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探訪人間淨土犀牛寨 世界上最大的溶洞大廳和“搶床”婚俗

探訪人間淨土犀牛寨 世界上最大的溶洞大廳和“搶床”婚俗

時間:2024-10-30 01:59:17

這條盤山公路,是在懸崖峭壁上開鑿而成,盡管公路的長度不過十來公裡,但海拔卻從1500多米急劇下降到800多米。犀牛寨的地下溶洞群,高低差達到440米,垂直高度差達到385米,而洞底投影面積5萬多平方米的泉口洞雲梯大廳,則是世界上已探明的面積最大的溶洞大廳。在土家婚俗中,新郎新娘二人誰先坐在床之中央,将來就由誰當家作主。有的新娘為了争得家裡的地位和權力,往往不等拜堂完畢,便掙脫攙扶者的手,飛奔搶床……

穿過有如盆景般的天生橋,再繞過一彎又一彎的山路,犀牛寨便赫然映入眼簾。犀牛寨一派安甯和樂的景象,輕擁漫卷的雲霧仿佛一層面紗;而山間綠意滿眼,奔湧來襲,草木清香,充斥鼻裡,沁入心底。在渝東南重巒疊嶂的仙女山腹地,隐藏着一片不為人知的淨土:透亮的藍天白雲下,蒼翠的青山綠水間,雲霧缭繞、飄忽不定,吊腳樓飛檐翹角、依山而建,鑲嵌在村落與山林之間的,是一塊塊金黃或碧綠的農田。最讓人驚歎的是,無論從流水湍急的河谷到白雲缭繞的山巅,還是從萬木蔥茏的林邊到石壁陡峭的崖前,凡有泥土的地方,全都鑿石為田,面積千餘畝,落差數百米。舉目望去,群山溝壑間,層層疊疊,高低錯落,全都是一派美不勝收的田園風光。任何人來到這裡都會感歎:所謂世外桃源,也就不過如此。這就是犀牛寨,一個質樸、傳統的土家族村落。自古以來,當地村民一直保持着傳統的農耕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那阡陌縱橫的田間地頭、雞犬相聞的村居生活,一直是這個寨子多年來最普通的人間常态。盤繞在群山腰間的公路海拔從1500多米急劇下降到800米犀牛寨是一個隐蔽的山間村落,坐落在雲霧缥缈的仙女山南麓,背靠美麗的仙女湖,由于交通不便,過去幾乎與世隔絕,但也因此免于遭到外界侵擾,保持着最美的青山綠水和原生态的淳樸風俗。而著名的天生三橋、龍水峽地縫等景觀距離它隻有一箭之遙,或許是這些景觀的光芒太過耀眼,才使得古樸的犀牛寨默默無聞。從武隆城區出發,驅車進入仙女山,一路駛向犀牛寨,在進出寨子的必經之道上,橫跨着一座小天生橋:高150米,長50米,寬30米。過去,村民和客商進出犀牛寨,必須從橋上經過,善良的人們就在橋邊建造了一座天生廟,供奉菩薩,祈求庇護,保持對自然的虔敬之心。實際上,在當地百姓口耳相傳的故事中,“偏居世外”的犀牛寨深受上天垂愛,不僅長年風調雨順,還一次次躲過了兵災戰亂。在小天生橋邊,有一條幽靜的小道,沿小道下行,橋下流水潺潺,别有洞天,最為神奇的是,在小天生橋作為橋體的岩石中,竟然暗藏着一個寬敞的溶洞,洞穴面積不小,被當地人開玩笑說:可以容納20多張麻将桌。

離開小天生橋驅車前行,不久後,道路旁的岩壁上顯現出一片尚未完全開發的地質景觀——喀斯特石林。石林怪石嶙峋、形态各異,一根根矗立的石筍威武莊嚴,仿佛天兵列陣,又似兩軍對峙。車過石林,終于駛入最後的路段:天生公路。這條盤山公路,是在懸崖峭壁上開鑿而成,盡管公路的長度不過十來公裡,但海拔卻從1500多米急劇下降到800多米。公路依着山勢,如一條巨龍般盤繞在群山腰間,山路蜿蜒相連,層層而下,路的兩邊,一邊是壁立千仞,另一邊卻是空谷幽深。我們抵達的時候,正是雨後初霁雲翻霧繞之時,越野車穿行山間,仿佛置身仙境,而仙境的盡頭,便是遠離塵嚣的犀牛寨了。犀牛寨隐藏在峽谷之間,四面都是山。早晨七、八點鐘的時候,舉目望去,翠綠的叢林沉浸在薄薄的一層霧霭裡,而與霧霭相接的,是錯落有緻的吊腳樓上袅袅升起的炊煙。稍後,當陽光穿過雲霧,林間的鳥雀發出更加歡快的鳴叫,村民們就走出院落,扛上農具,沿着青石闆小路一直下到田間地頭,開始日複一日的鄉村勞作……村外,清澈見底的河水緩緩繞村而過,若恰逢落英缤紛的時節,河水中會流淌着美麗的山色和明媚的春光。

吊角樓是土家族地區的一種普遍建築,就其結構而言,各地區的吊角樓大同小異,它們最基本的特點是正屋建在實地上,廂房除一邊靠在實地和正房相連,其餘三邊皆懸空,靠柱子支撐,正屋和廂房的上面住人,廂房的下部有柱無壁,用來喂養牲畜、堆放雜物。

犀牛寨是名副其實的聚寶盆,它将天坑、石林、古樹、奇泉、峽谷、天生橋盡數收羅其中。人們在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時,不得不贊歎上蒼對犀牛寨的厚愛。穿過曆史煙雲的犀牛寨居然藏着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溶洞大廳上世紀60年代,紅衛兵在犀牛寨抄了一座大古墓,墓碑依稀可見“冉方”二字。據史學家推斷,這應該是犀牛寨冉姓氏族的先人。實際上,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犀牛寨是被叫做冉家溝的。早在先秦時期,犀牛寨就有人類居住,而到了元明兩代,由于漢族和少數民族的糾紛,以冉姓為主包括徐、侯、吳、陳等人家,依次遷徙到犀牛寨這個隐秘的世外桃源,開枝散葉。作為土家族大姓的冉姓,實際上是戰國時期巴人的後裔。而關于徐、侯兩姓,當地還流傳着兩句諺語:“徐侯二姓一家人,再生吃的臭野貓,死後埋的團團墳。”意思是指冷兵器年代,徐侯兩姓男女躲入空殼的大樹中,靠吃死野貓肉得以幸存,當他們老死之後,所埋的墳茔是園土堆形狀。人文曆史之外,犀牛寨的得名也比較有意思,和一個傳說有關:很久之前,龍王三太子為了給愛人一場完美的婚禮,四處尋找洞天福地作為新房,後來偶然尋到仙女山,發現後山有一座洞府精緻奢華,堪與龍宮媲美,于是找到洞府主人犀牛精講明事情原委。犀牛精被誠意感動,慷慨地贈予了洞府。三太子在此成親後,還在周圍另建地宮,與原來的洞穴一起形成了規模龐大的地下洞穴群。附近的百姓聽聞三太子在此安家,希望能受到龍族的庇護,便自發聚居在犀牛洞外,久而久之形成了村落,三太子為感念犀牛精讓出洞府的恩德,将洞府命名為“犀牛洞”,村落則命名為“犀牛寨”。和這個傳說相映襯的是:犀牛寨的地下溶洞群體系相當龐大,包括寨洞、犀牛洞、無底洞、泉口洞、黑漆洞5個洞穴,洞内怪石千姿百态,鐘乳石和石筍犬牙交錯,令人歎為觀止。英國、德國、美國等地質探險專家曾經深入溶洞,進行潛水考察,認為此地溶洞群的規模、氣勢在全球溶洞景觀中出類拔萃,堪稱“超級溶洞”。目前,探險隊已探明的洞穴長達130多公裡,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地下溶洞群中,高低差達到440米,垂直高度差達到385米,而洞底投影面積5萬多平方米的泉口洞雲梯大廳,則是世界上已探明的面積最大的溶洞大廳。由于犀牛寨溶洞群面積龐大,裡面的濕度、溫度幾乎不受外界天氣的影響,所以形成了獨特、穩定的氣候系統。洞裡有一條地下暗河悄然流過,不僅成為犀牛寨村民的主要水源,而且還孕育繁衍着數種瀕臨滅絕的珍稀魚類。

在犀牛寨,山水之美毋庸置疑,但最能打動人心的,卻是寨子裡的人:孩童開朗明亮的笑臉,少女清亮而略帶羞澀的眼神,老人家簡單而真摯的邀請……

在雕刻精湛、古樸的吊腳樓吃着土家風味,看新郎新娘“搶床”婚俗許多年以來,犀牛寨的村民一直延續着土家族的生活傳統,他們居住在吊腳樓裡,這種建築以木結構為主,取當地的石材、夯土、竹子等材料,由當地工匠用傳統手藝建造而成。按照土家族的傳統習俗,吊腳樓按照“左青龍、右白虎”的原則,在居中待客的堂屋之外,設置左右饒間(即兩側的廂房),作為居住、做飯之用。犀牛寨的吊腳樓大多配有繞樓而過的曲廊。在曲廊和四周欄杆上,最讓人驚歎的是當地手藝人石雕、石刻、木雕的精湛手藝。那些異常精美的圖案,或刻在飛檐上,或鑲在窗戶裡,内容豐富多彩,包括了飛禽走獸、花鳥蟲魚、歌舞競技、神話傳說等等,從這些圖案中,你能深刻體驗到當地居民的生活生産習俗和婚喪嫁娶的風俗。漫步在這個建在溶洞上的古老村落,一切都是那樣的原生态,一切都是那樣的古色古香,讓人感覺時光好像在這裡完全靜止了。而犀牛寨的鄉土美食更是讓人垂涎:純天然的蕨根粉、蕨菜、野生香菇、細鲢魚、野生天麻、天然蜂蜜、竹筍、臘豬蹄、老臘肉等等,都是綠色的原生态食材。其中大名鼎鼎的當地美食是土家蕨粑老臘肉:蕨粑是用蕨根做成的一種食品,山區山地多,盛産野生蕨菜,挖回後碾磨成粉,和水攪拌,濾水後将沉澱物(蕨澱粉)熬制成塊,即成蕨粑。犀牛寨的村民喜歡把蕨粑切成薄片,配上自養黑豬熏制成的臘肉一起下鍋爆炒,出鍋後香飄滿院。這道菜不僅色香味美,還因為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和氨基酸,具有食療作用。犀牛寨的原住民中,一直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土家族傳統婚俗。婚禮上:戴花禮、哭嫁、結發禮、叩首禮、“搶床”等等環節競相上演、妙趣橫生。其中,“搶床”最為吸人眼球:在土家的婚俗中,新郎新娘二人誰先坐在床中央,将來就由誰當家作主,因此,有的新娘為了争得家裡的地位和權力,往往不等拜堂完畢,便掙脫攙扶者的手,飛奔搶床,但新娘的“詭計”也不一定能夠得逞,因為新郎對當家權同樣“觊觎”已久,所以“搶床”的時候,新郎會讓親友阻礙新娘,如此一來,“搶床”便多以男方勝利而告終。不過,當家權到底花落誰手,大概隻有夫妻倆自己知道了。

在土家婚俗中,新娘會先在堂屋哭拜一番,辭别祖先,告别父母,然後坐轎或步行起程,此刻,唢呐、鑼鼓、鞭炮齊鳴,大旗大傘前行,迎親隊伍擡着嫁妝搶道走在新人前面,送親隊伍在後簇擁着新娘或花轎,一路吹吹打打,充滿喜慶氣氛。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