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醫生》的節目特征量化分析(以2016年1月節目為例)
随着生活品質的提高,健康保健成了人們關注的話題,因此健康類節目不斷湧現,成為電視節目的一大門類。以往健康類節目大多定位于生活服務型,以演播室專家現場講解為主要形式。自2014年以來,健康類節目開始定位于時下最熱門的綜藝類,其中以脫口秀為特色的《我是大醫生》就是突出的代表,其自開播以來收視率在同類型節目中穩居榜首。口碑和收視的雙高,讓它獲得了“年度健康服務節目”大獎。在這一系列的成績背後是《我是大醫生》節目對電視健康傳播模式的創新。
一、以科學為本,堅持健康傳播的科學内核
健康資訊在本質上要依托于科學。缺乏科學依據的健康資訊其真實性、可靠性難以保障,會對觀衆的健康理念和行為造成誤導。因此一檔健康類節目的公信力核心來源于健康資訊的科學性、可靠性,無論節目形态如何變化,這是最基本的準則。《我是大醫生》始終堅持以科學為本,在傳播健康資訊的同時,也向觀衆傳遞了科學精神和科學理念。
1.首創醫生主持群,強化主持人在健康醫療領域的專業性和權威性
《我是大醫生》的主持群基本是“1+3”配置,同時邀請一名與本期主題相關的醫學專家。在主持群中,除了北京衛視主持人劉洪悅(悅悅)以外,其他三名均為三甲醫院的一線醫生,他們分屬于30、40、50三個不同的年齡層,專業方向也有所不同,基本都為博士學曆,知識面廣,有着很好的專業素養。在經曆多期磨合後,這些醫生對于觀衆的需求有較準确的把握,因此他們成為了觀衆與專家間的橋梁,一方面引導專家講出觀衆想要了解的資訊,另一方面對專家的觀點做補充解釋,有利于觀衆的理解。為了突出醫生主持群的專業性,在節目的片頭還還原了醫生主持醫院工作的場景,在節目中,醫生主持群也穿上白大褂,以塑造其專業形象。
2.實驗求證,強調結論的科學性與可靠性
在以往的健康類節目中,專家通常不做任何現場驗證就直接給出結論。《我是大醫生》則十分注重結論的可檢驗性,盡可能用現場實驗或者場外實驗的方式求證。比如用同樣含有碳酸鈣成分的雞蛋殼模拟牙齒浸泡于模拟胃酸的液體中,蛋殼發生軟化,以證明胃酸過多對牙齒有腐蝕性。以2016年1月份的五期節目為例,五期中有四期設置了實驗環節,其中7日和14日兩期在一個小時節目内進行了四個實驗。這一點對于培養觀衆的科學精神大有裨益,不僅可以引導觀衆關注健康知識本身,而且可以了解健康知識背後的科學原理和科學依據,有助于提高觀衆對健康信息的質疑精神和甄别能力。
3.道具使用中注重科學儀器的使用
《我是大醫生》的舞台上,道具的使用極為常見,每一期的道具選擇因主題而有所不同,其中,對專業科學儀器的運用環節頗具特色。為了推導出某個結論,節目會在現場進行一些實驗,并且用專業儀器來測量實驗結果,比如用熱成像儀測試不同質地秋褲的保暖效果,運用掃描儀現場掃描人體骨骼等,場外實驗也大多在實驗室裡用專業實驗儀器完成,這些都充分體現了該節目對科學性的堅守。
4.節目策劃高度重視文獻依據與專家意見
節目組在節目策劃過程中對科學為本的堅持是節目内容的特點。節目組以專家意見和文獻資料為依托進行策劃,邀請權威專家到現場,節目所持觀點都有文獻和專家的支撐,有争議的、有待研究的話題不會去碰,目的就是要向觀衆傳遞科學準确的健康醫療知識。①2015年國家衛計委最新發布的《健康科普信息生成與傳播指南(試行)》要求,健康科普信息要遵循科學性原則,有可靠的科學證據,符合現代醫學進展與共識,有确切研究方法且有證據支持的文獻等,《我是大醫生》節目制作團隊紮實嚴謹的制作流程為上述要求提供了實在的注腳。
二、以綜藝為體,促進觀衆的接受和參與
隻講究科學性,忽視電視的包裝藝術,節目容易變得枯燥無味,難以激發觀衆的收視興趣,健康傳播效果也會不盡如人意。《我是大醫生》自開播以來注重緻力于節目形式的創新,以綜藝為體,采用時下流行的綜藝元素,靈活運用各種表現形式,大大提升了節目的趣味性、娛樂時尚性,因此節目除了鞏固老年收視群體以外,還吸引了一批年輕觀衆收看。
1.打造高顔值、定位鮮明、幽默風趣的主持群
主持群突出高顔值、時尚、幽默風趣的特征,定位鮮明。比如北京台節目主持人悅悅是位年輕時尚的“養生達人”;醫生主持群也是高顔值,尤其是曾參加過男模大賽的急診内科醫生王成鋼,在節目中定位為“萬人迷”,是顔值擔當;而紳士儒雅,有豐富從醫經曆,身為哈佛博士後的李建平則定位為權威角色;擅長乳房整形,關心女性觀衆的美與健康的整形醫生栾傑則定位為男閨蜜。四名主持人定位鮮明,風趣幽默,在輕松歡樂的氛圍之中向觀衆傳遞了健康資訊。應該說這樣的定位也有助于改變人們對醫生嚴肅高冷的印象,拉近了醫生和公衆之間的距離。
2.高科技的視覺呈現,讓觀衆耳目一新
高科技的視覺呈現大大提升了節目的質感,增強了節目的辨識度,在節目檔次上明顯與其他同類節目拉開了距離,也讓看似抽象的科學知識具象化。其中充分利用3D和虛拟植入技術是節目的一大特色。節目組運用3D特效建造了人體各個身體零部件的大量精确模型,并根據選題内容選擇使用。與此同時,節目運用虛拟植入技術,讓3D模型不僅展現于屏幕,還真實呈現于舞台上,與醫生主持群互動,依據醫生的講解,不斷變換形态。比如在《關節裡的緻命骨》一期中,節目開場主持人化身為三具人體骨骼來主持節目;而在《肝癌》一期中,主持人則走進3D模拟的肝髒内部,講解肝髒如何發生病變,在視覺呈現上十分生動。
3.多場景切換與道具使用,兼具可看性和趣味性,促進科學知識的通俗化傳播
《我是大醫生》一期節目會設計多個場景,其中包括場内模拟手術場景、模拟廚房場景、場外實驗室場景、案例模拍場景等等,場景豐富多變,讓觀衆有身臨其境之感,如由一線醫生現場模拟還原肝髒切除等手術,将手術室搬到演播室,這一設計頗具創意。除此之外,道具的使用也值得一提,節目組準備了各種道具幫助觀衆更直觀地理解健康知識。比如模拟口腔道具幫助觀衆了解哪個部位的牙齒變黃預示胃酸過多,用現場模拟火山噴發做類比講解血管斑塊的破裂過程,節目還将真實食物展示于現場以講解各種食物對健康的作用,甚至現場演示如何烹饪更健康。2016年1月份的五期節目平均每期道具多達12類,如按個數統計則超過20個,節目制作的用心程度可見一斑。
4.在設置懸疑與解開懸疑之間推進節目進程,吸引觀衆持續收看
張慧豐、張國良通過對《走近科學》節目特征與收視率的實證分析發現,節目中懸疑設置數量和收視率之間顯著相關,懸疑設置越多,收視率越高。②《我是大醫生》通過不斷設置懸疑解開懸疑層層推進節目,吸引觀衆持續收看。節目經常會用案例模拍來還原一個真實病例,提出疑問,然後切換到場内層層深入分析解答。根據2016年1月五期節目的統計結果,一小時節目内平均每期懸疑數量達到14個,懸疑的層層鋪設有助于不斷引起觀衆的好奇心,維持觀衆的收視黏度。
5.選題貼近生活,有新鮮感,注重觀衆的互動參與
《我是大醫生》在選題上注重與生活的貼近性與時尚感,為了争取年輕觀衆,注重挖掘年輕職業人群較常遇到的問題,比如有關瘦身、如何吃健康餐、常喝碳酸飲料的危害等等。此外,節目會精心設計一些環節鼓勵觀衆參與,比如邀請觀衆上台參與實驗,挑選哪種食材可能危害健康,請場内場外觀衆跟着主持人一起做身體局部的自我檢查等等。2016年1月的五期節目裡,平均每期有5次觀衆互動,其中“通過自拍發現心髒隐患”一期一小時節目内互動高達8次,這些精心的設計均有助于進一步提高觀衆對節目的投入度和參與感。
三、結語
正如衛生計生委宣傳司司長毛群安所言,“健康問題是一個科學問題,傳播更關注的是心理與藝術。健康傳播是科學與藝術在巅峰的相遇和握手”。③《我是大醫生》以嚴謹紮實的态度,在始終堅持以科學為本原則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創新節目形式,結合時下的綜藝流行元素,大膽嘗試多種表現形式,根據主題不斷推陳出新,将科學與藝術相結合,将科學知識通俗化和具象化,使節目兼具可靠性和可看性,這是它開播兩年多來在口碑和收視上始終保持高水平的主要原因,值得同類節目參考學習。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争議性科技議題的科學傳播研究”(項目号:14YJC86002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中國影視文化産業國際競争力研究”(項目号:QT15011)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黃柏雪:年度健康服務類節目《我是大醫生》,《綜藝報》,2015年第5期。
②張慧豐、張國良:電視科學傳播節目效果實證分析—以中央電視台《走近科學》節目為例,《新聞記者》,2010年第8期。
③毛群安:健康傳播是科學與藝術的相遇和握手,http://news.39/interview/141123/4522827.html,2014年11月23日。
(作者單位:東北師範大學傳媒科學學院/責編: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