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岑秀文姚爽
央視紀錄片《萌寵成長記》(以下簡稱《萌寵》)改編自美國動物星球頻道(AnimalPlanet)出品的系列紀錄片《TooCute》。該紀錄片借鑒野生動物題材紀錄片的拍攝手法,每集以三個寵物家庭為一組,講述小貓小狗們的成長故事。《萌寵》第一季于2013年在央視綜合頻道和紀錄頻道播出,其中綜合頻道《魅力紀錄》欄目播出時收視率直追火遍全國的《舌尖上的中國》,好評如潮。延續第一部成功之路,其第二季于2015年2月作為賀歲檔紀錄片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同樣備受贊譽。緣何《萌寵》在登陸中國後如此“受寵”?本文将從選材、主題和解說詞三個方面試析其成功之道。
一、選材之“巧”:平中見奇的選材策劃
1.選材策劃的生活化和前瞻性
《萌寵》的成功首先體現在選材平中見奇與前瞻性。動物寫真紀錄片多為自然科普題材,取材野外動物,走探險獵奇路線居多,而《萌寵》作為紀錄片則以家庭幼寵為拍攝對象,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賦予飽滿的人文精神、藝術氣息和科普意義,可謂平中見奇、大俗大雅。片中抓取人們迫切想了解的内容,細節選取有特色,場景畫面精緻,精神層面挖掘深刻,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這種機緣巧合的默契感使觀衆開心解渴,意猶未盡。
前瞻性方面,這裡以美國和中國寵物市場為例。美國寵物市場成熟中仍處于上升階段,2011年美國寵物開銷超過530億美元且每年以5%遞增;中國家庭飼養寵物需求更是急劇增加,相關數據統計早在2010年底寵物狗、寵物貓的數量已超1.5億隻。《萌寵》介紹了各種家養貓類和狗類迥異的性格和用途,以及為寵物美容裝扮等時尚文化,“家養幼寵”這一話題捕捉到寵物這一朝陽産業,“大行其道”也就不足為怪。
2.寓教于樂,知識性與娛樂性并存
《萌寵》于輕松閑逸間傳播知識。其一,《萌寵》忠實記錄貓狗寶寶的成長過程和習性,看獸醫體檢、打預防針、脾氣測試等基本知識,用藝術思維讓受衆在情節中親臨探索,在愉悅的心情下看似不經意捕獲必不可少的信息。其二,鮮為人知的科普知識巧妙融入令人開竅而毫無獵奇與晦澀之感,受衆興趣盎然地滿足着求知欲。比如貓的跳躍高度能夠達到其身長的3倍;貓能看見東西隻要人所需光線1/6;貓的毛色會随溫度改變,緬甸小貓全身白色,但耳朵、鼻子、爪子和尾巴呈黑色,因這些突出在外部位深色易吸收熱量,從而保暖等等知識幾乎俯首皆是。
3.普通的細節與和諧的場景蘊含高品質
《萌寵》體現巧妙細節策劃又沒有刻意雕琢痕迹。豪華落盡見真淳,以“給貓咪剪指甲”這一小的細節為例,真實、樸實,洋溢生活氣息。
《萌寵》細節的審美象征性塑造渾然天成。如薩凡那熱帶草原貓長有豹紋的皮毛,英武富有野性,這一集貓娛樂室中一塊地毯是豹紋花色,看護人背着裝有薩凡那貓看獸醫體檢的帆布包也是豹紋花色,而看護人卻未出現,貓咪嬉戲的桌台擺着貓的雕塑。這些場景布置不僅營造出和諧典雅的氣氛,同時滲透非凡的意味,即貓是這裡的主人之主題,彰顯出生命的尊嚴、文化的平等和人類對他者的敬畏。
二、主題之“暖”:在萌寵世界中對人性之愛的回歸
從歐美寵物市場穩中有升、中國寵物數量大增的客觀趨勢來看,《萌寵成長記》在全球受衆面廣,易引發情感共鳴。不僅如此,片中動物相互依存、守望相助的情感聯系也與人類社會中的情感不謀而合,因此,觀衆在觀看中能夠代入自身從而産生移情的心靈觸動。《萌寵》用輕松诙諧、藝術化的筆墨,描摹了動物們認識自己身體成長、探究外界、尋求獨立、與同類和異族相處的過程,給觀衆帶來了潤物無聲的生命教育。
《萌寵》中動物情感豐富微妙,可歸為幾個不同的層次。首先是片中貓媽媽哺育嗷嗷待哺的貓寶寶、貓爸爸守護家庭的溫馨鏡頭皆是父母之愛的展現。其次是手足之情,比如貓咪姐妹分别叫“小手套”和“小襪子”,狗狗兄弟分别叫“面條”和“奶酪”,兄弟姐妹互幫互助間充滿溫暖和愛意,表現了同氣連枝的手足之情。第三是異族之誼,比如小貓小狗與鴨子、烏龜甚至是矮腳羊交朋友,一隻溫順的大狗和三隻小貓的爪子搭在一起—其對文化内涵的深度探索亦如片中輕松而富有張力的解說詞:“貓的身體裡住着狗的靈魂”,效果是以較強的趣味性宣揚了不同族群之間的和諧共處,彰顯了新奇感、精神性和象征意義。
親情友情是全人類共通的情感,簡單本真的生命藝趣,存在于觀者記憶,貌似理所應當卻已罕有,這大概是人們想養寵物的精神映射,也是《萌寵成長記》的成功之道。比如狗媽媽一舉誕下9隻小黑狗狗,大家擠着吃奶,一隻小狗狗擠呀擠呀就是擠上去又被擠出來,這裡沒有誇張的戲劇沖突,但卻妙趣橫生。在情感相對疏離,消費主義至上、及時行樂、娛樂至死、宣揚追星等甚嚣塵上的浮躁時代,該片不失為“一道清新的甜點”,令世人暫從世俗中解放出來。
三、解說詞之“萌”:适應性本土化再造
首先,源語淩厲精怪,本土化輕松時尚。英語文化中各種活色生香的表達多被适應性再造,轉化為中文時尚活潑的表達。第一,酸爽變成“潮言潮語”。片名“toocute”本義為“萌得過火了”,央視版譯為“萌寵成長記”,不但概括了内容,還變得通俗更易于國人接受。英文開篇解說詞仿照“少兒不宜”套用的“Toocute,viewerdiscretionisadvised”,直譯是“萌得不行,謹慎觀影”,漢語版省去套語輕松逆襲為“小心被萌翻哦”。第二,口語化傾向。“trainability”英文一本正經的味道直譯“可馴服性”,化為“溫情指數”。“personalityquiz”對應“脾氣測試”而非“性格/品格測試”。第三,簡化與濃縮。英文中大量自造複合詞,中文處理簡約中蘊含默契的體慰。如“happy-go-lucky随遇而安”、“familyminded顧家的”和“well-behaved乖巧的”等等。“Thetreatdisappearsintohisbelly”濃縮為“進肚”。諸上地道的中文表達與中國觀衆語言心理熨帖,起到異曲同工之妙。第四,借用漢語套語。描寫一隻叫”黃油”的母貓照顧寶寶們時為“街頭老手黃油可不是省油的燈”,5隻小白中就一隻小黑乃“萬白叢中一點黑”,漢語套語給中國觀衆親切之感。第五,拟用漢語兒童語言生動形象,個性鮮明。講緬甸小貓時說參加“破壞性大賽”、“初露鋒芒的小朋友目前隻能爬那麼高”、“出去惹禍”、“肯定出事了”、“很快消停了”。描述怕去看獸醫體檢的小貓咪時說“落後小妹妹藏在椅子下面也躲不掉”、“老媽對這兩張小臉蛋發火呢”等等,動物寶寶的個性率性而出,童趣濃濃。
其次,闡譯、增譯的語言再創造策略也可資借鑒。第一是闡譯。原版故事簡介(synopsis)優美文字押着精巧的韻律。“Thesecuddlybabyanimalsaresimplytoolovable,toocurious,andtoocutetoquit.”這句解說詞竟如劃線所示4個詞壓頭韻[k],宛若肖邦《小狗圓舞曲》中小狗追着自己尾巴團團轉,悠然自得,懶散舒适,古典又不乏精怪。而這句中文翻譯巧用疊詞将劃線部分的抽象概括闡釋為具體描寫:“肉嘟嘟,粉撲撲,小小一個,軟軟一團,睜着大眼睛裝無辜,晃着小腦袋總闖禍,嘿,不要跑來跑去,說的就是你們!”闡釋性命名萌寵也是可圈可點的譯技。西伯利亞小貓分别叫mittens和socks,中文加“小”省譯複數,正如上文提及譯為“小手套”和“小襪子”,清淡甜美又熱鬧歡騰;“tiger”對應“虎仔”,“cougar”和“cheetah”都為“豹子”,中文解說分别叫“獅仔”和“豹仔”,加“仔”多了幾分生猛,“Gremlin”本意“小精靈”,中文叫“‘硬漢’精靈”,動物性格溢于言表。第二,内容增譯。“《萌寵成長記》使用了先進的設備,并借鑒拍攝野生動物紀錄片的手法,每一集跟随三組初生的小寵物來記錄它們的生活⋯⋯在衆多閃耀着理性光芒的社科人文紀錄片中,該片無疑是一道清新可人的餐後甜點。”譯者可能考慮到占據中國觀衆腦海的大量《Discovery》野生動物寫真的觀影體驗以及中國紀錄片多見的人文題材,添加這段開篇解說詞便是特意進行互文性銜接,方法值得借鑒。第三是加小标題。增設活潑時尚的諸如“汪星人篇”、“喵星人篇”的标題,妙趣橫生又清晰實用。
四、啟發與升華
毋庸諱言,中國紀錄片界應積極汲取國外同仁高超的制作經驗。國外紀錄片技術和技巧高超,對于選材和細節的抓取,需專業的耐心、科學的精神、審美的功力,而主題的把握則需内心深處的慈悲和溫情支撐。
另外,央視也可利用互聯網打造一條寵物紀錄片的效益鍊。美國在2012年寵物醫療和護理方面占全部寵物花費的2/3,在寵物服務方面包括美容和照看寄養開銷達44億美元,較上年增近10%。《萌寵成長記》抓住了寵物市場火爆的商機,拓寬了盈利渠道,其部分内容即拍攝于美國“紐約動物保護聯盟”下的“褐石洋房”,是志願看護者的貓狗寶寶真實家園。動物星球頻道和“紐約動物保護聯盟”聯合,将照看寄養、領養救助、美容護理、萌寵表演等商業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等以動物星球官網為媒介運行,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多赢。
河北省社科基金項目《基于TRADOS的科技文獻術語庫翻譯記憶庫建設與應用研究》(項目編号:HB15YY032)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河北工業大學/責編: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