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滴滴”又想在出行上做什麼?
最近,有媒體從ofo内部獲得消息,可能就在最近一段時間,ofo就會接入到滴滴出行的APP上。屆時,用戶可以直接在《滴滴出行》APP上使用ofo的服務,而無需再下載ofo。對于正飽受摩拜、小鳴與永安行等共享單車市場擠壓之苦的ofo來說,這樣的合作無疑充滿了吸引力。
我們姑且先不讨論這一消息的真假,先“認定”《滴滴出行》将為ofo開放接口。那麼,這樣看來,滴滴出行似乎是“站到”了ofo這一邊來,給ofo做活雷鋒?這顯然是不可能的。要知道滴滴出行曾經在強手雲集的網約車領域殺出重圍,戰翻了出租車業,壓死了一票競争對手,合并了背後有阿裡巴巴支持的“快的”,如今一家獨大之後還能轉過頭來,這邊往司機手裡提一點成,那邊往乘客兜裡拿一點錢—這樣的公司又怎麼可能為ofo無償奉獻呢?
“最後一公裡”,出行生命線
最痛恨共享單車出現的人是誰?無非就是“摩的”司機和跑短途的出租車。因為共享單車讓他們直接沒有了生意,隻能轉行另覓他途。至于像單車生産廠商和修理商,也隻能說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有些抱到了共享單車平台“大腿”的廠商日子過得有滋有味,而抱不到“大腿”的,或者隻能抱到小平台的廠商,則隻能艱難度日。
而滴滴出行,同樣也感受到了這種沖擊。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願意蹬上共享單車的時候,很多快車與專車司機就開始感到生意難做了起來。短途車一直都是出行市場的一個主要消費點,滴滴出行昔日赢了那麼多對手,現在卻可能要輸給共享單車?
要知道,滴滴出行曾經依靠自己引以為豪的“滴滴大數據”,将自己的未來押注在了無人駕駛上,它期望能夠依靠無人駕駛技術去連接乘客,提高汽車的利用率,并降低智能汽車的成本,推動智能汽車的發展。而這時候,正在研究無人駕駛技術的廠商還在那裡玩“車禍”呢,要依靠人才玩得轉的共享單車卻崛起了,這豈不是打了滴滴出行的臉?而且,更讓滴滴出行難受的是,它還曾經大肆宣揚過自己的順風車、專車和快車,在2016年減少了144.3萬噸二氧化碳排放。而共享單車—恐怕除了騎車人在運動時多呼出了一些二氧化碳外,就根本沒什麼排放問題。
無人駕駛技術遙遙無期、共享單車咄咄逼人,在這個時候,滴滴出行如果不想将這塊“肉”讓給别人,那麼唯一的手段,就是自己也融入到這個市場中去。而相對于自己“拔刀”進入這個市場,再“燒”一輪錢,或者去買一個現成的品牌做接盤俠,滴滴出行選擇了更廉價的方式—合作。
滴滴出行這個好人能做多久?
也許,在滴滴出行、ofo,以及他們的投資人看來,享單車領域已經迎來了一個快速增長期。ofo曾對媒體表示,共享單車的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ofo在1年的時間裡,把日訂單量從200單做到了50萬單。這麼大的一個市場,滴滴出行以提供入口的方式插上一腳,其目的并不難猜—它就是要讓ofo對自己産生依賴性,讓更多的新用戶願意從《滴滴出行》的入口去使用ofo,而不是通過ofo自己的APP。時間一長,ofo恐怕就會像當年的“快的”一樣,在一陣蜜月期之後,就消失在衆人的視線裡。
而對于ofo來說,它也不是看不明白這其中的小九九。但是ofo本身的設計缺陷,使其折損率居高不下,雖然目前投資人對其還抱持着比較樂觀的态度,但誰知道在不斷投錢卻看不到效果之後,投資人會在什麼時候翻臉。而如果選擇《滴滴出行》這個窗口,就能夠讓ofo在與摩拜等平台的競争中,獲得更大的優勢。畢竟,ofo和滴滴出行目前更多的還是相互依賴的關系,而它和摩拜之間隻能拼個你死我活。ofo若是主動掐斷了自己和滴滴出行之間的友好氛圍,這不是給摩拜送溫暖麼?此外,根據騰訊科技的報道,一位共享單車投資人透露:經過多輪融資以後,滴滴出行已經成為了ofo最大的股東,占股超過30%。這意味着,滴滴出行已經在ofo内部掌握了更多的話語權,兩者的合作也就更加順理成章了。所以,ofo與滴滴出行的一拍即合,似乎也并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情。
滴滴出行和ofo之間可能出現的聯姻,讓人很難不想起在不久之前,摩拜支持通過用微信小程序使用摩拜單車的策略。一樣是抱大腿,這其中卻有相當大的差距—ofo在這次聯姻中,很可能會喪失主動權,但是摩拜的微信小程序還是自己的。想要甩開《微信》,到時候直接撤了微信小程序即可。雖然不知道這種飲鸩止渴一樣的聯姻,是否會讓ofo成為共享單車領域的最終勝利者,但是對于滴滴出行來說,在ofo解決了它的“最後一公裡”這一心腹大患之後,接下來恐怕就會故技重施,要求ofo給自己分一杯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