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傳播者分析
傳播者是傳播活動的開端,肩負着控制分析的重任,也是名副其實的把關者。在網絡文學改編劇中,影視公司、視頻網站等制作方正是第一位的傳播者。他們通過不同渠道搜集點擊率高、粉絲量多的文學作品,然後再挑選當紅明星,并在拍攝過程中适當聽取受衆的意見,最終将文學作品搬上屏幕。2010年,我國掀起網絡文學改編劇熱潮,最初介入的影視公司和視頻網站,都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近年來,随着諸多傳播方的介入,市場競争愈加激烈,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卻難以上映或收視率慘淡的劇目比比皆是。如《華胥引之絕愛之城》、《大漢情緣之雲中歌》以及大量“抗日神劇”等,皆因叙事技巧粗陋、内容違背客觀規律、格調低下而成為受衆吐槽和調侃的對象,其背後反映出的正是傳播者急功近利的商業心态。作為傳播者,必須在熱潮中進行“冷”思考,對為什麼做、怎樣做、達到何種效果等有深刻、明确的認識,并從内外兩方面進行變革和完善。
首先是外部方面。要充分發揮把關人的作用。制作方是劇目的第一把關人,之所以出現很多粗制濫造之作,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制作方把關不嚴。隻有對劇本、角色、造型、畫面等高标準、嚴要求,才能為後續工作打好基礎。除了制作方的把關之外,影視審核部門的二次把關同樣重要。要充分發揮審核部門的權責和職能,堅決将一些低俗、爛俗之作拒之門外,從源頭上保障網絡文學改編劇的良性發展。
其次是内部方面。電視劇作為一種綜合性藝術,是有其自身藝術規律的,如果不尊重這種規律,質量的滑坡不可避免。
二、傳播内容分析
縱觀近年來網絡文學改編劇市場,類型化、同質化可謂是其最為鮮明的特點。穿越宮鬥劇、都市情感偶像劇、家庭婚戀倫理劇、城市職場生存劇等多個類型如火如荼。然而,看似蓬勃發展的現象背後,隐藏的則是觀衆興趣的過度消費。長此以往,勢必會使觀衆産生審美疲勞。不僅如此,為了吸引觀衆,制作方往往會僅選取文學作品中矛盾沖突最激烈的部分,或者将最感人的情節作為劇集主線,這種删除或嫁接,甚至連正常的叙事邏輯都難以保證。網絡文學改編劇内容的革新勢在必行。為此,可從以下兩個切入點入手:
一是充分考慮受衆訴求。受衆是内容的接受者和評判者。如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和滿足受衆的訴求,那麼接受效果必然會獲得本質提升。當下,伴随着新媒體的廣泛運用,依托于大數據,制作方能夠對受衆的興趣、要求等進行全面的了解,這要比傳統的收視率調查更加準确、便捷和高效。通過調查,有針對性地選擇和制定内容,一方面可以有效規避投資風險,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受衆的“私人訂制”。
二是開發新型題材。2017年,《白夜追兇》和《無證之罪》兩部懸疑推理劇,皆因美劇的節奏、電影的質感以及主演“炸裂”的演技而風靡各社交平台,再聯想到之前“史上最佳反腐劇”《人民的名義》,可以看出,市場和受衆從來都沒有拒絕過新類型、新題材,是制作方低估了受衆的審美水平,誤判了受衆的審美偏好。在當下劇作題材同質化嚴重的背景下,制作方要敢于創新,以真誠的創作态度、高品質的藝術水準進行呈現,由此獲得受衆的認可。三、傳播渠道分析
多種新媒體的出現和運用,給傳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條件。以2017年年初的熱播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為例,該劇根據唐七公子同名網絡小說改編,在決定拍攝本片後,制作方就開始了一系列的宣傳。前期,先利用粉絲群擴散要拍攝的消息,并針對主要角色的扮演者舉辦投票活動,就關鍵劇情的走向與粉絲進行讨論,采納他們的部分建議,使其獲得極大的滿足感;拍攝中,充分發揮明星效應,通過明星個人微博等,展示拍攝過程;正式開播前,則推送了兩個版本的片花,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迅速占據了各大網站、論壇的頭條;播出中,繼續利用微信公衆号、今日頭條等讨論劇情、演技等。
然而當下宣傳渠道的順暢,并不意味着沒有隐憂。當諸多網絡文學改編劇都采用同樣的套路進行宣傳時,對于受衆來說無異于是一場信息災難。這種狂轟濫炸式的宣傳手段并非是長遠之計,其負面效應已經顯現。對此,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尋求突破:
一是分衆傳播。要利用大數據,如各大搜索引擎中輸入關鍵詞的記錄等,捕捉受衆的所思所想,然後對受衆進行詳細劃分,根據受衆規模和喜好,選擇對應的傳播平台、内容和方式等。同時通過已有受衆分析出潛在受衆興趣、關注的變化過程,積極開發潛在受衆,使每一條宣傳信息都盡可能地被受衆接收,讓受衆産生即時感、被關注感。
二是減少宣傳。在多個劇目宣傳信息紮堆的情況下,不妨反其道而行之,減少宣傳甚至不宣傳,僅僅提供必要的名稱、日期信息。這樣,不僅能夠使受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主動去了解該劇的信息,還能凸顯出制作方的自信。
四、傳播受衆分析
網絡文學改編劇的受衆呈現出以下特點。首先是數量大。制作方所選取的網絡文學作品,本身就是點擊率高、粉絲數量多的作品,加之後期一系列宣傳策略的實施,使其在短時間内聚集了大量的受衆。其次是類型單一。年輕人是網絡文學改編劇的主體受衆,而且近年來,受衆的年齡還有不斷下降的趨勢。再次是需求差異化。不同受衆對作品的需求是不盡相同的,獲取知識、娛樂身心、提高審美、探求事實等,可謂多種需求并存。最後是互動性強。借助于新媒體,受衆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接受者,而是能夠通過多元化渠道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願,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作品。針對這幾個特點,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予以加強和完善。
首先是尊重受衆。要通過大數據分析、網絡調查等方式,充分了解受衆的興趣,推出高質量的作品,滿足受衆的需要。
其次是擴展受衆。要通過類型的革新,盡可能擴展受衆群體。美國IT界曾有著名的“長尾理論”,其核心觀點是:“如果把足夠多的非熱門産品組合到一起,實際上就可以形成一個堪與熱門市場相匹敵的大市場。”當下受衆的差異化需求愈加明顯,雖然相對數量較少,但是把這樣一個個小的受衆群體做“和”的運算後,電視劇受衆總數就會越來越多,也就會出現所謂的“長尾效應”。如《白夜追兇》和《無證之罪》兩部作品,看似是個冷門題材,但卻開發出了新的受衆群體,這正是通過類型革新滿足差異化需求的結果。
最後是引導受衆。傳播者在追求商業價值的同時,也必須履行公共責任和社會義務。除提供娛樂享受之外,還要讓受衆有所思,有所感,對其生活方式、消費觀念、價值觀念和審美趣味等予以正面、積極的引導。
五、傳播效果分析
傳播效果是受衆由傳播内容所引起的思想、行為等方面的變化。在網絡文學改編劇的傳播效果方面,首先,因市場需求量大,且傳播者在内容選擇、傳播渠道的運用上自由度高,文字到影像的轉化較為順暢,所以多數作品都得到了受衆關注。其次,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下,網絡文學改編劇市場已經形成了優勝劣汰的機制,那些粗制濫造之作很快就會敗下陣來。許多制作方都堅持“一旦推出,必屬精品”的理念,由此也湧現出大量佳作。
從當下的整體情況來看,網絡文學改編劇的傳播價值得到行業重視。無論是傳播者還是受衆,抑或是傳播媒介,都希望從中獲益。而在多種收益中,經濟效益無疑是最顯著的。從電視劇的熱播,到文學作品的二次暢銷,再到改編為話劇、電影,以及一系列衍生品的開發等,一個完整的産業鍊已然形成。其已不再是簡單的多方共赢,而是代表文化經營、消費模式的變化,中國影視市場的擴展以及國民經濟新興增長點的形成。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要注重美學價值的實現,要尊重文學和電視劇基本的藝術規律,以虔誠和敬畏之心進行創作。以《琅铘榜》為例,該劇之所以被譽為網絡文學改編劇的标杆作品,在于制作方始終堅守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原則,既以網絡文學作品為基礎,又不局限于原作而進行二度創作,真正做到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綜上所述,近年來,網絡文學改編劇異軍突起,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電視劇行業的格局和發展方向,堪稱是當代影視文化多元發展的代表性樣式。在肯定網絡文學改編劇積極價值和意義的同時,更要認識到其作為新生事物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隻有盡早規避和解決這些問題,才能保證其健康和長遠的發展。
(作者單位: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責編: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