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文獻紀錄片和檔案可以融合發展——以《築夢路上—在曆史中觸摸未來》為例

文獻紀錄片和檔案可以融合發展——以《築夢路上—在曆史中觸摸未來》為例

時間:2024-10-30 11:37:31

文獻紀錄片以國家文獻檔案為主要創作素材,以書寫事關國家發展、文明演進、文化傳承的重大曆史事件、重要曆史過程為創作訴求,因其具有的曆史文獻價值而成為國家的影像檔案。文獻紀錄片《築夢路上—在曆史中觸摸未來》充分利用國内外珍藏的檔案,通過挖掘鮮為人知的曆史細節和典型事例,以影像的形式生動、深刻呈現了中國共産黨從幾十個人開始到凝聚起全體人民“尋夢、追夢、築夢、圓夢”的豐功偉績,該片具有很高的曆史文獻價值、文化傳承價值和社會認知價值,是利用檔案文獻講好中國故事、黨史故事的有益嘗試。推動文獻紀錄片和檔案融合發展,能進一步創新文獻紀錄片的藝術創作和檔案編研的開發利用。

一、檔案在文獻紀錄片中的作用

紀錄片産生于20世紀20年代,詞意是“具有文獻資料性質的”。從起源起,紀錄片就具有作為文獻檔案的特征和屬性。文獻紀錄片以檔案作為其表現主要内容,檔案是文獻紀錄片的根基和血肉。

1.檔案是文獻紀錄片創作前期策劃的基礎。檔案提供的豐富史實資料,既是創作文獻紀錄片的重要素材,也為文獻紀錄片的選題、視角、定位、主題、形式、結構等提供思路。主創人員隻有通過對有關檔案材料充分研讀,對檔案資源充分挖掘、整合,才能對文獻紀錄片的立意、主題、結構、形式有深刻全面的認識和把握。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提供的初稿是《築夢路上》創作的基石,為主創人員查找、挖掘、遴選相關曆史文獻提供了重要線索。在近一年半的創作過程中,主創人員紮進中央檔案館、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黨史有關部門,遠赴美國、俄羅斯、法國等國家的曆史檔案館,翻閱和查找中共早期領導人和中共一大、六大、共産國際五大等文獻資料。《築夢路上》中32個曆史事件以跨時空的叙事,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中國共産黨在風雨兼程的築夢路上艱苦卓越的奮鬥史。大量的檔案撐起了《築夢路上》的框架。

2.檔案是文獻紀錄片的權威性、思想性和魅力所在。文獻紀錄片的權威性、思想性來自檔案的權威和檔案的豐富。文獻紀錄片中所展現的檔案資源幾乎可以囊括所有檔案的形式。豐富與真實的曆史内容是文獻紀錄片保持觀衆粘度的核心競争力。許多曆史的真相、曆史的深遠意義需要史料來澄清和闡發。文獻紀錄片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對于曆史真相的發現過程。《築夢路上》将對曆史真相的求證和揭秘的過程一一真實呈現出來,既體現了檔案文獻的寶貴的曆史價值,也增添了文獻紀錄片的可看性。如對于黨的一大召開的具體時間的求證,主創人員通過對當事人回憶記錄和代表行蹤記錄等文獻的綜合研究,最終确定黨的一大召開的準确日期是在1921年7月23日。又如中國共産黨成立于1921年是共識,而毛澤東在參加八大時,所填的入黨時間為1920年,主創人員前往俄羅斯國家社會曆史政治檔案館查閱相關的文獻,發現李大钊和王荷波參加共産國際五大填寫的入黨時間也是1920年。多種珍貴檔案呈現了黨成立的真實曆史:1920年8月成立于上海環龍路《新青年》編輯部。口述史料的大量使用使作為宏大叙事的文獻紀錄片具有個體叙事的豐滿、生動、真實、親近。“個體叙述的細節性不僅填補了曆史研究的空白,也為曆史增添了生命的體溫”。①《築夢路上》采訪了200多位人物。通過采訪和口述,以及革命遺址新貌等紀實态的畫面,《築夢路上》将曆史事件和曆史人物清晰地呈現出來,也凸顯文獻紀錄片的“正在進行時”的時代意義。

二、文獻紀錄片使檔案價值得到有效發揮

從某個特定的視角來看,文獻紀錄片可以說是一種檔案編纂傳播形式,即圍繞特定主題形成的檔案編研成果,借助電視媒體進行公布。②文獻紀錄片為檔案的多元呈現拓展了新空間,開創了新平台,提升了檔案編研成果的社會傳播速度,拓寬了檔案傳播渠道,擴大了檔案在公衆中的影響力。

1.文獻紀錄片增添了檔案的種類和形式。檔案的原始記錄性與紀錄片的紀實宗旨殊途同歸。檔案與紀錄片的邏輯結合點在于,二者可并列作為社會記憶的媒介,在特定條件下,紀錄片可以理解成以一種特殊媒介形式存在的檔案。③紀錄片的制作增添了檔案種類的多樣性,文獻紀錄片是電子時代條件下的一種特殊形态的檔案。

2.文獻紀錄片能實現檔案的價值、功能。檔案的價值在其沒有被充分開發利用前是潛在的。為了有效地實現檔案的價值,發揮其獨特的功能,需要積極創造條件開發利用檔案,使其潛在價值顯性化,從而實現檔案以史資政、以檔正史的價值。文獻紀錄片編導通過精心梳理、編排和策劃,從不同視角、集中有序地把經過篩選、甄别、提煉、整合的檔案資源檔案呈現在觀衆面前,使得檔案多元、開放的價值被充分挖掘。

3.文獻紀錄片能增強檔案的吸引力。文獻紀錄片利用影視聲畫技術,其生動性是靜态的文獻材料、老照片等無法比拟的。文獻紀錄片用通俗流暢的語言解讀檔案,用遺迹文物印證檔案,用生動的形式展現檔案,拉近了觀衆和檔案的距離,使檔案編研成果發揮出更多的社會效益。

三、《築夢路上》對文獻紀錄片和檔案融合發展的啟示

《築夢路上》的成功,對于推動文獻紀錄片和檔案融合發展具有重大的啟示意義。

1.豐富和優化檔案館藏。豐富的檔案館藏資源是産生優秀文獻紀錄片的必要條件。由于各種原因,大量重要或關鍵的檔案分布在不同的機構、個人手裡。如某些名人的檔案資料,有一部分保存在其親屬手中,一部分保存在收藏家手中或是散落在各地的文化館、博物館。文獻紀錄片的創作需要對大量的相關檔案史料進行尋找、挖掘、分析、統計、整理、歸納、綜合、選擇和組織。文獻紀錄片的創作能夠有效推動檔案部門在傳統的檔案收集渠道之外,注重私人檔案和民間檔案的收集。在“社會記憶”載體越來越多樣化的時代背景下,檔案部門應當做好保存社會各方面記憶的工作,不斷拓寬檔案收集渠道。互聯網時代,電子郵件、博客、微博等新形式的檔案信息也應納入檔案收集範圍。

2.結合時代熱點努力挖掘檔案資源。文獻紀錄片既讓人們發現曆史真相,更讓人們從曆史中得到啟示和鏡鑒,把特定曆史時期、關鍵事件、代表人物和當代的時事焦點、時代精神相結合,能引發觀衆的關注與共鳴。目前文獻紀錄片創作呈現出與當代文化語境及審美旨趣契合的新趨勢,一方面在史料價值挖掘上力求有新突破;另一方面與當代人的曆史視角與價值觀發生碰撞。在人人築夢、追夢、圓夢的新時代背景下,文獻紀錄片要講好“中國故事”,除了關注曆史和文化,還應關注社會的發展和變化。

3.注重檔案的篩選和甄别。在文獻紀錄片的創作中,需對檔案的價值進行鑒定,選擇最切合主題的、價值最大的檔案,以保證其史料權威、思想的深刻。對于存在分歧或是有疑問的曆史事件和曆史人物,應盡最大可能地在最大範圍搜尋各種資料來求證、輔證、考據,力求對曆史事件和曆史人物做最客觀全面的分析和介紹。檔案部門工作人員和紀錄片主創人員應共同參與到篩選和鑒定工作中來,共同決定節目制作需要的檔案範圍,哪些檔案适合直接呈現在屏幕上,哪些更适合通過旁白轉述的形式。主創人員在利用聲像檔案時,除厘清時代和反映事件之外,還需要厘清所記載的内容是直接記錄的,還是後期加工而成的;是完整記錄的,還是部分記錄的。其次,對于檔案的真實性,應有理性、辯證的認識。真實的檔案和真實的曆史之間不能不假思索地劃上等号。

4.重視檔案的實體保護。文獻紀錄片的拍攝素材中,檔案原件的占有率往往是作品價值評價的重要指标之一。檔案原件在鏡頭中的呈現,是取得觀衆信服的關鍵。如果展現的檔案資料殘缺、重要信息缺損、紙質檔案泛黃字迹模糊、照片黴變人物辨析不清、音像檔案噪點太多,就會影響文獻紀錄片的質量和節目效果。文獻紀錄片拍攝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把原始裝訂成冊的檔案拆散,大功率的照明設備産生的高溫和高強度光照對檔案原件的損害也較大。對于聲像檔案,其存儲媒介大多是感光或磁性材料,利用時需要專用設備,一旦出現利用不當,就有可能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因此,文獻紀錄片創作和拍攝過程中,更應注重對檔案原件的實體保護。檔案部門工作人員,平時應做好檔案的防護工作,最大限度地延長檔案壽命,保證檔案實體的完整清晰。一旦檔案出現破損,應及時進行修複。檔案的保護工作要求謹慎對待檔案原件的借出和利用,特别是一些珍貴的孤本、珍稀的檔案原件。

5.正确對待檔案的保密及公布權問題。文獻紀錄片可以利用相關檔案進行創作,但片中涉及的檔案是否可以全部出現在屏幕上,仍然需要審批。在節目獲準播出前,對涉及密級的檔案信息仍然有保密要求。一般來說,負責檔案開發及撰寫稿本的檔案編研工作人員,對于檔案使用權限和保密相關規定已有較深的認識。而其他負責拍攝、劇務、後制工作的人員,對檔案保密規定可能不太了解,這就需要文獻紀錄片創作者加強對檔案保密制度和要求的學習,不斷提高檔案保密的意識和素養。

注釋:

①王宇英:影像記憶:口述曆史的介入與超越—崔永元《我的抗戰》研究,《現代傳播》,2012年第8期,第84-87頁。

②楊雪飛:在光與影的交彙中感知檔案—試論電視媒體對社會檔案意識的影響,《山西檔案》,2012年第5期,第69-72頁。

③劉磊:《社會記憶視角下電影檔案價值及其實踐探析》,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14年。

(作者單位:四川外國語大學檔案館/責編:王軍強)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