;二是人才存在斷層。網站設計、網絡營銷、平台管理等具有快速适應行業背景、視野與敏感度的複合型人才短缺,難以适應快速發展的電商市場,不能最大限度提升産品價值和企業運轉水平;三是空間存在限制。農村電商企業所在單個村往往非農用地指标稀缺,受限于土地政策,電商發展面臨生産、倉儲條件的約束。另外,農村物流體系仍有盲區,末端物流配送網絡不夠健全,物流成本相對較高、覆蓋面和配送效率有待提升,普遍且長期存在的冷鍊物流供給能力不足問題,與農産品季節性、易腐性、品類多、成熟度不一等特點仍不相适應,由此導緻的物流成本和損耗成本畸高問題亟待關注。

(二)電商法律法規相對滞後需加快完善

電子商務相較于傳統業态,仍是新生事物,有關電商的法律法規相對滞後,尚不完善,對電子商務貿易買賣雙方及第三方平台的權責無清晰劃分。由此造成的情況如下,一是從賣方市場看,在此不明朗的時期内,部分電商業戶借機鑽空子,謀取不當利益,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從買方市場看,個别“職業索賠人”瞄準商機,以“消費者”為幌子,大肆敲詐斂财,部分電商企業聲譽無故受損,修複成本較高;二是從交易平台看,當買賣雙方發生糾紛,部分第三方電商交易平台以無相關規定為由,推卸責任,對買賣雙方的相關利益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三是由于法律法規的滞後給監管部門執法帶來了現實困難,雖然新修訂的《消法》和《網絡交易管理辦法》都明顯對平台加大了責任和義務要求,但是實施細則和行政處罰标準、方式不夠明确。

(三)農村電商業主職業素養仍需進一步提升

伴随着農村電商的快速發展,對相關從業人員職業素養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從調研了解的情況看,農村電商持續發展的内部管控仍需強化。一是個别電商從業者法律意識較為淡薄。一方面部分電商企業過于追求快速發展和獲取利益,忽略了守法、誠信經營的底線,圖片抄襲、産品雷同、标識不規範、誇大宣傳、普通商品宣傳醫療功能、虛假宣傳、冒充注冊商标等現象不同程度存在。另一方面,大部分電商企業缺乏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研究,自我保護能力較弱,運營風險增大。本次調研過程中,調研組共向農村電商從業人員發放調查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94份。調查結果顯示,調查對象中10.8%的農村電商從業人員未注冊登記,16%的農村電商從業人員未注冊商标,且仍有9.6%的農村電商從業人員未主動制定商品質量保障有關制度。二是對消費投訴的處理方法仍需改進。根據調查數據分析,僅86.2%的調查對象建有消費者投訴調解機構,對消費投訴态度方面,完全依法依規處理的僅占71%,按消費者要求處理的電商從業者占14%,抱着息事甯人、不影響經營者信譽的原則處理的占15%。三是視野仍需拓展。部分農村電商發展中緊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缺乏與同行業同區域電商的有效交流,未形成發展合力,個體業務拓展和抗風險能力較弱,影響了區域内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和運營效率。

(四)農村電商标準化體系建設仍需加強

目前農村電商市場已從“藍海”轉向“紅海”,标準化體系建設亟需跟進,推動行業規範健康發展。一方面,部分地區農村電商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經營主體數量少、規模小、經營散,不乏家庭式、作坊式經營,普遍存在産業鍊條短、深加工不足等問題,且沒有統一标準,缺乏管控措施,品質參差不齊,質量得不到穩定保障,信譽度不高。另一方面,進入“紅海”後,因農村電商産品同質化嚴重,産品、包裝、配送、驗收、質量等标準體系不健全,品牌意識不強,使農産品等生産銷售過程出現無标可依或有标不依的情況,質量和公信力受到影響。山東省地域品牌特色農産品很多,例如煙台蘋果,隻要是煙台地區生産的蘋果都可以稱煙台蘋果,缺乏相應的産品标準規範,不僅造成同一種商品質量差别可能很大,也不利于品牌的保護,外地蘋果運到煙台後也可以冒充煙台蘋果銷售,影響了品牌的長遠發展。再加上無底線的價格戰、假冒僞劣等愈演愈烈,形成“劣币驅逐良币”的發展趨勢,一定程度上影響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五)農産品電商同質化競争激烈

由于電商準入門檻相對較低,趨同投資、重複建設非常普遍,農村電商産品同質化日趨嚴重,尤其在淘寶村,在産業集聚效應下,同一村鎮内的網店大多經營種類和品質相似的商品。同質化必然會導緻以低價為主要競争手段的無序競争,部分農村電商網店虧損經營。例如曹縣大集鎮淘寶村從2015年的17個到2016年8月底的27個,而其産業主要以演出服裝和節日特色服裝為主,在本次調研中,淘寶村網商普遍反映存在産品同質化競争激烈、利潤下降等問題。加之政府“多頭”推動和市場“扭曲”混戰,缺乏良性互動和差異化經營,疲勞促銷使得營銷環境變得惡劣,優質農産品不能優價或者賣不出去,資源浪費嚴重。

(六)農村電商行業監管水平仍需提升

電子商務交易相較于傳統市場交易,虛拟性和即時性特點突出,目前的行業監管手段和機制,與電商發展速度和水平表現出不相适應的局面。監管存在現實困難,主要體現在:一是主體資格難以确認。大部分電子商務網站都允許個人自由地開設網店,無需提供任何經營資格證明,基層工商部門很難确認經營主體的真實身份。二是監管模式滞後。各級工商部門已探索建立了網絡交易監管平台,但受普及面的影響,對電商市場的監管模式整體相對較落後,尤其是在農村基層工商所,硬件環境和技術手段遠不能滿足監管需要。三是違法事實取證困難。電子商務交易全程都是在網上進行,交易過程中所形成的記錄都是網絡數據,網絡數據變化快,具有實效性,且可後期修改,目前缺乏有效的數據保存手段。四是管理體制存在一定弊端。承擔農村電子商務監管職責的有工商所、食藥所、派出所、通信等部門,由于各部門間分工界限模糊,重疊與疏漏并存,部門之間協調難度大。

五、意見建議

當前,我省正以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為重要抓手和牽引,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經濟文化強省建設。《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中明确提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大力發展智慧農業、農村電商等新産業新業态。”一方面,農村電商作為助力新舊動能轉換的新引擎,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高質量發展對農村電商發展提出更高要求,農村電商在保持快速發展的同時,着力在提升農村電商服務環境、延伸産業拓展鍊、線上線下融合等方面下功夫。工商領域立足職能,着力規劃布局。從短期規劃來看,2018年起,我省全面啟動“放心消費在山東”創建工作,實施方案提出用三年時間,切實解決日用品、食品等12個消費領域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創建2萬家放心消費示範單位。上述組合疊加的政策環境優化,為電商企業發展提供新機遇的同時,也提出新的要求。我省電商企業,尤其是農村電商企業,以此為契機,通過加強質量安全管理、健全完善服務機制來提升整體競争力,将大有可為。

為更好服務我省新舊動能轉換戰略布局,推動我省農村電商持續健康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快解決農村電商發展要素短缺問題

一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進入農村電商領域,探索開通綠色通道,提供符合網商特點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二是加強農村電商人才培養。建立農村電商人才孵化機制,依托各類院校、培訓機構、電商園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農村電商人才教育培訓體系,培養一批農村電商帶頭人,逐步解決人才匮乏問題,提升電子商務運營能力和網絡營銷水平。三是加大用地政策支持力度,統籌安排用地指标,優先保障當地重點電子商務項目用地,為農村電商産業發展提供穩定的經營場所。四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善物流快遞、網絡通信等基礎設施,統籌規劃建設以縣、鄉、村三級物流節點為支撐的農村物流網絡體系,着重探讨解決補齊冷鍊物流短闆。

(二)加快促進電商法律和政策體系建設

一是結合目前電子商務發展實際,在已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加以補充完善,特别是針對農村電子商務監管,進一步明确網絡平台提供商、交易雙方的主體責任與義務,以及查處網絡違法案件的流程和限制,為執法部門規範執法提供有利依據。二是進一步完善電子商務标準體系。組織和支持行業協會、企業、科研機構研究制定各類電子商務技術标準、經營管理和服務規範,建立健全電子商務國家标準和行業标準體系。三是加強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建設。政府監管、行業自律、群衆監督相結合,推動逐步建立全國統一的電子商務信用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實現信用數據的動态采集、處理和交換,形成有效的企業與個人信用監督約束機制。

(三)加快推動農村電商主體提檔升級

一是引導電商企業強化經營管理。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創新産品設計,拓展産業鍊條,提高産品附加值。對于網銷地方特色産品,以協會或合作社名義統一制定指導價格,細化産品标準體系,改進産品包裝,加強質量控制,防止低價無序競争。二是促進農村電商主體提高商标軟實力。通過全面宣貫、定向指導等,加大對農村電商主體在商标确權、維權和運用等方面的政策、資金支持力度,有效提升企業法律意識和商業敏感度,降低企業觸碰紅線風險。三是加強對農産品電子商務人才、農業信息管理和服務人員的培養,積極扶持組建各類農産品經紀人協會,通過培訓,逐步強化電商從業人員的信息意識與能力,提升電商的文化素養和科技接納、運用水平。

(四)加快推進農産品标準化和品牌化建設

品牌化是現代農業的核心标志,标準化是現代農業的必經之路,農産品品牌化和标準化是農産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必要條件。具體措施包括:一是實施農産品品牌建設,培育一批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品牌,制定一項山東農産品品牌目錄制度,建立一套實體店與網店相結合的山東品牌農産品營銷體系。二是強化農産品品牌保護和監管。加強“三品一标”認證管理,健全認證機構,完善管理制度,規範“三品一标”包裝标識;研究制定山東農産品整體品牌使用的授權和監管辦法,對認證和授權的品牌産品實行動态監管,建立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三是完善各類農産品标準建設。根據國際标準、國家标準、行業标準和生産需要,修改、完善、提升現有各類農産品生産技術規範和操作規程等地方标準;加快制定完善農産品分等分級、質量追溯、貯藏運輸、包裝标識等方面的标準。四是探索建立标準化生産補貼機制,強化标準的實施與示範。推動建立健全農産品優質優價機制,充分發揮市場杆杠作用,拉動農産品标準化發展。支持家庭農場、農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整合當地品牌、營銷等資源,推動農産品産業化、規模化、标準化生産。

(五)加快完善機制提升農村電商監管水平

一是加強系統内部溝通協作,提升專業素質,實現線上線下監管業務的覆蓋融合,采用“雙随機”的方式,對網絡經營主體進行監督和抽查,提高數據庫數據的準确性。二是建立與商務、财政、金融、農業、人社、公安、交通等部門信息共享、聯合懲戒的工作機制,結合行政執法、信用監管等手段,将監查結果與公安、街道、社區網格員對接,形成協同監管格局,規範網絡市場秩序。三是嚴格落實農村電子商務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企業名單等制度,持續開展農村網絡市場專項整治行動,着力解決事關農村電商行業健康發展和消費者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營造公平競争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環境。四是“以網管網”提高網絡市場監管效能。依托中消協電商消費維權直通車(綠色通道)平台或參照該平台模式,引導網商入駐,在原有投訴與咨詢系統基礎上,增設電商企業(平台)處理投訴鍊接通道,方便消費者就近維權,提高辦案效率和質量。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