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高郵的生活美學

高郵的生活美學

時間:2024-10-31 12:58:09

張琳與已是熱門旅遊城市的揚州相比,相距僅幾十公裡的高郵低調、平實,仍是一座能夠從容過日子的小城。它在曆史與當下、藝術與現實之間不緊不慢地踱着方步,并不刻意渲染什麼,祠堂、衙門、老街也好,古今名人轶事也好,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水氣與文脈

高郵是一座江北水城,周身帶着一層水霧之氣。高郵湖并不是高郵唯一的水源,還有京杭大運河自北向南流過小城的西側,運河的西堤也就是高郵湖的東堤,二者自古就是懸湖和懸河,是治理淮河流域水災的一個重點。

1.石獅子凝視着千年鎮國寺塔。

2.不少當地人在運河水域裡讨生活。

3.文遊台前“淮堧名勝”的牌匾,堧指河邊的空地或田地。高郵作家汪曾祺說,自己作品裡的“水味兒”,來自于家鄉的湖河。據他回憶,當年運河的河底和城牆垛子一般高,他幼時常到運河堤上去玩,可以俯瞰堤下人家的屋頂;縣境内有很多河道,出城到鄉鎮去大都是坐船,村子裡幾乎家家都有船。汪曾祺的老鄉——宋朝詩人秦觀,在《送孫誠之尉北海》中寫道:“吾鄉如覆盂,地據提楚脊。環以萬頃湖,粘天四無壁。”

秦始皇滅亡楚國後,在此地築了一個高台,設了一個郵亭,這就是高郵地名的由來,亦稱秦郵。漢高祖時期,高郵置縣,一直延續至今。位于高郵南門大街的盂城驿,建于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京杭大運河開通之後,高郵驿站的地位更加顯著,往來的官員、商人、文人騷客都會在此停留,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使得高郵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孕育出一條至今仍然鮮活的文脈。

從盂城驿所在的南門大街往東走上幾步,就到了大運河的堤岸邊,當年的古運河航道上,仍有很多百噸貨輪穿梭往來。當年,位于運河邊的高郵逐漸發展成為頗具規模的商貿中心,商賈雲集,沿街市場林立,河中跑船,河邊辦會趕集,南門大街的青石路面上留有很多獨輪車的轱辘印,講述着昔日的繁華。

除了帶來經濟的繁榮,這段運河也見證過不少曆史興衰。南宋時期,文天祥曾兩次過高郵,第一次是德佑二年(1276年),元軍壓境,他奉旨去和談,被元軍扣押在鎮江,後來設法逃亡,經揚州到高郵,再輾轉經泰州、南通等地,逃回溫州;第二次是祥興二年(1279年),南宋滅亡後,文天祥沿大運河被押解回北京,再次途徑高郵,感懷身世浮沉,寫下了《高沙道中》明志:“夫人生于世,緻命各有權。慷慨為烈士,從容為聖賢。稽首望南拜,著此泣血篇。百年尚哀痛,敢謂事已遄。”高沙也是高郵的别稱。如今在高郵還有一座以文天祥命名的廣場。

花兩塊錢,就能從南門渡口坐船前往運河中間的河心島。島上的鎮國寺在唐代曾是皇家寺廟,廟裡的鎮國寺塔也被稱為“南方的大雁塔”。清乾隆時期的《高郵州志》記載:“鎮國禅寺,在州城西南隅,寺外有斷塔。唐舉直禅師建,國朝順治丙申寺毀于火,雍正二年邑人賈國維重修。”舉直禅師便是唐僖宗那位當了和尚的弟弟,方志上說:“唐舉直禅師,懿宗子僖宗弟也,行腳至高郵,得太平倉基地,亟請于朝。诏以其地為鎮國禅院,居之,仍賜号舉直禅師。”鎮國寺塔是一座方形七層樓閣式磚塔,高35.36米,頂端塔刹有一尊青銅鑄的葫蘆,上書“風調雨順,國泰民安”。1956年大運河拓寬時,寶塔險被拆毀,周恩來總理下令“讓道保塔”,使它得以繼續矗立在大運河中,護佑兩岸百姓。

高郵城西有一座文遊台,曾是蘇門學士秦觀讀書的地方。如今提起高郵,文學青年們會立即想起汪曾祺,而古時文人們到了高郵,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秦少遊,他的名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廣為傳頌。文遊台上還有一座四賢祠,《高郵州志》記載:“宋蘇轼過高郵,與寓賢王鞏、郡人孫覺、秦觀載酒論文于此。時郡守以群賢畢集,顔日文遊台。”四賢祠就是為紀念這四個人而建。文遊台也是高郵地勢最高的地方,如果沒有現代城市建築的遮擋,從台閣上的“山抹微雲”樓往西望去,能看到碧波浩渺的高郵湖,切實感受古人眼中“環以萬頃湖,粘天四無壁”的宏大景象。

4.高郵湖上至今有漁民豢養鸬鹚來捕魚。

1.盂城驿附近的老街區,步履悠閑的行人和招攬生意的黃包車。

東大街的文學地圖

高郵這座小城到處都有汪曾祺的印記,反過來也可以說,汪曾祺的小說裡全是高郵的味道。

東大街是高郵最有煙火氣的地方,人民路沿線的衆多小巷極為熱鬧,沿街的店鋪依舊是舊時光景,讓人想起《受戒》裡的描述:“肉鋪裡挂着成邊的豬,一個驢子在磨芝麻,滿街都是小磨香油的香味,布店,賣茉莉粉、梳頭油的什麼齋,賣絨花的,賣絲線的,打把式賣膏藥的,吹糖人的,耍蛇的,叫人什麼都想看看。”

在這裡經常能發現汪曾祺小說中出現過的地名,讓人在文學和現實之間有些恍惚。比如大淖巷。汪曾祺曾寫道:“這地方的地名很奇怪,叫作大淖。全縣沒有幾個人認得這個‘淖’字。縣境之内,也再沒有别的叫作什麼淖的地方。據說這是蒙古話。那麼這地名大概是元朝留下的。其實淖就是一片大水,說是湖泊,似是不夠,比一個池塘大得多,每至春夏水盛,頗為浩渺。沿着大淖巷走進去,盡頭處果真有一片大水,叫作‘大淖河’。”

大淖巷西邊是草巷口,可通到大淖河,汪曾祺說,這裡當年是高郵北鄉人給城裡人送蘆草時的必經之路,淘氣的孩子會趁挑草人不注意去耙上一把草,所以當地人把不聽話的小孩叫作“耙柴鬼子”,汪曾祺小時候也沒少淘氣。巷子裡鋪着青石闆,兩側開有米行、草行、蛋行、八鮮行、水爐子鋪、剃頭店……大多是經營了幾十年的老店。

當地人把大淖巷和草堂口所在的這條大街叫“東頭街上”,當年是高郵的鬧市區,沿街各種店鋪、小攤覆蓋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婚喪嫁娶,一應俱全,萬順醬園店、諸家棉花店、保全堂藥店等算是大商号,其中保全堂藥店就是汪曾祺家的産業。

一早一晚,常有老人把炭火爐子拉到街邊來,端一張闆凳,搖一把芭蕉扇,一邊生爐火,一邊跟街坊領居聊天,街頭巷尾煙霧彌漫,人們走過時好似騰雲駕霧一般。不一會兒,賣小菜的、賣鹹鴨蛋的也都加入了聊天的隊伍,散場的時候,還給每人送上幾枚鴨蛋回家嘗嘗鮮。

高郵的鹹鴨蛋極為出名,汪曾祺那篇《端午的鴨蛋》功不可沒。“我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不過高郵的鹹鴨蛋,确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鹹鴨蛋,我實在瞧不上。”在東大街的很多巷子口都能看到這樣的經典場景:一個身穿老頭衫的大爺,支起一張小桌,放一個白瓷盤,上有兩枚四瓣切好的鹹鴨蛋,雙黃,蛋白膏紅,紅油從蛋黃裡淌出來,流到蛋白、淡青色的蛋殼上,在白瓷盤上聚成一汪;大爺在小酒杯裡倒上一杯洋河大曲,用筷子蘸一點蛋黃油放在嘴裡,然後砸吧一口酒,臉上洋溢着一種給個神仙也不做的得意之情;桌上的收音機裡咿咿呀呀地放着京劇《沙家浜》,那是汪曾祺參與改編的。

Tips

更多趣處

■高郵湖蘆蕩濕地公園

位于高郵界首鎮,依托高郵湖豐富的水資源,形成一個集漁村文化、水上運動、休閑度假等于一體的生态旅遊風景區,可以充分感受高郵湖的水文魅力。

■龍虬莊遺址

江淮地區東部一處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距今有5000—7000年。遺址中發現了4000多粒碳化稻米,将中國人工栽培水稻的曆史提早到5500多年前。

2.高郵湖周邊有很多蘆葦,當地人物盡所用,拿來做些生活用品。

3.汪曾祺筆下的大淖巷。

4.巷子裡随處可以見到賣皮蛋的攤子。高郵所産的鴨蛋大部分都做成了皮蛋或鹹蛋。

5.東大街一家鞋店的櫥窗裡展示着手工千層底刺繡鞋。去汪曾祺家做客

我到了高郵,直奔東大街。路口的大泡桐樹下有一個小吃攤兒,兩個老人支起兩口鍋,一口是沸油炸臭豆腐,一口是濃湯煨豆腐,豆腐很便宜,一塊錢三塊,也連帶着賣些高郵鴨蛋。排隊的人很多,還有人大老遠地開着電瓶車趕過來,人還沒到跟前,聲音先飄來了:“師傅啊,要個三塊錢的炸豆腐。”攤主點點頭,曉得這是要當下酒菜,順便在打包好的豆腐裡扔進一小袋花生米。高郵方言不像别處的江淮官話那麼硬氣,帶着一點诙諧和韻律。

1.汪曾祺紀念館中的汪曾祺銅像,上挂“天真隽永”的牌匾。

2.汪曾祺銅像,悠閑地坐在紀念館前,一如他之前的創作狀态。

3.高郵南門大街一景,當地一個老者退休後沉醉著述,這幅自制的海報頗有狂士風範,可窺高郵本地的文化熱情。

攤主問我:“外鄉人,你來幹嘛啊?”我說:“來看汪曾祺。”他點點頭:“沿着這條老街走,前面那條巷子口就是了。這老頭兒,找他的人可真多啊。”我不禁笑了起來,一個人去世20年之後,還能真切地活在故鄉人的生活裡,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那條巷子就是竺家巷,巷子口的那幢二層小樓,門口挂着“汪曾祺故居”的牌子。側樓的房門開着,一個精神矍铄的老大爺坐在藤椅上,同汪曾祺長得極像,他是汪曾祺同父異母的弟弟汪曾慶,今年八十多歲了。

屋子裡擺着一張黑色方桌,上面有一個老式鐘表、一副台曆、一包香煙,桌下有一沓報紙,藤椅後面的地上堆着不少酒瓶。汪大爺笑着說:“小夥子看到這兩間破房子,是不是很失望啊。”他告訴我,汪家祖上曾有兩千多畝田産、近百房屋,後來連同那幾家藥鋪都沒有了。

汪曾祺離開高郵前往昆明上大學時,汪曾慶才兩歲,一别就是40載。20世紀50年代末,他作為社會青年下了鄉,汪曾祺則作為後補右派下放到張家口,都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歲月。後來,汪曾慶回到縣城,在疾控中心工作,他的胞妹也在醫院工作,等于又做起了祖傳的舊業。妹妹一家就住在隔壁。

談起哥哥,大爺語氣平靜。我同他開玩笑:别人會不會拿你和汪曾祺比啊?他說:“這有什麼好比的嘛,他是他,我是我,我現在不是活得比他長了嘛。”說着自己也笑了。

汪曾祺一家都喜歡做菜,汪曾慶也不例外,如今他依然喜歡自己去巷子口買菜,然後親自下廚。他家平台上有一間閣樓,“閑來可上去坐一坐,聽聽風聲,喝點兒小酒。”閣樓上有哥哥汪曾祺為他寫的一副對聯:“金罂蜜貯封缸酒,玉樹雙開遲桂花。”

離開時,大爺把我送到門口,握着我的手說:“怠慢了哦,有空再過來玩啊。”我又回頭望了一眼大門上的對聯:“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這兩句出自宋朝理學家程颢的《秋日》:“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态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我想,理學家口中安于本心的從容,應該就是汪曾祺的人生意境吧,同時,也應和着這個蘇北小城的生活美學。4.汪曾祺的故居至今仍住着他的家人,門口上年年挂着汪曾祺從宋詞裡摘出來的春聯。Tips

特色美食

■魚湯面

蘇北地區的一道名吃,湯白汁濃,魚香濃郁,銀絲般的堿面非常筋道,撒上一把香蔥,配點胡椒,香氣撲鼻。高郵人喜歡早餐來一碗魚湯面,一整天都會元氣滿滿。

■蒲肉包

高郵傳統小吃,已有300多年曆史。汪曾祺曾在小說《異秉》裡詳細寫過:“蒲包肉似乎是這個縣裡特有的。用一個三寸來長直徑寸半的蒲包,裡面襯上豆腐皮,塞滿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了口,攔腰用一道麻繩系緊,成一個葫蘆形。煮熟以後,倒出來,也是一個帶有蒲包印迹的葫蘆。切成片,很香。”蒲草可釀酒或入藥,蒲葉包肉,即可保持清香,又方便攜帶。

■高郵鴨蛋

作為中國三大名鴨之一,高郵麻鴨産蛋多,蛋頭大,經常一蛋雙黃。雙黃鴨蛋是高郵的特産,也是蘇北的一道傳統名菜,很多人對它的最初印象來自汪曾琪《端午的鴨蛋》一文。

■秦郵董糖

據說此糖是明朝翰林編修董璘發明的,以糯米粉、芝麻、白糖、麥芽等原料手工精制而成,每塊有48層,厚薄均勻,入口酥軟。其制作技藝已被列為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