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東北部、南美洲等熱帶地區,盛産一種奇特的水果,這種水果成熟後為橙黃色,果肉的色澤、質感和煮熟的雞蛋黃如出一轍,因此人們将它稱為“蛋黃果”。
通常情況下,人們所見的蛋黃果形狀有兩種:一種為卵圓形,橙色的果皮與獅子皮毛顔色相仿,加上果實的形狀酷似獅頭,因此有“獅頭果”的别稱;另一種為桃果形,這類蛋黃果的外形與桃子無異,因此又被叫做“桃榄”,由于蛋黃果口味極佳,富含多種價值,故有“仙桃”的美稱。
蛋黃果原産于古巴和北美洲,性喜溫暖潮濕的生長環境,對土壤的适應性極強,多生長在沙質土壤中。在中國海南、廣西、福建等省,由于地理條件較為相似,因此也有零星引植,上世紀30年代,這種水果逐漸進入中國人的視野。
移栽蛋黃果樹并不容易,幼苗從定植開始,就需要精心施肥、修剪、防蟲,否則會影響蛋黃果的品質和産量。3年後,成年植株能長到6~7米,樹冠呈半圓形或圓錐形,樹姿挺拔、優美,枝條老化後會呈現光滑的黃褐色,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因此人們喜歡将其用做庭院栽培。每年的4~5月,正值蛋黃果樹的花期,更令人賞心悅目:幾朵潔白的小花生長在葉柄底端,緊湊地聚攏在一起,一簇簇散布于枝桠間,傲然綻放,微風吹動下,小白花在綠葉之中若隐若現,煞是好看。
花期結束後,植株開始挂果,果期通常持續8個月左右。進入12月,果實從綠色變為橙黃色,蛋黃果就成熟了。剛采摘的蛋黃果生澀、略苦,需要密封起來,在陰涼幹燥處放置4~7天才可以食用。熟透的蛋黃果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味,果皮由硬變軟,且果皮極薄,食用時,隻需用刀對半一切,肥厚的果肉便呈現在眼前,果肉間通常含有1~2粒褐色的種子,取出種子後,可以直接用勺子挖取果肉吃。果肉中澱粉豐富,水分少,咬上一口,綿軟香甜,唇齒盈香,口感介于番薯和榴蓮之間。
除了直接食用,人們還喜歡将蛋黃果制作成各種食品,例如果醬、冰奶油、飲料和果酒。蛋黃果還具有美容、減肥的功效,其富含磷、鐵、鈣、維生素C、類胡蘿蔔素等營養物質,以及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經常食用,不僅可以美白養顔,還能增強飽腹感,減少其他食物的攝入量,從而達到降脂、瘦身的目的。
此外,蛋黃果還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可以改善人體的吸收功能,增強免疫力,清肺潤肺,活血強身,鎮靜止痛,是老弱婦孺的絕佳選擇。正因為蛋黃果的價值豐富多樣,因此其果樹被視為極富前景的種植品種。
蛋黃果全身是寶:果實自不待言,種子備受青睐——由于其質硬、光滑,人們喜歡将其加工成精美的小飾品。此外,其果樹木材優良,常被用來制作小型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