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革命精神的當代化書寫

革命精神的當代化書寫

時間:2024-10-30 12:01:07

2016年底,重大革命曆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淬火成鋼》在央視一套播出。作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的獻禮之作,該劇以厚重的史詩感和精良的視聽效果,再現了紅軍從1936年4月即将結束東征,到11月三大主力會師并取得山城堡大捷的峥嵘革命畫卷。

相較于之前的紅色經典題材主旋律電視劇,《淬火成鋼》在叙事策略上取得了許多開創性的突破,這主要體現在其叙事視點的降格化處理、多線并行的叙事結構和小人物的“生活流”叙事等方面。通過這些轉變,作品對紅軍崇高的革命精神進行了當代化的書寫與重述,巧妙地完成了革命曆史與社會現實的縫合與對接。

一、從“曆史中的人”到“人的曆史”—叙事視點的降格化處理

在以往的重大革命曆史題材電視劇中,通常會設置一個“講述者”或“說書人”的角色,并且作品多以“旁白+字幕”的形式對曆史事件進行自上而下的灌輸。雖然這種宏大叙事的方式在突出作品的主題上具有一定優勢,但也存在諸如表達生硬、說教味濃等問題。而《淬火成鋼》則摒棄了這種居高臨下式的講述和點評,代之以限制性的叙述視點,用“親曆者”的口吻對重大曆史事件進行講述。這種叙述方式以小視點輻射大曆史,巧妙規避了重大曆史事件的不可叙述性,使作品在藝術真實與曆史真實之間尋找到一個恰當的平衡點。

每當需要介紹重大曆史事件背景時,電視劇不再采用畫外音式的直接講述,而是在情節正常推進的同時加入解釋性的字幕,以一種輕松、自然的方式把曆史信息傳遞出來。例如在全劇一開始,伴随着張學良駕駛飛機俯視大地的鏡頭,一段介紹曆史大背景的字幕和日軍侵華的影像資料同時浮現在熒屏上。此時并沒有出現常見的畫外音,而是僅以一首悲壯豪邁的音樂完成了聽覺上的補充,随後鏡頭又切回張學良駕駛飛機的場景,以他的個人視點引入了故事的曆史情境。而後在周恩來和張學良初次會面時,作品借周恩來之口對日軍的種種罪行進行了控訴,此時又有一段日軍侵華的影像資料穿插在他的話語之間,這種講述方式給人帶來了簡潔、流暢的審美體驗。再如,毛澤東和周恩來在山坡上評議“瓦窯堡會議”時也出現了一段上滾字幕,字幕詳細介紹了“瓦窯堡會議”的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深遠影響,而此時劇中人物的行為和對話仍在正常推進。

通過以上這些鏡頭語言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字幕的出現不再是喧賓奪主地去引導觀衆,而是僅僅作為一種“注解”和“輔助”對故事情節進行必要的填充與補足。而這種叙述方式貫穿全劇始終,體現了話語從“曆史中的人”到“人的曆史”的微妙轉變,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當下觀衆對電視劇的審美需求。縱覽近年來國内電視劇的創作,無論是古裝題材、曆史題材還是現代都市題材,大都舍棄了沉重、嚴肅、宏大的講述口吻,轉而采取輕松、明快、細小的日常化叙事。而《淬火成鋼》正是通過視點的降格與下移,營造了一種輕松明快的“輕叙事”,這種叙事視點用自然主義的方式在一旁靜觀曆史的流動與發展,填補了劇中人物與當下觀衆在生活情境之間的縫隙。不僅如此,它在最大限度上濾除了創作者的主觀性灌輸,讓原先高高在上的革命話語和英雄主義的宏大叙事更加“接地氣”,進而使崇高的紅色文化和革命精神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

二、全景式的史詩呈現—多線并行的叙事結構

以往的長征題材電視劇,通常會對紅一方面軍的曆史事迹做出重點描述,例如《長征》、《井岡山》等劇均以毛澤東、周恩來領導的紅一方面軍為主要表現對象,讴歌了領袖人物的英明決策與革命精神。而《淬火成鋼》突破了這種模式化的劇作套路,以多線并行的叙事方式對紅二、四方面軍的革命征程也進行了詳盡的展現,完整、準确、全方位地再現了紛繁複雜的曆史。

全劇圍繞着西征、甘孜會師、北上、會甯大會師、将台堡會師這幾個重要的曆史節點,分别對紅一、二、四方面軍的革命征程予以全方位的呈現。這三條線索在劇中所占的比重不分上下,并且在主題和立意基調上也各不相同。首先在紅一方面軍的這條線索中,以毛澤東、周恩來為代表的領袖人物依然凸顯出了高超的領導才能,在“以民族大義為重”的核心方針指導下,承擔了全軍“大腦”的重要角色。在展現這條線索時,鏡頭瞄準了指揮部、田間山頭等後方陣地,重點表現了領袖人物是如何通過審時度勢和運籌帷幄來促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順利形成的。而紅二方面軍這條線索,在劇作層面主要承擔了對戰争場景的正面展現,講述了賀龍、任弼時指揮的部隊在幾次反圍剿戰争中所取得的重大勝利。不難發現,每當出現紅二方面軍的情節段落時,作品就把人們帶入了一個緊張激烈、炮火連天的戰争氛圍中,并且通過大場面的拍攝和後期特效等技術手段,營造出了氣勢磅礴的戰争情境。而紅四方面軍的叙事線索則主要表現了張國焘試圖分裂黨、走極端個人主義路線的錯誤行為,以及朱德、徐向前等人在高度政治覺悟下對其善意的勸導和機智的周旋。這條線索客觀地還原了長征時期黨内錯綜複雜的問題,令人耳目一新。

以上這三條線索平行推進、風格各異,全景式地展現了長征時期的中國共産黨在國内外多重政治勢力的較量之下,以民族大義為重,突出重圍、扭轉局面,開創了全民抗戰、同仇敵忾的抗日救亡新局面的卓越曆史功績。

三、以小見大、微言大義—小人物的“生活流”式呈現

在以往的革命曆史題材電視劇中,對領袖人物、核心人物的集中描寫較為突出,但《淬火成鋼》并沒有一味地展現領袖人物,而是對一些看似平凡的小人物的個人奮鬥史也進行了細緻入微的“生活流”式的描繪。例如劇中鐵強這一角色就被刻畫得尤為豐富與飽滿。從他一開始身為毛澤東的警衛營營長,到奔赴環縣解放區開展革命工作并圓滿完成了三界莊的革命任務,再到最後于會甯戰役中壯烈犧牲,鐵強這一人物形象的奮鬥曆程,可謂是真實曆史中千千萬萬革命烈士的人生縮影。另外,除了凸顯人物遠大的革命理想和高尚的家國情懷,作品還展現了鐵強與何月娥之間的情感糾葛以及他和親生父親“老鐵”之間千裡尋親的艱難過程。将個人生活引入到革命曆史背景下的宏大話語之中,彰顯了革命戰士的人性美和人道主義情懷。

類似的小人物還有王大壯與王彩萍、程春生與程園園這兩對兄妹。其中先遣營營長王大壯和妹妹王彩萍在面對張國焘的種種錯誤方針時都表現出了敏銳的政治覺悟。尤其是妹妹王彩萍從一開始就堅決擁護毛主席的領導方針,幫助程春生加入紅一方面軍并因此被張國焘長期關禁閉。即使這樣,她依然堅持着自己的革命理想。作為一個宣傳隊員和文藝工作者,她用美妙的歌聲指導門外的戰友們合唱革命歌曲,并在危難之際用藏族歌曲化解了部隊的被困之急。直到和幾個宣傳隊隊員被逼到懸崖邊,她仍不斷叮囑大家甯死不當俘虜,最後毅然跳下懸崖,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這些普通的小人物雖然不能像偉人領袖那樣掌控長征大局,但他們都憑借着一己之力為長征的勝利會師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作品在講述這些小人物的生活狀态時,多采用“生活流”的叙事方式,對瑣碎生活細節的展現,可以說做到了事無巨細,并最終取得了以小見大、微言大義的叙事效果。這種平民式的講述方式一改之前許多革命題材電視劇“重大人物、輕小人物”的模式化叙事套路,通過對曆史細節的合理想象和藝術加工,營造出一個“平民化”、“日常化”的叙述情境,展現出一種“微觀史”的獨特品格。從故事的主體線索來看,劇中小人物的故事或許無法對情節的走向産生決定性影響,但他們的動人事迹與偉人領袖的英明領導相得益彰,以一種“和聲”和“伴奏”的複調形式豐富了作品的内涵,加深了觀衆對作品主題和人物精神的理解,同時也拓展了作品的審美維度。

《淬火成鋼》通過對紅軍革命精神的當代化書寫,用平民化、全景式、生活流的叙事方式完成了革命曆史與當代曆史的巧妙對接,在探索革命曆史題材電視劇與大衆審美接軌的途徑上做出了有益嘗試,為今後主旋律電視劇的創作提供了借鑒意義。

(作者單位: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責編:倪嘯)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