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菜中的辣有很多講究,分為酸辣、油辣、脆辣、苦辣等,且辣椒形式多樣,白辣椒、芝麻辣椒、油淋辣椒、豆豉辣椒……随便列舉就是一桌辣椒宴。
除了辣味菜,臘味菜也是長沙美食的一大特色,梁實秋曾說:“湖南臘肉,天下第一。”就連不愛吃臘肉的汪曾祺也對長沙臘肉贊賞有加。
有人說,臭豆腐的臭和女人的嬌,是長沙成功男人擁有的兩大極緻标準。食物本以香為美,在長沙臭也可為美。
大約6億年前,今天的長沙還是一片蒼茫的大海,後來,海水退去,裸露出大片陸地……獨特的地理環境使長沙終年潮濕、溫潤,漢代太傅賈誼說:“長沙為卑濕之地,不利于長壽。”于是,有祛寒除濕功效的辣椒,開始在這片土地上蓬勃生長,并慢慢在長沙菜裡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長沙人嗜辣,已經達到“無辣不成宴、無辣不成菜、無辣則無味”的程度。湘菜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一個字:辣。辣是湘菜的靈魂,“無辣不成湘”成為湘人的飲食個性。
長沙近現代名人輩出,都和辣椒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湘軍大帥曾國藩嗜辣成性,辣椒支撐着他和湘軍打下了太平天國的都城;共和國領袖毛澤東嗜辣一生,有句著名的口頭禅是:“不吃辣椒不革命!”
平凡的辣椒在偉人眼裡,已經成為勇敢、堅強、剛毅的代名詞。辣椒在長沙辣出了曆史、辣出了精神、辣出了偉人……
長沙人辣不怕千姿百态辣椒宴
民間流傳着一句民諺:“成都人不怕辣,長沙人辣不怕。”在長沙,男女老少普遍嗜辣,一日三餐中必然少不了辣椒。因此有人誇張地說:從長沙的居民區走過,炒菜時從抽油煙機排出的油煙,都帶有濃重的辣椒味。
辣椒作為舶來品,在湖南這塊土地上得到了特别的禮遇,它迅速生根、開花、結果、繁衍擴張,使這裡成為它的“第二故鄉”。與此同時,由于辣椒的到來,推翻了太傅賈誼“長沙為卑濕之地,不利于長壽”的說法。長沙溫差大、濕度高,除濕祛寒的辣椒得以一展身手,因而人們還把“辣椒”當藥吃,“夏吃辣椒袪風濕,冬吃辣椒驅風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夏天吃“子姜剁辣椒”,鮮辣爽口、開胃消食;冬天喝“辣椒肉片湯”,香辣帶勁、喝完大汗淋漓!流傳于全國大街小巷的歌謠《辣妹子》,唱的是湘妹子漂亮、皮膚好,這與吃辣椒是分不開的。
在長沙,幾乎所有的菜都離不開辣椒這一主角,辣椒炒肉、剁椒魚頭、辣椒炒香幹、辣椒爆炒腰花等等,就連炒白菜也忘不了放上一把辣椒!
剁椒魚頭是長沙的傳統名菜。相傳,這道菜是清朝文人黃宗憲在躲避文字獄的途中發掘的農家美味。剁椒魚頭常選用鲢魚頭為主料,将鮮紅的剁椒覆蓋在白嫩的魚頭之上,蒸制時,既完整地保留了魚頭的鮮香,又将剁椒的辣味兒滲入到魚肉中,看上去豔麗美觀、撩人食欲,吃起來更是細嫩鮮香,屬于上乘美味。要品嘗地道的剁椒魚頭,長沙天心閣對面的“九龍魚頭王”是一個不錯的去處。
在魚頭佳肴中,除了剁椒魚頭,醬椒魚頭、黃椒魚頭也是鼎鼎有名的美味,制作時都需要用到一種獨特的輔料——壇子菜,壇子菜經過純天然發酵,産生出美妙的酸味,因此成就了一道道名菜。
不過,長沙人絕不會把辣椒當成普通蔬菜來對待,而是将它以各種形式進行烹制。長沙人吃辣椒花樣繁多,除了烹調時将其用作佐料之外,還常常單吃,如蒸辣椒、剁辣椒、燒辣椒、泡辣椒、白辣椒、芝麻辣椒、油淋辣椒、辣椒醬……有用辣椒拌豆豉、香椿的,還有幹炸辣椒,随便一列就是一桌豐盛的辣椒宴。
湘菜中的辣味不單一,有很多講究,分為酸辣、麻辣、油辣、香辣、脆辣、鮮辣、苦辣等等。千姿百态的辣味初嘗之下,口腔舌尖盡是辛辣味,細細品嘗後,方覺回味無窮。辣味中的名人辣椒背後的文化
滿清入關那年,辣椒這種神秘的植物傳入中國大地。神奇的是,辣椒在全國各地都有種植,人們也不同程度地食用它,然而偏偏在三湘大地上種出來的辣椒,既可以作用于人,也可以作用于事。
被譽為“三百年來中國美術史上藝術巅峰”的齊白石,下筆鮮明熱烈、縱橫豪氣、老辣極緻。人們研究齊白石獨特藝術風格形成的原因,總說不到正點上,後來人們從他的飲食方面研究,一研究吓了一大跳,原來他餐餐要吃辣椒,“辣椒炒肉”則是他的最愛。原來是幾十年深厚的辣椒根底,成就了他如此潑辣、火辣、老辣的藝術風格!
“辣椒炒肉”不僅是齊白石的最愛,還是最能寄托長沙人鄉愁的菜肴,如今已風行全國。很多長沙名菜都是因為辣椒炒肉而誕生,好比湘菜館必備招牌菜小炒肉和肉炒肉。
要炒制一道完美的辣椒炒肉,有很多不成文的講究。辣椒多選擇青椒,皮薄稍皺、肉厚飽滿的最佳。青椒要用滾刀切,選擇帶有一定油脂的五花肉,為避免肉皮影響口感,因此要去掉肉皮。将肥肉煸炒出油脂,起鍋前放入辣椒,辣椒充分吸收了豬油的香味,口感也不會過于軟爛,這才是地道的辣椒炒肉。
外地人來長沙,想體驗一把地道的長沙菜,不可不嘗辣椒炒肉,而本地的餐飲名店“彭廚”尤其值得一去,店主彭大炮廚師出身,在長沙餐飲界享有頗高聲譽,他做出的湘菜不僅味道正宗,而且價格實惠親民。
在長沙,做得最有文化味的調味菜是辣椒醬。長沙人出差,特别是出國,習慣性地帶着辣椒走,沒有辣椒吃不成飯。在外地旅遊,辣椒醬背着不離身,這樣一路走才踏實,生怕将辣椒醬落在了賓館,吃飯不香。長沙人如果幾天不吃辣椒,就像是大病了一場。長沙是一個染缸,來長沙的客人,看到滿桌紅豔豔、帶辣椒的湘菜,直咽口水,即使懼辣,也躍躍欲試!
(左右頁圖)剁椒魚頭是長沙的傳統大菜,無論是宴請賓客,或親友
臘味一絕不放醬油的毛氏紅燒肉
除了辣味菜,臘味菜也是長沙美食的一大特色,梁實秋曾肯定地說:“湖南臘肉,天下第一。”沈從文也極其喜愛這種食物,就連不怎麼歡喜臘肉的汪曾祺也說:“有一次在長沙一家大飯店吃了一回蒸臘肉,這盤臘肉真叫好。”
由于長沙氣候溫暖潮濕,新鮮的肉類食品無法長久儲存,因此早在漢代,長沙的先民就開始熏制臘肉,把肉挂在房梁上,下面點燃一堆幹枝葉,用微溫煙熏,久而久之,便把一股特殊的香氣熏到肉中。如此做成的臘味,入口噴香,是臘味中的極品。千百年來,智慧的人們已經将臘肉做成五花八門的佳肴,其中“臘味合蒸”已經成為經典。
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劉七的飯店老闆,為了躲避财主追債,流落他鄉成為乞丐。時近年關,他沿路乞讨來到一座省城,看天色已晚,便栖身在路旁一個大戶人家的屋檐下,将人們給他的臘肉、臘魚等一并放入蒸缽内,開始燒火蒸制,香味也随之四處飄散。
這戶人家正在宴客,賓客們聞到這股撩人的香氣,争相詢問主人這是什麼美味,主人莫名其妙,隻得派人四下尋找,最後發現這股濃香竟來自宅院外乞丐的蒸缽内。主人用多出幾倍的食物交換到劉七蒸缽中的臘味,不多時就被賓客們争搶一空。一位客人當即将劉七聘請回自己的飯莊,而劉七制作的這道“臘味合蒸”,也使飯莊的生意空前興隆。
臘味合蒸,菜名樸實無華,制作也并不繁瑣,将臘肉、臘雞、臘魚切成薄片入缽,加入雞湯和調料,置于火上清蒸即可。揭開籠蓋,濃郁的臘香味伴随着升騰而起的白霧迎面撲來,美妙非常,蒸熟的臘肉色澤紅亮,泛着油光的肉片帶着醇厚的汁水,晶瑩閃動,吃起來鹹香适口、柔韌不膩。
長沙還有一道家喻戶曉的名菜:毛氏紅燒肉。這道菜又叫毛家紅燒肉,因備受毛主席喜愛而得名。毛氏紅燒肉與普通的紅燒肉有所不同,配料除了選取常規的八角、桂皮、生姜外,還要加入湖南特有的豆豉和朝天椒,味道奇香。
此外,毛氏紅燒肉還有一個與衆不同之處,那就是在制作中不加醬油,而是用糖色代替醬油進行着色,當糖色變為褐色,即可下入五花肉和配料,燒出來的糖色鮮紅潤澤、明豔動人。成品毛氏紅燒肉紅彤彤、亮澄澄,夾一塊咬下去,能吃出三層口感:瘦肉的精悍,肥肉的軟糯和表皮的包容,滋味妙不可言。
火宮殿:小吃集中營臭豆腐、糖油粑粑、鱗皮豆腐……
長沙小吃名揚天下,最著名的莫過于火宮殿的湘味小吃。火宮殿彙集了三湘大地的特色小吃,制作精細、口味各異,種類繁多得令人眼花缭亂。
明萬曆年間,古老的長沙城西南方有一條名叫“坡子街”的小街,街上有一座遠近聞名的火神廟,香火旺盛,因此這裡天天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到了清道光年間,坡子街新建了火宮殿,天南地北的商人在此擺攤,火廟文化和飲食文化氛圍分外濃郁。在這裡,人們幾乎可以吃到所有經典的長沙小吃,因此享譽三湘。
古時,人們在火宮殿一邊吃着小吃,一邊觀看戲台上一場接一場的戲曲,從上午到深夜,鑼鼓聲、湘劇高腔、花鼓唱腔、掌聲不絕于耳,彙成一曲動人的火廟文化交響樂,也形成一道獨特的民俗景觀。
1958年4月初,火宮殿來了一位神秘的客人,他一走進火宮殿,人們都激動得歡呼雀躍:“毛主席來火宮殿了!”毛主席在火宮殿點了兩個菜,一個是臭豆腐,另一個是東安仔雞。東安仔雞是上了國宴的佳肴,毛主席用筷子夾一塊嘗了嘗,連聲說:“好呷(音qia,長沙方言,意為“吃”)!好呷!”并招呼大家:“來,一起呷!”。
端上外焦内嫩的臭豆腐,毛主席邊吃邊說:“火宮殿的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長沙臭豆腐舉世聞名,全國的大小城市,街頭巷尾總少不了賣長沙臭豆腐的攤位,有時,整條街道上都彌漫着難以言說的怪味。不過,它雖然看起來黑乎乎、聞起來臭熏熏,吃起來卻美滋滋、熱辣辣、香噴噴。
将臭豆腐炸到焦脆,夾破表皮,讓辣椒調味汁充分滲透進内裡,綿軟鮮嫩之中滿口香辣,外地人吃得滿頭大汗,吐着舌頭說:“辣是辣,就是要吃這個味!”這種酣暢淋漓的自豪和成就感,遠遠超出了臭豆腐本身的價值所在。有人說,臭豆腐的臭和女人的嬌,是長沙成功男人擁有的兩大終極标準。食物本以香為美,在長沙臭也可為美!
一頓飯,毛主席吃得很高興。臨走時對火宮殿的工作人員說:“火宮殿的小吃、湘菜很著名,你們應該保持它的特點,火宮殿是廣大人民群衆喜愛來的地方,你們還要把它搞得更好!”
現在,火宮殿的小吃品種上千,聞名遐迩的除了臭豆腐,還有長沙發糕、白粒丸、雙燕馄饨、德園包子、糖油粑粑、王村米豆腐、姊妹團子、龍脂豬血、紫油姜、紫蘇梅子、鳳凰血腸粑、鱗皮豆腐……
鱗皮豆腐是用蠶豆粉做成的半透明膠狀體,冬天時,将其切成薄如蟬翼的片狀,配以煨炖的原湯,加入辣椒醬,爽口開胃;到了夏天,将鱗皮豆腐刮成粉絲狀,加入醬汁、芝麻油、辣椒粉,又成了盛夏解渴消暑的美味小吃。到火宮殿吃早茶、嘗小吃、品湘菜;東廂看戲聽曲、逛火神廟、可謂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