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斯比特沒有想到,江澤民同志也是自己著作的讀者,更令他意外的是,在那次談話中,江澤民向他提議,能否為世界講一個中國故事?
奈斯比特是美國著名的未來學家,著名管理咨詢公司埃森哲評選的全球50位管理大師之一。奈斯比特有着哈佛、康奈爾和猶他3所大學的教育背景。其主要代表作《大趨勢》,與阿爾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威廉·懷特的《組織的人》并稱“能夠準确把握時代發展脈搏”的3部巨著。《大趨勢》一書迄今已經銷售逾千萬冊,1984年在中國内地甫一問世,反響空前。那是一個中國迫切需要了解世界的年代,同時,許多前瞻者也在思考如何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在這個藍圖面前奈斯比特百味雜陳,面對這個龐大的國家,他清楚地意識到單憑帷幄之中的筆墨恐怕難以窺見一斑。但是這位美國學者不僅筆杆子出色,更有一雙不辭辛勞的腳,為了寫好中國故事,他曾一百多次訪問中國,見證了中國正在發生的變化。在前天津市市長戴相龍的建議下,奈斯比特2006年在天津财經大學建立了奈斯比特中國研究院,受聘擔任南開大學的教授,為了方便寫作及實地調研,他幹脆把家搬到了天津。
奈斯比特耐人尋味地将這本書命名為《中國大趨勢》,“解放思想、縱向民主、規劃‘森林’讓‘樹木’自由生長、摸着石頭過河、藝術與學術的萌動、融入世界、自由公平、從奧運金牌到諾貝爾獎”,這八個主幹邏輯之下既有小到江蘇省某地民工失業之後返鄉再就業的情況,又有議題如“縱橫”中西方的民主政體之争,更有關于中國的經濟影響力将以奧運作為發端的預測。若非紮根在斯,思考于斯,自上而下再度整理成書,恐怕沒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寫出客觀的中國故事,遑論将它娓娓道來。
700多年前,一部馬可·波羅的口述史用文字翻越了陸路的藩籬,第一次将中國呈現給歐洲。今天,奈斯比特來到中國,再次用文字記錄西方并不了解的中國故事。30年前,他憑借對網絡時代、全球化的預測一舉成名,今天,奈斯比特筆下的故事又将如何繼續展開?
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