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的使用及其價值并不是一個新的問題,但是因為雲技術的到來,我們現在有了一些更新、更優化的解決方法。
業内人士早已認識到可以通過三維數字工作流來收集和應用有價值的數據信息,并利用雲技術儲存和調用這些信息,簡化冗餘工作,預測和減少可能的風險,提升項目的成功率,Bentley公司就是這種新技術的典型代表。
iModel開啟數字建設新時代
如今,一個工程項目往往會用到不同廠家的産品和工具,這些工具帶來的數據非常多,也非常複雜,如果隻是簡單地把這些數據放在雲上,實際上是解決不了什麼問題的。正确的做法是将這些數據轉換成統一的格式,以便于我們更有效地挖掘和利用它的價值。
Bentley最新推出的iModel2.0是為基礎設施項目中的數字工作流打造的新一代雲平台,保障了項目數據的一緻性、問責性和可訪問性,以成就真正可靠、可重複使用且可擴展的基礎設施數據庫。
“iModel為數字工作流程提供驅動技術,它保證的是數據的充分利用,以挖掘數據的多樣性價值。”Bentley創始人兼CTOKeithBentley指出,“iModel工具的先進性體現在三個A,第一是Alignment,即數據的統一化;第二是Accountability,即數據的可信性;第三是Accessibility,讓數據為更多人使用和服務。”
iModel讓數據應用變得十分便利。首先,對不同廠家不同軟件的數據進行統一化處理以後儲存在iModel裡面,它可以提供更多技術對數據進行挖掘;其次在iModel的中樞iModelHub裡面,每個項目可以存儲為多個iModel副本,iModelhub可以對每個項目進行管理,記錄這個項目的進展曆史。對于很多工程信息,往往大家看到的都是最後的版本,而其在各階段所發生的變更往往是看不到的。iModel在這個基礎上把雜亂的數據進行統一,同時對項目進展進行記錄,讓它變得更可靠。還有一點就是iModelJSSDK創新平台,它允許Bentley或者第三方開發基于iModel的客戶端應用。
把數據價值帶到基礎設施的每一個環節
Bentley公司認為,數據在工程業的應用不僅僅在于建設過程,還包括日後的運營與維護。Bentley首席通訊官ChirsBarron指出,BIM(建築信息化模型)技術實際上是讓真正有價值的信息貫穿到資産的整個生命周期裡,即從最初的設計圖開始,就把資産的所有數據信息帶到平台中,從而在日後的維護中通過參考最初的設計到施工過程中的全部數據,做出合理、準确的維護計劃,把安全風險降到最低。
Bentley公司大中華區及北亞區總裁劉德盛也表示:“目前,我們國家在建的項目比較多,但目前關注的重點都是在建設階段。所以很多的情況下我們隻看見在設計和施工兩個階段使用BIM。但基礎設施建設成後,維護肯定是個大事。維護有兩種方式,一個是阻止性維護,盡力阻止災難發生;一個是預測性維護,那就是根據我們創建的三維模型中的相關數據,預測基礎設施某個部分未來需要維修的具體時間,讓問題發生前就能被解決掉。因此預測試維護是比較好的維護方式,我們的解決方案就可以分析和預測基礎設施的問題,比如可以通過對BIM數據分析預測橋梁的受力程度并給出響應的維護方案。”
2017年末,Bentley中國在公司新業務上排名全球第二,在整體業務排在全球第三,中國市場的潛力非常突出。“相信在中國邁向數字化的進程中,将會有更多的項目、更多的創新。如果在中國能成功,那麼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成功,因為中國項目的難度在世界是最大的。”KeithBentley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