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電視行業的迅猛發展,受衆對于電視節目主持人的素質要求已越來越高。僅僅對節目内容進行簡單傳達,已經無法滿足受衆的需求。主持人是電視節目的靈魂,是決定節目成敗與否的關鍵因素,其自身的語言藝術以及對節目的節奏把控、情感傳達,會直接影響到節目對大衆的吸引力。一名優秀的主持人應該能夠娴熟運用溝通技巧與表達技巧,通過豐富的互動,把自己化作電視節目與受衆之間一架溝通情感的橋梁。
主持人的情感,指的是主持人在主持節目時表現出來的感情,是主持人對事物進行思考後提煉出來的理智感、道德感與美感的綜合體現。主持人對于情感的運用有時是準備過的,有時是即興的,隻要這種情感的流露符合節目的需求,就有助于與受衆進行溝通。
一、語言情感互動意識
1.重視溝通感
在CCTV-4制作播出的旅遊類節目《遠方的家》的一期節目中,主持人譚文穎尋訪當地特色小吃時與攤主對話:
譚文穎:“大爺,看着熱氣蹿得老高,感覺好香啊,您在做什麼好吃的?”
攤主喜笑顔開:“蒸糍粑,我孫女特喜歡吃。”
譚文穎:“大爺,我能嘗嘗嗎?”
攤主熱情回應:“能啊,你拿這個大的。”
譚文穎:“這個口感好獨特,香甜軟糯,裡面還有餡!讓我感覺像過年一樣。這手藝真難得,應該挺難做的吧?”
攤主:“不難,隻是費功夫,我帶你看看……”
譚文穎營造了一種愉快而和諧的氣氛,讓談話内容撓到了被采訪對象的癢處,使其仿佛面對隔壁的小姑娘,有了想進一步聊下去的欲望。如果主持人的開場是“您好,請問您當地特色小吃是什麼?”這樣的提問将會把采訪引入死胡同,讓受訪者立刻感覺生硬,産生距離感,節目内容也了無趣味。一名優秀的節目主持人能夠把“溝通感”運用得恰到好處。同樣的主題,如果能從細節入手,從微視角切入主題,就能抓住人們的心思,使話題更自然地延伸下去,進而讓受衆感覺到溫暖,拉近采訪雙方的距離。
2.情感的共鳴
梁啟超曾經說過,用情感來激發人,就如磁鐵一般,有多大分量的磁石就有多大的吸引力,絲毫無法閃躲。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主持人越是能表現出真摯的情感,就越具有感染力。2015年12月1日,《康熙來了》最後一期節目錄制完畢,意味着這檔曾影響一代年輕人的娛樂談話節目畫上了句号。節目的最後,主持人蔡康永真摯地含淚謝幕,說出告别感言:“什麼是謝幕?就是在幕落下時,謝謝你,我們陪伴了你,你也陪伴了我們。”這句話迅速感染了觀看節目的受衆,有網友留言表示:“很喜歡蔡康永,不舍得結束,因為他的很多話不經意地就說到我心裡,像是對我說的一樣”。情感是交流的基礎。隻有主持人動了真情,才能把情感傳遞給受衆;隻有把真情實感當作鑰匙,才能打開受衆的心扉,由此找到共同的情感關注點,産生共鳴。
二、語言情感互動策略
1.氣氛營造
談話類節目《魯豫有約》沒有豪華的布景、沒有制式化的開場白鋪墊,主持人魯豫會在節目開場後,以閑聊的方式帶入嘉賓,并針對每一位嘉賓的不同身份、不同背景設計不同的問題,營造出了一種擁有無形感染力和吸引力的氛圍,讓嘉賓身心放松,會從緊張少語轉變為滔滔不絕。如在對韓紅的專訪中,有一段如下的交談:
魯豫:因為身材一直被拒絕什麼心情?
韓紅:就較勁了開始,不僅不減肥,反而要吃回去,要更胖,但是對于音樂上的努力付出更多。
魯豫:韓紅當時那麼努力,參加那麼多比賽,考那麼多專業團體,但是都沒(人)給她一個機會,現在想來他們的确不是伯樂,沒看到這一匹千裡馬。
韓紅:唉,咱們不能這麼說人家。
魯豫:我可以這麼說,你不能這麼說。
韓紅:那你多說點。
魯豫:對,我來幫你多說點。
此時,現場氛圍已在不知不覺中走向高潮,韓紅不僅感受到了台下觀衆的善意,也體會到了主持人的幽默與真誠,盡管兩人談論的是她原先那段并不如意的生活,但卻并沒有因此而閉口不言,反而激起了她向外傾訴的積極性。
2.話題引導
其一,準确的首問。首問的内容與提問的水平,直接關系到節目的氛圍與嘉賓的第一心理狀态。例如魯豫在采訪央視主持人敬一丹時提出的開場問題:
魯豫:如果你可以選擇的話,你覺得你最适合做哪一類節目呀?
敬一丹:我就适合做《焦點訪談》這類節目。
魯豫:我覺得不是,我覺得你不是一個咄咄逼人的人,不是一個特别尖銳的人,你挺溫情,很溫和。
一個質疑性的開場提問,立刻引發了同為新聞工作者的敬一丹滔滔不絕的講述,現場觀衆掌聲不斷,那是一次精彩絕倫的互動。
其二,帶有話題标記性的提問。主持人在做話題引導時,總是會選擇一些大衆關注的、帶有話題标記的詞彙來進行發問,讓嘉賓對于話題信息進行一些反饋。比如魯豫在采訪李嘉欣時提問“人們都說一入豪門深似海,是這樣嗎?”這就體現出了大衆對于李嘉欣的情感生活的疑問。還有對于韓紅被特招入伍的經曆,魯豫是這麼提問的,“我很奇怪,你當初不是不同意嗎,後來怎麼又同意了?”以上這些問題,看起來輕松,其實蘊含了深刻的邏輯性和理性,更能激發嘉賓的談話興趣和觀衆的興趣與思考。
其三,靈活應變的創造性提問。主持人一般在節目前會做足功課,對于嘉賓的反饋也會做出猜想,但是嘉賓經常會有意料之外的回答,此時的主持人應抓住關鍵詞彙進行進一步的提問。這樣不僅能提高嘉賓的談話興趣,受衆也能意外地獲得台本以外的信息,使其在觀看過程中充滿驚喜。
3.傾聽和插話
主持人在與嘉賓進行互動時,除了提問的藝術,傾聽與插話也十分重要。一名優秀的主持人在訪談中應該能把握住時機,提出令嘉賓感興趣的問題,讓其滔滔不絕;而主持人在認真傾聽的同時,要給予談話嘉賓及時的反饋,包括面帶微笑的點頭贊同、不同眼神的傳遞、身體的傾斜等等,幫助嘉賓消除緊張感,激發談話欲望。
隻有認真傾聽了,才能插好話。在訪談進行的過程中,雙方的思維都是在不停地運轉,新的信息不斷充斥着大腦。新的信息能觸發新的關注點,主持人應該及時地發問或者補充對話内容;在嘉賓話語不當時,主持人也一樣需要巧妙化解。在《魯豫有約》采訪李銀河的那期節目中,李銀河說起與王小波的陳年往事時提到“那時候王小波很醜”,魯豫打斷了她的話并幽默地補充道:“我可沒覺得他醜,是瘦吧”,如此一來便迅速地化解了話題的尴尬字眼,将打趣的目标轉向了自己,使節目在輕松的氣氛中進行下去。
把話說到人心裡是一門藝術,這不僅需要深厚的主持功底,還要有一份不可缺少的細膩與敏感。所以,一名優秀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必然是具有“靈性”的,能想受衆之所想,感受衆之所感。将情感轉換成語言傳遞給受衆是一門深厚的學問,如何讓好内容在傳播時不打折扣并深入人心,值得從業者不斷進行思考與探索。
本文系河南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電視節目主持人個性化語言藝術研究》(152400410036);河南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商丘方言熟語中的地域文化》(152400410558)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商丘職業技術學院/責編:倪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