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滴滴”和Uber對決中國移動出行市場

“滴滴”和Uber對決中國移動出行市場

時間:2024-11-01 06:35:49

在國内移動出行市場,“滴滴”和Uber是名副其實的領頭羊和競争對手。圍繞市場份額和融資規模,兩大平台展開了激烈競争,不過最終誰更有可能成為全球移動出行平台的老大?

文徐坤圖小唐

Uber中國戰略負責人柳甄惡戰不止,從燒錢補貼到融資

2014年,“滴滴”上線、Uber進入中國。2015年,中國的專車市場開啟了用補貼搶奪用戶和司機的“燒錢”大戰。2016年,“燒錢”大戰逐漸放緩。目前,各個平台針對乘客的現金補貼已經基本結束,對司機的補貼力度也在減少,特别是很多司機看重的完成任務獎勵力度在不斷下降。與此同時,易到用車創始人兼CEO周航也宣布,從2015年11月底開始的“充多少返多少”優惠促銷活動即将結束。然而,盡管“燒錢”大戰漸漸偃旗息鼓,移動出行市場的硝煙卻并沒有散去,取而代之的更加挑撥人心的融資較量。2016年6月,無論對于“滴滴”還是Uber來說,都是公司發展史上的重要時刻,兩家公司的海量融資,創造了一個新紀錄。

6月16日,“滴滴”宣布完成新一輪股權融資,總額達45億美元,号稱“全球未上市企業單輪最大規模的股權融資”。新的投資方包括蘋果、中國人壽及螞蟻金服等,騰訊、阿裡巴巴、招商銀行和軟銀等現有投資人也都參與了本輪融資。除股權投資外,招商銀行還将為“滴滴”牽頭安排高達25億美元的銀團貸款,中國人壽則對“滴滴”進行了20億元人民币(約3億美元)的長期債權投資,保利地産也通過保利資本設立的人民币基金對“滴滴”進行了4億美元股權投資。通過融資,“滴滴”擁有的可調用資金預計達到了105億美元。

作為“滴滴”的主要競争對手,Uber在融資上也毫不示弱。6月2日,Uber宣布獲得沙特公共基金35億美元投資,這是Uber融資史上最大的單筆投資。Uber中國區戰略負責人柳甄對外确認,Uber全球的G輪融資截至目前已達到6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資金将用于中國。此外還有消息稱,Uber聘請了摩根士丹利、巴克萊銀行、高盛和花旗集團,發行了約20億美元的債券。

兩家公司融資速度加快、估值飙升,說明資本看中“滴滴”和Uber的發展前景。但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這也是因為目前出行市場仍然處于市場培育期,燒錢賺吆喝還是主要方式。有趣的是,“滴滴”和Uber的高管不約而同地否認了“燒錢”這一觀點。在6月舉行的CodeConference大會上,柳青稱“滴滴”已經在全國400多個覆蓋城市中的200多個實現盈利。同樣在6月舉行的Converge科技大會上,Uber中國業務戰略部門高級副總裁柳甄則稱Uber也即将盈利。針對此次融資的用途,滴滴和Uber也口徑一緻的表示:“所融資金将主要用于新業務,不再進行大規模補貼。”

勝負未定,未來依舊充滿變局

作為全球領先的出行平台,Uber在全世界各地都有競争者:美國的Lyft、倫敦的Halo、印度的Ola以及東南亞的Grab等。而在中國市場,Uber的主要敵人就是“滴滴”。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滴滴”已經投資了包括Lyft、Ola和Grab在内的多個打車軟件,用柳青的話來說,包括“滴滴”在内,這四個打車軟件提供的服務幾乎覆蓋全球50%的人口。目前,“滴滴”和Uber的競争呈現白熱化,前者暫時占據上風。按照滴滴CEO程維的說法,“滴滴”2016年的目标是要打赢最後的競争對手Uber。對此,柳甄予以反擊稱:“Uber中國希望在2017年超越中國私車拼車出行市場的領頭羊《滴滴出行》。”

6月28日,Uber全球CEO特拉維斯·卡蘭尼克在“網易未來科技峰會—原力·感知”上發表了關于“未來交通”的主題演講,不僅否定了主持人給出的“合并”設想,同時表示這場發生在兩家中美互聯網公司間的出行服務大戰遠未結束。在回應“中國老二”的說法時,卡蘭尼克并未否定,但他随後補充:“Uber為司機和乘客帶來的服務比‘滴滴’更好,這将為Uber赢得更多客戶”。

對于“滴滴”來說,赢了最大的競争對手Uber就赢得了市場。盡管在中國市場“滴滴”占據上風,但更大的問題是,随着融資的不斷進行,它與Uber的估值差距也越來越大。随着6月融資的完成,Uber的市值已經暫時超過“滴滴”。

盡管“滴滴”和Uber都将對方視為自己最大的對手,但在業内人士看來,目前專車市場激戰正酣,神州專車即将挂牌新三闆,“易到”委身樂視攪局,專車市場的争奪還遠未到終結之時。取消或者減少補貼,無論對“滴滴”還是Uber來說,都是實現盈利的重要方式。盡管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通過不斷擴大用戶數量,降低邊際成本,從而實現盈利是它們的基本思路,然而補貼的減少,在很大程度上将降低用戶的使用率。特别是在國内專車市場,除了“滴滴”和Uber,還有《易到用車》、《嘀嗒拼車》和《神州專車》等APP虎視眈眈,個個都有雄厚的資金儲備,如果“滴滴”和Uber一廂情願地減少補貼,難免會給後面的對手可乘之機,以至于再度被扯進補貼的泥潭。

小編觀點

目前,打車服務已經形成了一個規模和格局都比較穩定的市場。雖然市場穩定了,但是競争卻并未結束。如果“滴滴”的目标隻盯着Uber,而被Uber拉入苦戰的話,難免不會讓“神州”和“易到”等趁機做大。另一方面,補貼一直是出行領域競争的最主要方式,尤其是占比最大的低端市場,價格及補貼力度是決定客戶留存的決定性因素。雖然“滴滴”和Uber都不願意再深陷補貼的泥潭,但未必就能稱心如意。移動出行市場的戰争,未來還将持續打下去。

三四線城市的增長比同期一線城市的增長要快很多,是百倍的增長。我覺得随着我們進入更多的三四線城市,這種驚人的增長速度對于專車的格局會是更有意思的博弈。

——Uber中國戰略負責人柳甄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