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廣勝寺遐思

廣勝寺遐思

時間:2024-10-31 10:31:00

1廣勝寺飛虹寶塔。

晉南洪洞縣霍山南麓霍泉之濱,坐落着一處古寺——廣勝寺。這裡是1986版《西遊記·掃塔辨奇冤》的取景之地;上個世紀30年代梁思成、林徽因等人曾專程到此考察古建築,評價甚高;而且國家圖書館鎮館之寶、國寶級文物《趙城金藏》曾經收藏于此長達數百年,卻不為人所知。以前我遊覽過廣勝寺、大槐樹、蘇三監獄等洪洞名勝,奈何當時年幼少知,隻是走馬觀花,不甚了了。借着這次假期,我決定細細地遊覽一番,好好欣賞一下這座古寺名刹。2廣勝寺下寺明應王殿殿門。

3飛虹塔上的檐角雕。

4明應王廟儀門一角。

多災多難廣勝寺

坐在大巴車裡,遠遠地就能望到霍山之巅廣勝寺的标志性建築——飛虹塔。這座古寺曆史實在太悠久了,它始建于東漢桓帝建和元年(147年),是中華大地上最早建成的寺院之一,相較于白馬寺(69年)隻晚了79年,其寺原名俱廬舍寺,亦稱阿育王塔院。要知道,凡曆史上曾被稱為阿育王塔院的寺院,都曾在隋代供奉過佛骨舍利,其在宗教文化領域的地位非同一般,可以說是佛國聖地。直至汾陽王郭子儀上書,唐代宗下令取“廣大于天,名勝于世”之意,賜額“大唐廣勝之寺”,至此才有了“廣勝寺”之名。

這座擁有一千八百餘年曆史的古刹,可謂是多災多難,不僅“三武一宗”四次“滅佛”行動,次次都損毀嚴重,宋金時期的兵火頻擾,還有元明時期幾次大地震,使得寺院傾頹、破壞嚴重。現在所能見到的寺院建築大多為元代古迹,上寺的飛虹塔和大雄寶殿更是明代才重修的。不過也不能因此小看這些現存的建築,畢竟古建築專家梁思成、林徽因在考察過廣勝寺的建築後,在其著作《晉汾古建築預查紀略》中對廣勝寺建的梁架結構等做出了極高的評價。在考察中兩人甚至堅持睡在大殿裡,就是為了醒來能夠望見縱橫的鬥拱。

廣勝寺始建于漢,興盛于唐,兵毀于金,震壞于元,但于幾毀幾建之中,浴火重生,形成了既有唐宋遺風,又有元明特色的建築風格。站在霍山腳下,就可以看到,整個廣勝寺有三處建築,分别是上寺、下寺和水神廟。上寺位于霍山之巅,蒼松翠柏環抱其中,高台上古塔聳峙,琉璃構件熠熠生輝;下寺居于山麓,随地勢起伏而建,坐北朝南,高低錯落,層疊有緻。水神廟則位于下寺西側,與下寺僅一牆之隔。既然來到了霍山腳下,就先去下寺遊覽一番。前往下寺要經過霍泉,橋下的泉水清澈見底,依舊是林徽因文章中描繪的模樣,橋欄上系着一隻小桶,桶上系着長長的繩子,方便遊人取用甘冽的泉水。這種傳承百年未變的古樸之風,讓人為之神往。

廣勝寺上寺和下寺本為一家,自元代那次大地震後,上寺與下寺的僧人就各自重建廟堂,互不幹涉。下寺相較于上寺規模小些,現存山門、前佛殿、大佛殿、垛殿等五座建築,其中以重建于元朝的大佛殿和重建于明朝的前佛殿最值得遊覽。前佛殿簡稱前殿,重建于明,東西五間,簡瓦懸山,有佛像十餘尊,四壁皆彩繪壁畫;大佛殿又稱後大殿,是下寺最早的佛殿,未能逃過元代地震之劫數,後又随寺院重建,七間八椽,單檐懸山,殿内供奉着三世佛及文殊、普賢菩薩,四壁亦有彩繪。

讓人扼腕歎息的是前佛殿與大佛殿的壁畫都已然殘缺,兩殿東西兩壁價值連城的壁畫在民國時都被賤賣。在1929年《藥師佛佛會圖》壁畫由當時的趙城縣(後與洪洞縣合并)縣長批準,由下寺住持貞達夥同幾個鄉紳将壁畫剝離,以1600元銀洋售與文物販子,幾經轉手後流失海外。其餘三幅也都被以同樣的手法賣給了著名文物販子盧芹齋,最終也都流失海外。

這件事被當時所刻的《重修廣勝下寺佛廟記》碑文完整記載:“山下佛廟建築,日久傾塌不堪,遠近遊者不免觸景傷情。邑人頻欲修葺,辄因巨資莫籌而止。去歲有遠客至,言佛殿壁繪,博古者雅好之,價可值千餘金,僧人貞達即邀士紳估價出售,衆議以為修廟無資,多年之憾,舍此不圖,勢必牆傾像毀,同歸于盡。與顧客再三商榷,售得銀洋一千六百元,不足以募金補助之。”彩繪壁畫與佛殿建築就此揖别,天各一方。

聽到耳邊其他遊客低聲地咒罵着貞達僧,我不由地感到有些悲哀,此人與敦煌莫高窟的王道士何其相似!同樣是維修廟宇,同樣是愚魯無知的看守人,同樣是不負責任的地方官員,同樣是狡詐貪婪的文物販子,同樣是流失海外!說到底,文物的流失,不能單純的歸因于個人,那是曆史對整個中國的嘲諷,我們不能以一個保衛文物的戰士的标準去奢求一個平凡的和尚,唯有一聲無奈的歎息留給這碑文。1飛虹塔精細絢麗的琉璃雕。

2飛虹塔上的佛國世界。

3力士雕像。

豐富多彩的水神廟壁畫

帶着幾分壓抑,我來到了與下寺一牆之隔的水神廟。水神廟是祀奉霍泉水神明應王的風俗性祭祀神廟,因廟内供奉的是明應王,所以也被稱為明應王殿。梁思成、林徽因在《晉汾古建築預查紀略》文末專門提到:“寺旁明應殿的壁畫,為壁畫不以佛道為題材的唯一孤例。”

走進這座殿堂,雖然光線有些昏暗,但依舊能看到色彩飽滿的壁畫,其内容豐富多彩,人物刻畫惟妙惟肖。這些壁畫有13幅之多,描繪的是宮廷生活與市井百态,大多為民俗故事,真實地反映了元明時代的社會生活,尤為可貴。壁畫内容有:《祈雨圖》《打球圖》《對弈圖》《降雨圖》《賣魚圖》《尚食圖》《司寶圖》《雜劇圖》《梳妝圖》《古廣勝寺上寺寺景圖》《玉淵亭圖》《興修興唐寺圖》《唐太宗千裡行徑圖》,這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賣魚圖》。《賣魚圖》易看易懂,卻諷刺辛辣,畫面左側繪一方案,陳列着壇、罐、盆、碗、酒具,桌下置一方鬥,鬥中盛有瓜果梨桃,五位貌似官員的食客似乎在準備宴席。面對一個賣魚的老翁,他們卻生怕吃了虧,于是乎,一位官員親自吊秤,另外幾個人目不轉睛地死盯着秤杆,再看那位吊秤的官員,他的右手小指竟然在秤杆上作鬼。畫面中,官員都衣着光鮮,肥頭大耳,漁翁則衣着簡陋,腳穿草鞋,瘦骨嶙峋。最讓人叫絕的是老漁翁手伸兩指,強作笑容,一副哀求的表情,似乎發出了凄凄的乞求聲。畫家把當時這類常見的社會現象,描繪在自己的筆下,如此淋漓盡緻的剖析,假若作者沒有細緻的觀察和深厚的生活底子,絕難畫出這樣極富生活氣息的畫作。

另外,《雜劇圖》是13幅壁畫中最出名的一幅,其全名是《大行散樂忠都秀在此做場》,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唯一的大型元代戲劇壁畫,是研究戲劇史和舞台藝術發展的一件重要資料,被人們譽為廣勝寺一絕。4仰望,飛虹塔如在雲端。

5琉璃塔,構件繁多,雕刻精美。

6琉璃塔,構件繁多,雕刻精美。

7琉璃塔,構件繁多,雕刻精美。

8琉璃塔,構件繁多,雕刻精美。

五彩琉璃飛虹塔欣賞完精美的水神廟壁畫,我帶着輕松愉快的心情,邁着輕快的步伐,向山頂的上寺走去。

廣勝寺上寺前後分三層大殿。第一層一進門,偌大的院中,正中就是巨大的八面琉璃玲珑塔,真可謂“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寶塔十三層”。飛虹塔的塔底平面呈八角形,比開封佑國寺塔略低,為全國琉璃塔中第二高塔。塔身二層以上,外表全部鑲嵌五彩琉璃雕飾,有無數種圖案花紋,形式多樣,色彩斑斓,每層八面,層層各異,面面不同。每層都有各不相同的仿木鬥拱,飛檐裝飾,每層都有琉璃浮雕,佛像、菩薩、金剛、花卉、盤龍、鳥獸等各種構件和圖案,色彩鮮麗,讓人目不暇接。

見到飛虹塔後,我滿腦子隻有“華美”二字,威武雄壯的力士,雲煙萦繞的樓閣,慈眉善目的佛祖,肅穆端莊的菩薩……其他的遊客都饒有興趣地研究着塔的形制與故事,隻有我繞着寶塔一圈一圈地轉着,單純為它的美而傾倒。一款一式的精雕細琢,我隻能用如夢似幻來形容這種感覺。難怪《西遊記》劇組要在這裡取外景,把這飛虹塔當做金光舍利塔,畢竟飛虹塔就是放在神話故事的樓閣當中也毫不遜色!

《趙城金藏》的故事

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飛虹塔,來到了塔後正對的彌陀殿。彌陀殿中主像阿彌陀佛兩側的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是元代泥塑中的佳作。他們身體前傾、體态婀娜,面龐豐滿,衣帶飄灑,明顯地帶有歲月的痕迹。

在彌陀殿的左側,有一排不起眼的大櫃子,千萬不要小看它們,要知道聞名中外的國寶《趙城金藏》就曾經存放在這些櫃子裡。《趙城金藏》的故事甚至被央視《探索發現》欄目連續拍了兩期節目出來,這裡就不再贅言了。倒是《趙城金藏》故事中的關鍵人物——力空和尚是個傳奇人物,同時也是位保衛國寶的英雄。

力空和尚俗家名為任重遠,趙城許村人,出家前曾是一位學識淵博、經曆豐富的官員。任重遠為官期間,由于政績卓著,民衆擁戴,深得上峰器重,一路做到了縣長,但是誰也想不到這位看起來頗有前途的縣長會在他42歲時,挂冠出家。任重遠厭惡軍閥混戰,官場腐敗,作為一個清高正派的知識分子,苦于尋找不到出路,加之對釋家教義頗有好感,遂遁入空門。任重遠出家的消息震動省城,太原各大報紙紛紛報道,許多親朋故友極力勸阻,有的修書相勸,有的攔車阻擋,然任重遠百折不回,毅然在雙塔寺塔院唐建塔下由妙舫法師剃度,并賜法名昌意,法号力空。不少人都為這樣一位有才有識之士遁入空門而深感惋惜。

然而命運的吊詭就在于此。當所有人都以為已經出家的力空和尚會隐于深山,遠離塵世紛争,國寶《趙城金藏》卻把他推到了抗日烽火的最前線。

早在1933年範成法師把《趙城金藏》存放于廣勝寺的消息傳出後,這部世界性的無價之寶,就引起了國内外的共同關注,日本的東方文化研究所和日本僧人們更是聲稱要以百萬銀元購買此國寶,但被廣勝寺的僧人們斷然拒絕。到了1937年,力空和尚接任廣勝寺住持後,各路人馬更是積極動作,試圖奪取《趙城金藏》。在1937年9月至1938年2月間,力空住持用堅定的态度和靈活的手腕,接連打發走了代表蔣介石的國民黨第十四軍軍長李默庵和代表閻錫山的第二戰區三十八師師長馮欽哉。作為一個在國民政府裡工作了二十餘年的前官員,力空住持對國民黨軍的軍紀深感懷疑,且不說兵荒馬亂之下,能不能把經藏完整地送到目的地,不管是西安還是克難坡,就算是送到了,價值連城的《趙城金藏》也很有可能變成“私人物品”。

此後,力空住持意識到經藏已經不能繼續存放在彌陀殿了,于是他一方面與僧人們一起把五六千卷經卷全部轉移到飛虹塔内,并用磚石将上塔通道砌死封存,以戰亂為由,宣布飛虹塔不能再登塔參觀了;另一方面,放出消息,聲稱《趙城金藏》已于1937年9月被李默庵的十四軍轉運到了西安。1938年2月,日軍侵占到了洪洞,廣勝寺淪為日占區,不死心的日軍多次前來逼問,均被以上說法應付了過去。1明應王殿一角。

2上寺,泥塑的經典,元代代表作。

3難得一見的懸塑。

4梁柁之上,大美世界。

時間到了1942年4月中旬,日本政府派遣的“東方文化考察團”在晉南一帶活動。不久,距廣勝寺僅兩公裡的道覺村日軍據點通知,日軍要在農曆三月十八(公曆5月2日)廟會期間登塔參觀。力空接到通知,心急如焚,在日軍據點的眼皮底下,僅憑寺内的少量僧人,連将經藏重新隐藏都難以辦到。于是他當機立斷,繞過鬼子的封鎖線,走了十幾裡山路,找他的好友、八路軍抗日政府縣長楊澤生求援。楊澤生感到事關重大,立即上報,然後這個消息就被迅速上報至延安。

不久,中央來電批準搶救《趙城金藏》,要求嚴格保密,限期完成。經過周密的計劃,1942年4月27日夜,八路軍二百餘名指戰員,趁夜進入廣勝寺,扒開磚石,取出經卷,包入包袱,一個包袱包起幾十個經卷,一人背起一個包袱,二百餘名指戰員就這樣帶着五六千卷經卷,迅速地融入了夜色之中。整個過程寂靜無聲,兩公裡外的日軍炮樓毫無察覺。與此同時,為配合這次行動,軍分區基幹營、各縣遊擊隊、民兵、群衆共計動員了上萬人,共同行動,以防萬一。

經卷運走後,為防日軍發現蛛絲馬迹,力空住持立即遣散了僧衆,自己也躲進了上寺後殿東側陰暗潮濕的呂祖洞中,長達三個多月。不久後,日軍覺察出不對,派人前往廣勝寺,卻發現寺中空無一人。于是就趕緊上報,後來日僞省長蘇象乾親自前來調查,還抓了一些僧人,結果卻一無所獲,最終隻能不了了之。

力空住持用他的勇敢與智慧使得國寶《趙城金藏》和阖寺僧衆都逃過了一個個劫數。

贊歎着力空住持舍生忘死的情懷,我繼續着我的遊覽。走走停停,我來到了毗盧殿前,這座在文物曆史價值上,相較于其他幾座佛殿并無太特别的地方,但是廣勝寺建築群能夠在文革中不受太大沖擊,毗盧殿“功不可沒”,它與西配殿的維修過程是周總理在文革前指示“一定要修好”的山西三大古建工程之一。

由于中央的嚴令,廣勝寺的建築并沒有受到破壞。不讓破壞建築,“紅衛兵”們就把氣都撒在廣勝寺的僧人們身上,不僅勒令僧人們還俗,強迫他們勞作,還進行惡意的侮辱,這件事是在一次宴會上,一位老家就在廣勝寺旁的道覺村的老教師講的。記得當時她說,在她少年時,當時正值文革時期,廣勝寺及其周邊一些寺庵的僧侶尼姑,有一部分就在她們村裡被強制勞作。當時她年紀小,并不知道那麼多的忌諱,主動去觀察這些僧尼,她發現那些看守的“紅衛兵”竟然以人數太多,居住緊張為借口,強迫僧尼們睡在同一張大通鋪上。她當時對這些人很好奇,所以經常去找他們聊天。她逐漸發現這些人都是些很和善的好人,當時并不明白這些好人為什麼要受懲罰,受屈辱。她還知道這些人會趁着“紅衛兵”們不注意,偷偷地研讀經卷,平時那些經卷會被僧尼們縫進被子裡。那些“紅衛兵”總是吵着要把經卷都燒光,還讓大家去舉報。老教師說,她一直對經卷的事保持着沉默,直到現在她依舊為當時的沉默而感到自豪。

寺中的鐘聲響起,打斷了我的回憶。看着四周的人群都沉浸在新年歡樂的氣氛裡,到處都是歡聲笑語,寺院裡再也見不到日軍侵略時,人們用鮮血與生命保衛文物的苦難……一股暖暖的春意在心頭升起。

戀戀不舍地告别了廣勝寺。回頭望去,聳入雲霄的玲珑寶塔,在晚霞映照中放射出奇光異彩,格外秀美。我想,它就是壯麗絢爛的中華文明最好的象征。5鳥瞰廣勝寺全景圖。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