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庹姓

庹姓

時間:2024-10-30 02:29:53

圖為中國著名旅遊城市張家界(即原來的大庸),位于湖南西北部,澧水河的中上遊,其風景迤逦,現為庹姓人士的主要聚居地,據說其先祖在北宋時遷居至此。在五花八門的姓氏中,庹(tuǒ)姓是一個比較稀有的姓氏。古籍文獻中,關于庹姓的記載很少。清代作家和學者吳玉麟在《素材随筆》中說:“湖南有塔姓、剪姓、绛姓、庹姓者,皆少見。”《百家姓》中更無庹姓的記載。

關于庹姓的起源,多年來一直衆說紛纭。其中較為廣泛的說法有兩種,第一種說法是,庹姓由度姓改姓而來。據《風俗通》載:“今蜀有度氏,字或者作庹。”《姓氏考略》中也有記載:“蜀中多庹姓,亦為度姓所改。”在今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的庹姓老人中,也傳說庹姓原為度姓,為了避難而改為庹姓。

第二種說法是庹姓源于田姓。關于這一說法,在湖南省張家界有一個傳說:相傳田氏的祖上田和,曾經是齊國的宰相,北宋神宗時期,其後人遷居到大庸(今湖南省張家界)。明朝初年,居住在大庸的田氏族人田虎蓄意謀反,沒想到事情敗露,遭到朝廷緝拿,而且還要被誅滅九族。田虎經過7年兵戎抗争,最終因為兵微将寡、彈盡糧絕,被殺害于大庸仙人溪芭茅山。

田虎的兒子田宗朝、田宗官得知父親遇難,便喬裝成放木排的人逃到澧水河躲避追兵。一天,兄弟二人正在河裡放木排,朝廷搜捕田姓的官兵來到岸邊。追兵大聲問他們姓什麼,田宗朝在木排上正拖着一根木料,便對弟弟說:“不管他們,我們隻管拖。”岸上的追兵因水聲大而未聽清,誤聽為姓拖,就應道:“你們是姓拖?那麼你們姓拖的拖字怎麼寫?”田宗朝看了看木排上的其他人,見他們頭戴鬥笠,背披蓑衣,赤着腳,于是心中一亮,大聲回答道:“廣字頭,廿為腰,尺字腳,就這麼寫!”岸上的追兵見他鎮定自若,回答麻利,便信了他的話,田宗朝兄弟二人就此躲過一劫。從此便改田姓為庹姓,成了大庸庹姓人的始祖,其後人順着澧水,在大庸、桑植、慈利、澧縣、安鄉一帶繁衍,後散居到了中國各地。

盡管庹姓的源流至今尚無定論,但曆史上不乏庹姓的能人才子。如慈州(今慈利)人庹五常,為明萬曆年間武官;大庸人庹自谟,為有名拳師;庹悲亞為“土家族文化名人”、愛國詩人,曾加入南社、虞社并與柳亞子、郭沫若先生有詩詞交往,在永定創辦了“天門詩社”,并發行“天門詩刊”。

庹姓雖然是稀有姓氏,但現已廣泛分布于四川、重慶、湖南、湖北、雲南、江西、貴州、河南、陝西、台灣等省市,其餘各省也有庹姓人散居。其中湖南澧水流域的庹姓人最多,達1.6萬餘人。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