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既是城市的脈絡、交通的衢道,又是居民世代賴以生息之所。許多傳說、典故、民俗、事件、傑出人物等,往往從這些巷陌裡誕生,又從這些巷陌裡走向社會。街巷文化廣泛的包容,既凝聚成老北京人不能割舍的胡同情結,又構成了北京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曆史積澱于胡同中的名勝古迹,使西城區悠久的土地上擁有衆多國家級、市級和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從而充分體現了西城深厚的文化内涵。
1西長安街。
2故宮。
3景山西街。
4
54-5陟山門街。很多人說,北京的文化是一條條街巷串起來的,這樣的街巷在西城不計其數。但現如今,街巷卻在不斷減少。讓人們回味的老北京文化,也随着街巷的消失正在逐漸消散。曆史上很多知名的街巷,也隻能停留在影像裡。有的盡管名字依舊,但留下的也隻是個空景,少了那曆史印記的情懷。于是,閑暇時我試圖在街巷裡追尋過往,用相機拍下了一些難忘的事物。
線路一:皇城根下的訪古尋幽
南長街-北長街-文津街-景山前街-陟山門街-雪池胡同
在我走過衆多的西城街巷裡,要說胡同氣息最濃重的地方,莫過于皇城根下這片地區。
從天安門西的南長街,沿中軸線一路向北。沿街古槐挺立,清潔幽靜。清代,南城以南被皇城堵死,無門可出。民國三四年,開辟新街,始能達東西長安門。由于現代詩人柳亞子、著名作家老舍、梁啟超、王诤都在此居住過,曾讓這裡顯赫一時。南長街東側為故宮筒子河和中山公園,西側多為民居住宅。往北可來到故宮西華門。清代帝後遊行西苑、西郊諸園多由此門而出,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時慈禧和光緒就是從這裡西逃的。
繼續往北來到北長街。長街左側是靜默寺,繼續往北右側是福佑寺,它是皇家寺廟,始建于清順治年間。北長街盡頭是三岔口,左側是文津街,可以前往北海公園;右側是景山前街,可通往景山公園。右轉沿景山前街繼續前行,左側是大高玄殿,它曾是明清時期的皇家道觀,如今劃為軍事禁區,但還是可以遠遠地望見院内鐘鼓樓的琉璃瓦頂。向左來到景山西街,右側是景山公園,左側是陟山門街。陟,登高之謂也。陟山門街約有二三百米長。地面由大塊大塊的仿古青磚鋪就而成;街道的兩側是裝飾得古香古色的店鋪,店鋪中有售賣旅遊用品的,有售賣飲料零食的。街中還有各色飯館。在這些喧鬧的店鋪間,偶爾也會找到幾座安靜的四合院。院門口通常會坐着一兩位老人,老人或坐在馬紮兒上優哉遊哉地看着過往的遊客,或是手裡拿着一份報紙專心地閱讀着。透過院門向院裡窺去,有的能夠看到院裡高大的棗樹和規整的房屋。
古時,陟山門街是連接景山與北海的通道,因北海西門為陟山門而得名。行走在陟山門街,穿行于翠柏蒼松之中,流連于小街市井、大宅小店之側,讓人有時空交錯之感,思古幽情不禁油然而生。如今,陟山門街中有處大宅門,它是清朝稽察内務府禦史衙門。盡管時過境遷,但至今說起這座宅院來,當地老人們仍簡稱其“大衙門”。大衙門是目前京城中保存較為完好的一處衙署性建築。因明清兩朝的兵、戶、吏、禮等部衙署,大都位于當今天安門廣場兩側,現在已消失得無影無蹤。稽察内務府禦史衙門,卻因位置隐蔽得以幸免。院内布局及建築保存基本完好。随着陟山門街的更新改造,大衙門将改建為皇城衙署博物館,亦可與周圍衆多名勝古迹連成一片,有利于形成擁有皇城特色的曆史文化旅遊區。
在陟山門街北側的雪池胡同中還有一處皇家“冰窖”。雪池胡同是一條南北走向的小巷,北邊高南邊低,胡同裡有6座清代專屬皇家的冰窖。而在陟山門街南側有大石作胡同,南起景山前街,北至陟山門街,資格甚老。所謂“石作”,即生産加工各種建築石材的總稱。
陟山門街不僅曆史悠久,内涵豐富,且人文荟萃,掌故甚多,其間不時浮現出名士身影,名媛芳蹤。陟山門街臨近北海東門處,有一處西式門樓的寬大院落,進門處原有寬大的空場。最北端是一排西式平房,東側是一座蓋于民國初年的二層仿古樓房。而西側則建有幾個四合院式的平房院落,平房院落曾是國立北平圖書館的員工宿舍。著名學者、史學大家顧颉剛先生曾蔔居于此。此外,著名教育家胡适先生,曾在陟山門街6号院(現7号院)短暫居住。陟山門街北側雪池胡同2号院,曾是号稱“民國第一才女”的建築學家林徽因的家。雪池胡同中走出冰雪聰明之女子,成為經久不衰的美談。清末重臣、内閣大學士張之洞老翰林,也曾居住于大石作胡同。
如今的陟山門街,成為明清步行古街。地面鋪設仿古青磚,兩側多為仿古風格建築。商戶鱗次栉比,門店精巧富麗,遊人如織。每逢節日,尤其是春節,此處更是摩肩接踵,結彩張燈。街邊小店生意興隆,通宵達旦,而街道兩側的北京胡同,鬧中取靜,安甯祥和,老北京味道猶存。徜徉此地,置身其間,常使人産生“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覺。撫今追昔,真的感慨良多。
6什刹海。線路二:什刹海的湖邊美景
地安門外大街-後海北沿-地安門西大街-前海西街-柳蔭街-護國寺街-小楊家胡同-棉花胡同-藕芽胡同-百花深處胡同
什刹海的胡同就像樹葉的紋路交叉縱橫,但這片地區胡同周圍的景色卻井然整潔、十分雅緻。
從景山前街出發,步行百米,再左轉向北來到地安門外大街,道路便寬敞了起來。地安門外大街盡頭是鐘鼓樓,沿鐘鼓樓西側的鼓樓西大街步行,便開啟了什刹海胡同之旅。從鼓樓西大街向西來到德勝門内大街,再向南,在錦江之星酒店對面有一條小胡同,穿行進去可以來到後海北沿。後海北沿向東不遠就是宋慶齡故居。這裡既保留着王府花園的布局和風格,又融入了西方别墅的特點,是一處中西合璧的園林。
繼續往東來到銀錠橋。站在橋上向西眺望,可見西山景色。銀錠橋往南是金錠橋,緊鄰金錠橋的是敕建火德真君廟,是一座正一派道觀。對于老北京人而言,什刹海邊上的火神廟可謂“熟悉的陌生人”。論舊,這座始建于唐代的廟宇,已有1400多年的曆史,可謂“先有火神廟,後有北京城”。廟門上懸挂着赤字金匾“敕建火德真君廟”,表明它由皇室撥款修建的尊崇地位。
穿過金錠橋往南沿行至地安門西大街,右側是什刹海旅遊咨詢站。旅遊咨詢站西側是遠近聞名的什刹海荷花市場,一座座兩層小樓錯落相連,青磚灰瓦,紅門綠窗。遊客可在此納涼叙談、品嘗風味、觀荷賞景。
沿地安門西大街往西行右拐進入前海西街,遠處路中矗立着一塊照壁,對面便是郭沫若故居。這裡原是清朝和珅的花園,新中國成立後成了蒙古大使館,後來又成了郭沫若晚年的居住地。往北行至前海北沿再向西行至柳蔭街,可以看到一座氣勢磅礴的王府——恭王府。它是北京現存最大的一座王府,也是一處5A景點,它的原主人是恭親王奕,恭王府的名稱因此得來。柳蔭街西側是定阜街,沿定阜街往西行,就能看到護國寺街的梅蘭芳紀念館,這裡原是清末慶王府的一部分,後來梅蘭芳先生搬到這裡居住。如今我們看到的梅蘭芳故居,是典型的北京四合院格局,房間已經都作為展室,供遊人參觀。
沿護國寺街西行,其北側的小楊家胡同8号便是著名作家老舍的出生地。老舍在《四世同堂》《正紅旗下》等作品中曾描寫過他這裡的生活。在護國寺街中段北邊的棉花胡同裡,也曾有袁世凱的親家——天津大鹽商何仲景的産業。棉花胡同右側是藕芽胡同,過去護國寺舉辦廟市時,販賣鮮藕、豆芽的小販在此聚集,故得此名。藕芽胡同内蜿蜒曲折,還分出多條岔道,有的岔道相連,有的則為死巷。在胡同中部,有兩條岔道,一條偏直,一條迂回,臨近護國寺街時又合二為一,組成了一個“回”字。某條岔道的盡頭處,有處磚雕花門,門牌是藕芽胡同7号,院門南面立着一道用青磚砌成的照壁牆,如果不是有意在幽深的街巷尋覓舊時故迹,恐怕就會在不經意間從它身邊匆匆而過,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可能就是北京胡同的魅力所在。穿胡同,随時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可以說,護國寺街上的古迹老宅比比皆是,哪個門洞當年的主人都來路不凡。
沿棉花胡同向北,可以來到一條名字十分雅緻的胡同——百花深處胡同。相傳明代萬曆年間,一對年輕的張氏夫婦,勤儉持家,在北京新街口以南小巷内,買下20餘畝土地,種菜為業。數年後,又在園中種牡丹、芍藥、荷藕。春夏兩季,香随風來;菊黃之秋,梅花映雪之日,也别具風光,可謂四時得宜。當時文人墨客紛紛來賞花,于是這個地方被稱為“百花深處”。如今斯人已去,花園荒蕪,變成了小胡同,但百花深處的名字卻一直流傳了下來。現如今百花深處胡同,已經找不到當年的花花草草,而留下的隻有這個儒雅的名字和美麗的故事了。1
21-2百花深處胡同。
3什刹海胡同。
線路三:大栅欄的商業繁華
新街口南大街-前門大街-珠寶市街-錢市胡同-廊坊頭條-門框胡同-大栅欄商業街-煤市街-觀音寺街-櫻桃斜街-楊梅竹斜街-鐵樹斜街-陝西巷-榆樹巷-韓家胡同-大外廊營胡同
從百花深處胡同出來,沿新街口南大街向南,依次經過西四北大街、西四南大街、西單北大街、宣武門内大街,然後向東沿宣武門東大街行走至前門大街。前門大街西側是珠寶市街。來到珠寶市街,首先看到的是“八大祥”之一的老字号綢緞莊——謙祥益。店内的貨架上陳列着各式各樣精美的绫羅綢緞。沿着珠寶市街向南走,行至百米時,在右側會看到一條很窄的胡同——錢市胡同。作為北京最窄胡同,它的寬度僅為0.7米,最窄處僅為0.4米,兩人對面走過都要側身而行。
在珠寶市街的西側是廊房頭條、廊房二條,廊房三條則與門框胡同相連。在廊房頭條中間有一條南北走向的胡同——門框胡同。門框胡同雖然不大,但兩邊擠滿了各種小吃店鋪,成為一條著名的小吃胡同。穿過廊坊頭條胡同往南可以來到大栅欄商業街。
沿着大栅欄商業街往西向煤市街方向走,大約20米處便是老字号“馬聚源”和“步瀛齋”。馬聚源是一家以賣帽子為主的帽店,而步瀛齋是一家售賣布鞋的鞋店。這兩家店不僅做了鄰居,内部還互相連通,讓遊客購物時方便了不少。在步瀛齋的斜對面也有一家老字号——瑞蚨祥。走過瑞蚨祥,斜對面不遠處是三慶園戲樓。在三慶園戲樓西邊數米便是聞名中外的同仁堂藥店。正對着同仁堂藥店的是廊房裡的門框胡同,而胡同的一側則是大栅欄第一百貨商場。商場裡主要經營日用百貨、服裝鞋帽、家用電器、化妝用品、工藝美術品等,還有針頭線腦等小商品。這裡的商品物美價廉,不少大附近居民成了這裡的常客。
如果從地圖上看,會發現煤市街橫貫南北。從大栅欄商業街穿過煤市街可以來到觀音寺街。與大栅欄商業街相比,觀音寺街則顯得更加風雨滄桑,富有特别的曆史韻味。街道西側不遠處是賈大爺鹵煮、京味賈家、京川人家、三元樓飯莊等,這些飯店都是以古建為依托而改建的,讓人仿佛一下走進了曆史的長河。往觀音寺街西走,會看到一座非常顯眼的牌樓,牌樓上的彩繪圖案很是氣派,那就是德緣烤鴨店。在觀音寺街的盡頭是一處Y字形狀的三岔口,往西北方向走是櫻桃斜街,往西南方向走則是鐵樹斜街,而護國觀音寺就位于三岔口之間。但随着時間的流逝和時代的變遷,這座明代觀音寺已不複往昔,成了一處大雜院,隻剩下牆角斑駁的“護國觀音寺”幾個篆字和後來所刻的簡介。行至此處的遊客往往觸景生情,不禁扼腕歎息。
沿着櫻桃斜街往西走,是一間名為鈴木食堂的餐廳。鈴木食堂木質店門,清簡外牆,頗有日本風格的裝飾,讓人們瞬間便從胡同的粗犷氣息中跳脫出來。鈴木食堂的對面,有一座民國風格的小樓,這便是是模範書局,它幾乎是這條街裡最顯眼的建築和招牌。在古代“模”為活字印刷術的字,“範”是活字印刷術字的托盤,模範書局也就是一家做雕版印刷精裝書的書店。如果覺得逛得有點小累,可以去模範書局旁的SoloistCoffeeCo來杯咖啡。來到Soloist,十分惬意。白瓷的吧台上,零零碎碎、各色伺候咖啡的器物,閃閃亮亮,攤了一台。挑高的Loft式空間裡,鐵、木、銅、玻璃等材質并存。
在櫻桃斜街上有一條南北走向的胡同——櫻桃胡同,沿櫻桃胡同向北便是具有文藝範兒的楊梅竹斜街。楊梅竹斜街寬度僅10米,說它是街,大抵不錯,但說它是條胡同,也不過分。特别是解放後,這裡的名人故居成了大雜院,二層小樓的書局也改成了民居。一條文化、商業氣息濃郁的老街巷,曾經湮沒于市井之中。
在楊梅竹斜街入口不遠處,是大學士梁詩正故居。在北京南城禦賜宅邸不多見,斜街上乾隆禦賜的梁府,可謂精品中的精品。兩進式的大院落,内設清勤堂和味初齋。清勤堂是乾隆皇帝禦賜的封号,而味初齋則是根據後院青葡萄滿架的意思,梁詩正自己取的名字。當年清勤堂前有紫藤花繁盛一時,是這條小街巷裡最美的景緻。如今門牌為25号的梁府,和周圍的寒門會館幾無二緻,都淪為民居大雜院了。門庭雖經修複,依然稍顯破敗;院子裡更是私搭亂改,擠着十幾戶人家,早就不見青葡萄與紫藤花;隻有幾根粗壯的紅漆大柱朱顔未改,還顯示着些許貴氣。往西走會看到兩座西洋風格的複式小樓,顯得卓然不群,與斜街的生活氛圍不太搭調。這兩座樓原本也是民居,如今已騰退幹淨,靜待新主人的到來。4如今的前門大街。
5老字号瑞蚨祥。
6大栅欄。逛完櫻桃斜街和楊梅竹斜街,往南走又是一條著名的斜街——鐵樹斜街。人們通常把鐵樹斜街以南、西珠市口大街以北的這片地區統稱八大胡同。這“八”不過是個概數,泛指前門外大栅欄一帶,因為清代在這八條街巷之外的胡同裡,還分布着近百家大小妓院。在八條胡同中,以陝西巷最為知名。
從鐵樹斜街往南步行不遠,就來到了陝西巷。陝西巷北側就是陝西巷22号的阿來客棧(陝西巷店),這裡曾是名妓下榻的小館。這家承載着300多年風雨滄桑的天井木制式二層樓四合院,現在已改為迎送南來北往旅客的青年旅館了。南邊的大門外書寫着“賽金花、小鳳仙文化館”的名号,讓人們花上10元門票也要一探究竟。
陝西巷裡除了賽金花,另一名俠妓則是小鳳仙。她挂牌的雲吉班在不遠處的52号院。52号院如今已成普通民居,院門開在一側。進得院門正對着的是二層小樓,和此巷中的其他上等妓院院落相比,它還是小了一些,但小鳳仙當年一人在此搭班,可謂講究了很多。
沿着陝西巷往南,左首邊不遠處是條不長的小巷——榆樹巷。榆樹巷裡1号院就是奇女子賽金花的住所,解放前則是大名鼎鼎的怡香院。沿着陝西巷往南右拐進入韓家胡同,韓家胡同西北方向是大外廊營胡同。從地圖上看,它與陝西巷是平行的,雖然這條胡同與其他胡同别無二緻,但這條胡同裡卻曾經住着京劇泰鬥——譚鑫培大師。往事如煙。經過幾百年的風雲變幻,如今這裡已成為一處普通民居,能看到的隻有門外挂着的一塊簡介牌子了。1琉璃廠東街。
2琉璃廠西街。
3中國書店。
4瑞成齋。5漫步在琉璃廠。線路四琉璃廠的書香文墨
琉璃廠東街-琉璃廠西街-宣武門外大街-廣安門外大街
在八大胡同遊覽了一番,往北依次穿過鐵樹斜街、櫻桃斜街、楊梅竹斜街來到了琉璃廠東街。琉璃廠與大栅欄不同,這裡沒有絡繹不絕、熙熙攘攘的人群。雖遊客不多,卻都是有共同愛好的文人墨客,不禁讓人感到這裡彌漫的墨玉之香意味深長。
漫步在方磚墁地的琉璃廠,環顧兩廂,清雅俊逸、鱗次栉比的店鋪,令人頓覺回味無窮。徜徉其間,極目遠眺,文氣十足的老店牌匾映入眼簾,加之商店櫥窗中琳琅滿目的古書善本、金石篆刻、文房四寶,不知不覺間便被這濃濃的書卷氣息所包圍,而這股書卷氣,已籠罩在琉璃廠足足300年了。
從延壽街進入琉璃廠東街,右首邊不遠處是一家名叫益德成聞藥的老字号。益德成西側是琉璃廠火神廟(現已成為西城區文化館)。火神廟往西數米是一家老北京兔爺的小店,店内正中挂着藍天野的題詞,店裡滿滿地堆放着不同造型的大小兔爺。
沿着琉璃廠東街往西是著名的老字号一得閣。一得閣的對面是一家名叫賢燕堂的小店,深處小巷之中,顯得格外幽靜。巷子的兩側擺滿了精美的書法字畫和特制的畫扇,牆壁上相框裡裝裱着人物簡曆,讓人頓覺時間仿佛凝固在了這一刻。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特色的店鋪:瑞成齋、孚蘊軒、文房四寶堂、天宮閣等風格獨具的店鋪,墨香不絕,都是極好的去處。
賢燕堂的北面是一家名為“我家小院”的餐廳,雖然名字看似簡單,卻透着一股自在,遍地的古玩店讓這家四合院餐廳更顯普通,小巷口挂的招牌淹沒在熱鬧的街景中,但幽深的小巷裡卻别有洞天。安靜的環境,精緻的家具,濃濃的茶香,使得整座院子透着優雅。從家具到布局都還原了清朝私宅似的風格。整座小院加裝了玻璃頂,就算是雨天也不會擾了遊客在院中品茶的雅興。院子沿着四周做了一圈小水渠,用木橋連接房間。雖橋寬隻有一步距離,但卻可見店主對環境的用心之處。院腳栽上幾棵樹木,散養的鹦鹉在枝頭跳躍,仿佛是将整座園林濃縮在了這小院之中。
琉璃廠東街最西側是中國書店。店内一排排與身同高的書架上,碑帖書畫,分門别類。靠牆的書櫃上陳列着成套的古籍。踏着吱呀作響的木樓梯走上二樓,眼前簡直是座古書藏庫,能看到明版的《資治通鑒綱目》、清版的《列子》等。
過琉璃廠的過街天橋(俗稱廠橋),來到琉璃廠西街。西街出口處北側是宏寶堂,南側是華夏書畫社,再往裡便是榮寶齋。榮寶齋距今已有300餘年的曆史了。一層大廳寬敞明亮,專售文房四寶;二樓展廳怡然靜雅,陳列名家字畫。除榮寶齋外,琉璃廠每個店鋪都有它們的特别之處:有最大的古舊書店中國書店,有國家特許、全國獨家經營超年代古舊文物的悅雅堂,還有經營曆代尤其現代知名書畫作家作品及缂絲刺繡、團扇折扇的寶古齋、墨緣閣、虹光閣,更有經營金石錦瓷、景泰藍制品及竹木牙雕等器物的韻古齋、萃珍齋,藏有曆代碑刻拓本、拓片、不同時期的紙墨筆硯和名人專科的各種印章的慶雲堂、觀複齋等等。
榮寶齋的南面不遠是古籍書店和中國書店,而著名的老字号筆店戴月軒就位于中國書店西側。邁入戴月軒,看到的是圓桌上雕木筆架上吊着一排長短不一、粗細各異的毛筆,仿佛管弦樂器一般。據老店員說,不少國家領導人就專用戴月軒的健毫。現在張鐵林、姜文等人也是戴月軒的常客。店主告訴我們:“可别看小小一筆頭,師傅得從上萬根毛中一根一根挑選!”看來白居易詩言“宣城之人采為筆,千萬毛中選一毫”還是有現實依據的。
當然,您若想在附近休息娛樂,建議從琉璃廠西街向西穿過宣武門外大街,再往西行,便可以來到宣南文化博物館,它的前身是長椿寺,後來在原有的基礎上改建成博物館。博物館以宣南文化為主題,設有“悠悠宣南”“宣南士鄉”“革命先驅”“梨園勝景”“城南樂園”“百年興商”“民族團結”“宣南文化保護開發成果”8個展廳,以宣南北京平民文化為主題,生動地展示了北京宣南地區悠久的曆史和豐厚的文化積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