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開年之時,中華大地将迎來中國文藝發展的又一個新的春天。
ServethePeoplewithaVarietyofGreatArtworksShowtheWorldwithCharmofChineseCulture
CultureandtheArtsareCloselyRelatedtoaNation'sDestiny
LiftingtheSouloftheNationStrengtheningthePowerofChineseCulture
■1999年,黃河流經河南北部區域。黃河奔流形成的沙帶在陽光照射下宛若一條飛騰的巨龍。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在每一個曆史時期,中華民族都留下了無數不朽作品,共同鑄就了燦爛的中國文藝曆史星河。(攝影/趙德潤)
1
2
3
4■北京紫禁城鳥瞰風景圖。2014年7月2日,音樂舞蹈詩劇《中國夢》在香港體育館上演。2009年10月1日上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國家體育場(鳥巢)上空綻放五環煙花。
文明在本質上是社會發展的輝煌成果,是一個動态開放的複雜巨系統,包含了國家、環境、地域、種族和民族生活方式、制度、信仰與文學藝術等一系列文化形态和聚類的結構體系。在中華文明的思想體系中,文化就是人化、教化、社會化、文明化的同義詞。
一個民族的繁衍生息,需要強大的精神支撐;一個國家的發展前行,離不開文化的呵護滋養。
所以,文明是特質文化的聚合體,優秀的、進步的和可持續的特質文化構成文明價值,其中文學藝術就是文明體中特質文化的精神高度和關鍵标識,以精神符号的方式反映其文明的思想可傳播性、發展過程的安全性、生活方式的合理性、生産技術的普及性以及體制制度的有效性。
這就是習近平所說的:
與時俱進、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的鮮明禀賦,也是我國文藝不斷繁榮發展的強大動力。
因此,我們從文明延續和躍遷的意義上繼續理解習近平的以下論斷:
曆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抛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曆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曆史悲劇。
沒有曆史感,文學家、藝術家就很難有豐富的靈感和深刻的思想。
絕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經典、亵渎英雄的事情。
不能用無端的想象去描寫曆史,更不能使曆史虛無化。
戲弄曆史的作品,不僅是對曆史的不尊重,而且是對自己創作的不尊重,最終必将被曆史戲弄。
在中國夢的語境中,如果把文化定義為特定人群的生活方式綜合體,我們可以将文化分為物質器皿的、組織制度的和思想精神的三大形态。那麼,什麼是文明?文明就是具有普遍意義的文化體系。其中文學藝術就是其最具傳播性、最關鍵和最有影響力的部分。
這就是習近平所說的: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一場震古爍今的偉大事業,需要堅忍不拔的偉大精神,也需要振奮人心的偉大作品。
文明的創始與持續,離不開其特質文化中先進、可持續部分的發揚與落後、不可持續部分的被抛棄,而文明的混沌、受阻、偏向、斷裂、衰落乃至于滅亡正是由于其起主導作用的特質文化具有不可持續性,也就是具有文明可持續價值的文化聚類被邊緣化或被嚴重破壞,非文明和反文明的文化聚類太過張揚,這些都必然深刻地反映在文學藝術作品中。
這就是習近平所說的:
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承擔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職責,應該用獨到的思想啟迪、潤物無聲的藝術熏陶啟迪人的心靈,傳遞向善向上的價值觀。
因此,我們從文明複興與升華的意義上繼續領會習近平告誡我們的:
離開火熱的社會實踐,在恢宏的時代主旋律之外茕茕孑立、喃喃自語,隻能被時代淘汰。
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
一味标新立異、追求怪誕,不可能成為上品,而很可能流于下品。要克服浮躁這個頑疾,抵制急功近利、粗制濫造。
不做徘徊邊緣的觀望者、譏讒社會的抱怨者、無病呻吟的悲觀者,不能沉溺于魯迅所批評的“不免咀嚼着身邊的小小的悲歡,而且就看這小悲歡為全世界”。
敢于向炫富競奢的浮誇說“不”,向低俗媚俗的炒作說“不”,向見利忘義的陋行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