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碎片化時代電視劇批評的方法創新

碎片化時代電視劇批評的方法創新

時間:2024-10-30 02:03:19

口彭琦

進入20世紀90年代之後,計算機技術的成熟和互聯網的普及使得社會迅速步入到“地球村”時代。正如美國學者阿爾溫·托夫勒指出的:“這是一個碎片化的時代,信息碎片化、受衆碎片化。”電視劇作品作為現代傳媒文化的重要構成要素之一,其創作方式、傳播過程和接受方式都受到碎片化時代的影響。因此,電視劇批評的方法創新也需要根據對象的變化做出适度的調整。本文拟從碎片化時代最重要的特征—信息碎片化、受衆碎片化兩個層面就電視劇批評的方法創新展開論述,以求教于學界同仁。

一、信息碎片化對電視劇批評方法創新的影響

在中國電視劇批評的發展曆程中,傳統的叙事理論、西方的藝術理論和後現代的社會學成果曾長期享受話語霸權。但是進入碎片化時代後,電視劇作品的非線性叙事模式和偶像經濟的出現徹底打碎了上述三種批評範式的邏輯基礎。觀衆更熱衷于以自我的情感訴求或利用當下的流行話語去選擇欣賞某一部作品,充分體現了信息碎片化時代的價值表達方式。受其影響,電視劇批評也不再以“象牙塔”中學者的見解為唯一準則,而是在信息碎片化的引導之下,朝着注重受衆審美期待的方向發展,形成了精英電視劇批評和大衆電視劇批評相互沖突、相互滲透的新現象。

碎片化(即Fragementation),其初始含義是指較為完整的事物在某種外力或自身内在特性發生改變的情況下破碎成為零塊。電視劇作為當代藝術的重要門類之一,它的發展過程正體現了從集體化、整體化意志表達到個性化價值表現的大衆文化發展過程,并逐漸以信息的碎片化呈現方式實現了受衆群體的分化。

我國電視劇産業在20世紀90年代逐漸步入到市場化階段,并在21世紀的頭十年經曆了韓劇、美劇的沖擊,朝着吸收外來文化積極成果形成本土文化基本特征的方向前進。而電視劇批評也基本遵循着我國電視劇産業的發展方向,普通觀衆的情感表達和個人見解較少能夠被學術界或電視劇制作者所了解。而專業的電視劇批評者則多為學院派出身,他們更傾向于将電視劇作品視為藝術作品,并在自己的評論中将之圖解為某種理論的例證。随着網絡技術的迅速普及,信息碎片化的時代潮流迅速席卷了電視劇産業,在視頻網站、手機和微博等信息終端所組建的傳播語境中,電視劇作品不再是以完整的狀态呈現給受衆,而是被分割、裁剪成為碎片化的信息表達模式。

在已經過去的2015年,中國電視劇産業中出現的網絡播出為先、衛視播放為後的播放模式轉換就是信息碎片化影響電視劇産業,進而影響到電視劇批評的例證。由著名演員吳奇隆出資拍攝的《蜀山戰紀》系列電視劇率先打破了傳統的電視劇播放方式,采用網絡媒體播放為先的手段,在吸引大批受衆觀看的同時,充分利用了輿論的引導模式。不斷被曝光的劇情和觀衆的評價以碎片化的信息傳播模式呈現給世人,在營造收視高潮的同時,迫使我們從全新的角度審視電視劇的藝術呈現效果。與此同時,大量自制的電視劇或網絡劇也采用了全新的播出模式,從而形成了電視劇劇情的碎片化傳播。受其影響,電視劇批評很難以完整的劇情作為批評對象,被迫在碎片化的信息機制引導下對電視劇劇情、結構等審美元素進行批評。

二、受衆碎片化對電視劇批評的啟示

電視劇作品和電視劇批評都需要一定的受衆,缺乏受衆的信息傳播是無效的。進入到碎片化時代之後,電視劇作品的受衆在信息碎片化的引導下逐漸形成了關注自我、表現自我的情感訴求。他們不僅充分利用了手機、微信、博客等信息終端技術提供的便利條件以獲取咨詢,還試圖通過自媒體平台證明自我的存在價值。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以自我價值為中心的電視劇批評逐漸形成。而碎片化時代的技術手段也為此類個性化價值的表達創造了條件,其代表就是各類視頻網站中提供的“彈幕”技術。這一技術的開放初衷是為觀看人群就劇情、畫面制作等審美元素提供評價的技術平台,但在自身的發展中卻形成了受衆群體之間以信息互動為中介的二次信息傳播。受其影響,電視劇的觀看人群逐漸呈現出分層化、碎片化的發展趨勢。

在具體的審美過程中,受衆首先是被電視劇劇情所吸引,進而會根據劇情的發展發表個人的意見或看法。作為一種淺層次的審美活動,受衆很難将電視劇視為藝術作品進行深度分析,而是僅僅滿足于“浏覽”所帶來的審美愉悅。因此,他們無法從更為專業的層面對電視劇作品的藝術價值進行分析,而是以“彈幕”中呈現的關鍵詞或者是提前獲知的碎片化信息中展開“先入為主”的分析。

我國的電視劇批評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始終以電視劇的二元叙事模式作為主要分析方式,形成以善良與邪惡、屈從與抗争等價值範疇為基本評價準則為引導的人物分析方式。以電視劇《闖關東》的批評為例,有學者指出,在朱開山的身上具有“神話叙事學意義上的父性英雄形象⋯⋯不但在叙事意義上完成了對闖關東群體道德價值體系和精神世界的提煉與象征,并且也由‘其人其事→闖關東群體’的話語表達鍊延伸到了‘國族文化’的層面。”①這一觀點的形成建立在兩個基本前提之下:其一,電視劇《闖關東》具有濃厚的英雄主義色彩,符合主流意識形态話語的基本價值取向,但這一類型的電視劇作品并非當下電視劇創作的主流,實則說明了中國電視劇正在受到受衆碎片化的影響。其二,網絡語境的形成對電視劇受衆群體形成了引導作用,使得更多次生文化、非主流文化元素滲透到電視劇創作中,從而改寫了電視劇批評的傳統話語模式。

三、碎片化對電視劇批評的啟示

總體而言,信息碎片化和受衆化碎片改寫了我們認識電視劇的方式,從而影響到了電視劇批評的評價準則和評價方式,這種趨勢的出現是網絡技術迅速發展的結果,也是大衆文化不斷衍生的必然結果。具體來說,碎片化時代提供給電視劇的批評方法創新應從下述兩個層面來界定:

首先,電視劇批評的基本定位應做出适當調整。在傳統的思維觀念中,電視劇批評的主力軍或是高等院校的專業人士,或是相關領域的從業人員,他們根據自己的專業素養或專業知識就電視劇作品的優劣進行評價。進入到碎片化時代之後,電視劇批評的群體被無限擴大,所有觀看電視劇的受衆群體都能發表自己的意見并經由網絡信息平台發布出來。此類信息必然是感悟式的、碎片化的,不具備專業素養。事實上,信息碎片化和受衆碎片化的出現是信息化時代的副産品,它不僅讓電視劇受衆呈現碎片化的分層發展趨勢,也讓更多的底層聲音被了解。當草根階層的個性化情感逐漸形成群體化的價值标準之後,他們也就在處于傳統信息傳播模式中的最底層,從而獲得了自己的話語權。盡管一部分受衆的碎片化将會帶來電視劇批評的低俗化傾向,并讓信息管理者産生無所适從的緊張感,但大量的原創信息表達也在一定程度上讓電視劇批評異質化。

其次,電視劇批評的評價方式需要根據碎片化時代的多元化價值标準進行整合。基于碎片化時代的電視劇批評無可避免地成為受衆群體的價值表達平台,甚至會出現相對極端的謾罵、侮辱等現象。我們無需對這些激進的言論過分的擔憂,因為網絡空間在塑造碎片化時代的同時,天然被賦予了情感宣洩的功能,其根本目的在于獲得電視劇評價的話語權,而不是要改變電視劇批評的基本功能性定位。在此種話語背景之下,信息碎片化所導緻的受衆群體分化就無法避免。一方面,受衆根據個人的喜好形成了不同的價值群體,并以特定的文化符号和表現方式形成了相對隔絕的受衆群體。另一方面,不同的受衆群體之間以某部電視劇作品形成松散的聯系,而他們的觀看體驗無一例外都是碎片化的。但是從宏觀上看,受衆将各種碎片化的時間利用起來,每次閱讀一點點碎片化的信息、知識,最終有可能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碎片化是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的産物,它以全新的技術手段為受衆群體提供了信息發布與獲取的渠道,從而塑造出信息碎片化、受衆碎片化的當代文化。在碎片化時代的文化語境中,電視劇批評應該走下“神壇”,在主動吸納碎片化信息和接受碎片化受衆多元價值觀的同時,讓傳統的電視劇批評與當代文化相結合。

注釋:①楊狀振:論電視劇《闖關東》的叙事學特征及其文化吟詠功能,《文藝評論》,2008年第3期,第34頁。

(作者單位:江漢大學音樂學院/責編:倪嘯)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