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慢綜藝“慢”之有道

慢綜藝“慢”之有道

時間:2024-10-30 10:15:30

相較于《奔跑吧》《來吧,冠軍》《歌手》等快節奏競技類綜藝,《向往的生活》《見字如面》《朗讀者》《中餐廳》《親愛的客棧》《漂亮的房子》《青春旅社》《三個院子》等綜藝節目被業界稱為“慢綜藝”。慢綜藝節奏緩慢,讓觀衆們從快節奏的遊戲中走出,回歸生活本真,體悟生命的意義。對電視節目來說,“慢”不過是其呈現的形式,如何實現在慢節奏的節目中展現出生活的味道,展示中國文化之精彩,才最為關鍵。

一、“慢”之美—美在境界

湖南衛視《向往的生活》一經播出,呈現給觀衆們就是一幅幅“那山、那人、那狗”的美好畫面。獨立的農家小院,一方水土,還有一圈牲畜,這似乎是當前忙碌的人們最為向往的平淡又有滋味的生活。節目組給大家營造了一個“烏托邦”似的環境。沒有絢麗的舞台,沒有奪目的燈光,也沒有充滿矛盾的遊戲,用極簡主義的紀實拍攝手法表現平淡生活之下的意義。節目的主線是每一期會有外來嘉賓做客,“點菜”成了固定環節,嘉賓來了聊聊家長裡短,家裡主廚張羅着為客人們準備一桌好菜。《向往的生活》最後一期節目剛開始,嘉賓謝娜和劉憲華背着竹筐上山砍柴,這一家即将迎來最後一位嘉賓趙麗穎,在她到來之後,與謝娜組成“白色姐妹花”,站在院子裡喝着咖啡,陽光灑滿院子,黃磊忙着生火做飯,其悠閑自得的場景倒是頗有些陶淵明筆下“土地平曠,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般的現實版“世外桃源”,自然也會讓電視屏幕前的觀衆生出幾分羨慕和向往。

文化類情感節目《朗讀者》重視布景,其舞台布景是服務于節目内容而出現的。“文字+情感”是這個節目的着力點。舞台背景和氣氛的營造有助于節目傳達的思想和意義。如第一季第三期“選擇”主題中,當嘉賓王千源慷慨激昂地朗讀《老人與海》的片段時,大屏播放的是一望無際的大海和一艘小船,一如他所朗讀的“你們可以殺死我,你們就是打不敗我,永遠打不敗我!”正是這樣“情、時、境”的結合,震撼了現場的觀衆,也令電視機前的觀衆們動容,實現了情感上的共鳴。

除了在物理層面上的構建之外,節目本身拍攝和制作也是“慢綜藝”成功的必要因素。首先,畫面要幹淨,風光當美好。慢綜藝本就是希望達到淨化心靈,洗滌凡塵,回歸本真這樣的目的,自然所拍攝的内容也是令人輕松愉快的。《花兒與少年》第三季,不同于前兩季有着激烈的矛盾沖突,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高顔值的花兒與少年,頗具文藝之風的旅行,一行人跨越三大洲,幾乎在路上的每一幀都是美景,令人難忘。再者,後期制作花字要可愛靈動,音樂也要出現得恰到好處。《中餐廳》中,五人小組第一次抵達中餐廳時海中翻起的大鲸魚、周冬雨吃肉時配上惬意得要飛上天的小黃鴨,都充滿着趣味。這種在慢悠悠中自然産生的特殊效果,更能體現節目的可愛與惬意,進一步強化節目表情達意的目的。

二、“慢”之美—美在情感

無論是怎樣的藝術作品,展現人間真情是必不可少的。慢綜藝并不需要像快綜藝那樣有着燒腦的智力遊戲、感官上的強烈刺激和接連不斷的笑料包袱,而是内在心靈情感的共鳴。讓觀衆慢慢地靜下來,體會其中淡淡且深刻的,在平時快節奏生活中所流失的真情實感才是慢綜藝節目真谛。

《親愛的客棧》中五位嘉賓分别代表着中年夫妻、年輕情侶以及單身青年三類社會關系,小小客棧中五個人的互動交流,加上不同的飛行嘉賓和素人旅客的到來,在客棧可以看到一個微型社區或者一定程度上的家庭關系。幾乎每一種普通個體需要面對的情感關系,都可以從中找到投射并産生認同感。易烊千玺來到客棧,17歲已名聲大噪的少年在節目中穩重又内斂,在離開前夜,一個人呆着的千玺眼睛紅了,就像他說的“我感覺我已經慢慢适應了這裡,但是剛開始适應,明天又要走了”。如父親般的王珂對這個早熟的孩子的疼惜和愛護,加上易烊千玺特有的沉穩和溫柔,讓節目充滿了人情味。清塵情侶的“催婚”橋段也是節目“見衆生”的縮影。在慶祝劉濤、王珂夫妻結婚十周年的晚餐上,面對客棧朋友們的“催婚”,紀淩塵聽後苦笑着一言不發。阚清子則先是安靜地坐在一邊流淚,同時又忍不住為男友解圍。這一對小情侶間猶豫和等待的故事,在一瞬間擊中了不少同樣面臨這樣困惑的年輕情侶的心。《朗讀者》第一季第六期“眼淚”,斯琴高娃朗讀賈平凹《寫給母親》,她把對母親的思念和敬仰之情全情體現在她的朗讀之中。情到深處意更濃,聲淚俱下的表現讓在場以及電視機前的觀衆們無不動容。朗讀是舞台化的儀式感表達,情感則是最核心的體現。《朗讀者》做到了文化與情感共存。

《親愛的客棧》中“慢下來,去生活”的簡單生活方式,《朗讀者》中“朗讀屬于每一個人”的簡單閱讀之理,《向往的生活》中“不勞動者不得食”的簡單生活真理,《中餐廳》中“團隊經營配合才是關鍵”的簡單經營理念,都表明大繁至簡,以情感動人是成功綜藝節目的緻勝之道。在慢中體味生活,在簡中獲取真理,用人心觀照現實,以情感體悟心靈,是慢綜藝給觀衆傳達的核心理念,也是慢綜藝積極意義之所在。

三、“慢”之美—美在正向價值

慢綜藝能夠被觀衆所接受且接受程度之高,在于它不同于其他以炫麗畫面效果、節奏緊湊、大牌雲集為賣點的節目,而是讓人從節目中學會生活、敢于擔當、積極行動、守其所愛。

文化類節目把傳播中國文化,弘揚正能量作為節目責任。無論是主打情懷的《朗讀者》、《見字如面》,還是主打知識的《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抑或是主打傳承的《國家寶藏》《兒行千裡》等等,都在各自的節目中體現出正向的人生意義和社會價值。紀錄式綜藝《國家寶藏》打破了傳統的文化節目固有思路,采用了“情景劇”這種年輕人喜聞樂見的講述方式,演繹了文物背後的故事,希望讓更多的人走進博物館,關注過去的文明。

生活類慢綜藝也有着屬于它們的責任,追求能夠觸及人們内心的柔軟之處,喚起人們對生活的期許和思索。《向往的生活》中,每一集每個故事裡的人們都享受着簡單生活所帶來的輕松與愉悅。嘉賓們雖然來自不同的行業和領域,但相同之處在于被快節奏的生活和浮躁折磨得疲憊不堪,當節目表現他們拜訪蘑菇屋時的輕松快樂,邊吃邊聊的生活場面,時不時地引發觀衆們會心一笑。清新的田園風光,即使隔着屏幕,也似乎能讓觀衆産生同感,呼吸到大自然久違的新鮮空氣,感受到充滿着生機的綠色,讓人心生向往。《漂亮的房子》循序漸進地探讨人與人、人與自然和建築、人與自身生活方式的關系,最終引發大家共鳴的其實依舊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三個院子》則強調“家”的概念,在和陌生人共享生活的同時,也喚起大家對生活的美好向往,探尋心靈深處的詩意與願望。

四、“慢”之美—美在創新

慢綜藝對以往綜藝節目有效的突破推動我國綜藝節目模式的多元化發展。但随着慢綜藝興起,卻也出現了與以往電視節目制作一樣的通病,同質化現象嚴重。創新成為了慢綜藝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慢綜藝可以進一步融合國家戰略進行創新。如《花兒與少年》第三季,并不僅僅隻有嘉賓們自己看世界,而是積極響應國家“走出去”方針的号召,通過探訪和冒險的形式,深化國内外人文交流與合作,不斷挖掘旅行的獨特魅力,展現世界文明的多樣性,同時緻力于推動中國與南美洲、非洲、大洋洲沿路國家在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展現出深厚的人文價值與品牌内涵,成為電視綜藝節目牽手“一帶一路”的成功典範。其次,慢綜藝可以更深入地結合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新。近些年寓教于樂型的綜藝節目越來越受到大家的觀注和認可。如《朗讀者》用真實情感和故事感染觀衆,在傳遞情感的同時不忘體現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鼓勵全民讀書,提升文化自信。如果說《朗讀者》握住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手,那麼《國家寶藏》可以說全身心擁抱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節目融合紀錄片和綜藝兩種創作手法,以文化的内核,有着綜藝的外表,傳遞着紀錄的氣質,完成了一種全新的表達。《國家寶藏》的初衷是“讓國寶活起來”,從一開始就以高度的文化自覺,結合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讓博物館裡的一件件寶藏真正生動了起來,發現了其獨特的價值,引發人們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濃烈興趣,激發強烈的民族文化自豪感。這樣一檔相對垂直細分的節目,并沒有損失觀衆,反而引起了新的文化熱潮。

朱光潛老先生曾說過:“慢慢走,欣賞吧!”對于一檔好的電視節目,除了能為相應的受衆群體提供情感投射,還要能創造并深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關于社會人生的社交話題。中國電視綜藝節目在經曆了模仿學習、引進探索、本土化創新等一系列問題和摸索之後,“慢綜藝”在适當的時機出現,從細節入手、以情感取勝,在紛繁的電視節目市場中突出重圍,有力地證明了優秀電視節目真正打動人心、感染觀衆的是其關涉到真切的時代困惑,觸動到觀衆相似的情感經曆,而不在于激烈的矛盾沖突和撲面而來的“視覺奇觀”。因此,在快節奏、碎片式文化飛速發展的今天,創作者如果繼續能夠靜下心來,從生活中挖掘素材,探尋情感本源,創新節目内容與形式,帶領大家體會人生哲理,吸取向善向上力量,輕松愉快的“慢綜藝”一定更能夠吸引觀衆,也擁有着無限的美好可能。

(作者殷立新單位: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王成龍單位:中國傳媒大學/責編:王軍強)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