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的 人物性格塑造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的 人物性格塑造

時間:2024-10-30 10:24:02

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以司馬懿為主要視角,盡現三國時期的殺伐混戰、生死博弈。該劇圍繞司馬懿的生平經曆展開,從司馬懿的人生軌迹來演繹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權謀争鬥。不同于《三國演義》的故事架構,這部劇謀篇布局皆選取從微觀看宏觀的藝術視角,司馬懿成為推動整體劇情時間軸發展的主力。

一、司馬懿形象的别樣塑造

以往的曆史叙述對司馬懿褒貶不一。他既是輔佐了魏國四代君王的重要權臣,同時也是颠覆魏國的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中司馬懿的個性發生了很大變化。同樣是權傾朝野、專擅權謀的性格,劇中的他沉穩内斂、審時度勢,深谙博弈之道卻一直“以守為攻”,與人們以往印象中奸詐狡猾、野心勃勃形象截然不同。劇中起初,司馬懿隻是一個膽小謹慎的書生,被曹操試探時暴露了“鷹視狼顧”之相,以後逐漸陷進暗流洶湧的奪嫡紛争之中。劇中他與楊修、丁儀等人周旋,運用智謀縱橫朝堂、鏟除異己,幫助曹丕一次次通過曹操的考驗并最終登上帝位,成為曹魏王朝内部政治鬥争的最終勝利者。

司馬懿的性格,史書和文學作品對其都有着墨,但二者有細微出入。原本司馬懿在三國曆史中并不是一個主角。曆史小說《三國演義》中,作者将他定性為不折不扣的反面人物。小說中論人格品性,司馬懿城府極深且反複多疑,論智謀膽識、治國用兵似乎總是比諸葛亮稍遜一籌,盡管他屢出奇策,但曹氏似乎對他并不怎麼信任。《晉書·宣帝紀》對其性格的記述則更為詳細。首先司馬懿在少年時期就展現出不與常人的智慧,且胸懷大志,常有憂天下之心。尚書崔琰曾對司馬朗誇贊司馬懿“君弟聰亮明允,剛斷英特,非子所及也”。司馬懿為避免到曹操和曹洪手下做事,他不惜裝病裝瘸。司馬懿這種不拘一格、出其不意的行事風格奠定了他日後“内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的個性特征。《晉書·宣帝紀》與《三國演義》中司馬懿的形象雖有出入,但其沉穩機警、心思缜密、隐忍詭秘的主要性格還是可以一覽無遺的。

司馬懿隻是史書中一個十分讓人捉摸不透的符号形象,但《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塑造出了一個活生生且有血有肉的司馬懿,這是這部劇“穩中有變”的最大亮點。司馬懿從一個無足輕重的配角一躍而為主宰着整個劇情的中心人物,這就為演員對這個形象的塑造提出了突破的可能性,要求劇中的司馬懿既要繼承其在以往曆史小說和史書記載所呈現出來的個性模式的主體特征,還要有不同于以往的創新之處。這一點,演員吳秀波的表演可謂是拿捏得十分精準。起初生活中的司馬懿一直默默無聞,雖與楊修一樣才智過人卻從不鋒芒外露,直到在“月旦評”上精彩絕倫的對辯才令其才能初現,之後被曹丕聘事,曹操征召,他深知這不是入仕為官的絕佳時機便一再推脫,甚至不惜自斷雙腿以保全自身。司馬懿這種審時度勢的“狡黠”和以退為進的“隐忍”與史書記載重合。對司馬懿的主體個性,觀衆還可以清晰直觀地感受到一個聰明人的“狠”與“決”,如同利劍出鞘,不出鞘則已,出則一擊必殺。從劇作整體來說,劇中對于司馬懿早期性格的塑造并不明顯,更多的是為凸出他的韬光養晦,其間大量穿插他與張春華的日常生活,來增加人物性格的真實感和親切感,雖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卻讓人物的主體個性模糊不清,有時或有怯懦可欺之感。入仕後,面對曹操的試探、曹丕的牽制及曹真、曹洪等對手的刁難,司馬懿身上集“忍、守、攻”于一體的性格逐漸顯露。可以說這一時期他的個性才初露鋒芒,與之前的隐忍不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與楊修對抗時,他不再忍氣吞聲,而是出其不意,與荀彧、崔琰聯手合謀,給了楊修等人緻命一擊。此時人物性格褪去了前期近乎懦弱的隐忍,取而代之的是傳統司馬懿個性中的“心機缜密”、“狡黠難測”,但不同于《三國演義》中的舊司馬形象,新司馬多了些許人情味。在扳倒最大敵手楊修時與其“共飲同行酒”的情節,演員所表現出的非但不是擊敗對手的喜悅,反而是英雄惺惺相惜的悲痛,以此賦予司馬懿理想的“情義”符号。比起傳統意義上的形象,《軍師聯盟》中的司馬懿,身上集合了那個時代衆多人性格中的優點,其性格缺陷也逐漸被弱化,被貼上足智多謀、忍辱負重且有情有義标簽的司馬懿也因此壓過曆來受到歌頌的諸葛亮,成為觀衆心中又一舉足輕重的人物。這種塑造理想主義人格的做法雖然有些過于美化,但作為曆史題材改編劇的創新還是可取的。

二、不一樣的配角

在影視藝術中,演員對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會成就作品獨特的藝術魅力。作為一部全新的“三國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在演員選配上别出心裁,讓飾演過“仁德”劉備的于和偉飾演“奸猾”曹操,讓一向寬厚溫和的李晨飾演刻薄陰沉的曹丕,帶給觀衆最大的個性反差。作為文學作品改編的曆史劇,往往脫離不了宏大激昂的叙事結構,像《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從劇情到演員,處處有蕩氣回腸之感、激情磅礴之勢。《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在這方面卻顯得出奇的“穩”,演員們在人物诠釋上當顯則顯、當隐則隐,不過分突出某一個人的個性或某一性格特質,每個人物的形象、言辭都張弛有度。除了主角司馬懿外,其他劇中人物也不似從前一般簡單定性其定式性格,使觀衆習慣認知中的一些反面角色在劇中也各放其彩。在這種創作理念下,演員有更廣闊的藝術空間去探索人物的内心,所演繹的也不再隻是角色表面被賦予的标簽性格,使得欲望、野心、權謀、博弈的背後,人性中深藏的良善一點點浮出水面,文學作品中最精彩的内涵也借助新的藝術嘗試再次升華,從而打造出一個全新的“三國”。

三、人物塑造需文學的滋養

古典文學作品作為影視劇創作的活躍題材,具有極強的藝術可塑性和大量潛在的受衆群體。近年來以曆史文學名著為題材的改編劇越來越多。改編劇要面臨準确傳達原著神韻,滿足觀衆視聽需求的難題,這對劇情構建和人物塑造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改編劇不僅要合乎大多數受衆的審美水平,同時還要保留文學作品的原始韻味,在達到“形似”的基礎上進一步追求“神似”。打造一部既有熱度又有口碑的翻拍劇,必須在人物塑造、故事情節和環境渲染三方面下足功夫。《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并非隻着力塑造中心人物司馬懿,圍繞司馬懿展其他人物亦是塑造的主體,如對手楊修的恃才傲物、曹丕的陰沉刻薄、曹操的雄才大略、荀彧的深明大義等性格特質亦被深化,雖不及主角光芒萬丈,但各自都有鮮明獨特的個性,使人一見難忘。對于人物性格的處理,演員可以借助現實生活中不同人物的原型加以提煉發揮,即“雜取種種,合成一個”,故此劇中司馬懿的個性不再具有傳統文學作品中的缺陷,而是被賦予了多種人格的優點,變成一個理想主義的完美人格。而作為三國故事必不可少的奸雄,曹操的形象亦發生了較大變化。在此之前影視劇中曹操多以“亂世之奸雄”的臉譜化形象呈現,演員在塑造這一人物時總多注重呈現其奸詐、多疑的性格,卻往往忽略了其内心世界的構建。《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中于和偉将曹操内心的特質演繹得與衆不同,甚至讓人在曹操身上可以看到劉備身上謙和仁厚的影子。除了表現曹操深不可測、奸猾多疑外,還為他的個性注入了細膩柔和的色彩。他也有普通父母對兒子寵溺包容的一面,會私心的想要将“一口酥”留給心愛的兒子,而在楊修擅自分掉“一口酥”後氣憤不已;在賜知己荀彧自裁時也會心軟糾結、痛苦掙紮;雖為君王,在朝堂上他睥睨天下,在生活中卻如普通百姓一樣節儉樸實。這些細節上的刻畫,看似與他的地位、名望、謀略不甚相符,卻極大地增添了人物身上的人情味。這些略帶小說性處理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雖然略帶有誇張性和美化性,但不能否認使《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貢獻了一個别樣的司馬懿。

總之,《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成功并不是偶然,是文學與影視、傳統與潮流完美結合的産物。

(作者單位:廣西大學文學院/責編:王軍強)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