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尊重他們,關心他們

尊重他們,關心他們

時間:2024-10-31 08:13:22

石靓若:請問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關注并拍攝農民工題材的?

李春龍:我原來一直拍攝長城并且以八達嶺長城為主。後來與朱憲民老師聊天,朱老師說,拍攝風光固然好,有許多優秀攝影師通過對山水、曆史人文景觀的拍攝,歌頌着大自然。但是你的有利條件是接觸農民工比較多,可以試試這個題材。我認識的朋友中有不少是搞建築業的,所以我決定從建築行業的農民工入手拍攝。當時我休假在廣西南甯,朋友幫我找了個施工現場,那裡有幾百名農民工,我的紀實拍攝主題“農民工”就從這裡開始了。

後來我慢慢悟道:拍攝社會紀實,攝影人就要擔負一些社會責任。拍攝紀實片離不開社會發展的現狀和在該現狀下生活的人們,我要用我的鏡頭以真實的記錄去頌揚他們,讓讀者或者說社會某些群體更好地了解另外一些群體,讓社會更加包容具有愛心并更加和諧。

石靓若:從風光轉向紀實在拍攝方法上有什麼不同?

李春龍:剛剛開始拍攝遇到很多困難和問題,從原來的風光拍攝轉為紀實,不知從哪下手,怎麼去拍,兩個月下來拍出的片子看着平平淡淡,更不用說打動讀者了。大理影會總監鮑利輝等幾位老師經常給我指點,因為我拍攝“農民工”這一題材比較晚,我拍攝時已有許多人在拍了,我拍出的東西不能和别人的形式雷同了,所以我又從網絡和書中看了大量别人拍的作品,最終決定了我的拍攝方式。就是沒有技巧,多拍,踏實地深入于百姓的生活中去創作,量大了信息就多,故事就多,關鍵是多拍,不停地拍。

石靓若:感覺你拍攝的很多農民工作品都有一種平和的氣息,畫面展現的是他們真實的生活狀态。看片子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而且大部分還是近距離深入拍攝的,都是用什麼方法溝通的?會不會存在一些問題。

李春龍:剛開始拍攝時确實存在溝通問題,剛剛舉起相機對方便善意的躲避,也有的故意擺個姿勢,遇到擺姿勢的我也給他們拍,片子我可以不用,我會把這些照片沖印後送給他們。後來我釆取一個笨的辦法,就是專拿出一段時間找他們聊天拉家常,問問他們的工作及家庭情況,慢慢地熟悉了邊聊天邊拍片,他們該幹啥幹啥,好像我根本不存在,他們都很善良,從沒因我拍攝他們引起不滿,有時我幾天沒去,再去時見面就問“這幾天怎麼沒來呀”,有的還說“一會兒下班和我們一起吃飯吧”等等,真的很是熱情。工棚内的父子倆和一對夫妻,南甯新城,2015年9月7日。其實首先要尊重他們,再者交朋友。我經常搬箱啤酒光着膀子和他們在工棚裡喝,吃着他們自己做的飯菜,十幾個人圍坐劃拳行令,非常熱鬧,有的公棚裡住着十幾位單身,有的工棚裡住着幾對夫妻還有孩子,他們都不在意我的存在,自由行事。我們之間有的有微信和電話,有的農民工家就在城市附近的農村,一到節日就給我打電話,請去他家過節,殺豬殺雞熱情招待,跟他們在一起很開心快樂,我變成一個現代時期裡吃百家飯的。當然我對他們也很貼心,例如給他們的孩子買文具呀,天熱送個西瓜啦,遇到什麼困難我都會主動幫忙等,隻要你尊重他們,以平等的目光去看待他們,他們就會把善良的心掏給你。我們确實應該關心他們,整個社會應該關心他們,他們用自己的汗水澆灌了城市,他們就是城市建設的功臣,理應受到尊重。

石靓若:這些年走南闖北的拍攝中,有什麼難忘的故事?

李春龍:我拍攝農民工題材确實走了不少地方,南方北方不同的地域我都拍過,很多畫面記憶猶新,一些小事也不會忘記,舉幾個小例子:有一次一個女性農民工說,“您沒事時能坐在工棚裡跟我們聊聊天兒,我們感覺很親切也很感謝您,為啥呢?因為平日裡很少有人與我們交流。我們出去坐公交車都會自覺的躲避城裡人,城裡人的眼光在鄙視我們,擔心我們的汗味影響到他們,我們去市場買東西時保安也盯着我們,像防壞人似的在防我們,我們也有自尊有尊嚴,這也是我們最需要的。所以您能跟我們在一起坐一會兒我很感謝您。”還有一次是一對農民工父母去加夜班了,他們的小女孩在工棚睡覺,在她床上周圍放着許多藥瓶子,當時我就想,如果孩子誤食了這些東西是什麼樣的後果。前面談到我去過農民工的家裡,一進村他們的父母守在村口等候他們回家,這種場景既是一種期待又是一種企盼,希望就寄托在他們出去打工能給家庭以及家鄉帶來生活的轉變。他們出去打工一走就是一年或幾年,這對于留在家鄉的父母和孩子同時也是一種承受,有成功有失敗,在這個過程中誰又知道他們付出的代價。

石靓若:這些年拍攝農民工題材,你本人有怎樣的思考?

李春龍:我在他們身上受了不少益,在拍攝及交往的過程中我從他們那裡學到很多東西,他們那種堅韌不拔的毅力,吃苦耐勞的精神,善良的品格、積極向上的樂觀态度都深深打動了我,我隻有俯下身去拍攝他們,用我的鏡頭表達我對他們的尊敬。他們有開闊的胸懷且存有感恩之心,他們有自己的奮鬥目标但又不會有非分之想,給我的感悟就是感恩—讓自己的内心充滿愛,并把這份愛給社會給他人。幾年來我無論走到哪裡我都惦念他們,農民工兄弟們的心裡也有他們值得驕傲的地方,經常有農民工讓我看着某個方向或指着一個工程項目說“那裡我曾經做過什麼幹過什麼,那裡有我的足迹有我的功勞”,當我聽到這些心裡特敬佩他們。

石靓若:未來你還要繼續關注并拍攝農民工題材嗎?有沒有其他的拍攝計劃?

李春龍:答案是肯定的,一定要繼續下去。根據我日常對這方面的關注,我認為這個群體和這個層面的問題還有待于更深一步的研究與探讨。比如有的農民工以為給孩子在城裡買了樓房,就成了城市人,但他們的小孩入托上學依然存在許多問題。他們從農村來,城裡各行各業都有他們的身影,現在我在考慮繼續延展拍攝這個主題,叫“農民工”,還是叫“城市中的農民”,不限于建築工地,也許是洗車的,也許是環衛工人,也許是送快遞的……不管怎樣,無論走到哪我都會尋找我的拍攝對象農民工兄弟,現在相機從未離開過我,記錄他們就是記錄曆史,我的照片也希望引起社會對他們的關注并施以愛心,盡自己的薄力對社會的發展與和諧做一些貢獻,擔負起一個攝影師應有的義務。一位農民工在路邊用晚飯,山西大同,2016年2月18日。

在322國道邊輪胎店的一家人,南甯蘇圩,2015年3月22日。

晚上民工頭兒在計算當天完成的工程量,南甯大學路,2016年5月9日。

農民工夫妻在說悄悄話,南甯新城,2016年5月12日。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