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法國當代紀錄片美學特征及趨勢

法國當代紀錄片美學特征及趨勢

時間:2024-10-30 11:35:31

2015、2016年的法國雖然籠罩在恐怖襲擊的陰影之下,但法國電影卻迎來了複興之年。2016年是法國電影半個世紀以來的第二個好年份,觀影人次高達2.13億,僅次于2011年的2.17億,也是連續第三年法國觀影人次超過2億。2016年法國電影中心CNC迎來70周年慶,來自世界各地的捷報顯示CNC資助體系達到鼎盛時期。CNC資助的55部影片入圍第69屆戛納電影節,其中7部為處女作或第二部作品,法國導演阿薩亞斯《私人采購員》榮獲最佳導演獎,法國片《女神們》獲最佳處女作金攝影機獎;第66屆柏林電影節,法國參與出品的影片超過40部,獲金熊獎等各類獎項14個,意法合拍紀錄片《海上火焰》擒拿金熊獎,法國劇情片《将來的事》摘取最佳導演獎;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CNC資助的9部影片入圍,法國紀錄片《入學考試》獲最佳紀錄片大獎,法意合拍片《利博哈米》獲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同時,85部入選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名單裡,除了《她》代表法國片提名,另外10部法國參與的合拍片獲得了CNC資助;被稱作法國奧斯卡的恺撒大獎,有超過2/3的提名紀錄片和3/4的獲獎影片均接受過CNC資助。佳片數量衆多并在世界各大電影節攬獲大獎,足以證明法國電影在當代影壇的重要地位,以及在世界電影投資領域的前瞻性。

從國際票房排行榜來看,近十年來,呂克·雅蓋的紀錄片《帝企鵝日記》和雅克·貝漢的《海洋》高居榜首,其象征着法國自然生态紀錄片的卓越成就,也保持着世界現象級經典紀錄片的标杆。2005年《帝企鵝日記》上映後引起轟動,并獲得2006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大獎。《帝企鵝日記》公映11年後,導演呂克·雅蓋再次回到南極,與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的科學家一起展開了對極地動物帝企鵝的調查。新片《帝企鵝》是呂克·雅蓋第三部關于南極的影片,也是《帝企鵝日記》的續集,于2017年2月15日登上大銀幕。此次重返南極,呂克·雅蓋帶去了最新的拍攝神器,虛拟現實的VR技術,在ARTE360網站已經可以看到3段VR虛拟現實版的《帝企鵝2》。

在法國本土以入場人次為依據,近30年來法國電影紀錄片十佳,排名前三位的都是雅克·貝漢制片和導演的生态紀錄電影。1.《微觀世界》(1996)350萬人次;2.《海洋》(2010)288萬人次;3.《遷徙的鳥》(2001)275萬人次;2016年雅克·貝漢的新片《季節》(或譯《地球四季》)至截稿為止票房人次為99萬3297人次,也進入了十佳。

雅克·貝漢與雅克·克魯佐聯合導演的《季節》于2016年1月在法國公映,觀影人數逼近百萬人次,9月27日在中國上映,獲得494萬元票房,在中國院線紀錄片中名列第二位。75歲的雅克·貝漢還前來中國參與了絲路電影節舉行的大師班活動,與近兩百位來自中國各地的青年導演分享了自己的電影生涯和幕後故事。雅克·貝漢的《季節》描述了四季流轉下各類動物與森林的依存關系,以及人類改變森林環境後的生存境遇。雖然,《季節》地理範圍集中在歐洲大陸,但在時間跨度上卻縱覽上下兩萬年的自然動物史,展現出森林野生動物從主宰森林、與人類共享,到被人類驅逐的全過程。雅克·貝漢的自然生态紀錄片曆來以高品質、高科技、高預算的巨片格局著稱。《遷徙的鳥》預算4500萬美元,《海洋》耗資5000萬歐元,約4億人民币,是目前電影史上投資最多的紀錄電影。雅克·貝漢自然電影系列的收官之作《季節》曆時630天,300多人的團隊輾轉于歐洲8個國家100多個拍攝地點,預算2976萬歐元,約2億3千萬人民币。雅克·貝漢還同步開發了手遊作品,在平闆或手機上采取遊戲互動的方式展現兩萬年的地球生态變遷,從冰河世紀至今,人的生活環境與自然界動植物的演變。該遊戲分為6個階段:冰河世紀、新石器時代、羅馬帝國、中世紀、工業時代以及當代新世紀。遊戲中設置了18個互動情節,每個情節段落都能讓人按照編年史了解生态系統循序漸進的變化,比如野狼如何變成家狗的?森林是怎樣形成的?最早的污染如何形成等等,并以互動遊戲的方式體驗那些重要階段的演變。

一、王牌:自然巨片

法國紀錄電影的王牌是預算100萬歐元以上直至上千萬歐元的自然巨片。雖然雅克·貝漢表示因為身體原因以《季節》收官,但是呂克·雅蓋、揚·阿圖斯-貝爾當等導演依然鋒頭強勁,不斷推陳出新。從1956年《寂靜的世界》、《亞特蘭蒂斯》(1991)、《白色星球》(2006)到雅克·貝漢制片和導演的《微觀世界》(1996)、《遷徙的鳥》(2001)、《海洋》(2009)、《季節》(2016),揚·阿圖斯-貝爾當的《家園》(2009)、《人類》(2015),呂克·雅蓋的《帝企鵝日記》(2005)、《曾經的森林》(2013)、《冰川與蒼穹》(2015)以及新片《明天》(2015)等自然紀錄電影大都站在生态的高地上,采用宏大叙事的方法對人類的現在及未來的生存環境敲響警鐘或提出忠告。這些紀錄電影拍攝周期大多在3至5年,放眼全球,立意深遠,既有世界格局又有人道情懷,而且均采用最先進的科技手段,結合行業專家的研究成果,同時影像風格成熟,畫面精美絕倫。可以說法國三大自然電影大師雅克·貝漢、呂克·雅蓋和揚·阿圖斯-貝爾當,将當代自然紀錄電影浪潮推向了高峰。

随着人們對日益嚴重的地球環境問題的警覺和反省,21世紀初在法國迅速掀起的生态紀錄片浪潮從隐性到顯性、從藝術品質到商業價值、從傳播策略到社會效應都呈現出強大的勢頭,表明生态紀錄片類型趨于成熟,并向世界範圍擴展。同時法國紀錄片的美學特點也呈現出生态意識滲透曆史或社會,人物及動物等各種題材。大量紀錄片以大自然為宏觀背景,證實21世紀生态中心主義取代人類中心主義已形成普世價值觀。

二、傳承:真實電影

19世紀60年代,法國人類學電影及真實電影的創始人讓·魯什所推崇的挖掘内在真實的理念一直在法國延續。真實電影強調通過作者導演的介入誘導,與受訪者展開大量交流談話,結構上多采用由點及面,由多視點叙事拼貼出一個群體的整體印象,這些真實電影的創作方法在當代法國紀錄片中保持着鮮明的痕迹。長期以來,建立在大量采訪基礎上的優秀紀錄片層出不窮。最為突出的是克勞德·朗茲曼的《浩劫》(1985)包含12年采訪拍攝的結晶和揚·阿圖斯-貝爾當《人類》采訪了世界各地2020人;建立在大量調研基礎上精選的多國平行模式的《寶貝》(2010)、《上學路上》(2013),以及直接以訪談形式為主要内容構成的聚焦老年同性戀者群體的《隐形者》(2012),展現中國百年演變的《中國新帝國》(2013),集結10國生态先鋒人士的《明天》(2015),直至2016年的新片克萊爾·西蒙的《夢落樹林》、德巴東的《居民》等等都采用了多國多城多人多線多維度的結構方式。雅克·貝漢的陸海空三部曲也屬于散點式結構,其把一個題材領域拓展到極緻,避免單一視點或單一主體的叙事,讓觀衆從大量的鮮活論據中感悟出作者的理念,進而總結出自己的觀點。可以發現,這種由真實電影演變而來的散點複調式的印象派手法形成了當代法國紀錄片的主要結構方式。

三、突破:紀錄片遊戲

網絡、新媒體、遊戲軟件的介入給當代紀錄片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同時也創造了無限機遇。2013年底,法國ARTE官網推出網絡紀錄遊戲【Mc錢堡】,立即産生轟動效應,創下官網最高訪問紀錄。【Mc錢堡】是在加拿大一座真實的石油工業城市FORTMCMURRAY進行的遊戲。遊戲規則是參與者可以進入該城市,在街上遊覽,結識居民,提問攀談,甚至可以參加全民公投,決定這座石油城市的未來。在制作過程中,【Mc錢堡】用兩年的調查時間,60天的拍攝,1940小時的素材和5個月的剪輯,給遊戲者提供了這座城市22個地點,32段提示,515種對話選擇,上百種可能的遊覽方式,以及9次民意調查和4次公投。該網絡紀錄片遊戲推出後在世界各地掀起了熱潮,連續幾年頻頻亮相各大電影電視節并獲獎無數。2015年由網絡遊戲同步産生的電視紀錄片《MC錢堡-投票給吉姆·羅傑》在ARTE播出後,讓網遊熱點再度升溫。

2016年雅克·貝漢的紀錄動畫互動遊戲《莫福思Morphosis》實現了“紀錄片寓教遊戲,曆史與當代的互動”。其拓寬了網遊的曆史厚度,寓教于樂,将曆史叙事、環保教育和互動娛樂融合在一起,同時兼具紀錄片的紀實性、動畫片的觀賞性和遊戲的趣味性。可以說,《Mc錢堡》賦予了遊戲以現實感,而《莫福思Morphosis》則提升了遊戲的使命感。

随着法國電影的全面複興,CNC資助體系強大而有效的支撐,法國不斷湧現出令世界矚目的紀錄佳作。既有世界格局又有人道情懷的自然巨片備受推崇。雅克·貝漢、呂克·雅蓋和揚·阿圖斯-貝爾當代表法國紀錄電影的國際形象,形成三雄鼎立的局面。在真實電影流派介入訪談等創作理念的影響下,法國當代紀錄片較多采用多視點多維度的叙事方法,散點複調式的印象派手法成為主要叙事結構之一。最值得關注的是,法國紀錄片進軍網絡遊戲以及手機、平闆等移動新媒體。紀錄片突破了真實與虛構甚至與虛拟的界限,其功能性、娛樂性、互動性等屬性的深度發掘正演變成為新趨勢。

(作者系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藝術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法國電影學博士/責編:丁磊)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