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年世界曆史的主流進程是什麼?是文明交流互鑒
人類文明史7000年,文明交流互鑒的曆史決定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展的必然性。
“文明”作為實體範疇與“自然”相對應,構成人類在應對自然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物質、制度、精神等成果的總和。“文明”作為價值範疇,與“野蠻”相對應,是先進可持續文化的集成與認同标準。“文明”作為哲學範疇,與不文明與反文明的意識形态相對立,是追求思想進步和精神升華的基本動力。
如果我們以公元前5000年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塔薩文化為标志,加上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化、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大型聚落文化,有考古證據的世界文明史至今已有7000年。
人類文明史的總體進程是什麼?就是互相學習、交流互鑒的發展過程。此類史實不勝枚舉,因為任何民族原創和繼承的文明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但都在不斷完善和發展。由于遭遇外部環境的挑戰不同,文化禀賦的不同,思維導向的不同,不同的民族呈現出不同的文明景觀,而這種景觀本質上就是文明傳播與交流的結果。
7000年來,文明作為人類發展輝煌成就的集合體,共同經曆了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國、古猶太、古巴比倫、古希臘、古波斯、古羅馬、古非洲、古印第安、阿拉伯、拜占庭、蒙古等數十種的文明形态。
在衆多文明遺址和文化遺存中發現的考古材料總是存在其他文明的傳承标識和其他文化的影響證據,而各大文明體的典籍所記載的文化技術交流的事實就更多了。
青銅技術的東西方傳播、羅馬大道的開辟、絲綢之路的交往、印度人發明的阿拉伯數字傳播、古希臘學術思想的傳播、猶太教與基督教的傳播、佛教與伊斯蘭教的傳播、中國四大發明的傳播,東西方工藝與文學的傳播交流⋯⋯今天人類食物來源的多樣性就是東西方和南北方農業畜牧業交流的典型成果,更不要說交通工具和電子信息技術的交流發達到如此地步了。
7000年: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曆史階段性
人類文明史的主流進程是什麼?是對文明成果互相學習的交流互鑒過程和融合創新過程,交流互鑒是基礎和創新的源頭。如果不是這樣的進程,今天的世界絕不會如此發達,但是,隔膜、對峙、戰亂、沖突和戰争總是世界文明進程的伴生物。
我們把文明交流傳播的曆史分為3個階段,自在的交流階段、自為的交流階段和自覺的交流階段。
自在的交流階段,在1500年前,主要是東西各方和南北各方的文明自在發展,交流具有多重偶然性,是以通過陸路和海上貿易往來,達成技術傳播為主的交流。
1500年後,自為的交流階段,文化交流開始大大加強,技術交流逐步達到了全球的規模。
1945年以來,文明交流達到了自覺的交流階段,這就是聯合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成立,人類曆史上第一次成立了以文明交流為目的專業化國際組織。
二戰是世界文明史上最大規模、人口死亡最多、破壞最為嚴重的戰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成立就是二戰勝利後人們對戰争反思的最大成果之一。
7000年來,人類文明總體進程就是不斷克服隔膜、對立、沖突乃至于戰争而努力進行文明的對話傳播、交流互鑒、共享成果的曆史,這個總體曆史進程決定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的必然性。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世界文明史上的意義與功能是巨大的,它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國際專門性組織,專注于教育、科學、文化這三大領域的文明傳播與交流互鑒,在弘揚人權倫理與公平正義、文化傳承與自然生态、可持續發展和共享發展等文明價值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
70周年與3周年:中華文明複興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主席演講的次年,即2015年,正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70周年。70年來,人類文明史上第一次形成文明交流互鑒的國際性大平台,人類開始進入文明交流互鑒的自覺階段。
習近平主席在該組織發表以東方智慧而著名的文明思想即文明交流互鑒理論,這是擁有5000年連續文明史的中國,其領導人首次在這個文明交流的專業組織論壇上,面向未來發表以文明為核心語境的正式演講。
習近平主席從根本上宣示了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的大融合,宣示了中國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組成部分,宣示了交流互鑒是世界文明史的發展規律與主流進程,宣示中國融入這個進程的決心并将做出更大貢獻的信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幹事長博科娃女士在2015年8月為中國《文明》雜志特刊《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産》所寫序言中說:
“中國領導人的遠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使命不謀而合,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應該通過教育、文化、科學、交流和信息等‘軟實力’攜手共進,推動人類的文明進步與世界的和平發展。”
2017年3月,正值習近平主席這篇講話發表3周年。3年來,我們看到許多國家的首腦以及衆多的國際人士對習近平主席的文明交流互鑒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觀念表達了高度贊同,這個觀念被稱為“新文明觀”。
習近平主席等中國領導人先後幾十次闡述“命運共同體”這個概念。從“國與國命運共同體”“區域内命運共同體”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推動世界和平發展提出了全新的視角。
如今工業文明的成果巨大,但生态災害不期而至,全球化與恐怖主義和戰争威脅始終并存。于是以文明交流互鑒為基礎的共存、共通和共榮是構建“命運共同體”的核心内容。
面對文明交流這個永恒話題,幾千年古老東方智慧的浸潤讓中國給出了啟迪人心的回答:用和而不同的天下觀念來對待不同文明,這是比天空更寬闊的胸懷,比天空更高遠的理想之夢。
在世界曆史上,無論苦難、屠殺,還是戰争、強權都不能剝奪人類固有的夢想之“特權”。對于每一個人,夢就是一種希望,就是一種向往,一種理想,一種對未來的期冀;對于人類,它則是集體的記憶,凝聚的共識,奮鬥的目标,行進的方向,也是為實現那一夢想而生發出來的全人類的熱情、動力、犧牲和擔當。這就是和平夢、發展夢、共享夢,也就是文明大同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