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烏米飯香

烏米飯香

時間:2024-10-31 11:10:22

去年春天,我與老同事到某古鎮旅遊時,在街邊看見有一老婦拎着籃子,在賣一種一小把一小把的樹葉,同事頓感新奇,上前問這問那。但我一看便知,那是烏米樹的葉子,是用來燒烏米飯的。

烏米樹,也稱“烏飯樹”,屬杜鵑花科野生灌木,多産于南方山區,其葉片嫩時鮮亮,綠裡泛紅,用來榨汁浸泡糯米烹制成的飯食,就叫“烏米飯”。它是吳中一帶鄉民,四月初八必吃的美食。那日正是四月初八前夕,按傳統,當地村民已陸續到附近的靈岩山、天平山采撷烏樹葉,準備燒烏米飯。第二天,我和友人也起了個大早,随着村民,一起上山。

四月江南,别樣的滋潤繁盛。尤其是雨後的山間,各種知名或不知名的花花草草,競相擺出迷人的姿态。道旁,山泉順着石間潺潺而下,清風徐來,山間樹葉沙沙作響,共同演繹着盛春的熱鬧與奢華。聽友人介紹,這烏米樹經常散落隐藏在其他植物之中,須得憑眼力和感覺去找。我們在坑坑窪窪、坎坷不平的山路間,手扶樹幹,腳登石礫,走走停停,終于在山腰處覓得數棵烏米樹。

烏米樹,不似松柏高聳入雲,也不如柳樹婀娜多姿,其葉酷似香樟葉而略小。紅色的新葉,青色的老葉,紛紛張開明媚清新的笑臉,一身芬芳地等人采摘。但據我觀察,友人采摘時,隻選那嫩綠中泛着紅的嫩頭、嫩葉,用拇指、食指輕輕一捋,連莖摘下。這棵采罷,繼續采下一棵。未幾,向竹簍一瞅,收獲頗豐,打道回府。回家後,友人将采摘來的烏樹葉,細細擇過。擇葉時能聞到淡淡的香味,像是茉莉花香,湊近了努力嗅,又不全是。

擇好的烏樹葉,洗淨晾幹後,放入石臼,友人用一根一米高的棒杵,開始捶搗了。随着棒杵上上下下,漸漸地,烏樹葉整葉變成碎葉,碎葉又成了葉末,顔色也由紅變成鹹菜色,并滲出深褐色的汁水來。

約莫半小時後,烏樹葉已被徹底搡爛。友人将之放到盆中,加入清水浸泡,讓葉末中的黑色素充分地溶解出來,再用紗布濾掉碎葉,隻留汁水。那濾出的濃汁,黑紅而晶瑩,不知道的人,還可能以為是濃咖啡呢。最後,友人将簸去糠屑、揀去砂子的糯米,倒入汁水中,浸泡過夜。

次日的清晨,我是在竈間飄來的誘人烏米飯香中蘇醒的。一骨碌起身奔到竈前,揭開鍋,先是一陣白霧,過後一股更為濃烈的清芬,随着升騰的熱氣撲面而來,沁人心脾。烏米飯的香是無與倫比的,那種烏樹葉混合着糯米的清甜之香,有一種山野特有的自然氣息,實在不是廠家用人工香精調配出來的香味可比。等熱氣散盡,隻見鍋中剛燒熟的烏米飯晶瑩油亮,每個米粒清晰可辨,最特别的是獨有一種淺黑,猶如晨曦中,遠山的一抹青黛。

烏米飯最經典的吃法,是蘸白糖吃。白亮的綿白糖撒入黝黑的米飯間,一黑一白,相映相襯,如同夜空中的似錦繁星。舀一勺入口,當牙齒輕觸到米飯時,米粒中蘊含着的無盡清香,便在這一刻迸發出來。細嚼來,甜甜的、滑滑的、黏黏的,但這甜味并不膩,而是淡淡的、輕輕的,卻一直萦繞于舌尖,讓人仿佛置身于稻田,風兒不時送來陣陣稻香,沉醉間,是那般的清新,那般的蕩氣回腸……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