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看到的,可能隻是冰山一角
可能很多人都還記得,三年前在小米的一場發布會上,雷軍為了演示新的小米手機,直接對着《紀念碑谷》進行了卸載操作。而在這“令人窒息”的操作後不久,《紀念碑谷》的開發商立刻跑出來說了兩件事情:小米沒有經過開發商允許,就在發布會上使用《紀念碑谷》的圖标,那是侵權。而另外一件事是小米商店沒有經過授權,就擅自上架了《紀念碑谷》這款手遊。
小米尚且如此,那些“野雞”應用商店就更加不懂規矩了。在那些可能需要“圈内人”引路才能被外人所知的應用商店中,充斥着各種破解和BT手遊。正常情況下,那些手遊可能在AppStore平台需要收費十幾甚至幾十元人民币,玩家在下載之後可能還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累積遊戲資源,慢慢推進遊戲進度。但是在那些應用商店中,玩家不僅可以免費下載遊戲,甚至還能夠在剛進入遊戲時,就獲得大量的遊戲資源。
聽起來是不是覺得很爽呢?但是,那些負責搞破解和BT手遊的家夥,可不是專門憑借着“對遊戲的喜愛”來做好事的。雖然玩家可能沒花什麼錢,但是兩者卻處在同一利益鍊之中。比如說在淘寶,你可以看到各種不同遊戲的解壓資源包,他們将這些遊戲進行解壓之後,分成不同的部分進行販賣。其中美術資源多數是被一些盜版遊戲周邊廠商所選擇—比如很多學校門口的《王者榮耀》實體卡牌,就是這麼來的。
而另外一部分解壓内容則需要經過一番修改,以“存檔”的形式出售。比如說像《夢幻花園》和《深海水族館》之類的單機手遊,就養活了一批靠賣“存檔”的淘寶店主。
還有一部分,則是僅向小部分“會員”出售。這個比較特殊,咱們不妨來舉個例子—很多手遊都會舉辦一些PVP賽事,讓參賽玩家用一個統一規格的模闆進行比賽。但是這類賽事在非活動期間,禁止玩家登錄活動服務器,但是玩家又想要多練習和磨合,那麼怎麼辦呢?這時候就可以登錄這種經過修改過的“私服”,去和其他玩家進行對戰。而有些應用商店就會上架帶有類似功能的遊戲私服,以“會員”的形式出售入場資格。
在層層拆解之下,很多玩家所看到的那些免費的破解或者BT手遊,其實早就已經被榨幹了價值。甚至可以這麼說,這些“慕名而來”的玩家本身就已經成為了此類手遊最後的利用價值。
搜羅“被抛棄”的玩家
雖然這些應用商店普遍人氣不高,但是他們的數量卻非常多。無論他們是為了什麼而存在,又是否在這個競争激烈的市場中實現了盈利,至少對于某些玩家來說,他們提供了一個庇護所。
如今大部分的手遊,俨然已經成了一個個騙“氪”機器。手遊廠商在不斷推出遊戲的過程中,也在不停試探玩家的底線在哪裡。這個“底線”不僅僅是指玩家的經濟承受能力,還有他們本身的“肝”度(熬夜傷肝,故“肝度”越深表示遊戲越容易讓人沉迷)。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陰陽師》。
《陰陽師》在上線後雖然一炮而紅,但是它的“肝度”也為外界所質疑。在過去提到“肝”手遊,很多人就會想到《魔靈召喚》。而核心玩法和《魔靈召喚》比較一緻的《陰陽師》,在“肝度”上卻遠超《魔靈召喚》。這樣的遊戲,甚至網易一開始也認為它隻能在AppStore暢銷排行榜上拿到50名左右的位置。但是随着《陰陽師》的成功,很多遊戲開發商意識到自己大大低估了玩家“肝遊戲”的熱情。于是乎,越來越多的遊戲開始向“重氪重肝”方向發展。
然而,并不是所有玩家都能接受這種模式,在“氪不動肝不動”之後,這些玩家就會更傾向于選擇那些不需要動腦子和花錢的遊戲。而這時候,這類應用商店就有了新的潛在用戶。雖然咱們要承認,它在為玩家提供了大量的遊戲資源後,反而很可能會降低玩家的遊戲成就感,但畢竟生活節奏都那麼快,大家都那麼忙,在遊戲成負擔的時候,這些應用商店裡的遊戲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沒有監管的手遊暗區,它們未來會怎樣?
這些以破解和BT手遊為主要賣點的應用商店,是不是玩家的救贖?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恐怕很難。但是有一點我們要承認:這類應用商店都是見不得光的。由于版權所限,他們往往不能明目張膽地給自己打廣告做宣傳,甚至他們隻能依靠玩家的口口相傳,逐漸做大自己的市場。但是如果遇到一個比較較真的手遊廠商,或者競争對手的擠兌,那麼他們之前的“猥瑣發育”就會告一段落,他們要麼匆忙退場,要麼換一張皮重新開始。
而不論他們的選擇是什麼,從此類應用商店上線這種灰色遊戲開始,應用商店、遊戲廠商和玩家就進入了“三輸”的惡性循環中。在沒有監管的手遊暗區,他們在遵循着自己的一套“潛規則”,掙紮求生。對手遍布,但隊友卻難覓蹤迹。
就算他們其中有個别幸運兒,能夠一路開着“閃避”,慢慢做大做強,最終等待他們的命運也就隻有“洗白”這一條路可以走。因為一個應用商店,它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盈利,如果不洗白,不上架正版APP,和手遊廠商規規矩矩地分成,那麼他們做的越大,往往也就越危險。特别是在面對像網易和騰訊這類比較強勢的手遊廠商時,他們根本沒有硬碰硬的資本。而在洗白過程中,他們必然會流失一定數量的老用戶。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很多應用商店,哪怕本身是白的,也會暗自加入一些“破解版”“綠色版”和“BT版”之類的手遊,一旦手遊廠商對此提出異議,就迅速下架,并表示“這是第三方所為”,把自己的幹系撇得幹幹淨淨。
而在此過程中,可能很多應用商店的運營者已經忘記了—一開始他們做應用商店,并不是為了惹麻煩,而僅僅是為了給自己的産品聚攏人氣,順便榨幹整個利益鍊的最後價值。但是當他們的付出和風險超過所得時,應用商店本身其實已經變成拖油瓶了。
結束語
和當年手遊爆發期不同,現在做渠道商已經不是什麼“租個服務器就有錢賺”的好買賣。像百度、360和小米這類的大渠道商正在迅速占領整個Android市場,而不少大型手遊開發商也開始逐漸将渠道商邊緣化,選擇自己來做自己的Android運營。在這個時候,身處于夾縫之中的小Android應用商店想要活下去,難免會觸及一些灰色地帶,但這也不過是徒勞續命而已。想要走出這種惡性循環的希望已經變得越來越渺茫,在這個時候,退場也許才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