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北京的,早期來壩上的還有廣東的攝影家,1996、1997年開始,廣東影友大批來壩上,廣東的胡培烈(原廣東省影協主席)、張展(中山攝協主席)、吳曉鵬等等,他們都常常來,來了很多次。
李:中國大陸以外攝影人也來嗎?他們與内地攝影人有哪些不同?
張:時間記不清是哪一年了,彭銘淳帶香港《中國旅遊》雜志陳一年主編一行來壩上采風,回去後簡慶福、連登良、黃貴權,由新華社香港分社李平帶隊,多次來壩上拍攝。澳門李公劍等也來拍過,香港吳其鴻帶加拿大華人攝影協會、新加坡張美寅帶新加坡影藝研究會,馬來西亞吳航生,台灣林浩然、張明芝帶隊都多次來壩上采風。馮建國老師帶韓國攝影團也到壩上拍攝。與内地攝影家不同之處,他們主要拍小品。
李:當初你的小飯館是什麼情況?
張:原來我的小飯館20多平米,随着數碼時代到來,攝影人也多了,到現在已經是可以同時容納100人就餐,200人住宿的酒店了。壩上現有賓館度假村100多家,每年接待遊客和攝影愛好者上百萬人次。攝影給當地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效益。
李:20多年來壩上有什麼變化?
張:現在政策(2010年以來)和過去不一樣了,退耕還草,風沙少了綠地多了,去景點的路也修了,實行禁牧政策環境大有改變。
李:過去大家集中在幾個拍攝點,現在去的攝影愛好者主要拍什麼?
張:還是風光。現在拍攝點已經全都鋪開了,所有的地方隻要天氣允許都有人在拍了。比較集中的拍攝點是有幾個,比如五彩山、公主湖、蛤蟆壩,幾點鐘在哪裡拍日出、幾點鐘在哪裡拍日落……但現在都是剛去壩上的人在這些地方拍了。
李:你覺得為什麼那麼多人來這裡拍照片?
張:是這裡景色美,現在本地也有二三十人被攝影家帶動拍照片了。我自己也拍,2009年我還在香港、澳門做了一個個人影展“壩上人眼中的壩上”,展了50多張照片。我見過的拍壩上的畫冊也得有幾十種了,有的人來了三次都出畫冊了。美是美,但這裡冬季風雪特别大,經常有陷車的情況,我記得有一年冬天,朱憲民老師和李信老師的車子掉進一米多深的雪坑裡,氣溫零下三十幾度,朱老師的哈蘇取景器都粘在了鼻子上……故事太多了,舉不勝舉。
晨光張國臣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