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3高校旅遊,如果撇開修學遊,它本就是旅遊中的另類。被推出的高校遊産品就像一席席豐美的盛宴。這是一朵日漸興盛的個性化旅遊中的瑰麗之花。但,您可曾知道,在您所能想象到的高校遊方式之外,還有一種與所有高校旅遊産品完全不同類型的旅遊方式,它是個體的,完全從個人興趣愛好出發的,目注着高校厚積深蘊着的文化的,樂趣橫生的,眼界更為開闊的高校旅遊——高校文化産品和紀念品的收藏與悅賞。走近康明,他會告訴您這是怎麼回事兒。41康明收藏的高校明信片。
2高校建築老照片。
3一個高校,有多少校辦的報紙?
4明信片上小雪時的北京大學。
收藏者的高校情結
康明告訴我近些年來他一直在收藏高校文化品類的物件和紀念品時我很是驚訝。喜歡收藏的人很多很多,收藏的品種也千奇百怪,全憑個人愛好。在收藏隊伍中,集郵的普遍性最高;收藏古董舊貨的,收藏品再五花八門,你也用不着大驚小怪,那不僅是時尚,也是一種投資,瓷器、珠寶、翡翠、首飾、手串、奇石、文房四寶、中外字畫、衣服鞋帽木刻磚雕……任什麼都是能保值升值的;純個人愛好,收藏酒瓶子木梳子筷子勺子相機手表也在情理之中。收藏高校校報、校徽什麼的意義何在呢?強烈的好奇心、難解的困惑把我揪到了康明身邊。我想看看他的收藏品,想了解了解他的心思聽聽他的故事。
康明是旅遊業界人士,是一家旅遊公司的管理人員,也是我認識多年的老朋友。他喜歡收藏我是知道的,我們《旅遊》雜志1979年的創刊号首次呈現在我面前是在他的收藏品裡,那時的《旅遊》雜志還與北京旅遊機構沒有半點關系,它由北京出版社創辦、主管,歸屬北京旅遊事業管理局是近十年之後的事。康明收藏了很多旅遊類期刊的創刊号,他的創刊号收藏品告訴我《旅遊》雜志确實是文革後首家問世的旅遊期刊,作為《旅遊》編輯隊伍的後來者我很是為此驕傲。
康明比我更像是文人,書生氣質,做事精細有條不紊。他的大學文化收藏品很多,都分門别類地存放着。有校報、校刊、校徽、校訓、校明信片、校撲克牌、校園地圖、郵品、畢業證書、高考考生錄取檔案等等等等。校報按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直轄市和各省、自治區分夾,各夾内又按每個大學類别分裝,一本本厚厚的八開大的文件夾在文件櫃裡摞放得齊齊整整。校徽是按地區或按專題分别别在黑布面夾子裡一層層黑絨布上。院校出的名信片、撲克牌每個院校都不是一種,北京市是北京市,各省是各省,各校是各校,一絲不亂,其餘也都無一不在秩序之鍊上循規守矩,像檔案館的檔案一樣。收藏物品的數量是驚人的,僅校報就達2300多種,看那規模,全國的大專院校的相關文物是都被他網羅到一起“江山一統”了。這得經曆多長時間下多大功夫才會有此成效啊!
沒說的,講講你的大學文玩類收藏故事吧!他的講述把我帶進了他的饒有趣味的個人收藏世界。他收藏的起因是因為兒子,那是六七年前,他的兒子要參加高考。他要幫兒子多了解一些高校的情況,為兒子填報志願提供參考。不打無準備之仗噢!戰役、戰鬥之前偵察兵要率先開始行動,知己知彼,有備無患。結果卻發現,是幫了兒子,更是助了自己,一個個奇異而多彩的高校文化景觀展現在面前:校史、校志、校訓、校歌、校旗、校花、校徽、撲克牌、明信片、地圖、郵品、畢業證都凝結着每一所高校的文化之露,露珠上映照着校園的晨曦之光,折射着校園文化的瑩爍與絢美。他收集出樂趣來,這種樂趣不是無根而來的浮萍,他的父親一直在高校工作,他從小耳濡目染,自己又從小學直至工作後念大學,深厚的大學情結很容易被觸發,情感的沉積中累聚了濃濃厚厚的懷舊情懷,一經觸發就是烈烈的熱情之火。大學文化的視界又因關注的廣泛而開闊,開闊的視界裡有那麼多的新知識自己作為大學生時所不了解的,它們成為一種動力,鼓蕩起興趣助推的雙翼,執著而堅毅地飛翔,在大學文化的雲空裡獵取。
收集的途徑很多,利用各種機會到大學裡收集或購買,大學都有紀念品銷售部;發動親友、朋友、兒子的大學同學幫忙;在藏友間交流以物換物或購買;還有就是利用業餘時間到舊書店舊貨市場裡海淘。潘家園舊貨市場和報國寺文玩市場他是常去的,尤其是這兩個地方的“鬼市”。早早地起床,早早地趕過去。去過潘家園舊貨市場的都知道,它的東部大棚區之南,一溜磚瓦古建鋪面房之後是規模龐大的舊書市,西部大棚區也基本屬于舊書市,院正中心的二層閣樓也有開書鋪賣雜項的。而報國寺,曆史上就是一個淘舊書的地方,它被稱為北京最早的書市,早于琉璃廠,從遼代、元代就開始了,明末清初,那兒的書市已非常著名,顧炎武為了方便淘舊書,還把家搬到那兒,清初的王士祯、孔尚任也是書市的常客。2015年之前,報國寺的文化市場也是以舊書舊報為主的,舊書報攤兒頗成規模。康明在潘家園、報國寺這樣的舊貨市場上淘大學史料、書報、紀念品積累了一些經驗,有一些體會。如摸清和掌握規律,潘家園周六人多貨多選購的機會多但價高,那是每周的書攤兒舊貨交易的頭一天。星期天,人少了,貨被洗劫過了,中意的少了,但也能撿到漏,價格也比頭一天便宜多了。淘貨還要懂點心理學,不能主動找攤主說你想要什麼,想找什麼,你主動,攤主出口就是高價,還價的餘地很小。講點戰略戰術,搞點聲東擊西,看到自己想要的,不提,在不想要的物件上使勁兒地跟攤主讨價還價,越是這樣,攤主就會越覺得你是非取不可,價兒死扛,揀他覺得你不想要的報出很低的價兒,說給錢就走,你正中下懷。當然,有些則是該出手時就出手,過這村沒這店兒了,猶豫中,貨就被别人淘走了。
市場讓再文質彬彬的人都學會了精明。我是不理解,大學錄取通知書、報名表、政審資料、畢業證這樣的東西居然上書報攤兒而且要高價。康明買舊校徽,30元以下就覺得很中意了。
1
2
3
4在收藏品裡感受高校
我翻閱康明的高校文化收藏品。正如他說的,那是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内涵豐富的世界。
明信片是大學文化紀念品中表現形式最多樣、内容最豐富、視覺沖擊力最強的品種。康明收藏的整箱整箱的全國各個高校明信片想一天的時間裡全翻一遍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數量太多。我挑了幾所我去過的高校明信片,通過這些明信片,曾經的歲月又随着明信片上的畫面倒流回來,走到我的面前;更多的是我完全陌生的畫面和内容。閱讀這些明信片,是一次對大學文化的巡禮和遊曆,這種文化之旅,包括各大學對明信片的設計、制作,對明信片所選内容的确定和表現形式的選擇,更包括了明信片設計者對大學文化的梳理和認知。它們是把實用性和宣傳性、紀念性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康明的收藏品找到了知音,我就是其中的一個。我挑選了他的清華、北大、地質大學、林業大學、師範學院的明信片拿來看,都不是随意的。我沒上過大學,連高中都沒能上,大專學曆是參加工作多少年之後補的,我能上高中的那些同學們也百分百的沒能上大學,他們的深造是在農村廣闊天地裡完成的,不管他們高中的學習成績是優秀還是一般。我隻不過是大學包圍中的一個居民點兒的小居民,因居住而在生活中和大學産生過種種聯系。51康明喜獲豐收。
2-3高校校徽。
4高校明信片也是個大千世界。
5從撲克牌裡認識清華。
康明收藏的中國地質大學60周年校慶的明信片我翻到了兩套,還有一套北京地質學院的明信片。這兩所不同名稱的大學其實是同一所大學,北京地質學院是中國地質大學的前身。我對這三套明信片感興趣不是因為它是建國初期著名的八大學院之一,而是因為它坐落在我家東面不足300米的地方,我的小學母校暫安處小學離它隻隔着一塊幾分地的農田,有一段時間這塊農田變成了林帶(應叫苗圃吧),這條林帶向北順着礦業學院的西牆延伸,一直延伸到林業學院南面的公路前再向東拐到學院路,而我班裡的同學好多都是地質學院教職員工的子弟,我常常跟這些同學到地質學院去玩,在地質學院的操場上學會了高難度的蕩秋千、翻單雙杠、舉杠鈴、拉吊環、腳蹬手抓鋼圈翻滾一百多圈不頭暈。還和哥哥一起到它的大垃圾場裡撿過郵票。我哥哥集過郵。北京地質學院是我少年生活的一部分,閱讀康明收藏的明信片有一種親切感,它們把我帶回孩童時期,隻是遺憾那三套明信片都沒有把我同學高四家住的樓房收進去,那樓房還在,一直都沒有變樣子,垃圾場則變成了大學裡的豪華大酒店,院外的土路變成寬寬的直通到北四環的柏油路,而秀麗的羅莊村、土牆圍中的棗林則被地質大學盡悉收編蓋起了高樓大廈。
康明收藏的北京大學的明信片我看到了至少有五套,有一套是按四季介紹北大校園的,有一套推舉的是24個節氣中每個節氣時的北大校園風光,有一套是北大古建照,有一套是北大未名湖景。曆史上的北大是在城内,俗稱北大紅樓,作為中國最早的國立高校之一在中國近代史上占有極重要的地位,它是李大钊、陳獨秀、毛澤東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進步思想的重要場所,是五四反帝愛國運動的策源地。1952年,燕京大學撤消,随後,北京大學遷到了燕京大學的校址燕園,燕京大學的部分系并入了北大,部分系并入了清華大學。北大的校園是在清代皇家賜園的基礎上改建的,改建依照了曆史遺存的山形水貌,建築有遺存也有仿建,古典園林式,且有中軸線,依中軸線布局,東西軸線以玉泉山塔為對景,古典式的校門、欄闆望柱上雕石獅的石拱橋、從圓明園廢墟上移來的華表、對稱布局的方院、歇山頂或庑殿頂的宮殿式樓宇、湖泊、古亭、古塔、臨湖軒……這樣的大學校園不敢說是全國高等學府中最美的,最具中國古典園林特色的應當之無愧吧,開展校園文化遊,其魅力可想而知。想進去看看逛逛的不僅是有入北大讀書欲望的學生和攢足了勁想讓鯉魚跳龍門的家長們、羨慕北大人的大學生和高校教職員工們,想尋古覓芳的普通民衆又何嘗不是以能一睹其容為快呢!康明的家就在附近,閑暇時少不了進去散散步,也常逛北大裡的紀念品門市店,近水樓台,收集的北大文化物品和紀念品也多。我挺羨慕他,内心對北大景色充滿了渴望。在未能進去轉轉之前,隻能通過他收集的明信片解解饞。1
2很多明信片上的圖案是手繪作品,建築速寫、素描、水粉畫、水彩畫。北大清華這樣的高等院校美術課怎麼回事我不知道,清華大學的學生在清河岸邊寫生的畫面則一直深印在我的腦海裡。那時清河的一條河段還不屬于清華,它貼着清華的新建樓流淌,兩岸是柳樹,河景在清華寫生的大學生們的畫架畫紙上有一種與實景完全不同的美,是保留了輪廓被色彩暈染掉細節的美,是抽象式寫實的美,我癡呆地看着他們寫生作畫,心内極癢地也想抓過筆蘸着顔料畫上幾筆。那年我11歲。我在課餘時間去清華撿破爛賣錢買畫筆和紙學畫畫,不過畫的和他們不是一路。寫生的大學生幫助過我,我雖沒當成畫家,心存的那份感動卻至今未曾遺忘。正由于這段經曆我才格外喜歡康明收集的手繪版的高校明信片吧!北京林業大學的手繪明信片我就覺得比攝影作品好得多,不是因線條洗練簡潔主題更突出形象更鮮明,它有一種心的傳遞情感的傳遞,讓建築更親切。林業學院也是我常去的大學之一,我一個同學的家在裡面,後來,妹妹又在林院附小教書。妹妹上大學的師範大學有黑白照片的明信片,它們是曆史建築,明信片表明我去師範大學看望妹妹時的老建築至今還在。
人民大學的手繪版明信片是最有意思的。畫兒呈現出山西陝西黃土高原風格的鄉土味兒,線條粗犷情趣盎然。能把高等學府的建築和校園景物校園風貌畫成這樣,沒點兒靈性沒點兒感悟還真不行。當然這是個人感受。這還不是主要的,我無意中發現,這套明信片還是套拼圖。不要看畫面完整的明信片的套封封面,如果你沒去過人民大學,或去過也未曾把人民大學整個校園裡裡外外轉過一遍,你就把那一套手繪明信片試着拼一拼,看能用幾張畫片拼出相對完整的一幅人大校景局部畫面來,最後能否拼
出完整的人民大學俯瞰圖。把一幅畫切割成十幾張長方形的碎片是容易的,打散了再往起拼可就得下點兒功夫動點腦子了!益智遊戲,明信片的諸種功能中多了這麼一項功能,既有趣味性,對校園景物的記憶也會因此而加深,還吊足了你的胃口,讓好奇心牽動着你非要去人大看一看,看看它實際是個什麼樣子。你費再大勁兒最終拼全了它也不過是幅人大的全景畫,和實體的人大有着不小的差别。
康明收藏的一箱子高校撲克我隻認真地看了清華大學的那一副。長知識,長見識,開眼界。54張牌54幅圖片,不管是人物、古今、建築、教學或行政設施、室外文物,所有圖片都配有簡介文字。清華大學的建築基本是西洋風格的,包括民國早期的甚至晚清的,但并不是沒有民族古典建築,自清亭之名是為紀念1925年進校教書的著名散文作家朱自清而起的,坐落在水木清華水池的東側,但這座亭早就有了,原名迤東亭,1917年便從東牆遷到了今址。古月堂是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的建築,早期是園主的書房;一牆之隔的工字廳原名工字殿,位于近春園東,因俯視恰似一“工”字才有此名。鹹豐皇帝即位後借用康熙“水木清華”的題詞命名為“清華園”,清華大學的名字就是由這清華園衍生來的。建築裡刻印着清華大學發展的足迹,二校門是清華最早的門,二校門到西校門,是清華大學擴展的結果,清華園老車站遷站京張鐵路東移也與清華大學擴展有關,1999年建的醫學科學樓表明清華大學已擴展到五道口的核心地帶,其東北角已臨近了遷移後的京包鐵路,10層高的同方大廈則已跨過了這條鐵路,在鐵路東側牢牢站穩了腳跟。成立于1911年的清華學堂,1928年更名的清華大學是北京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康明收藏的外地高校明信片和撲克牌中我最感興趣的是上海的複旦大學和福建的廈門大學。複旦大學赫赫有名人才備出,校園也饒有特色。廈門大學我去過兩次,它依山傍水,校内有湖有谷,自然風光秀麗,建築亦卓爾不群。對廈大的回憶總是美好的,康明卻極力向我推薦武漢大學。我曾與武大擦肩而過,現在,隻能靠康明的武大明信片、撲克牌解解饞喽。
關注與思考着高校旅遊的收藏者
看明信片撲克牌上的圖片遊覽,是神遊、卧遊。神遊、卧遊各地區的各高校還包括閱覽它們的校報、史料、校訓之類。康明收藏校訓有一個特别好的方法:請書法家寫出來。這既是校訓的收藏,也是書法作品的收藏。校訓是學校的靈魂,是全校師生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是标尺,是學校人文精神的凝練,是校園文化的積澱,代表着校園文化和教育理念,也體現了一所學校的辦學傳統。校訓收集得多了,就有了橫向的比較,也就有了橫向比較的發現;它是時代感很強的,體現了時代特征和時代信息的,把握住了時代脈搏的;它是有學校個性特點、立足自身别具一格的;它是融彙了優良教育文化傳統、吸納提取了文化精華有思想有哲學内涵的;它是體現了人文關懷的,具有人文精神的……康明說,好的校訓對人是有激勵鼓舞作用的,不僅對本校人是這樣,對在校人是這樣,對已離校的甚至對校外的與教育無關的外界人都能覺得從中獲得精神食糧獲得營養,讓人們以這樣的校訓為傲。校訓是打開一所學校文化之門的金鑰匙,也能從校訓中看到一所學校足迹與傳統的背影。但有的校訓卻很難讓人恭維,平平淡淡是其次,有的幹脆就是抄來抄去人雲亦雲的東西,你從中很難看到它自己,缺少為校的風骨。
康明喜歡收集各高校的校報,校報是一個認識了解一所學校橫縱兩方面的特别視角。橫向面,校報有校辦的,有系辦的,有共青團、學生會辦的,有分校或下屬部門辦的,開本也不一樣,各有千秋;縱向,它是學校校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同曆史時期,有不同的校報,報紙的名稱有變化,報名的題寫折射出的信息更引人注目。
康明還收集與大學相關的報刊信息。他收集到一份1950年10月4日的《人民日報》,上面刊載了一則消息:新中國的第一個新型正規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舉行開學典禮,劉副主席朱副主席馬叙倫部長等到會講話。這張報紙好讓康明興奮!10月3日的人民大學開學典禮?劉少奇、朱德到會講話,時任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張瀾、秘書長林伯渠、委員何香凝、徐特立、謝覺哉、政務院副總理董必武也都與會祝賀。
康明還收集了探讨和報道高校旅遊的大量剪報。高校旅遊存在着争議,它讓人欣喜讓人憂。高校旅遊勢出必然,高校,學子教授雲集的地方,教育的重地,本與旅遊不搭界。高校成為旅遊目的地,在旅遊中異軍突起,在個性化旅遊中獨樹一幟,得說是得益于推手們對特種需求的敏感和智商。需求總是和利益血脈相連的,名牌大學是望子成龍的父母心目中的聖殿,聖殿中的洗禮有助于兒女的未來,對家長們來說,洗禮就是激勵,就是兒女彩虹般的未來人生。推手們則從中看到了商機和利益。于是,旅遊和高校結緣了,高校遊産品就像一席席豐美的盛宴推舉出來,使高校旅遊成為旅遊産業中的一朵絢麗之花。但,旅遊對高等教育環境有沒有侵害?高校旅遊應如何開展?高校旅遊的未來會是什麼?康明關注着也思考着。
3
4
5
6
7
81有多少人見過這張報紙?
2北大,古典的門樓和獅子。
3-8手繪版的明信片帶我們走回北京林業大學的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