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發現瑪嘉溝 川西北最不為人知的秘境

發現瑪嘉溝 川西北最不為人知的秘境

時間:2024-10-30 02:15:50

夢筆山山峰逶迤、連綿,有大片的原始森林、高山草地,山北坡的參天大樹郁郁蔥蔥,山南坡地勢平緩,奇花綠草繁多,讓人流連忘返。

漫步瑪嘉溝,長長的木棧道深入叢林,沿着棧道一路前行,身邊色彩不斷變換,仿佛進入了世外桃源,讓人頓生恍若隔世之感。

小金縣最有名的要算馬爾鍋莊,它汲取了嘉絨鍋莊之精華,唱詞内容豐富,舞姿優美,節拍歡快有力,形式變化萬千,因此廣受歡迎。人們對川西北的印象,大都停留在四姑娘山、色達、畢棚溝等著名景點上,但其實,在那裡的群山峻嶺之中,還隐匿着一些别有天地且鮮為人知的美景。瑪嘉溝就是這樣一個秘境——即便在信息發達的當今,它依舊“養在深閨人未識”,除了令人震撼的自然景觀,當地的民風民俗也十分獨特,是嘉絨藏族的人文符号。

瑪嘉溝位于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兩河鄉大闆村境内,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溝口海拔3090米,溝尾海拔3900米,整個景區約100平方公裡,溝内聳立着多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雪線之下的廣大區域,奇花異草星星點點、姹紫嫣紅,瀑布、溪流、海子形态各異,鑲嵌其間,呈現出如夢似幻的美。

大美夢筆山紅軍翻越的第二座雪山

“瑪嘉”為藏音,意為“盛産牛奶的地方”,瑪嘉溝也由此得名。從成都出發,途經馬爾康縣抵達瑪嘉溝,是最為理想的路線。一方面是因為路況較好,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從馬爾康前往小金縣途中,可路過當年紅軍長征時翻越的第二座大雪山“夢筆山”海拔4114米的垭口。

夢筆山山峰逶迤、連綿,山頂終年積雪,氣候變化無常,往下則是大片的原始森林、高山草地,山北坡的參天大樹郁郁蔥蔥,山南坡地勢平緩,奇花綠草繁多,讓人流連忘返。夢筆山垭口風光獨特,是觀賞雲海和日出的絕佳之地。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夢筆山見證過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一幕,始終在向人們講述着一個永不褪色的英雄故事:1935年6月,中央紅軍在翻越夢筆山的時候,狂風突然席卷而來,大雪夾着冰雹劈頭蓋臉地砸下,讓行走在雪山上的紅軍戰士猝不及防,許多戰士因此滑倒在雪山冰坡下,再也沒能站起來……

沿着夢筆山旁的納足溝逆行而上,可見零零散散的嘉絨民居、森林邊緣一塊塊不規則的田地、道路中間不懼車輛和行人的牲畜……它們與山間景物和諧相融,顯得甯靜而安詳。而後,繞着蛇形公路下山,就來到小金縣的轄區。位于小金縣兩河鄉的“兩河口會議”遺址,曾經是供奉“漢壽亭侯”關羽的關帝廟,1935年6月,黨中央在這裡召開了紅軍長征史上具有重要曆史意義的政治局擴大會議,為實現紅軍北上抗日、中國共産黨領導全國抗日運動的偉大戰略目标奠定了基礎。因而,這裡是你追尋紅軍足迹不可錯過的地方。(上圖)位于溝尾的月亮湖,海拔3900米,湖水藍得深邃,靜得怡然,它是雪山融化後在山間形成的積水地,沒有大海的寬廣深邃,卻似聖水滋養萬物生靈。色彩變幻之境“一天遊四季,四季皆不同”

遊覽兩河鄉境内的瑪嘉溝,常規路線是由頭道坪進入,而從兩河鄉到頭道坪為土路,通常需先乘坐拖拉機或者面包車抵達頭道坪,再徒步進入瑪嘉溝。在瑪嘉溝,行走在藍天白雲下,你隻需用腳步去丈量、用眼睛去發現、用心去感受自然之美。在瑪嘉溝,還有“一天遊四季,四季皆不同”的說法,這裡每一個季節都有着鮮明的特點。

春,是新一年的開端,此時的瑪嘉溝,山間積雪漸漸退去,冰封的湖面開始融化,原本在冬天因寒冷而冰封的溪流逐漸複蘇過來,響起潺潺的水聲……此時的瑪嘉溝,天地間開始生機勃勃。

盛夏的瑪嘉溝,平均氣溫23℃左右,溝内林木郁郁蔥蔥,置身其中,便覺心曠神怡,暑氣皆消。此時的瀑布、溪流如飛珠濺玉,漫山遍野的牛羊在菜地上自由覓食,穿梭于山際的放牧人正在尋找珍貴的冬蟲夏草……如此之景,甚是迷人。

漫步在深秋的瑪嘉溝,長長的木棧道深入叢林,沿着棧道一路前行,仿佛進入了世外桃源,讓人頓生恍若隔世之感:林間的鳥兒飛來飛去,叽叽喳喳地叫個不停;高大茂密的枝葉間漏下絲絲縷縷的陽光,把林地變得斑駁;澄清的湖水倒映出蔚藍的天、潔白的雲、缤紛的彩林,宛若一面巨大的鏡子,已然分不清哪裡是天、哪裡是地;遠方的針葉林泛着金黃的色澤,與雪山、海子的色彩交相輝映,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顯得更加斑斓。在這裡,秋天是一個流淌在詩歌韻律裡的季節,純淨而湛藍的天空、涓涓不息的流水、五顔六色的湖泊、覆蓋着金色的山巒,處處散發出自然的氣息。

一夜西風過後,整個瑪嘉溝已然白茫茫一片,起伏的山巒、高低錯落的林木,以及坐落在湖邊的牧屋,落滿了皚皚的雪,雪中的景物令人沉醉,畫面似乎在這一刻也定格了。行走在棧道上,腳下咯吱作響,你會禁不住停下腳步,生怕驚擾了這如詩如畫寂靜的仙境。

(左右頁圖)清澈透亮的湖水中倒映着湛藍的天、潔白的雲、巍峨的雪山,山腰上針葉林的顔色在陽光的照耀下變得愈發飽和,美得令人心醉。

瑪嘉溝四季變換的景象,帶給人們不同的視覺享受。因此,這裡成了攝影師的天堂,同時也備受登山愛好者的青睐。在瑪嘉溝,美景自然令人如癡如醉,還有一個傳說也讓人着迷:很多年前,王母娘娘在位于瑪嘉溝内的巴紮溝裡種了七朵蓮花,以防被别有用心之人采摘,于是派了一位将軍來日夜守護。後來,一個喇嘛來到這裡,終日不肯離去。直到有一天,這個将軍離開此地,前往河南霸王山與另一位将軍叙舊,喇嘛乘機偷了蓮花,将軍回來後發現蓮花被喇嘛采摘,一怒之下與喇嘛鬥法,結果把臨近巴紮溝的犀牛海毀了,造成洪水泛濫,海子中的神魚也因此被沖走……

這個傳說給瑪嘉溝增添了些許神秘色彩,不管傳說從何而來,人們始終津津樂道。

當地民居、婚俗和歌舞嘉絨藏族的特色民俗

小金縣是嘉絨藏族的主要居住地之一,當地民居多建在背風向陽的地帶,且較為集中,一般十戶以上就組成一個寨子。這些民居構築精巧,房頂四個牆角都有寶塔般聳立的三角形凸起物,上面插有經幡,用來祈禱吉祥。民居多為三層,每層的房間逐漸遞減。第一層房間主要是儲藏室和地窖,中間一層有鍋莊、堂屋等,最上面一層則有經堂,裡面請滿了菩薩和經書。民居的門窗小巧玲珑,做工别緻,畫滿精美的傳統藏式圖案。中間一層的鍋莊既是客廳,又是廚房,空間較大,中間有4根柱子支撐房頂,柱子之間有大火塘,上面放有一個鐵三角、一口鍋,這便是主要廚具。

而小金縣的一大特色民俗活動,便是當地的嘉絨藏族婚禮。婚禮多為三天,第一天是“請支客”(“支客”即為“迎賓”),第二天是“正酒”,第三天是“謝支客”。

在瑪嘉溝,溪流、海子鑲嵌其間,天空變幻莫測,因此這裡被稱為“攝影師的天堂”。

“請支客”這天一早,親戚們都要聚集在附近轉經、燒香、祭拜神靈,而新郎和新娘則要帶上酥油、茶食到祖墳前祭拜,敬請先祖分享這份快樂。此外,“簪花挂紅”也必須在當天完成,所有的支客會一一

托着紅緞,用嘉絨藏語高聲頌祝新人,每個賓客說完就會吼一聲“升炮”,随即外面傳來一陣禮炮聲,待到所有人的祝福都寄托在紅緞上時,就輪到新郎“挂紅”——新郎身着獺皮鑲邊的嘉絨藏服,腰挂鍍

金藏刀,配戴珊瑚和銀子做的藏式項鍊,披上吉祥紅緞,這将保佑新人婚姻幸福美滿。

第二天的“正酒”最熱鬧、最忙碌。村裡的老藝人要用石灰粉畫吉祥迎賓道,新郎家會在吉祥迎賓道口放一桶幹淨水,桶上放一根柏樹枝,當送親隊伍到了門口,新娘的舅舅就會站在桶前,手拿柏樹枝澆水向周圍灑三下,為送親的賓客洗塵。然後,新娘會在陪娘和送親隊伍的陪同下進入屋内,男賓坐左邊,女賓坐右邊,大家面前都擺放着青稞酒、酥油茶。雖然正酒意味着新郎和新娘正式結婚,但他們卻不能進入洞房,晚上還得各睡一間屋子——進入洞房必須在此後的3個月到兩年中另擇吉日,新娘家派兩個陪伴者把新娘送到新郎家,再舉行一個較為簡單的儀式後,便可入洞房。

婚禮最後一天是“謝支客”。新郎的家人會把所有四方桌搬出大門,向着太陽升起的地方,擺出一條長龍,親戚朋友和鄰居紛紛把自己帶來的茶食、青稞酒、白酒放在桌子上,共同答謝前來送親的賓客。新郎一方的親朋好友紛紛向送親者敬酒,表示感謝。

“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這是形容藏族兒女能歌善舞,熱情奔放的最好寫照。犁地有犁地歌,打糧食有打糧歌,放羊有放羊山歌……就連打酥油茶也唱歌。歌詞或表達愛情,或祈禱吉祥,或歌頌祖國……

說到嘉絨舞蹈,不得不提到嘉絨鍋莊,嘉絨鍋莊又稱“四土鍋莊”,分大鍋莊和小鍋莊。大鍋莊和小鍋莊都有領舞者,大鍋莊通常由寨子的長者或舞蹈經驗豐富的人領舞,手持串鈴,随着鈴铛和歌聲響起,大家開始跳舞;小鍋莊則有男女兩個領舞者,他們各拿一條毛巾,随着歌聲響起和毛巾的甩動,大家翩翩起舞。

小金縣最有名的要算馬爾鍋莊,它汲取了嘉絨鍋莊之精華,唱詞内容豐富,舞姿優美,節拍歡快有力,形式變化萬千,因此廣受歡迎。大凡有收割、蓋房、辦喜事或是朝山,村裡的男女老少都會穿上節日的盛裝,聚集在一起跳鍋莊,當地人就會根據場地的大小,由幾人、十幾人、幾十人乃至數百人圍在一起,中間放上一壇咂酒,圍着篝火一起跳舞,常常一跳就是幾天幾夜。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