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說:“誰會講故事,誰就擁有整個世界。”古往今來,不論帝王将相,亦或英雄豪傑,凡成大業者無一例外具有高超的講故事能力。講故事既是元素融合,也是思想傳遞。我們共産黨人需要具備這種能力,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融入故事中,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傳達給大家。習近平總書記在《談治國理政》第二卷中強調,要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共産黨人是有講故事傳統的。比如土地革命戰争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的主要宣傳口号“打土豪、分田地”,言簡意赅的六個字,就是一個小故事。讀起來朗朗上口,理解起來也簡單明了,加上畫面感強,很快成為深入人心的“宣言”。究其原因,這六個字表明了紅軍的政治主張,抓住了那個時代農民的夢想。這個口号是一個行動目标,也體現了時代的呼喚。它是對社會關切的回應,是對農民願望的凝聚。因此,這句話才具有喚起工農千百萬鬧革命、打天下的“神力”。
黨媒在建設時期的宣傳以及典型塑造上,也十分擅于講故事。衆所周知,建設時期湧現了一大批如石油工人王進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戰士雷鋒及“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祿等優秀的共産黨員,他們所代表的“鐵人精神”、“奉獻精神”正是共産黨人高尚品質與革命追求的诠釋,這些光輝偉岸的形象,引領和感動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學生和廣大群衆。
今天,努力塑造有感染力傳播力引導力的黨員熒屏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黨媒要繼承和發揚擅于講故事的能力,把當今共産黨人身上的優良品質和精神風貌,以講故事的方式發掘好、傳播好,以形成媒體上的主旋律、正能量。
現在有些媒體上仍然充斥着小鮮肉、小鮮花,甚至拿出大把時間和黃金時間不惜一切代價去塑造、追捧小鮮肉、小鮮花,緻使涉及黨員題材的節目靠邊站,或隻能在節慶應景時播出,這無疑颠倒了黨媒引領導向、成風化人的功能。
中國共産黨黨員包括黨員幹部,是時代的先進分子,是群衆中的先鋒模範,有着堅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現實生活中廣大共産黨員帶領和引導群衆為美好生活而奮鬥,在熒屏銀幕上他們也應作為作品主角獲得大書特書。這裡要特别強調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持以零容忍态度懲治腐敗,黨内一些褪色變性的腐敗分子受到了黨紀國法制裁懲處,得到人民群衆高度評價。中央新聞媒體充分發揮宣傳引導和輿論監督作用,為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争營造了良好輿論氛圍。但另一方面,如果媒體上多見腐敗分子,少見甚至罕見優秀的黨員和黨員幹部形象,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在受衆中影響黨的形象,使黨的形象大打折扣。
包括電視工作者在内的廣大新聞輿論工作者,應堅決摒棄凡涉及黨員、黨史内容的節目,就一定難做、難看、宣教意味濃烈、收視率低等陳腐固化的觀念,同時還需高度警惕電視傳媒生态圈存在一些不良傾向,如瓦解崇高、颠覆英模、敵視高尚,審美變成“審醜”,通俗淪為“庸俗”,趣味變為“惡搞”。鑒于此,黨媒應自覺肩負起黨的宣傳重任,以世界上最成熟、最先進的制作手法、創作方式與藝術手段,用最先進的影視技術設備,用最時尚最接地氣的電視包裝語言,挖掘共産黨員身上的優良品質,反映他們在革命建設改革時期中光輝事迹和崇高品行,全力塑造一個又一個既有視覺效果、又有深刻思想内涵的黨員熒屏形象。
縱觀當今世界,最會講故事的影視機構莫過于美國好萊塢。作為舉世聞名的電影城,好萊塢盛産各種類型的故事。這些故事擁有最先進的藝術包裝和制作技法,被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全球各地,引發各國觀衆觀影熱潮。特别是好萊塢對人物形象的塑造、用鏡頭講故事的技巧可說爐火純青。比如經典電影《阿甘正傳》《美麗心靈》《勇敢的心》等,都是以各具特色的故事講述塑造出豐滿的人物形象,傳達了一種的美國精神。當然必須正視好萊塢生産的故事中,絕大多數都帶有鮮明的西方主義色彩,體現的是西方價值觀,宣揚的是美國所謂的普世價值和個人英雄主義。我們應充分吸收和借鑒好萊塢的影視表現手法,借鑒他們的藝術技巧用來包裝我們的民族精神,塑造我們的民族英雄,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凝聚精氣神、傳遞正能量。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影視工作者應該秉持世界視野,對世界各國創造的優秀影視文化采取學習借鑒的态度,積極吸納其中有益的成分,如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講述故事角度和塑造人物手法就對我們刻畫優秀共産黨員有很大的參考價值。電影的主人公馬修是一名老師,他來到一家全是“問題學生”的寄宿學校,校長冷酷殘忍、學生野蠻頑皮,就是這樣一座被世俗放棄的“放牛班”,卻被充滿仁愛之心的馬修老師用音樂的力量拯救。他對殘酷的學校制度深惡痛絕,對不學無術的學生充滿憂慮。在這種雙重壓力下,他沒有放棄自己作為教師的職責,而是用音樂馴服那些桀骜不馴的青少年,為他們打開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門。以愛感化,創造奇迹,是這部電影的精神。馬修老師的人物形象也在大量豐富典型的細節表達中得以樹立。影片編導對影片中的主要人物,不是一味歌功頌德,也不是一味艱苦卓絕,而是以一種春風化雨般的形式使人物深入人心。這種講述角度和手法特别适用于我們優秀共産黨員的塑造。
中國教育電視台作為面向全國2.6億青少年學生以及廣大教職員工這一龐大觀衆群體的專業電視台,堅持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高尚的品德引領人、革命的情懷感染人、楷模的精神激勵人的節目制作和辦台理念,通過欄目、紀錄片、影視劇、綜藝乃至現象級大片等多種節目形式努力向社會推薦一批優秀共産黨員,發現他們身上的優良品德與崇高理想,塑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偶像”。比如《法治天下》欄目就是要打造一批辛勤奮戰在法律第一線的優秀黨員法官,以他們的事迹感召天下,傳遞中國法治最強音;《國史演義》欄目在講好國家、國史故事之外,還要講好黨史故事,特别是在我黨革命建設改革的發展曆程中,那些可歌可泣、永載史冊的黨員故事,讓黨史故事、黨員故事在當今社會依舊發揮精神引領作用;《請教請教》欄目在觀照當今青少年家庭教育熱點的同時,也注重表現共産黨員不但在社會角色和工作崗位上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在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上,也具有高尚風範,凸顯他們承擔着引領子女積極向上、健康成長的責任,以革命優良家風感化子女,帶動形成充滿正能量的社會良好風氣。
中國教育電視台在甄選電視劇、紀錄片時,也注重優先選取那些既有收視率保障、又有藝術感染力,同時以共産黨員的事迹為題材的作品。中國教育電視台還将在打造的一系列大型節目如《中國藝考》《英雄兒女向前向前》《國學公開課》《少年工匠》中,要求這些節目在策劃階段就應充分考慮相關領域的共産黨員事迹,在拍攝制作過程中有意識突出共産黨員的形象及他們在教育領域所做的貢獻,呈現他們的優良品格對青少年潛移默化的影響和帶動。
媒體核心優勢是人才優勢,媒體的競争是人才的競争。要想做好宣傳共産黨員優秀品質和崇高精神的作品,媒體人應該像習近平總書記在《談治國理政》第二卷中要求的:“要加快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要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
締造講述共産黨人充滿魅力的故事的傳媒平台,讓共産黨人的故事不再是枯燥無味、脫離生活和大衆的代名詞,而是變成血肉豐滿、内涵深刻又充滿藝術魅力的精品力作,這是中國教育電視台相關欄目、節目講好各個曆史時期共産黨人的故事、塑造好優秀共産黨人形象的努力方向。
(本文作者系中國教育電視台副台長/責編:王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