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人文交流史是一部兩國人民跨越各種差異的鴻溝,相互發現和彼此建構的曆史。自1784年美國“中國皇後号”商船起航赴華起,兩國關系已經走過了232年交往的路程,經曆了各種風風雨雨、波瀾起伏。其中包括美國“中國皇後号”商船為代表的經貿關系,徐繼為代表的近代中國人、埃德加·斯諾為代表的美國人了解和認識對方的過程,兩國教育界名人的交往,兩國并肩戰鬥共同抗擊法西斯侵略的經曆,傳教士、外交官試圖影響對方的努力,還有兩國文化體育明星在雙邊關系中發揮的作用,更有兩國政治家們超越意識形态鴻溝的戰略氣魄。
這當中,有驚喜的發現,也有失望的感知;有利益和思想的交彙,也有訴求的沖突;有美好的回憶,也有痛楚的感受……但是兩國交往從差異走向對稱的大趨勢卻是十分明顯的。
文明的差異是交往的必要前提
就差異而言,世界上恐怕沒有哪兩個大國比中美這兩個國家更不相同了。比如,從曆史上講,中國古老而美國年輕。從近代經曆上看,中國倍受外國的侵略和欺辱,美國則得益于對世界政治和經濟的影響力。此外,中國文化成分比較集聚,美國文化構成相對多樣;中國文化推崇孔教,強調以群體利益界定個人利益,美國文化鼓吹提倡個人主義,主張以個人利益界定群體利益;中國貧窮落後,美國富有強大;中國政治注重國家主導的政治動員機制,美國政治注重分權制衡的政治競争機制等等。
近代史上兩國存在的這種差異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兩國交往關系的非對稱性,也就是說它決定了是美國商船而不是中國商船開啟了中美交往,決定了早年主要是中國學生赴美國求學而不是美國學生到中國求學,決定了是許多中國人推崇美國的發展模式而不是許多美國人推崇中國的發展模式,決定了是美國軍隊來到中國與中國軍隊并肩抗擊法西斯侵略者而不是中國軍隊去美國……
交流:矛盾心理的展開與消弭過程
在存在巨大差異和關系不對稱的基礎上演繹出來的兩國之間的互動,使得兩國人對對方都有着非常不同的、複雜的感受。在兩國不對稱交往的大部分曆史上,中國人對美國既推崇又怨恨,而美國人對中國則是既尊敬又蔑視。
早在1848年,時任福建巡撫的徐繼花了大量心血編寫而成的《瀛環志略》中這樣寫道:“華盛頓,異人也。起事勇于勝、廣,割據雄于曹、劉,既已提三尺劍,開疆萬裡,乃不僭号位,不傳子孫,而創為推舉之法。幾于天下為公,骎骎乎三代之遺意。其治國崇讓善俗,不尚武功,亦迥與諸國異。餘嘗見其畫像,氣貌雄毅絕倫,嗚呼!可不謂人傑矣哉!米利堅合衆國以為國,幅員萬裡,不設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華盛頓為稱首哉!”應該說,不少中國人對美國的這種推崇心理對于後來中華民國的建立有深刻的影響,這種心理還一直延續至今。
在推崇美國的同時,在許多中國人眼中,美國也是一個恃強淩弱的國家。在中國虛弱的時候,美國曾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強迫中國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它是一個靠不住的國家,當中國面臨外部威脅請求美國幫助時,美國卻不止一次選擇袖手旁觀;它是一個不甚顧及中國人民感受的國家;它是一個霸道的國家,常常對中國以及相關國家的事務指手畫腳,胡亂幹涉,好像不按照美國的意願行事就将一事無成。于是,在中國人看來,美國既是民主自由和國際公道的倡導者,又是傷害中國國家利益和民族感情的強權國家。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對此深有感觸。在反複求助于美國幫助中國革命的意圖破滅以後,他曾這樣感歎道:“當我們開始發動革命,以推翻專制腐敗政府并在中國建立共和國時,就以美國為鼓舞者和榜樣。我們曾熱切希望能有一位美國的拉法葉特同我們一起為這一正義事業而戰鬥。然而,在我們為自由而奮鬥的這第十二個年頭,來到的不是拉斐特同拉法葉特(引文如此)而是一美國艦隊司令率領較他國更多的軍艦駛入我們領海,妄圖共同壓垮我們,以消滅中國的共和國。”
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同樣複雜和矛盾。在美國人眼裡,中國人既智慧勤奮值得尊敬,又愚昧落後難以救藥。美國學者哈羅德·艾薩克斯(HaroldIsaacs)的一段話生動地描述道:“我們對中國的概念包括近乎永恒的穩定和沒完沒了的混亂。我們對中國特質的了解包括聖人般的智慧和具有強烈迷信色彩的無知、無法預料的極端、哲理般的平靜和爆炸性的狂熱。我們對中國人的感情包括同情與排斥、父母般的慈愛與惱怒、愛慕與敵對、愛與接近于恨的恐懼。”
中美人文交流正是在這樣一個複雜的曆史背景下展開的,兩國人民之間的交往不僅要跨越不同文明和制度的巨大鴻溝,還要超越不對稱關系帶來的困擾,實屬不易!
文明交流互鑒:超越鴻溝與解除困擾的大趨勢
因為對共同利益的發現與追求,對未來的憧憬和探究,對友誼的需要和期盼,對美好的向往和努力,最終還是使兩國人民越來越多地走到了一起!人們用互相交往的親身經曆說明了一個真理:隻要有心,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夠阻擋人與人之間平等和善意的交往,無論是文明的差異、文化的區隔和價值的區别,還是制度的樊籬和利益的沖突。正是這種人與人之間平等和善意的交往使得中美兩國人民有可能逐漸了解和認識對方,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越來越廣泛和深厚的聯系,這也成為中美發展合作的基礎和動力。
中國的改革和開放,使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兩國交往日益密切,利益的相互依賴關系日益深刻,兩國間發展差距在縮小,價值差異在減少,兩國關系的不對稱性在減弱,越來越有可能在平等和相互融合的基礎上建立新的關系,也就是新型大國關系。這一切為中美人文交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開創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如今,在太平洋上空,每天都有成千上萬人往返于中美兩國,他們有的去旅遊,有的去學習,有的去經商,還有的去探親訪友。他們在經意和不經意之間加深着兩國間相互的認識和了解,消除着彼此的誤解和偏見,締造着共同的繁榮,傳播着内心的善意,編織着友誼的紐帶,使得兩國人民有可能超越各種人為的差異和鴻溝而和平相處、友好交往。
在兩國政府積極支持和共同推動下,我們有理由相信,中美人文交流将為兩國人民之間增進好感和信任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