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即指福建的南部,包括廈門、漳州、泉州、龍岩地區新羅和福建漳平、福建大田和尤溪的部分地區。閩南通行“母語”為閩南方言,台灣90%以上人口也是以閩南語為“母語”。源于閩南、盛于台灣的閩南語歌曲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通過多個渠道傳播到福建沿海。台灣閩南歌大多是愛情、親情、友情、鄉情,不像大陸歌曲那樣大氣磅礴、慷慨激揚,其曲調優美、歌詞細膩,從一個生活細節娓娓道來,就像親人之間的訴說,很貼近百姓的情感,其鄉音易懂,琅琅上口,因此很快就流行起來,風靡閩南一帶,成為兩岸閩南籍鄉親感情和文化交流的載體。這是閩南人與台灣人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所決定的。近年兩岸文化互動頻繁,直白不拐彎、具象不朦胧、有啥就唱啥的閩南語歌曲得到閩南年輕一代的喜愛。
在大陸閩南語歌曲的推廣和傳播上,泉州廣播電視台閩南語頻道的《唱歌拼輸赢》欄目發揮引領和推動作用。它是迄今為止大陸唯一的閩南語歌曲比賽欄目,是一檔以發現、培養、包裝、推介閩南語歌星的“真人秀”大型娛樂節目。其宗旨是“讓平民成為主角,讓人生在歌聲中變得美好,讓心靈在比賽中彼此靠近。”因此,《唱歌拼輸赢》具有最廣泛的群衆基礎。《唱歌拼輸赢》是閩南語電視節目進入文藝領域的嘗試,通過比賽這一充滿互動活力的表現形式,滿足了兩岸鄉親藝術享受的需求,起到了傳播閩南文化的作用,尤其是尋找到兩岸文化交流新的突破口,在這點上,《唱歌拼輸赢》有别于國内其他歌唱比賽節目。自2007年5月12日随閩南語頻道正式開播至2014年6月15日,報名參加海選的選手将近兩萬名。在這七個年頭裡,共進行了6個年度的比賽(每個年度賽跨度13個月,2008年汶川地震娛樂節目停播近半年),入圍參賽選手1248名,産生出312名周冠軍以上的優秀歌手。這些參賽選手除來自閩南外,還有來自廣東、重慶、上海、貴州、湖南、江西等地以及台灣、香港、澳門、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閩南語系的地區和國家的選手。《唱歌拼輸赢》每期(周)有4位選手12首歌曲參賽,6個年度下來就有3744首。扣除重複歌曲,6個年度共推送3000首以上的閩南語歌曲進入比賽。這些參賽的閩南語歌曲99%是來自台灣,基本上涵蓋了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台灣流行的閩南語歌曲。《唱歌拼輸赢》開播以來,深受觀衆歡迎,被譽為閩南人的“星光大道”。根據央視索福瑞收視調查顯示,該節目在泉州地區收視率最高達19.6%,觀衆忠實度95%,市場份額63%,遠遠領先于同時段覆蓋泉州地區各頻道的收視率。
《唱歌拼輸赢》欄目的開播在閩南地區産生良好的社會效益,推動了閩南人對閩南文化認同。開播前,泉州地區的音像店幾乎買不到閩南語歌曲唱片,而《唱歌拼輸赢》開播半年多,泉州地區的音像店就設有閩南語歌曲的光盤專櫃。原來遍布全市的KTV點不到閩南歌,現在閩南歌占據KTV點歌系統的半壁江山。而最大的變化就是農村演出市場的變化。在閩南人傳統中,借“歌舞請神”、“演戲酬神”實現“娛人”,在閩南歌舞中尋求身心釋放。以前,泉州農村大凡“佛生日”(村落保護神)的“演戲酬神”都是泉州高甲、梨園等戲劇團壟斷的演出市場。《唱歌拼輸赢》開播後,這一演出市場逐漸被《唱歌拼輸赢》的歌手所占領。《唱歌拼輸赢》開播以來,其培養出來的閩南語優秀歌手已成為泉州演藝市場的主力軍,占領閩南地區群衆文化市場份額達80%以上。近些年來,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無論是企業、商會慶典,還是老百姓婚慶、滿月、成人禮或老人壽宴都可以看到《唱歌拼輸赢》歌手的身影,都可以聽到契合儀式主題的閩南語歌曲。
《唱歌拼輸赢》已成為兩岸閩南語歌曲傳播交流的重要平台。2010年起,《唱歌拼輸赢》通過“魅力中國網絡電視台”在北美、歐洲、新西蘭、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播出,還通過“台灣年代網絡電視台”入島播出。泉州閩南歌的勃興使台灣閩南語歌手和音樂制作界發現新的市場空間。近年來,先後有蔡秋鳳、施文彬、袁小迪、龍千玉等著名歌星及新生代歌星許富凱、莊振凱、戴梅君、陳淑萍、洪百慧擔任比賽評委,參加節目錄制,并在“好歌唱汝聽”環節現場演唱閩南語歌曲。2009年10月,《唱歌拼輸赢》欄目參與策劃的商業演出“台灣十大歌星演唱會”在石獅體育場舉辦,這是大陸首場閩南歌演唱會,現場觀衆3萬多人。演唱會安排欄目《唱歌拼輸赢》的10名優秀歌手與台灣歌星張秀卿、蔡小虎、袁小迪、施文彬、向惠玲、龍千玉、蔡秋鳳、李翊君、黃乙玲、翁立友同台對唱,使該演唱會在當時引起很大轟動。2011年9月至2012年元月,《唱歌拼輸赢》承辦了由泉州台、廈門台、漳州台主辦的“第11屆中華閩南語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參與協辦大獎賽還有台灣、印尼和魅力中國等八家電視台、電台。來自泉州、廈門、漳州、台灣、海外等五大賽區的數千名閩南語青年歌手報名參賽,大獎賽在海内外引起很大反響。迄今為止,《唱歌拼輸赢》已先後五次應邀到金門演出和海選。為支持本土原創的閩南語歌曲,《唱歌拼輸赢》已舉辦三屆“咱厝的歌聲唱乎世界聽—原創閩南語歌曲演唱會”,推出了來自閩南三地的30多首的原創歌曲,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了一大批有志閩南語歌曲創作的青年人。
《唱歌拼輸赢》的成功不僅僅是一個電視欄目的成功,而且為一個以閩南語歌曲為核心基礎的地方文化産業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唱歌拼輸赢》欄目的開播,促進了閩南語歌曲在閩南地區的風行,填補了當地傳統戲劇演出市場日漸衰落後留下的空白,不僅培養出一大批現場演唱型歌手本身,而且還帶動了舞台、燈光、音響、錄音、婚慶公司、演出經紀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創造了上千人的就業機會和近億元的年産值。在泉州地區的文化演出市場甚至出現了閩南語歌手的市場行情是根據其獲得的《唱歌拼輸赢》周賽、月賽、季賽年度大賽的名次而定價。《唱歌拼輸赢》帶動演藝這一文化産業的形成和繁榮城鄉文化生活的作用,是廣播電視台閩南語頻道創辦這一欄目時萬萬沒想到的事情。
總之,閩南語歌曲真人秀《唱歌拼輸赢》欄目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自覺,促進了閩南語歌曲創作和傳播,弘揚和傳承了閩南文化。
(作者單位:泉州廣播電視台/責編:王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