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當下我國春節檔影片的興盛與隐憂

當下我國春節檔影片的興盛與隐憂

時間:2024-10-30 11:06:45

據相關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2月28日,經由賀歲片《紅海行動》壓軸出陣,我國内地春節檔票房再次火爆,電影市場全線飄紅,綜合總票房達到101.3億,成為我國電影發展史上第一個破百億大關的月份。然而,當下我國春節檔影片興盛的背後,卻也折射出深層的文化隐憂。

一、春節檔影片的衍生背景

春節檔影片這一概念最初由香港電影界舶來,是指于每年春節期間公映的、以博取觀衆開心愉悅為核心要義和根本目的的“合家歡”式電影,具有比較鮮明的喜劇色彩和濃郁的商業元素。1981年,由許冠文、許冠傑和許冠英三兄弟主演的《摩登保镖》于春節期間在香港各大影院上映,由此拉開了香港春節檔的序幕。1995年1月31日,正值乙亥年大年初一,由香港知名導演唐季禮執導、功夫巨星成龍主演的影片《紅番區》首次以春節片名義被引進大陸,在大陸當年全年票房收入不滿10個億的慘淡情境下,于短短十幾天内就斬獲了9500萬元的票房收益,中國内地電影春節檔由此開端。《紅番區》的大獲成功,引起大陸導演和制片人對春節檔影片的高度關注和傾力投入。但鑒于當時香港賀歲片大都選定在春節檔期上映,而大陸電影院線由于主要分布在一二線的大中城市,春節期間人們返鄉後觀衆大量流失,因此,彼時聖誕元旦期間便被認為是大陸電影的黃金檔期。

1997年12月24日,經過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紐約》等作品磨砺和曆練的美工馮小剛,憑借電影《甲方乙方》步入編導隊伍。盡管他此前執導的《永失我愛》和《過着狼狽不堪的生活》兩部影片拍得并不順暢且後者中途夭折,但處于電影事業低潮期的馮小剛矢志不移,決定以娛樂片模式制作一部賀歲片。在張和平、王朔和葉京等業内人士的傾力支持下,他吸取此前劇本遭遇挫折的經驗與教訓,經過精心謀劃和悉心拍攝,将大陸第一部春節檔影片《甲方乙方》選擇在聖誕前夕推出。《甲方乙方》以特有的京派幽默讓觀衆在年關之前着着實實地快樂了一把,而馮小剛也以此為基礎,在幾年之内成長為内地賀歲片市場的金字招牌。盡管《甲方乙方》更像是幾個擺不上大雅之堂的小品果盤的臨時拼湊,用或戲谑調侃手法或善意溫情方式展現了世間萬象、人生百态,在形式上更接近于西方的情景喜劇,但從當時票房效果看,觀衆非常認可和接受這種喜劇形式。特别是在當年春節喜慶氣氛的吹拂與熏陶下,《甲方乙方》為馮小剛及其團隊帶來了不菲收益,也為馮氏今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甲方乙方》以後,馮小剛大體保持每年拍攝一部賀歲片的漸進節奏,從1998年的《不見不散》到2001年的《大腕》,幾乎每部賀歲片都成為當年國産電影的票房冠軍。文化社會學相關研究表明,任何一種文化現象絕非恒常和永定,總要在某個時間節點發生質的變異。2002年年底,由台灣著名導演李安執導的《卧虎藏龍》榮膺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受此事觸發和促動,風頭正勁的大陸第五代導演領軍人物張藝謀執導了武俠大片《英雄》。《英雄》以超豪華的演員陣容宣告大陸春節檔影片自此進入巨制時代。該片最終内地票房收入攀升至2.5億元人民币,成為進入21世紀後大陸首部票房過億的國産春節檔電影。

二、春節檔影片興盛的文化因由

春節檔電影之所以在我國大行其道,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和繁雜的文化成因。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我國經濟體制的巨大變革引發了社會文化的深層變遷。彼時中國正處于從傳統的政治倫理型文化向現代的市場經濟型文化轉軌的階段,商業型大衆文化正以難以阻遏的速度和力度疾速前行。電影作為大衆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也必須進行轉型和适應,而轉型和适應的重要表征和主要标志就是電影的娛樂功能和商業機能日漸激發并顯露出來。春節檔電影的出現恰恰反映出這一時期中國社會文化的演進規律和發展趨勢:一方面,随着以世俗化、大衆化為特征的流行文化的漸趨興盛和公共文化空間的不斷擴張,以社會底層為主體的電影觀衆對娛樂電影的渴求日益膨脹;另一方面,植根于傳統文化母體的大衆“鄉愁”心理萌動複蘇,為春節檔電影的成功命名和漸趨繁興注入了豐沛的文化基因。中國傳統春節是家庭團圓團聚的時機,是社會成員洗去勞碌征塵、除卻心頭煩惱的時刻,這無疑為春節檔電影打下了滋生、繁衍、生長的厚重社會心理土壤。同時還應當認識到,春節作為傳承民族文化、展現傳統藝術的重要載體和機緣,正在随着時代發展進步而為社會大衆的共時性愉悅與集體性歡樂積累并生發出新的藝術形式和藝術手段。可以說,春節檔電影的适時出現與春節文化氛圍在内在機理上是高度一緻的。正是通過影片輕松、愉悅、熱鬧的情感宣洩,肯定和張揚了人的本質力量的蘇醒和萌發,使廣大觀衆在新春佳節的歡快氣氛中獲得了一種獨特的文化滿足感。

三、春節檔電影的近年走勢和隐憂

對一種文化現象的剖解、分析和研判離不開現實情況作為例證和注腳。2018年春節長假期間,《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和《捉妖記2》等多部奇幻、喜劇、動畫及戰争影片接踵上映,在營造歡愉、輕松、溫馨氛圍的同時,也讓衆多觀衆再次感受到愛國主義力量的強大。《人民日報》公布的數據表明,2018年春節長假期間,我國大陸電影票房再創曆史同期最高水平,從除夕至正月初七,全國票房收入累計達57.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0個百分點;尤為值得一提的是,2月16日正月初一,全國電影票房收入高達12.68億元,成為全國單日票房的最高紀錄,比去年同期攀升了56.8%。自2002年張藝謀的《英雄》以來,喜劇不再是春節檔電影的獨家專利和不二選擇。特别是2007年,春節檔影片重磅出擊,強勢登場。當年春節檔競争異常激烈,《投名狀》、《集結号》、《長江七号》和《大灌籃》等4部大片幾乎集中在同一檔期上線,觀衆目不暇接,票房全線上揚。

我國春節檔票房收入之所以呈現井噴态勢,主要因由有二:一是近年來我國電影院線建設向基層轉移和擴散,現在全國所有三四線城市乃至縣城全都建起了影院,我國電影市場規模穩居世界第二,這就使得人們有了更多文化消費的選擇和渠道;二是我國電影觀衆的節日文化消費意識和消費習慣被重新點燃,電影市場已經培育了龐大的具有較高素養與良好習慣的觀衆群體,而春節檔電影内容題材的多樣化、多元化、多維化和作品質量的日益提高,也助推文化消費持續走高。

同時,我們還應當看到,近年來我國電影春節檔已經從原本單一的喜劇風格逐步走向類型多元化、題材多樣化的格局。僅就2018年春節檔影片而言,幾乎覆蓋了奇幻、武俠、動作、喜劇、愛情、動畫等多種類型。伴随春節檔電影市場空間和消費潛力的不斷被挖掘、被釋放,參與春節檔競争的影片或者陣容強大或者投資巨大,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以2018年參與“票房大戰”的春節檔電影為例,《唐人街探案2》、《捉妖記2》、《西遊記女兒國》等幾乎均為IP續集,而奪得賀歲檔最高票房紀錄的《紅海行動》,則是著名導演林超賢繼影響甚巨的《湄公河行動》後的又一動作大片,其粉絲基礎堅實而廣泛。

近年來,受西方發達國家電影工業的影響和促動,我國電影工業化程度迅捷推進,其中國産IP制造方式愈加先進,與世界接軌的年輕一代電影人鋒芒漸露。衆多機遇和力量共同促成了我國電影IP的迅速崛起。比如徐峥的“”系列,就是國産電影進入工業化階段的一個有力佐證。“”系列從文化創意層面構建了一個可持續開發的IP體系,為國産IP電影不間斷運作提供了一個成功案例和可推介範本。

電影作為一個國家大衆文化的風向标,代表着一個時代大衆文化的發展走勢。春節檔作為内地電影最受關注的檔期,其變遷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近年來大陸乃至整個中國電影發展的縮影。自2002年張藝謀傾力打造的《英雄》開啟了内地古裝春節片的大導演、大明星和大投入、大收益模式以降,中國電影基本就是沿着這個方向演進的。然而,這些大片公映後,大都陷入“闆磚”與口水橫飛的批評狂潮裡,最終讓很大一部分内地觀衆失去了興緻。《泰》和《紅海行動》的出現,大體終結了沿襲十幾年的《英雄》模式時代,使春節檔電影市場變得缤紛多彩、風光無限。

當然,任何文化現象背後,都有其内在規律和邏輯在起作用,春節檔電影也不例外。當下,春節檔電影雖風光無限,實則存在着難以刈除的深層隐憂。審視和盤點我國春節檔電影的發展曆程,具有高超藝術品位和美學價值的影片寥寥,因為春節檔電影的幕後往往是投資方在操縱市場,是制片人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春節檔電影被界定為或劃分為時令性作品,在很多地方都已經不像以往那樣火爆,甚至在原産地香港也已經越來越沒市場。目前,中國大陸所呈現出的春節檔電影異常火爆的文化市場景象,在某種意義上也可視為是文化供給不充分不平衡的具體體現。春節檔電影的生命力不會恒定和久遠,因為春節檔電影就其本質來講是市場衍生出來的商業片,與純粹的藝術影片相比,商業片對觀衆的思想滋養和美學熏陶是極其有限的。

(作者系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責編:莎莎)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