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講述新時代中國故事是電視媒體的根本任務
2017年1月15日,央視以“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為初衷,開辦了《歡樂中國人》欄目。自2016年以來,央視推出了一大批以經典故事撬動觀衆的電視文化節目,開創了中國電視的新局面,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
1.時代的需要。在2017年10月18日召開的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标志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開啟了新征程。五年來,中國提出并推進的“一帶一路”建設,惠及60多個沿線國家和地區,成績斐然。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用畢生的研究成果,解決了13億中國人吃飯的問題。創制抗虐藥青蒿素的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登上了諾貝爾醫學獎的領獎台。中國的量子科技讓世界刮目相看,中國的太空技術讓西方恐慌。中國制造的大飛機、複興号動車、中國天眼FAST、蛟龍号潛水艇、遼甯艦等大國重器,還有已經竣工的港珠澳大橋、蘭渝鐵路等大工程讓全世界人拍手叫絕。進入新時代,中國大地每時每刻都有故事發生,這些故事體現了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的精氣神,講好中國故事是當下中國的時代需要,也是電視人的根本任務。
2.百姓的期盼。中國人自有曆史以來,就有圍坐在一起聽講故事的傳統,中國的傳統戲曲、說書藝術、電影電視之所以經久不衰,就是繼承和弘揚了為老百姓講故事的傳統。2018年4月,“外賣小哥”雷海為在《中國詩詞大會》上逆襲奪冠的勵志故事一夜爆紅,成為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在街頭巷尾廣為流傳,這也是故事的傳播效應。電視人着眼現實,深入一線,挖掘新時代的鮮活故事,通過電視的表現手法進行加工創作呈現給觀衆,這是對百姓需求的積極回應,也是電視人的職責使然。
3.電視人的職責。在黨的十八大上,習近平總書記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标”。電視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人民需要,電視人就得盡力去做。《歡樂中國人》制片人、總導演左興說:“我們有責任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擴大中國故事的傳播維度。”這道出了電視人的職責所在。自2016年以來,以央視為代表的電視人立足新時代中國故事創作,推出了一批文化節目,既響應了習近平總書記倡議的“繼續弘揚中華文化,不僅自己要從中汲取精神力量,而且要積極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講述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促進中外民衆相互了解,為實現中國夢營造良好環境”的倡議,也踐行了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為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提供豐富精神食糧,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要求。這些電視節目如同一股“清流”,得到了黨和政府的肯定,也受到觀衆的熱愛,媒體的熱議,為全國人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二、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是電視媒體的成功之本
在中國960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土地上,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着令人動容的中國故事。故事的主角是與火熱時代同行的中國人,他們的奮鬥與汗水凝結成了最具信服力的中國故事。那麼電視媒體是如何講好這些故事的呢?
1.真實故事。在西方的戲劇創作中有一類創作手法叫紀實戲劇。大家常在電視劇、電影的片頭看到“基于真實故事改編”的字幕,就是紀實戲劇創作手法,文藝欄目中也有運用。據悉,央視《歡樂中國人》開播前在全球華人家庭中挑選了1000個故事,又從中甄選出近百個故事搬上電視。在第二季《歡樂中國人》中,超過90%的選題來自新聞中的真實故事。《百歲老人養育六孤兒》的故事來自地方的民生新聞;《父子兩代潛艇兵》《遼甯艦女兵》的故事是從軍事新聞中挖掘出來的;《隧道父子》來自蘭渝鐵路建設新聞,故事背景就是中國人攻克胡麻嶺隧道富水粉細砂地層的世界難題……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宣傳司司長高長力說,電視人要做“新時代的記錄者、讴歌者、建設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曆史是人民創造的。上述節目将鏡頭對準普通人,聚焦新時代下中國普通老百姓的故事,開辟了電視的全新藍海。在《歡樂中國人》裡,斯琴高娃講述《國家的孩子》的故事,草原母親額吉收養了3000多名無家可歸的孤兒,她充滿民族大愛的傳奇一生令人敬仰;藍天野講述《三個人的玉麥鄉》故事,桑傑曲巴老人一家三口“以牧代巡”紮根西藏雪域邊陲,守護1900平方公裡國土家園,這一家人的執拗堅守令人動容;李晨講述《五代人免費擺渡141年》故事,湖北大沙河村萬家人141年的槳聲裡,劃出的是中華民族信守承諾的傳統美德。《見字如面》裡的《老兵愛情》故事,用讀信編年史般來講述一對80多歲的老夫妻因為工作重要,用信維持了兩地分居長達33年的婚姻生活,老夫妻為祖國大家舍小家的精神令人敬重。這些攜帶着中國基因的故事,聚焦真實故事、真實人物、真實情感,傳遞出一種溫暖的、向上的正能量,給人帶來一股正向激勵的暖流,激發起了電視人的創作熱忱,也凝聚起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磅礴精神力量。
2.素人演繹。資深的表演者會收藏峰芒掩飾表演痕迹,這是在精巧地藏拙。而對于沒有任何表演經驗的普通老百姓來說,觀衆不會用專業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的表演,甚至說錯了台詞都會覺得這是真實呈現。因為打動觀衆的是他們的真實故事,觀衆更願意看到那些有些小“漏洞”的真實存在,這樣才是合乎情理的,這樣反而會得到認可。
在《歡樂中國人》中,海清講述的《周國仁:墨脫老兵》故事,觀衆邊看邊笑,笑着笑着眼淚流下來了。屏幕上的“周國仁”就是真人出演—一個看到大山裡孩子對知識的渴求,毅然走到大山深處當起了輔導員的當代軍人。故事中有一首歌“林芝有兩條小路望不到頭,我站在岔路口伫立了好久。一個人沒法同時踏上兩條征途。而我選擇了這一條墨脫的小路”。這就是周國仁20年墨脫支教的人生主題歌,從1998年到2018年,他是墨脫“永不退役”的老兵。他教過1800多名學生,170多個考上大學,有4名已學成歸來接過他的教鞭。可是,周國仁家中的女兒已經7歲了,父女相聚隻有寥寥可數的五次。還有92歲的抗戰老兵董成森的四代閱兵夢,耄耋夫婦張亮友、尚殿娥奔跑在馬拉松賽道上的一生,化學老師陳轶倫夫婦65年義務紅娘,促成1880對美好婚姻……觀衆為真豪傑動容、為真故事鼓掌,啟用素人演繹真實的中國故事,展現中國人奮鬥的青春,這是電視人的可貴嘗試。
3.明星嘉賓。為了尋求更多觀衆的共鳴,達到最大的社會傳播效應,上述節目還将明星元素用到了極緻。《朗讀者》中的明星朗讀,《信·中國》中的明星讀信,《國家寶藏》中的明星護寶,《經典詠流傳》中的明星經典傳唱人,《歡樂中國人》中的明星中國故事講述人。
梁家輝、劉濤、李晨、王剛、王凱、秦海璐、段奕宏……《國家寶藏》裡出現的27位明星“護寶人”都是觀衆熟悉的明星。張國立在《國家寶藏》中自成一派,用極具文化底蘊與表演功力的主持風格娓娓道來,帶領觀衆走近國寶器物的故事,完全颠覆了他諷喻古今的“皇上”形象,讓觀衆看到了一位資深演員的好學與深刻。腹有詩書氣自華,當董卿不再穿着炫目的禮服,而是以大氣知性的着裝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口吐蓮花,在《朗讀者》中甄選經典讀本,帶領觀衆進入名家的精神世界……觀衆蓦然發現,原來這位央視當家“一姐”的文化底蘊那麼深厚。“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尚雯婕在《經典詠流傳》中演唱了一曲《木蘭詩》,将一個東方女英雄的豪邁氣概展露無遺,觀衆聽得熱血沸騰。節目造就了明星,明星也吸引了更多觀衆的眼球。節目濃郁的文化氣息更是讓明星以另一種面貌成為大衆追慕的偶像,給觀衆尤其是年輕觀衆以正面的引導和示範。觀看《經典詠流傳》,在“TFBOYS”主唱之一王俊凱的帶動下,隻顧追星的孩子唱着唱着背下了《明日歌》;在黃绮珊的演唱中,更多的觀衆知道了《定風波》裡蘇轼的淡定與豪邁;在鳳凰傳奇組合的演繹下,李白的千古名篇《将進酒》一夜爆紅,傳遍大江南北。
三、擴大故事的傳播維度是電視媒體的使命擔當
好的故事需要在傳播中流傳。在移動優先、多維分發、社交轉發的融媒體傳播大背景下,電視節目如何打破單一的傳播格局,形成多元傳播矩陣?如何将内容産品有效地“嵌入”社交渠道,傳播到關鍵的“最後一公裡”?
1.融媒體傳播。邁入新時代,電視人要生産電視産品,也要生産新媒體産品。《經典詠流傳》通過屏幕掃碼分享歌曲,改編的歌曲大多進入音樂流行指數榜,全媒體表現相當出色。《歡樂中國人》建立了《CCTV歡樂中國人》微信公衆号,這檔欄目在傳播上的突破在于為節目講述的每個故事都制作了一個專屬二維碼,觀衆掃描屏幕中的二維碼後,可以閱讀完整的故事。欄目組把故事推薦人的頭像印在二維碼中間,撒貝甯、海清、李晨、斯琴高娃等30餘位公衆人物,在号召大家掃二維碼助力轉發中國故事的同時,賦予了二維碼人格形象,打通了節目創作與二次傳播之間的壁壘。《淚目了,一個承諾,一家五代141年分文不取,這個“守信”的故事震撼了億萬中國人》《一家七口,七個姓!為了他們,99歲老人終身未娶妻生子……》《父子相隔僅173米,為了見面卻用了6年,背後的真相震驚朋友圈……》,推文标題在對故事的時代精神加以提煉的同時,還充分考慮了新媒體的傳播特征。據悉,《歡樂中國人》已播出的故事微信文章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