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吹奏千年的巴拉曼

吹奏千年的巴拉曼

時間:2024-10-29 11:31:36

撰文·攝影/陳輝

胡大拜爾地·買買提托合地,如今已是年過六旬的老人,從開始學吹巴拉曼,至今已過去整整半個世紀了。不知吹壞了多少個巴拉曼,也不知道做了多少個巴拉曼,他說:“巴拉曼是我們民族的寶貝,我還繼續要吹,還要做,隻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要把巴拉曼一直吹奏下去,讓巴拉曼一代代地傳下去。”

2015年10月13日,我有幸來到新疆策勒縣,聽說這裡有一位維吾爾族老人會制作和演奏“巴拉曼”。巴拉曼是一種已經列入新疆維吾爾

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吹奏樂器,它是維吾爾族民間樂隊中最富有特色的吹奏樂器。尤其在南疆和田地區的木卡姆伴奏中,巴拉曼已成為離不開的樂器。巴拉曼曆史悠久,有着豐富的民間文化内涵,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

我很好奇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樂器,于是,在朋友的帶領下,穿過一個個小巷,來到策勒縣固拉哈瑪鄉闊西艾格勒村的一個小院落,隻見一位留着山羊胡子維吾爾族老人———胡大拜爾地·買買提托合地,老人在院門前熱情地接待了我們,給我們端茶水,遞西瓜和馕。

胡大拜爾地·買買提托合地得知我的來意,話題很快就轉到了巴拉曼。老人的父親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農民,會彈奏各種樂器,如熱瓦甫、彈撥爾、都塔爾、艾捷克等弦樂,也會吹奏巴拉曼、乃依(笛子)等管樂,在當地是個有名的琴師。村裡舉行婚禮或是節日時,鄉親們都邀請他父親去演奏。在這種環境中,在父親的影響下,他對樂器也産生了濃厚的興趣。說到這裡,他興奮地拿來熱瓦普、唢呐,當即給我們演奏了《北京的金山上》《大海航行靠舵手》《敬愛的毛主席》等紅色歌曲。

胡大拜爾地·買買提托合地老人9歲開始跟父親學習巴拉曼和其他樂器,遺憾的是隻學了兩年,父親就去世了。于是他開始自學,在實踐中慢慢摸索,無論走到哪裡都帶着樂器,有空就練習,演奏技巧不斷提高。現在,父親遺留下來的樂器胡大拜爾地·買買提托合地全都學會了,村裡舉行麥西來甫活動都要請他參加,他也成了村裡有名的琴師。我們不禁為他這種自學精神所感動。

巴拉曼外形像六孔笛子,但在演奏方法、音質上都有獨到之處,這對研究我國少數民族管樂的曆史、音質和演奏方法等方面都有重要價值。老人告訴我們,蘆葦節長短不一,所以巴拉曼的長短也不一樣。每做完一個都要試吹一下,有時候一天做十幾個,但合格的沒幾個。

關于巴拉曼的起源,民間有着不同的傳說。據胡大拜爾地·買買提托合地講,古時候,蟲子把蘆葦咬了一個洞,經風一吹,發出好聽的聲音,後來就有人割下有洞的蘆葦,用嘴吹起來,也很好聽。管上端的蘆簧吹嘴是受孩子玩的柳笛的啟發而改進的,“巴拉”是維吾爾語“孩子”之意,巴拉曼意即“孩子的玩具”。另一種傳說是:從前有個牧人,随手折了一根蘆葦,當他揮動葦稈趕羊時,聽到了發出了嗚嗚的聲音,後來他拿一段蘆葦,并在葦稈上鑽了幾個小洞,用手指分别開閉洞眼,竟發出了高低不同的樂音,後經人們不斷改進,才成為今天的巴拉曼。

胡大拜爾地·買買提托合地如今已是年過六旬的老人,從開始學吹巴拉曼,至今已過去整整半個世紀了。不知吹壞了多少個巴拉曼,也不知道做了多少個巴拉曼,他說:“巴拉曼是我們民族的寶貝,我還繼續要吹,還要做,隻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要把巴拉曼一直吹奏下去,讓巴拉曼一代代地傳下去。”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