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談文化類電視節目價值與發展

談文化類電視節目價值與發展

時間:2024-10-30 10:06:28

文化類電視節目由短暫爆發走向持續走紅,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方面文化類節目的不斷創新,突破了傳統文化類節目的枯燥乏味和綜藝類節目依賴引進國外的模式,将豐富的知識内涵體現在趣味性的電視節目之中;另一方面,是積極踐行新時代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

一、文化類電視節目價值

1.創新節目模式。文化類電視節目和傳統綜藝節目不同,每一個環節的策劃,都是一次創新,需要電視制片整個團隊的協同努力,也需要社會上的協調和支持。網絡媒體和自媒體迅猛發展以來,給傳統電視類節目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電視媒體要走出傳統媒體的刻闆印象,突破僵局,一方面是要在節目形式、内容上進行創新,另一方面是要融合中華優秀文化精萃。一檔節目收視率的高低是該節目存在或者消失的關鍵。文化類節目以低成本創造了高收益率,突破了明星決定收視率的思維定勢。如《朗讀者》采用“星素結合”的模式,更多地側重挖掘人物故事,激發嘉賓和文本情感的碰撞,通過朗讀傳遞有溫度的經典文字,激發觀衆共鳴,實現“以情動人”,利用經典文字本身的渲染力和影響力,感染觀衆。

2.堅定文化自信。文化類節目立身的根本不在于娛樂大衆,而在于傳播文化,使中華優秀文化能夠在傳承中不斷創新,走向繁榮。央視《中國詩詞大會》以弘揚中華傳統優秀詩詞文化為基調,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利用競賽比拼、詩詞接龍互動的方式,掀起了全民學習詩詞熱潮。除詩詞、漢字、戲曲類的以顯性文化為内容載體的電視節目之外,還有其他以傳承匠人精神的隐性文化為載體的電視節目,如廣受好評的《我在故宮修文物》,節目通過講述不為人知的故宮文物師,通過世世代代傳承的修複手藝,憑借一輩子隻做一件事情的中國匠人精神,讓蒙塵破損的文物恢複勃勃生機。這種新穎獨特的文化類節目題材,喚起了國民對匠人精神的敬仰,為快節奏的現代生活的人們帶來了一次精神的洗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有着極其豐富的内涵,通過文化類的電視節目和“互聯網+”的傳播方式相結合,激發年輕一代對本民族光榮曆史、優秀文化的敬意,對于培養國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拓展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二、文化類電視節目的發展

1.拓寬傳播路徑,順應時代潮流。在媒體融合傳播時代,電視媒體不再以單一的電視台播出作為唯一的傳播路徑。電視媒體和互聯網媒體相結合已經成為了電視媒體拓展影響力的必然路徑。互聯網新媒體迅速傳播、交互性強的特點與其自制内容質量不高的矛盾,為傳統電視台主流媒體的發展提供了機遇。電視節目通過多屏聯動,跨屏合作,依靠電視媒體輸出和新媒體迅速傳播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文化類電視節目以豐富的文化内容、節奏緊湊的形式體系,通過适應新媒體碎片化的特點,實現傳統電視媒體和新媒體的交互影響。如《我在故宮修文物》互聯網傳播使得該節目實現了傳播效益的最大化。電視傳播理念的革新,為文化類電視節目的發展帶來了機遇,突破了原有的文化類節目不受年輕人青睐的刻闆印象,實現了優秀傳統文化與年輕一代的有效對接。

2.節目不斷創新,突破局限。縱觀當前走紅的文化類電視節目特點,每一次的成功都是一次創新的成果。一檔優秀的文化類電視節目在選材方面,要做到新穎獨特。獨特的選材,既能達到傳承中華文化的目的,又能接通時代内容,反映時代精神,激發觀衆的民族文化自豪感。語言表現形式方面要做到年輕化、生活化,以诙諧幽默的語言,契合年輕一代的心理需求。節目形式上,要不斷創新,打破原有的訪談、演播室、競賽的模式局限,力避節目同質化,實現形式的創新和變革。節目定位方面,要做到精準有效,避免讓文化類節目成為少數人的節目,積極拓展文化類節目的影響力,幫助年輕一代樹立正确的文化觀念。

總之,豐富深刻的節目内涵、獨特創新節目形式、正确節目定位、融合傳播理念是文化類電視節目持續發展,增強影響力的關鍵。文化類電視節目制作者應該打破模仿跟風的陋習,呼應時代需求,大膽探索創新,制作出契合年輕一代心理特征的新文化類節目。

(作者單位:江西廣播電視台/責編:王軍強)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