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路過未來》導演李睿珺 電影市場到了可以細分的時候

《路過未來》導演李睿珺 電影市場到了可以細分的時候

時間:2024-10-30 08:47:40

在剛剛落幕的第70屆戛納電影節上,中國80後導演李睿珺自編自導的影片《路過未來》入圍“一種關注”單元。這是他的作品再度在國際A類影展嶄露頭角,這一次他将目光投向了中國農民工一代及其子女在城市中的生活。

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長期關注新銳導演和小衆佳片,金基德、古斯·範·桑特、索菲亞·科波拉等電影大師都曾在該單元獲獎。憑借真誠講述、個性表達,以及對高速發展下中國社會普通人的思考和人文關懷,《路過未來》打動評委,成為唯一入圍今年戛納電影節競賽單元的華語長片。6月1日,《綜藝報》對剛從戛納回國的李睿珺進行專訪,聽他分享戛納感受,以及對于自身創作和藝術電影未來的思考。

回歸作品突破自我《路過未來》聚焦當下城市打工者的生存狀态,與李睿珺一直以來的拍攝主題一脈相承,均是以現實主義題材進行社會思考。李睿珺告訴《綜藝報》,在自己以往的影片裡講述過留守在甘肅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孩子,但始終沒有觀照過他們外出城市打工的父母,這個缺失到了《路過未來》得以補足。

“在全球化背景下,每個國家出現的社會問題越來越類似,不同人生活的困境等問題也越來越趨同。”李睿珺認為,《路過未來》正是因為關注普通人在城市中的生活狀态,才打動了戛納評委。在他看來,“像戛納這種大型、頂級的影展,在做選擇時,更多還是考慮電影本身的品質,而不會摻雜電影之外的考量。不會因為你是年輕導演或者因為你是大師,拍得差一點就原諒你;也無關中國電影時下在國際影壇的地位和影響力等因素。”

除了内容本身,影片整體品質也是獲得戛納“門票”的必要條件。李睿珺告訴《綜藝報》,在拍攝《路過未來》過程中,自己做了很多突破,攝制組也由此遇到很多問題。例如,不同于以往在農村拍攝的簡單場景,“這次更多面對的是火車站、街道、醫院、大排檔等公共場所,為了拍攝能按照計劃執行,我們付出很多心血。”

對演員的選擇也成為李睿珺此次的突破點。以往他影片的主角都是老人和小孩,演員多為素人。李睿珺認為,素人舉手投足本身具有生活化的質感,可以更好地體現角色。《路過未來》之所以選擇“鮮肉”尹昉和人氣演員楊子姗作為男女主角,李睿珺将原因歸結為:第一,影片70%的戲份發生在深圳,需要演員有城市生活的體驗;第二,角色塑造比較細膩,人物層次也比較豐滿,“非職業演員很難完成演繹。”李睿珺表示,并不拒絕起用職業演員,是否選擇還是看題材的需要。

從《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到《路過未來》,李睿珺一直采用自編自導的方式,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完成作品”。“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編劇很難,不光兩個人的電影美學要相似,表達上也要有共同點,有時碰不到适合的編劇反而會增加工作量,溝通成本會變大。至少現在我還沒碰到契合度特别高的編劇。”

談及此次戛納之行的最大感受,李睿珺表示,“近兩年中國電影市場環境越來越好,有些電影人希望借着這股東風多做類型化商業電影,做藝術電影的導演相對少了,這無可厚非。但隻有真誠地完成電影,踏踏實實講故事,國際影展才會給予認可。所以,電影人回歸作品本身很重要。”李睿珺:甘肅高台人,中國内地導演、編劇、制作人。2012年,執導《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入圍第69屆威尼斯電影節;2013年,自編自導《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入圍第27屆東京國際電影節和第6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2017年,作品《路過未來》入圍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内地藝術片市場發生“質的變化”

從2007年李睿珺完成第一部電影《夏至》開始,到今年,恰好10年過去。這期間,他的影片無論是在融資規模,還是在影片上映和受衆範圍等方面都有所提升。李睿珺回憶,《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上映時(2012年),藝術片發行渠道還很窄,影片隻在幾十家影院做了點映,外加在MOMA的長線放映。到《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上映時(2014年)已經出現轉機,“盡管排片量很低,首日隻有0.3%,但至少在全國院線鋪開,能讓觀衆有機會在影院看到這樣的作品。”此番《路過未來》也預計年内在國内公映。

李睿珺的經曆一定程度折射了這10年間,藝術片在中國電影市場上經曆的變化。“例如第六代導演賈樟柯的作品,《三峽好人》上映隻有200萬元的票房,但到《山河故人》時票房就有3000多萬元了,這是質的變化。”李睿珺說。

觀影群體的改變對藝術片的成長起着積極作用。李睿珺認為,“随着觀衆的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審美層次提升。現在年輕人手裡的零花錢也比10年前多,這些都為藝術片茁壯成長提供了必要的觀衆基礎。”

對于未來藝術片在中國電影市場的生存空間,李睿珺很有信心,“中國電影市場已經到了可以做細分的時候,想看不同類型電影的群體在不斷擴大,大家需要穩定的渠道。現在這個渠道正在逐漸完善,未來會越來越好。”

作為投資内地首家藝術影院當代MOMA百老彙電影中心的安樂影業,此次冒着可能虧本的風險給《路過未來》投資1000萬元。李睿珺很欽佩安樂影業總裁江志強,“江老闆希望讓更多的制片公司看到中國藝術片的希望,也願意支持更多年輕導演拍攝此類電影。現在隻有一家MOMA,當變成100家MOMA的時候,中國的藝術片就能在市場上開出豔麗的花朵。”

不排斥大制作與上一部《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400萬元的投資相比,《路過未來》1000萬元的成本翻了一倍還多。李睿珺告訴《綜藝報》,制作費的增加并不是因為起用了人氣演員,“他們并沒有按照商業片的價格要求片酬,而是因為這次選用了更加專業化、完善化的制作班底,外加更好的設備,費用自然水漲船高。”

談及未來的創作,李睿珺表示不會“為了商業而商業”。但他也不會排斥大制作,“未來也許有機會做5000萬元、8000萬元、1億元甚至更高投資的電影,一切都取決于故事本身,要看有沒有價值,是不是值得大家花幾年、花那麼多錢去做。”

《路過未來》計劃在影院和網絡“雙渠道”發行。對于網絡發行,李睿珺并不排斥,“網絡是大勢所趨,但電影必須在電影院首發,至少是同步,不應該純粹上網絡。”

這樣的态度出于李睿珺對影院的熱愛。這種熱愛還體現在電影制作階段。他告訴《綜藝報》,即便在剪輯這種需要全程用電腦工作的環節,自己也會剪一段拿去大銀幕看。原因在于藝術電影不同于類型電影,不是純靠視覺刺激取勝,“一定要去電影院觀看才能感受細微變化。”李睿珺說:“電影院有它獨特的觀影感受,是網絡無法替代的。例如《八月與安生》裡那種細膩的感受,隻有在大銀幕上才能展現出來。觀衆群體對氣氛的渲染、對情緒的推波助瀾隻有在電影院中才能感受到。這正是電影院現在還會存在的重要原因。”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