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古爾邦節散記

古爾邦節散記

時間:2024-10-29 11:35:37

撰文/艾貝保·熱合攝影/楊政春

古爾邦節的假期,要是沒有外出計劃,吃的用的必須準備充分。以前我和妻子兩個人就夠了,後來就需要請人幫忙,至少兩個人,多則三五人,身兼數職,下廚、跑堂、洗涮和招待一條龍,即便這樣,一天下來也腰酸背疼,渾身乏力,然而我們樂此不疲,在迎來送往和祝福之中,度過一個祥和歡樂的古爾邦節。

(一)

古爾邦節是維吾爾族一個重要的節日,到了這一天,無論城市鄉村,不管男女老少,不分貧富貴賤,人人都要有新的起色,身上或多或少都要添一件新飾品,或者一套新衣服,或者一雙新皮鞋,或者一頂巴旦木花帽,或者一方勾邊手絹。兒時就聽母親說過:“哪怕頭戴一枚新發卡,也算是有了節日的喜慶色彩!”

早些年生活在農村,我們這些半大孩子調皮好動,爬上爬下,最費鞋子,往往看着鞋面還湊合,可鞋底早已破了洞,這時最怕去地裡拾麥穗,滿地都是麥茬,躲了右腳,躲不過左腳,紮得腳闆生疼,甚至流血。所以我們都巴望着節日能早早到來,尤其是古爾邦節,運氣好的話就可以有一雙新球鞋穿。

除新衣之外,還有解饞。當時農村窮,即便古爾邦節又稱“宰牲節”,也很少有人宰得起羊。能宰一隻雞,或者稱幾斤肉,就算是殷實之家,惹人羨慕。我們這些孩子打着拜節的旗号,東家串,西家逛,碰巧趕上誰家鍋裡炖肉,就磨蹭着故意拖延時間,直到主人家看着不忍心,給我們一人夾一塊肉,我們這才樂得屁颠屁颠轉向下一家。

那時候鄉政府所在地有一大一小兩個門市部,大的賣百貨,小的供應副食,本來貨架東西就不多,還要憑票供應,像白砂糖這樣的稀缺貨,沒有供應證有錢也難買到。一個伊拉克蜜棗,一個江米條,看着眼饞,吃的機會卻很少。拜節時能夠裝滿衣兜的,似乎隻有瓜子和爆米花。葵花籽顆粒飽滿,香氣襲人,一路走一路嗑,回到家時嘴是黑的,手也髒兮兮;一小缸米放進爆米花機去,“砰”的一聲爆出一大盆,像一朵朵微縮的小棉桃,上面白花花,下面黃燦燦,如果再添加一點糖精,味道甜絲絲的,成了我們的最愛。

記得當時連馓子都不多,像巴哈力之類民族糕點更是隻聽說過,沒有親口品嘗過。後來生活條件好轉,古爾邦節還沒到,女人們就開始忙活了,洗的洗,涮的涮,或者幹脆幾家人約好,相互幫忙撈馓子。先是一團一團和面,摻入油和雞蛋,随後兩三個人開始搓面,将面搓得長長的,盤繞成一把,仿佛扁圓形梳子,最後由撈馓子高手手持一雙長木釺,來回在油鍋中翻轉一陣,一把金黃色馓子就撈好了。

沒有馓子的古爾節,不算真正的古爾邦節。所以各家各戶都把撈馓子看得很重。如果自己和面和掌握火候的手藝不過硬,一定要請人幫忙,否則,做出的馓子不是不酥軟,就是顔色不好,影響觀瞻。從某種意義上說,馓子不僅僅是為了吃,也是為了觀賞的。一盤馓子,金色的螺旋,一圈一圈盤上去,層層都有氣泡,看着美觀,嘗着酥脆,對女主人本身就是一種鼓勵。

圍繞着餐桌中央醒目的一大盤馓子,四周還有若幹大大小小的碟子,或幹果,或甜點,或糖類,密密麻麻擺滿一桌。客人來了,先倒上熱茶,依次遞到每個人手上,接着邀請客人品味馓子,等幹果和糕點都一一嘗了一遍,一盤手抓肉,或者抓飯就端上來了。如果正好趕上農閑時節,鄉下古爾邦節會延續很長時間,親朋半個月以後見了面,還會互祝節日問候。

(二)

後來成家立業搬到城市,由家庭成員變為一家之主,再遇到逢年過節,所有迎來送往就要靠我和妻子了。一開始還覺得容易,即使客人來了,也是三三兩兩,有的甚至連水都顧不上喝一口就騰出時間出去拜節,或者走訪親戚,因而顯得很自在,也很悠閑。

随着年歲增長,孩子也一天天長大,生活的範圍也逐漸向外延伸、擴大,不是沖着我和妻子,就是沖着一雙兒女。有的拖兒帶女一家人,有的夫妻兩口子,來的都是客,好生招待了,客人滿意我們的心也就放下了。

接着就是同學和朋友。照例是一陣寒暄之後,一坐一個上午,還有的相約着幾個人結伴而來,吃不吃都是次要的。女的話題一般以老人孩子為主,男的則把注意力集中在事業上。當然不忘回憶過去,尤其是天真爛漫的小學生時代,說誰誰誰系不住褲腰帶,一跑操褲子就掉下來;還有誰誰誰是瞌睡包,課堂上清醒時候少,睡覺時候多,老師一批評,嘴一咧一咧就哭了。

再就是我們夫妻二人的同事了,過去的,現在的,平時忙忙碌碌,專心各自工作,然而到了節日就不一樣了。相互走動一下,交流交流,溝通溝通,你來我往,在和諧融洽的氛圍中,即便以前紅過臉、鬧過誤會,也會在一句“節日好”的祝福聲中握手言歡。

開始是在一個長方形茶幾上招待客人,沙發擺一圈,按照順序,事先準備好馓子、糕點、糖果、瓜子。等客人品嘗過後,撤了再上羊肉,我先削幾塊,遞到客人手上,随後把刀子交給一個有削肉經驗的人,把闊爾達克端上茶幾。一碗一碗的闊爾達克,不但有肉,還有土豆和黃蘿蔔,尤其是鮮美的湯汁,酒後喝了腸胃舒服,客人都贊不絕口。

發展到後來,茶幾已經不夠用,就添了一張圓桌,客人先在茶幾上嘗馓子、嗑瓜子、品水果,再到圓桌吃肉。有時因為客人太多,照應不周,我急得團團轉,于是再買回一張方桌,茶幾圓桌方桌一起上,一下子就提高了待客效率。

(三)

古爾邦節三天假,如果趕至雙休,連着就是五天。要是沒有外出計劃,吃的用的必須準備充分,第一日上墳和探望雙方老人,從第二日開始迎接客人。以前我和妻子兩個人就夠了,後來就需要請人幫忙,至少兩個人,多則三五人,身兼數職,下廚、跑堂、洗涮和招待一條龍,即便這樣,一天下來也腰酸背疼,渾身乏力,然而我們樂此不疲,在迎來送往和祝福之中,度過一個祥和歡樂的古爾邦節。

古爾邦節意為“獻祭”“獻牲”,故又名宰牲節,所宰之牲必須健壯俊美、完好無損。羊、牛和駱駝均可,隻要條件允許,大戶宰駝、中戶宰牛,小戶宰羊。因而古爾節前後三天,所到之處都能看到拉着牛羊甚至駱駝的車,人們手裡都拿着繩子,摸摸這個,瞅瞅那個,隻要看着大小合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繩子一拉,趕着牲畜就走了。

我和妻子有明确分工,她負責采買台布、糕點、粉塊和糖果;我負責去買菜和調料,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挑羊。最好是黑頭犄羊,遲了就隻能選羯羊,看看犄角是不是完整,耳朵有沒有破損,從頭到腳一摸沒毛病,成交。

到了古爾邦節早晨,我起床第一件事是炖羊肉。以前沒經驗,用小鍋,炖一鍋肉供不應求,後來就專門買了行軍鍋,一次炖一隻大羊都沒問題。妻子也不閑着,一鍋一鍋攪粉,盛在盤子裡等着凝固,随之将切好的牛肉、剁好的羊肋骨,一并放進另一隻小鍋紅燒。

等忙得差不多了,就開始有人敲門了,先品嘗我的清炖羊肉,大塊大塊的,少一點鹽,多一些皮芽子,味道好還降血脂。不一會兒,妻子做的特色美味粉湯就端上來了,鮮潤綿軟、清亮白淨,切成一塊塊菱形狀的粉塊,看着誘人,吃着滑溜。紫紅的牛肉,連骨的羊肉,一個香氣撲鼻,一個最能解饞,還有融彙了卷心菜、土豆、蘿蔔和蔥、姜、蒜的肉湯,上面飄着一層綠色香菜,讓客人胃口頓開。“嫂子,你的粉湯做得真是太好喝了,說實話,我們就是沖着你的粉湯來的呀!”臨行時,不少同事都這樣說。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