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是一個媒體融合形勢下傳媒産業和演藝事業多元發展、對演藝人才要求更高更全面的時代。之所以說“演藝人才”,是因為在文化産業的大範疇内,演員、主持人、歌手的界限越來越模糊,這種趨勢在電視媒體中表現得尤為突出,經常有影視演員、知名歌手以各種身份參與到熱門節目中,甚至直接擔當主持人。而在港台地區,演藝人才早已突破小行業的界限,統稱為“藝人”。演藝人才想更好地發展,必須具備全面的業務能力來應對實際工作的需要,在本文中我們僅關注演藝人才必須具備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的語言能力。演藝人才的語言能力在現在的演藝環境中表現為,具有堅實的台詞功底、優秀的表達技巧、出色的即興能力等多種綜合能力的複合體,甚至還包含演藝人才個人的人格魅力因素。這也是此文中用“語言能力”而不是用傳統提法的“台詞”的原因,純粹的台詞概念已經遠遠無法概括時下演藝人員語言能力所呈現出的多層面、多維度的融合态勢,這種融合态勢的出現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電視媒體對演藝人才語言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面
演藝人才作為從業者,要根據業界動态來調整自己的業務發展方向,電視媒體的現有狀态和發展趨勢,向演藝人才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1.電視節目需要演藝人才有豐富的融合能力
全媒體時代,電視媒體在激烈的競争中面臨挑戰和困局,電視節目的制作必須融合能夠吸引受衆的更多元素,并且這些元素附加的信息越多對受衆就越有吸引力。擁有豐富的融合能力的演藝人才方能擔當此重任:演員章子怡擔任湖南衛視《中國最強音》的導師;主持人劉儀偉參加東方衛視《歡樂喜劇人》做選手;歌手楊坤在北京衛視《最美和聲》中擔當主持人。演藝明星的參與,帶動了一大批粉絲和關注他們的受衆觀看節目,這正是電視媒體期待的效果。
2.跨界出演對演藝人才語言能力的要求更廣
演藝人才想推升事業的發展,必須在電視節目中尋求展現的機會;電視媒體也通過演藝人才的專業能力、人氣賣點達到了提升節目、擴大宣傳的雙赢效果。但跨界出演的确對演藝人才的語言能力提出了更廣的要求。
北京衛視《我是演說家》節目是一檔以語言表達為競技形式的真人秀。在其兩季的五位導師中,有魯豫、華少這樣的職業媒體人,也有張衛健和劉嘉玲這樣的知名演員擔任導師,我們看到了他們精彩的獨立主題演講,看到了他們在賽程中點評和指導選手時表現出的全面的語言能力和人文素養。
二、融合态勢下演藝人才語言能力的調整與跟進
從業環境對演藝人才的語言能力有了融合提升的要求,演藝人才就必須及時調整和跟進。為了适應電視媒體的節目特點,演藝人才語言能力的提升要從最基礎的語言基本功、語言表達技巧,到較高層次的即興表達能力等全方位展開。
1.紮實基本功是塑造語言能力的前提
要較好地在實踐中運用語言,把基本功練好永遠都是前提。香港著名喜劇演員吳君如參加東方衛視《歡樂喜劇人》時,以脫口秀的形式演出她的參賽節目,但是兩期之後她就退出了。吳君如在賽後坦言,以她的普通話水平要在比賽中運用普通話完成一個節目實在是有一定難度。參加《我是演說家》節目的香港演員劉玉翠也遇到同樣的問題,她出演過《鹿鼎記》等很多經典劇集裡的重要角色,也有很多故事和經曆可以講,但是由于不能自如地運用普通話,使其在節目中的表達不能清晰流暢,對她的比賽産生了影響。所以演藝人才要從兩方面加強基本功:一方面是基本的語音部分,語音标準規範并且能夠字正腔圓;另一方面還要掌握科學正确的發聲方法,自如地控制自己的聲音,讓聲音能夠适應适宜的強度。語音和發聲,這兩方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融合地運用才能有動聽悅耳并且充分持久的聲音,才能承擔語言的支柱功能。
2.運用技巧是豐富語言色彩的手段
基本功夯實之後的任務就是提升表達技巧。在有美感的音色基礎上,表達技巧能夠豐富語言的色彩,讓表達更有表現力。運用表達技巧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能隻簡單地認為表現了外部技巧就完成了任務,而是要根據具體語境和人物需求、與對手和搭檔的合作等因素,适當地把握技巧的“度”。适度使用技巧,才能豐富語言色彩又不過分誇張。
好的語言表達技巧能為電視節目增光添彩。北京衛視《我是演說家》的主持人栗坤,在平時的節目中是一名優秀的主持人,語言基本功紮實、字正腔圓,語言表達自然、流暢,與嘉賓和受衆交流親切、熱情,非常好地完成了主持人的工作。在2015年9月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勝利70周年的主題節目中,栗坤在節目開始就進行了非常出色的主題演講。這篇名為《戰争背後的愛情》的演講,栗坤講述了那已是94歲和86歲高齡、攜手走過革命戰争、幸福生活了70年人生歲月的爺爺和奶奶的感人故事。栗坤在講述的過程中,語言流暢、表達清晰、情感豐富、感染力強,體現出了豐富的語言表達技巧,也表現出了一個電視節目主持人在主持職能以外所具備的較全面的語言表達能力,為節目增色不少。
3.注重積累是提升語言内涵的基礎
(1)知識的積累。“腹有詩書氣自華”,很多演藝人才或是藝術類的學生長久以來注重外表和技能,但在新的時代,對演藝人才的要求在提升,受衆的審美水準在提升,需要演藝人才養成積累知識的習慣,這樣的習慣會使他們能一直保持進步的狀态。有很多藝術家是有文化有底蘊的行業榜樣。比如,著名演員陳道明一直是業界有口皆碑的表演大家,他不但出演了大量影視劇,塑造出衆多經典形象,還曾在對語言能力要求非常高的話劇舞台上出演《喜劇的憂傷》,體現出其深厚的語言功力。2015年末,他首次參與電視節目的錄制,擔任北京衛視《傳承者》的傳承導師,在這檔關注非遺項目、主打文化傳承的節目當中,他以自身的儒雅談吐、豐厚底蘊以及穩健務實的個人風格,成為高格調文化理念和主流價值觀的代言人,也讓我們看到文化積累的重要性。
(2)閱曆的積累。一個演員有可能扮演各種年齡、各種身份的角色,不能從心理上理解和貼近角色就無法表現;一個主持人有可能主持各種類型、各種内容的節目,遇見各種行業的人士,沒有足夠的知識和閱曆就無法與嘉賓對話、駕馭節目。一個人對于藝術作品的創作,隻有内涵足夠豐富才能打動受衆。在北京衛視《我是演說家》的PK賽中,同樣是來自台灣的兩位非常出色的藝人:音樂人黃國倫、魔術師李冠志狹路相逢。兩個人一個邊唱邊講、一個邊變邊講,既有着專業的技藝又有着出色的口才。而最終的比賽結果:已經過了知天命之年的黃國倫,還是憑借他揉入了純熟音樂功底以及對人生深刻感悟的演講戰勝了生于1987年還未到而立之年的李冠志。當然,年齡不是衡量閱曆的唯一絕對标準,但是閱曆一定會讓人的生命增加深度和廣度。
4.訓練思維是創造語言表現力的途徑
以上三點組合在一起,已經可以形成相對比較完整的語言能力。但是,語言能力要想上台階、上層次,還是要從思維的途徑來實現。良好的思維組織出來的語言,能把各種語言元素整合在一起,形成合适的結構和順暢的語流,這樣的語言表達就像繁花似錦的大樹,讓人賞心悅目。思維能力的提升的确是語言能力訓練中的難點,需要多種基礎能力作為支撐,并且運用綜合的訓練方法得以實現。
5.得體的語言表達能為事業錦上添花
在舞台和熒屏以外,每個演藝人才還要面對媒體及方方面面的人,這時說話變成了一門藝術,要思考如何用得體的語言去表達自己、讓别人能夠理解自己、讓受衆能夠喜歡自己。《我是演說家》節目導師張衛健,在題目為《說話改變命運》的獨立演講中講述了他在TVB默默無聞十年後找到藝人經理,用一段坦率真誠的話赢得了他人生第一個男一号的機會并一舉成名的故事。可見,語言能力能為演藝事業錦上添花。
三、電視媒體要給藝術的融合和提升引領正确的導向
作為大衆傳媒,電視媒體是觀衆關注自己喜愛的演藝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電視媒體中豐富多彩的節目也是演藝人才展示藝術才華、煥發藝術青春的主要陣地。電視媒體的需求決定了演藝人才業務提升的方向,決定了最終播出節目的質量、格調,更重要的是決定了輿論宣傳所引領的導向。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到三家中央媒體單位調研之後,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對黨的媒體提出了“高舉旗幟、引領導向”等四十八個字的職責和使命,而且強調,在導向問題上,各方面、各環節都要講導向,“時政新聞要講導向,娛樂類、社會類新聞也要講導向”。①
我們由此看到,電視媒體要擔負起引領正确導向的職責,在這樣的中心思想指引下,電視從業者和參與電視事業的演藝人才要明确努力和奮鬥的方向,讓電視藝術的發展保持正确的道路,讓這樣的導向在電視節目中體現出來,在服務大衆的同時,踐行電視媒體的光榮使命。
注釋:
①《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職責使命,習近平用48個字概括》,央視新聞,2016年2月20日。
(作者單位:北京聯合大學/責編: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