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考古學家在清理湖北省江陵縣望山1号墓時,發現該戰國墓葬早在秦漢時期就遭到盜墓賊的洗劫,但值得慶幸的是,盜墓賊隻偷取了錢财和銅器,因此,在所剩不多的遺存文物中,考古學家才得以發現那件精美絕倫的彩漆木雕小座屏。
座屏是古人用于主座後的屏障,多設在室内入口處,小型座屏則更具裝飾性,能創造出“隔而不斷”的空間效果,主人多借此來顯示自己的高貴地位和尊嚴。
自古以來,漆器便是中國的藝術瑰寶,中國漆器工藝出現于新石器時代,因此中國漆器不僅種類繁多,而且成品相當精美。彩漆木雕小座屏是楚國的木雕漆器,而漆器發展至戰國時期,其工藝水平已經相當高超,這件小座屏便是當時精湛漆器工藝的代表作,它不僅紋飾華美、色澤古樸豔麗,而且制作精細,堪稱藝術珍寶。
彩漆木雕小座屏以木質為材料,分為座底、座屏上下兩部分,長51.8厘米,上寬3厘米,下寬12厘米,通高15厘米。底座浮雕26條相互盤繞的大蟒,兩隻即将被大蟒吞食的青蛙。在長方形外框的小型座屏上,透雕和浮雕着共51隻動物,其中大蟒20條,小蛇17條,鹿、鳳、鷹各4隻,蛙兩隻。雕屏内以鸷鳥搏蛇為中心,以此展開兩組互為對稱的連續性圖案,分别呈現出鷹搏蛇、蛇吞蛙、鳳舞、鹿躍等一系列動态圖案,将動物的生命形态刻畫得栩栩如生。
除了卓越的雕工技藝,充滿想象力的色彩運用也令人贊歎不已。座屏通體采用黑漆,外框除頂部外,其餘部分用朱紅、灰綠、金黃、銀色填充鳳鳥的羽毛、鹿的斑點和蟒蛇的鱗片等細微部分,色澤古樸、典雅,在寫實的基礎上增添了理想化的色彩。
随着該墓發掘工作的推進,考古人員又陸續出土了39件文物,但由于墓地被盜嚴重,其中沒有能夠證明墓主身份的關鍵文物,因此彩漆木雕小座屏的主人究竟是誰,至今不得而知。
不過,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江陵縣雖然已經發掘出了2800多座楚墓,但墓葬規格如此巨大的十分罕見,因此專家推測,墓主可能是望山一帶身份顯赫的貴族,官位級别高至大将軍或大司馬。如果說墓主的地位如此高貴,那麼,在這座墓中發現如此精美的彩漆木雕小座屏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件戰國彩漆木雕小座屏,不僅是我國古代木雕和漆工藝術的卓越代表,同時也為學者研究當時的楚國提供了珍貴史料。2002年,中國将其列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之一,2013年,國家文物局将其列入湖北籍一級文物,現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館,為該館的五件珍寶之一。
彩漆木雕小座屏的中心圖案為鸷鳥搏蛇——兩隻鸷鳥各銜長蛇一條,兩條蛇在利爪下竭力掙紮,身體翻滾扭曲,盤成對稱的花結,是座屏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