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顯蝽屬昆蟲綱半翅目蝽科,成長一般要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沒有蛹期,屬于不完全變态發育。紅顯蝽的卵期一般為6~12天,整個若蟲期約為50~60天,在若蟲期内,紅顯蝽将面臨5次異常痛苦的蛻皮過程。初次破卵而出的若蟲,還會停留在卵殼附近,靠卵期提供的營養物質維持生命,直至完成第一次蛻皮;第二次蛻皮後,紅顯蝽出現翅芽;在第五次“涅槃重生”後,紅顯蝽由原來不足2毫米的若蟲,長大成為體長約27毫米的成蟲,背上的“人臉”圖案也在這時完全顯露出來。
紅顯蝽成蟲的腹背處有小盾片,呈三角形,基部隆起,向尾部逐漸縮狹,構成了“人臉”中碩大的鼻子。其前翅一半為革質,一半為膜質,革質翅上長有一對黑色大橫斑,看起來就像一對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事實上,紅顯蝽的這對大橫斑發揮着“眼斑”的作用——用斑點冒充猛禽的眼睛,吓退捕食者,而斑點越像眼睛,保護作用也越大。其膜質部分為茶褐色,翅面上有縱橫交錯的翅脈,位于紅顯蝽尾部,為紅顯蝽的“人臉”造型完美地搭配了一頭“秀發”。
紅顯蝽的顔色豔麗,一般呈紅色、橘色或黃色等,一方面,亮麗的色彩可以對外界起到警示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紅顯蝽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印度等熱帶地區,鮮亮的顔色可以保護自身免受紫外線的傷害。
在自我保護方面,紅顯蝽有自己的損招,所以“臭名遠揚”:它具有發達的臭腺,能分泌出臭液,進入空氣後揮發成臭氣,它們一旦受到驚吓或感覺自身受到了威脅,就會立即散發出令人惡心的臭味進行自衛,并趁機逃生。
盡管紅顯蝽因酷似人臉的長相,深受昆蟲愛好者喜愛,但不能忽視它的危害性。紅顯蝽為植食性昆蟲,有刺吸式口器,狀如一根注射用的空心針頭,從頭的前端伸出,休息時,紅顯蝽将口器收到腹部下面保護起來;進食時,就把那針頭般的口器直插入植物幼枝、嫩莖、嫩葉及果實中進行吸食,常造成植物生長滞緩、枝葉枯死、花果脫落。2013年,在印度卡納塔克邦,人們發現在一棵腰果樹上聚集了近300隻紅顯蝽,它們用探針似的口器刺破腰果,吸食汁液,而流出的汁液又讓這些果樹遭到果蠅及微生物的侵襲,緻使腰果大量減産,給當地的腰果産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