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螞蟻蟲
開線下醫院為落地,免費開放為導流
春雨醫生擁有數十萬的注冊醫生和數千萬的注冊用戶,可以說是連接醫患雙方的重要橋梁。但由于國家政策和行業門檻等方面的原因,春雨醫生每年近億次的咨詢量,想要變現并不容易,這也是當下互聯網醫療面臨的共同難點。
如果沒有線下醫院作為支撐點,互聯網醫療落地将非常困難。隻從事健康咨詢,就無法提供實質意義的診療服務,難以建立起自己的商業模式。春雨醫生之前也推出過自己的診所計劃,采取“輕資産”模式挂靠線下醫院,即通過合作的形式開展線下醫院。雖然對外打出春雨診所的牌子,但更像是醫院的VIP診區,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診所。春雨“私人醫生”把平台的健康服務與合作醫院的線下診療無縫連接起來,通過收取服務費的方式為用戶提供從咨詢到診療的一條龍VIP服務,同時為挂靠醫院帶來了患者資源和收入。
而這次普安春雨雲醫院的成立,則是春雨醫生想借線下診所突破政策困境,直接把平台用戶導流到自己的醫院,形成從咨詢到診療的閉環,從而确立自己的商業模式。
現在回過頭來看春雨醫生的免費開放策略,就容易明白這樣做的真實意圖。表面看是為給在線問診需求的服務商提供了增值服務,實際上是想通過這些硬件廠商、APP、網站和微信公号争取到優質的廣告位,成為自己不用花錢的導流平台。當然目前就整體而言,雙方還是互助共赢的态勢,但從長久來說,這是春雨醫生的一步好棋。
優勢和困難并存,互聯網醫療發展不易
與春雨醫生一樣看中互聯網醫療,開設線下醫院落地的移動醫療公司也不少。比如丁香園,它的做法有所不同,一開始走的就是自建醫院的路子,相對是偏重資産模式。應該說,互聯網醫療落地帶動醫療業務發展的構想非常好,但真正想實現并不容易。
互聯網醫療有着顯而易見的一些優勢。第一,互聯網突破地域和物理空間的限制,讓更多偏遠或不便出行的患者能夠方便地享受到醫療服務。第二,可實現24小時咨詢服務,患者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專業醫生的幫助,便于控制病情。第三,有利于優化醫療資源的配置,提高利用率,緩解我國醫療資源不均衡的矛盾。
但是,互聯網醫療現階段面臨的困難也同樣不容忽視。首先,國家關于互聯網醫療的政策尚未明确,如互聯網醫院電子處方的認可和醫療數據的監管等,這一切還有待于試點後的政策推動。其次,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衡,互聯網醫院很難吸引優秀醫生,服務質量不易提高。再次,互聯網醫療硬件尚處于起步階段,很多疾病必須到線下醫院就診,使得互聯網醫療的診治範圍比較有限。最後,互聯網醫療是個新鮮事物,其醫療安全問題尚未得到驗證,加上之前網絡醫療廣告的不良影響,民衆接受還需要較長的時間過程。
互聯網醫療,向左走向右走?
近日有媒體報道了尋醫問藥網和就醫160網兩家老牌互聯網醫療公司深陷裁員門的消息,互聯網醫療行業的困境再次成為焦點。之前818醫藥網和51健康網等27家小有名氣的移動醫療公司已宣告“陣亡”。其實從春雨醫生求變的一系列措施中,也不難看出互聯網醫療公司們其實過得并不好。而互聯網醫療終究是要落地為患者服務,春雨們的開線下醫院策略在方向上沒有問題,但每家的具體做法則各有不同。從目前的市場狀況來看,從下面幾個方向着手相對而言可能更有效率:
首先,農村包圍城市不如從城市輻射農村。目前互聯網醫院多集中在西部欠發達地區,因為那裡醫療資源貧乏,相關部門希望通過互聯網醫院能實現資源優化。但這并不符合市場規律,相反互聯網醫療應該從大中城市做起,時機成熟後逐步推廣到全國。
其次,從小病和慢性病入手。不要忽略了普通用戶的日常看病需求,人們日常求診的多是頭痛腦熱等小病和一些慢性病。互聯網醫療發展之初最需要的是規模效應,讓人們在網上挂号,足不出戶看小病,就足以支撐起互聯網醫院的業務。相比重大疾病,小病和慢性病的風險可控、複診率高、維護成本低,而且診療時間短,比較适合多處執業醫生的時間碎片化特點。
最後,盡可能自建線下醫院。“普安春雨雲醫院”是春雨醫生聯合貴州省普安縣縣政府和普安縣人民醫院共同建立,這個模式與試點的互聯網醫院類似,如“烏鎮互聯網醫院”就是微醫與當地政府和醫院合作的産物。線下醫院的好處是資産較輕和可以利用當地資源,但缺點是運營上受到合作方和地方政府的制約。如果能力允許的話,筆者覺得互聯網醫療公司還是盡量自建線下醫院比較好,哪怕投資周期長一點。隻有充分發揮自主經營的優勢,互聯網醫療才能打破現有醫療體系的壟斷,真正得到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