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守護平台,守護的到底是誰?
讓當初那波80後和90後可能想不到的是,那麼長時間過去了,新的“綠壩娘”又出現了。而且這一次的主導者竟然是騰訊。小孩子玩遊戲時間太長,消費太多,當年困擾過上一代家長,而如今依舊是不少家長所頭疼的問題。隻是平台從PC變成了手機端而已。這時候,《微信》上線了公衆号“成長守護平台”,可使家長關聯家中孩子的QQ與《微信》賬号,來達到間接監督與控制的目的,其中最直接的操作就是“一鍵禁玩”。
這種方法靠譜嗎?2月16日,騰訊公司在文化部的指導下,正式推出“網絡遊戲未成年人家長監護工程之騰訊遊戲成長守護平台”的系列服務,協助家長對未成年人子女的遊戲賬号進行健康行為的監護。這個騰訊遊戲成長守護平台是什麼?簡單來說,它就是一個“耳報神”平台。用戶隻要在這個公衆号中綁定了子女的QQ和《微信》,就能夠随時監控子女通過這些QQ和《微信》賬号登錄的遊戲所消耗的時長以及所産生的消費。考慮到目前騰訊遊戲的市場占有率,顯然家長們希望以這個系統減少自己子女在遊戲中時間和金錢的投入。
但是這樣的平台究竟守護的是誰?這個問題從一開始就已經擺在了很多人的桌上。
和過去《綠壩》的無差别地打擊不同,成長守護平台隻能監控到騰訊自己旗下的遊戲。也就是說,小孩子如果不玩《王者榮耀》,而是去玩什麼《夢幻西遊》手遊或者《命運:冠位指定》之類的遊戲,那麼這個系統就徹底沒什麼作用了。
再者,即便是騰訊系手遊,孩子依舊可以通過重新注冊一個QQ号和《微信》号等不同的方式,輕松繞開這個系統,不受父母的監控。可以想見,成長守護平台在熱熱鬧鬧推出後不久,恐怕很快就會又像《綠壩》一樣,被束之高閣。
疏不如堵?但是親子裂痕誰又來補?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看起來很容易被繞開的系統,還會大大影響親子關系。在關聯相關賬号的時候,家長需要輸入孩子的QQ以及《微信》賬号以及孩子的身份證信息。而這些信息對于很多孩子來說,在他們的潛意識中就是隐私。父母在沒有征詢過他們意見,或者無視他們意見的前提下向平台提交這些信息,對于孩子,尤其是處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很可能被解讀為對其人格獨立性的蔑視。在這種情況下,成長守護平台除了會增加親子之間的裂痕之外,幾乎不會起到任何作用。甚至有時候反而會讓孩子産生逆反心理,導緻他們反而投入更多的精力在遊戲上。這樣的情況,恐怕也是很多家長更不樂意看到的。
别指望騰訊,這個社會明明還有很多的選擇
其實,與其指望騰訊的這個平台能夠讓孩子突然之間戒掉遊戲,變成一個“學習使我快樂”的陽光少年,不如别讓騰訊出頭做這個壞人,而是從社會層面上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可以考慮和當初的防沉迷系統一樣,直接讓孩子的身份證号碼和對應平台互相綁定—雖然這個依舊很容易被破解,但是相對于之前的策略,難度要稍微高一些了。其次,就是作為家長,自己應該以身作則,鼓勵小孩子分散遊戲注意力到其他地方。若是孩子自己回家就看到自己的父母盯着手機不放,他們當然會在潛移默化中效仿父母。最後,要為孩子樹立起一個正确的遊戲觀。其實遊戲也是一種休閑娛樂方式,如果偶爾體驗根本不會有什麼問題。可是很多父母如今的觀念是踢球是鍛煉身體,看電影是增長見聞,隻有玩遊戲才是十惡不赦。但是如果自己的小孩子沒有因為遊戲而出現成績下滑之類的情況,玩一下又有什麼問題呢?這些手段比起寄希望于騰訊,要有效得多,但是之所以騰訊的成長守護平台還是上線了,其根本原因還是在于“懶”。作為父母懶得和孩子交流,懶得去引導孩子,甚至連禁止他們遊戲的方式,都要選擇“一鍵禁玩”之類的功能。對于某些父母來說,成長守護平台不過是給他們的一個小小心理安慰罷了。就和當年把“網瘾兒童”丢到網瘾戒除所的父母一樣,他們需要的隻是一個聽話的孩子。
結束語
相對于孩子,可能父母本身更需要一個“成長守護平台”,幫他們脫離各種遊戲,去尋求其他類型的娛樂方式。很難想像,當一個孩子在一個父母擁有衆多不同的興趣愛好的家庭之中成長時,他還會将那麼多的關注放在遊戲上,畢竟對于他來說,這個世界有太多比遊戲更值得體驗的精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