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李都
羚羊彩谷的入口梯子
羚羊峽谷是世界上著名的狹縫型峽谷,位于美國亞利桑納州北部,屬于北美印第安人原住民保護區,因峽谷裡常有野生羚羊出沒而得名。這裡的地質構造是著名的紅砂岩,谷内岩石被山洪沖刷得如夢幻世界,因此又叫羚羊彩谷。
羚羊峽谷在地形上分為兩個獨立的部分,即上羚羊峽谷與下羚羊峽谷。兩個峽谷分别代表了科羅拉多狹縫谷的經典地貌。上峽谷是地面上的砂岩被河水切割出來的一道裂縫,亦稱“裂紋”;下峽谷則以地縫的形式出現,稱作“螺旋”。兩條峽谷相距不到10公裡。
兩段峽谷總長約400多米,谷頂兩側的距離很窄,但由谷頂到谷底的垂直距離卻高達十數米。陽光照進幽深甯靜的谷中,通過不同深度的紅色岩層縫隙的折射射入洞内,光與影在這裡釋放魅力,造就了一個五彩缤紛的魔幻世界。
上羚羊峽谷的入口不很明顯,遠遠看去隻有一條很細的裂縫,進入峽谷後,某些地方還相當陰暗,沒有光線直射到峽谷,岩壁高聳約有20米,總長約150米。
下羚羊峽谷位于地面下,行走在荒漠中,絲毫見不到峽谷的影子,也沒有任何的标志,如果沒有導遊的帶領,很難找到峽谷的入口。到了谷口,需要爬樓梯才能深入到谷底。峽谷兩側的砂岩壁上呈現出各種曲線的三維組合,水平的波紋和縱向的波浪形曲面相交,凹凸有緻,曲徑通幽。
光線時刻在變化,一年四季,甚至每天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角度看到的色彩都不同。
上午11點時穿透羚羊谷的陽光有“上帝之光”的美譽,能拍攝出神奇的效果。從頭頂上射下來的光線,讓砂岩峽谷産生了變幻多端的色彩和飄逸流動的生命。在這夢境一樣的美景中,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成了攝影大師。尤其是當微風吹起的細沙在光束下變成了一團透明的輕紗,在四周忽明忽暗的紅色岩壁之間飄逸舞蹈時,恍若走入了仙境。
我提前1個月預約的旅遊團正好在11點鐘遊覽下羚羊峽谷。據說下羚羊峽谷每天隻接待100人,而且1年中約有9個月不開放。事先在售票處購買攝影許可門票,就可以攜帶三腳架,在峽谷内享受兩個半小時自由停留的時間。
羚羊彩谷入口羚羊峽谷是怎樣形成的?作為科羅拉多河的一條季節性支流———羚羊溪,是一條穿過上、下羚羊谷的季節性河流。它穿過峽谷後流入鮑威爾湖。高原暴雨導緻的山洪暴發,是地表切割最主要的力量。平時河道沒有水,一旦遇暴雨,山洪就會把這個狹窄的天堂變成一處急流奔騰的地獄。1997年夏季,一場僅下了15分鐘的暴雨,造成了11名遊客在下羚羊峽谷喪生。
1999年,在《美國地質學會通報》上的一篇文章中,根據水流動力學的機理和實驗對羚羊谷的波浪形谷壁成因進行了解釋。他們認為在水流作用在谷壁上産生的切應力、滲透力和扭結力的共同作用下,岩壁被擠壓或推隆,産生了壺洞、結節和水平方向的波浪形起伏。起伏的大小和形态與水流沖擊波的波長、幅度和頻率有關。
為什麼形成紅色的峽谷?構成羚羊峽谷的紅色岩石被稱為納瓦霍砂岩,形成于距今2億年前,這種岩石之所以顯示出鮮豔的紅色或橘紅色,是因為鐵元素以氧化物的形式同沙子一起沉澱下來,這些氧化物如赤鐵礦、褐鐵礦等就充當了紅色的染色劑。
岩壁上細膩的線條被稱為交錯層理,它反映着當時的沉積環境,那清晰的線條記錄了古老的沉積環境。這些沙土被封存和壓實,形成了堅硬的沉積岩,側面被水和風沖刷之後便暴露出細膩的層理。這些變幻莫測的原始狂野岩石紋路,讓人着迷,賞心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