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區的河,對來北京的中外遊客來說,好像是個冷話題,連久居北京的老北京人,河也曾淡出記憶。人們好像忘了,河才是北京的生命之源,北京博厚強大的文化魅力,北京人的世代驕傲都離不開河。皇城中的玉河、紫禁城内的金水河、環北京城的護城河,并不是八百年京城文化的陪襯。随着首都綠色城市的建設,随着首都旅遊業的大發展,河文化的蘇醒,河記憶的被喚起,舊河貌的新生,也不僅僅是多了幾條可進入的綠色空間,多增加了幾處河景觀景點兒,河有更多的機能和哲學内涵。金色的陽光砸在碧清的河水裡是有聲音的,那聲音都告訴了我們些什麼?京城文脈上的金水河
天安門門洞前七座漢白玉石橋下是金水河,這是人所共知的。老北京人還知道,天安門前的金水河是外金水河,在走進天安門,走過端門,走過午門,在太和門之前的廣場上還有一條金水河,叫内金水河。至于為什麼叫金水河,這内外金水河之間有什麼聯系,它們是不同的兩條河還是同一條河,有什麼功能、作用,金水河在文化上有什麼含義,大多遊人恐怕都不會去想吧,直覺上它們隻是皇城和紫禁城的一道景觀。天安門和故宮,太輝煌、太奪目,金水河太不起眼了。金水河僅僅是一道肯定會有實用功能的景觀嗎?細細地追尋探索,卻發現,金水河竟是文脈深廣的文化之河。人們對它知之太少了,它是不應該被漠視、被忽略的。
風景的金水河
我最早接近金水河是在我16歲的那年。8月,我初中畢業考進了首都聯合軍樂團北京軍區軍樂隊,在西山腳下的西黃村營房經過短暫的軍事培訓後就參加了天壇千人樂團的國慶大典司禮任務集訓。建國15周年大慶時到了天安門廣場。不過那時千人樂團中的我們這幾十位新兵全是濫竽充數的,還沒有分配專業,手裡拿的任何銅管木管樂器都是堵着樂器嘴兒的,首長怕我們一激動把樂器吹響造成政治事故。看到了站在天安門城樓上檢閱遊行隊伍的毛澤東主席、劉少奇主席、朱德委員長、周恩來總理。建國慶典緻辭的是彭真市長。遊行結束,我們正步行進到金水橋前。晚上聯歡,參加焰火晚會,是在西側的金水橋前,我們和解放軍藝術學院的學員在一起,圍成圈,跳集體舞。金水河就在身側,它是天安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那時不會去關注金水河的,内心裡隻有榮耀,隻有激動,隻有幸福。天安門城樓上和中央首長、各國貴賓一起看焰火的毛主席,能看到我們嗎?我穿着新軍裝,穿着新發的高腰黑皮鞋,戴着大蓋帽,扛着紅肩章,在絢麗的焰火中蹦啊跳,轉着圈地跳,瘋狂地跳。
金水橋刻進了記憶,深深的。年年國慶大典司禮任務集訓時和國慶大典上,我們都會列隊在金水橋前,面對着天安門。國慶那天10點鐘前,站在天安門城樓邊角的軍樂團幹事小旗一揮,表示毛澤東主席和中央領導已經開始登城樓了,樂隊總指揮、分指揮的指揮旗一舉一下,軍樂團奏樂,雄壯的軍樂聲中,我們很快就看到了毛主席的身影。受閱隊伍尾部一過金水橋,千人樂團又是立即邊演奏邊行進到金水橋前,此處仰望城樓正中揮手的毛主席更近、更清晰。
金水河、金水橋對于我,是政治意義上的。
外金水河、金水橋作為景觀觀賞,我已記不清究竟是在完成司禮任務的年代中還是在日常路過天安門時開始的。外金水河最壯觀的景色是河中噴起高泉的時候。河道是直線的,噴泉成列,每一束噴泉都如沖騰的玉柱,玉柱在蹿升中,紛落迸濺的水花如雪如珠,連成排的噴泉樹在絢麗的花壇後,在朱紅的宮牆前織出一條素潔瑩亮的、參差錯落的噴泉帶,像跌宕起伏的雪峰雪嶺,也像立體的多層面的銀色長屏,光照進來,它也會變色,彩虹映現,七色交輝。這樣的外金水河景觀很難見到,不敢說不常有,我屢屢路過天安門,也就見過一兩回。大多時看到的外金水河就是漢白玉石橋下平平靜靜默不作聲的水體,不知從何處流來,也不知向何處流去。
内金水河是一條碧帶,它在太和門前廣場上是一條鑲着銀邊的彎弓,弓從西向西南彎,在五座金水橋處成直線,過金水橋向東北彎,再向東彎,弓背在南,臆想的弓弦在北。此弓與真實的弓極為酷似,而且是東西對稱分布的,中軸線就在五座金水橋正中的禦橋橋面的中心,南對午門的禦門禦路中心,北對太和門中心。也有人把它形容為玉帶,稱它為玉帶河。它是條小河,在午門與太和門之間的廣場式庭院中蜿蜒,空曠宏闊中的細瘦清柔之軀,若在草原中也就被淹沒了,但在開敞着胸懷的四周皆是宮殿建築的廣場上,這條細瘦的碧水之流就格外地醒目了,醒目到一眼就注意到了它,一眼就被它抓住了眼球。是架在河軀正中心的五座漢白玉石橋的緣故,不,是宏闊中渺小的緣故。這是我的感覺。在這個廣場式庭院,天不在天上,而在眼前,它直接與建築,與庭院,與庭院中的小河、橋梁、擺件、滾滾人流親吻。在浩瀚天之腳,沒有不渺小的,渺小到令人謙卑。走近内金水河就是另一種風貌,尤其在金水橋畔,貼近它,就隻有人的渺小了,秀麗清澈的河水兩側是灰石條、白石條夾雜着壘砌的陡直的河岸,河岸很高,河岸上齊堤岸順河勢築漢白玉護欄和望柱,護欄望柱提升了河岸陡峻高拔的感覺,人在河岸的曲線中無法高大,隻能謙卑。金水橋的護欄望柱體量比河堤上的護欄望柱高大粗碩得多,人就更渺小。距離造成的視覺差異,造就了内金水河的獨特美,此距離視角下的金水河,倒映着藍天、白雲、陡岸、石欄,以河的曲線勾勒出的畫面,在紅牆黃瓦的莊嚴伴侍中甯靜而神秘。站在金水橋畔金水橋邊,沒有遊人能夠一眼望透河道曲線的完整走向,在為它的秀美動容的同時,難免浮想聯翩。
五座金水橋,正中的最長最寬,這座橋是禦橋,隻有皇帝才能走的,橋面的正中心,不僅是廣場的正中,而且提供了最佳視域和視角。建築藝術空間的學問是很深的,裡面的門道很多很多。有一位學者針對内金水河發表了一段言論,他說:現代建築規劃理論,講究要通過精心設計的建築空間排列和組合,構造出一個最佳的景觀序列,使人在移動中的不同位置和角度,都能有效地欣賞優美的造型藝術構圖,并在這種造型的有序地變換中由淺入深地體驗到某組建築主題強烈的感染力。故宮的建築組群,是圍繞着、烘托着、彰顯着皇帝權力的至高無上而規劃布局的,從正陽門一路走來,穿過天安門門洞,走進端門的朱紅色大門,再走進午門的時候,莊嚴神聖的感覺已油然而生了。那位學者說,遠遠看太和門前的金水河,那張巨大的彎弓,把午門與太和門之間的空間分隔成南北兩半,把廣場點綴得如同遙遠而神秘的天空。内金水河中間的五座由精選的漢白玉石砌成的金水橋,仿佛是飛架銀河的星橋,把分開的廣場連成一體,把平淡甯靜的空間變得生動而富于變化。五座橋高低錯落,集中而又疏朗。從中間專供皇帝通行的禦橋走過,遠方是高遠的天空,近前是朱紅的宮門,兩側是優美的拱橋衆星捧月般恭立左右,像謙恭的侍從護衛着尊貴的天子,那種君臨天下的自豪感,就在簡單上橋下橋的行程中充分地得以體驗和渲染。
為烘托渲染君權神授、皇權至高至尊和君臨天下的氛圍,600年前的建築設計師和工匠們的智慧發揮得淋漓盡緻。專家們提供了幾個夾角的數字,證明着禦橋上是最佳視點,可獲得最佳視域。今天的禦橋,已不為皇帝專屬專用了,上去體驗一下在太和門前廣場上自高自大君臨天下的天子感覺輕而易舉。
神秘的金水河
金水河是有衆多實用功能的,其作用大體可以捋出以下幾項:美化皇宮,排水洩水,還是皇宮消防和施工用水的重要水源。故宮是北高南低的,這個用肉眼望不大能望出來,專家能測量出來,推斷也是能推斷出來的。金水河開在南邊,下再大的雨,也不會積水,而讓宮殿成為湖上或河上的船,它的洩水排水體系是科學的,金水河在洩水排水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國的古代建築木質的東西太多,着起火來不得了,宮内有河,取水救火方便。維修、改造或添加增擴建築,所有工程施工也離不開水,這些都屬于常識,皇宮布局,不能不考慮周全。民間也都是這樣,水是人們生活的積極參與者,而且掣肘着建築布局和人們的生活,不考慮水的存在與習性,合理而巧妙地利用它,人們的生活就要受影響,就要嘬癟子。金水河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對今天的我們來說難以理解,甚至不屑,但對于帝王和紫禁城的規劃設計者來說,是必須要考慮的,那就是它在風水上的作用。封建帝王講究風水,帝王講風水,選陰宅講風水,選陽宅造陽宅更講風水。
1神武門與筒子河中的倒影。2筒子河中看故宮。3角樓倒影。4故宮西南筒子河。我看了一些關于帝宅風水的書和研究資料,看不大明白,把握不住要點。大明王朝所倚重的江西派風水師,被稱為形勢宗派,似是把能否帶來吉祥的風水寶地,從五個方面來考量,即五大要素:龍、穴、砂、水、向,要尋龍、點穴、察砂、覓水、定向,而五大要素都是圍繞着一個氣字,适合人體的是吉氣,不适合人體的是煞氣,能避開煞氣,留住吉氣,有利于吉氣的就是風水寶地。陰宅,大環境風水寶地模式是:北有綿延不絕的群山,南有遠近呼應的小丘,左右兩側護山環抱,中間堂局分明,地勢開敞,且有曲屈水流環抱。十三陵的大環境就是被認定為符合風水五大要素條件的一個風水寶地,北有天壽山,左蟒山,右虎山,一條大河環抱着從長陵到十三陵水庫之間的開闊地,在這片開闊地上還有小山小嶺。依照标準風水模式,帝王的陽宅紫禁城,也就是故宮,在北京的平原地帶上,無山,就人為堆了一座山,景山,它在紫禁城的正北,是紫禁城的靠山,也是北京城中心的鎮山。紫禁城是依中軸線布局的,前朝後寝,左右對稱形成環抱之勢,三大殿前的廣場地勢開闊,内金水河自西北向東南弧形環繞,人造的風水寶地模式。金水河在風水上不外乎藏風聚氣吧,内金水河是界水,防止吉氣外洩。不知道這樣解讀貼譜不貼譜。
遊故宮,有多少人深層次關注過内金水河我不知道,涉及内金水河的資料很少,一般遊人在故宮所看到的内金水河也隻是太和殿前廣場的那段兒,它僅是内金河的一部分,内金水河在故宮中比我們看到的要長得多。我看到過一張北京故宮平面示意圖,圖上完整地畫出了故宮内的内金水河。它在故宮的西側基本是直線的,起點靠近城隍廟。在車庫東拐了個彎兒,是向東拐的,在内管樓值房外的東北角又拐了個彎兒,彎兒差不多是90度,向南又成直線,在武英門西拐向武英門前,成八字呈現在武英門前,再向東北拐向斷虹橋,成幾字形到熙和門北,再進太和門前廣場。在廣場東于協和門北出廣場,在東邊的宮殿區又成幾字形,向南貼銮駕内庫,出宮牆進入東南筒子河。故宮東部區域,隻有東南部有它的水道,它與西部河道不是對稱的。
筒子河也被稱為金水河,是金水河的一部分。
内金水河的西部河水流經處不知是不是開放區,遊人一般是不過去的,它不在遊覽線上,很神秘,在象征意義上很神秘,在蹤迹上也頗為神秘。
其實即便囊括了筒子河,這也不是金水河的全部。
金水河為什麼叫金水河?《大清一統志》有言:“元時名金水河,以其自西門而入,故名。”這句話裡有兩個信息,一是說金水河自元代就有了,或說它始于元代;一是說它從西門進來,所以叫金水河。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金木水火土之說,來自道家,是一種哲學思想,是指星辰,也是對世界萬物屬性的一種概括。這個體系太複雜。從方位上說,南方為火,北方為水,東方為木,西方為金,這是四象,加上圓心,中,為土,構成方位上的五行。四象是對空間的表述,在時間上則指春夏秋冬。金水河水自西來,因此稱為金水。西僅是指其水從京城西門而入嗎?它的源頭是玉泉山,金水河是西到玉泉山的。元代的金水河開鑿于公元1273年至1278年之間,也就是元世祖忽必烈時代,它是宮城用水的一條引水河,引玉泉水從玉泉山南麓東南行,行走線路在長河的西南側,從和義門(元西門)入城後,經今半壁店、柳巷、趙登禹路、馬市橋、前泥窪、宏廟胡同到甘石橋,之後分為兩支,一支經今靈境胡同進入皇城太液池,即今中海;一支繞皇城向北,然後東折,在今北海幼兒園門前入皇城注入太液池(今北海)。明初時元代的金水河斷流了,明末清初,它改稱為大明濠或西溝,成為西城的排水幹道,民國時改為地下的排水暗溝。去年8月上旬,西城區什刹海街道拆遷違章建築,在恭儉胡同施工中意外地發現了西闆橋遺址。9月16日,文物部門開始對西闆橋遺址進行發掘,古西橋闆、涵洞、河道駁岸重現,一段長29米、寬4.15米的金水河内河河道也被找到了,它的西面隔牆與北海公園的濠濮間東南閘相連。文物部門說,西闆橋是明代内金水河皇城北段上的一座小橋,位于宮城西北方,河水經過西闆橋後向南拐,最終進入宮城的筒子河。恭儉胡同原名内宮監胡同,内宮監是明代二十四衙門之一,民國時胡同名去“内”字,名字則取諧音用了溫良恭儉讓中的“恭儉”兩字。内金水河遺址的河岸本是條石砌,出土前已多被挪作它用了。
明清兩代的内金水河全貌已模糊,但筒子河是清晰的。
全長的金水河河道,是與哺育了北京城的高梁河道、玉河西段河道基本一緻的。
筒子河,永不衰敗的風景
故宮宮城外筒子河與中山公園相鄰的部位是可以乘遊船遊覽的。西華門南到中山公園這一段的筒子河歸中山公園管理,中山公園開辟了水上遊覽項目,設立了碼頭,配置了各種遊船。我印象最深的是那種木篷船,劃遊船看故宮,故宮的西南角樓是最養眼最抓人的,比在陸地上看要覺得完整,而且它那種奇麗壯美的造型和淩空睥睨的氣勢因為有筒子河襯着也格外動人。故宮筒子河在西雁翅樓外的公路下便轉為暗河,在東雁翅樓外過公路又變為明河。阙右門西雁翅樓外和阙左門東雁翅樓外,城牆與筒子河間的公路是公共交通區,外地遊客大抵隻是路過,最多歇歇腳,北京市民則把這一帶當成休閑晨練的寶地。有動靜的是吊嗓,咿咿咿呀呀呀,老旦、青衣、花旦,京味兒濃濃,估摸着是京劇票友,一生愛好,不離不棄,宮牆外筒子河邊的清幽靜谧環境對吊嗓有鼓勵作用?
筒子河環圍故宮宮牆,是紫禁城的護城河。據說明代筒子河隻圍繞紫禁城的東、北、西三面,分别稱為東華門筒子河、神武門北筒子河、西華門筒子河。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皇帝下旨讓工部修了午門暗溝筒子河,暗溝筒子河水流入太廟,暗溝筒子河水全長七十丈九尺九寸,是個吉祥數。有故宮在,筒子河就是永不衰敗的風景,它也是金水河的一部分。
1神武門外筒子河。2中山公園外筒子河對遊客是開放的。3角樓下的筒子河特養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