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半在清溪半在山:曆史地理學家陳橋驿

半在清溪半在山:曆史地理學家陳橋驿

時間:2024-10-29 10:07:12

·引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在地理課上有一本小冊子叫做《祖國的河流》,是解放後頗為流行的參考書。這本曾在四年内再版了九次的書是新中國建立後最暢銷的地理書,書的編者叫陳橋驿,這本《祖國的河流》是年僅20餘歲的陳橋驿基于《水經注》的研究而寫就。

[鳳凰衛視中文台《我們一起走過》]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在地理課上有一本小冊子叫做《祖國的河流》,是解放後頗為流行的參考書。這本曾在四年内再版了九次的書是新中國建立後最暢銷的地理書,書的編者叫陳橋驿。這本《祖國的河流》以及之前相繼出版的《淮河流域》、《黃河》都是陳橋驿基于《水經注》的研究而寫就,當時的陳橋驿僅有二十餘歲。

年少嘗試翻譯英文語法著作

陳橋驿,浙江紹興人,個頭不高,舉止斯文,頗為符合人們對于紹興才子的認知。對于家鄉,陳橋驿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将紹興作為研究基地發表了一系列論文,呼籲“還我青山,還我綠水”。1949年後,陳橋驿率先對橫貫甯紹平原的浙東運河進行研究,為其日後被列入中國大運河申遺打下了基礎。陳橋驿對于運河的關注源于對紹興鑒湖的研究以及對《水經注》的熱愛,他是首位運用現代科學的地理學觀點方法研究《水經注》的學者,曾經系統地研究和整理了《水經注》所記載的動植物地理、方言地理、自然災害和地名等,并提出了“地理大交流”的觀點,曆史地理學家侯仁之稱他為《水經注》研究開拓了新途徑。

徐建春(陳橋驿學生):我記得好像是楊向奎先生講的,說陳先生起家好像有兩個,一個是《水經注》,因為《水經注》是千古之奇書嘛;還一個是甯紹地區,也就是我們的浙江甯波和紹興地區,這兩個地方是他起家的地方。

陳橋驿如何結緣《水經注》要從他的幼年說起。陳橋驿出生于浙江紹興城内的一個狀元台門,祖父陳質夫是清末舉人。小學三年級時,祖父教他讀《大學》、《中庸》,一炷香内,他幾乎背得一字不漏。抗日戰争爆發後,陳橋驿考取紹興中學公費生,并随學校四處逃難。在不斷的轟炸中,陳橋驿唯一的願望就是讀書,考一所國内一流大學。

陳橋驿語錄:經過并不十分成熟的考慮,我開始做一件我畢生為學過程中至今仍不能自我判斷是耶非耶的事,或許是一件傻事,也或許是一件對我終生有用的事,這件事就是,我開始讀字典,把字典中的每一個字都背下來。

陳橋驿用削好的竹筷蘸着印泥,每背完一處便在旁邊加上紅點,背下了大部分《辭海》及《标準英漢詞典》。在紹興中學,陳橋驿不僅熟讀四書五經,還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陳橋驿(著名曆史地理學家):我當時很驕傲,你們這些人恐怕都還不會讀四書呢。但是我的祖父一再告誡我,要“謙受益,滿招損”。雖然我心裡是很驕傲,但是我沒有暴露。

自視甚高的陳橋驿決心要做一件“史無前例”的事情——開始翻譯英文語法著作《納氏文法》。寒假時,《納氏文法》已翻譯到一半,陳橋驿卻在書攤上發現此書十年前已被譯成中文。此事讓陳橋驿頗為惱怒,好像受到極大委屈,回家後就将譯稿和書全部扔到床下,并稱“今後不再碰一下此書”,要做出自己的東西。

1941年,紹興淪陷,陳橋驿因擔心家人安全回到家中,而進城需要一張能表明身份的良民證。

陳橋驿:我在一個茶館裡坐着,就托一個人到城裡我家把良民證拿出來,拿出來之後進城。良民證是站着的“和平軍”檢查的,我們叫“和平佬”。到了城門口,有一個日本人像木頭一樣站着,要向他恭恭敬敬地一鞠躬,最後才好進去,過的就是這樣的生活。

陳橋驿視此為奇恥大辱,“隻要什麼時候有書可讀,我一定馬上就走了”。然而學校課程因日軍入侵中斷,通往内地考大學的道路被日軍封鎖,陳橋驿不得不繼續待在紹興,還要面對日軍的搜查。在這樣的日子裡,陳橋驿無意中在家裡翻出任啟珊的《水經注異聞錄》,開始研究《水經注》。

陳橋驿先生(左)接受記者采訪參軍進入政工班遠征軍中做翻譯

1943年,陳橋驿為考大學,冒險越過金華日軍防線。在贛州考取國立中正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後,陳橋驿卻終止了大學課程。中正大學裡基本國文、基本英文、中國通史是公共必修課,陳橋驿在門口聽課,發覺老師所講的内容自己早在書中看過,他曾向一位同住的曹姓同學抱怨了自己的處境。

陳橋驿:我那個時候講了一句不應該的話,我說老曹啊,這個課,假使我來講,會比他講得好,我不隻講中國曆史是什麼,而且還講世界曆史。講這種曆史的人應該念過地質學、曆史學,講過海進、海退,這些他都不懂的。

不再上課後,陳橋驿長待在屋中繼續研究《水經注》。此時中國戰局每況愈下,粵漢線被打通,日軍轉向湘桂線。桂林不久後也陷落了,學校的課程不能引起陳橋驿的興趣,國家又危在旦夕,陳橋驿萌生了當兵的想法。陳橋驿在報名的小冊子上簽了名,但命運始終沒有給她一個走向戰場的機會。簽字後,陳橋驿在外面偶然遇到了小學同學魏光征。魏光征小學畢業後不久就進入了中央軍校,前來找老長官推薦自己進遠征軍當軍官。對于陳橋驿加入遠征軍的事情,魏光征并不贊同,稱當兵是為了當官,陳這樣的文學生并不明白。幾日後,魏光征又找到陳橋驿。

視頻片段:

魏光征:我連夜來就是為了你的事。

陳橋驿:我的事?

魏光征:你這樣一個“文學生”難道真的要下連隊當兵?雖然遠征軍牌頭硬,待遇好,可是你這樣的當兵終究受不了的。我可以想辦法在遠征軍裡為你謀一個政工人員的位置,營部、團部當個書記官也比下連隊當兵強。

陳橋驿:今日天色已晚,此事容我考慮一下,明天我再給你答複。

最終,陳橋驿決定與魏光征一同前往聯合參加遠征軍政工班考試,并考出了第一名的成績。進入政工班的有各個大學的畢業生、縣長和各省推薦而來的人員,中隊長在講話中說,他帶兵帶了幾十年,從來沒有帶過這樣一批了不起的人。進入遠征軍政工班後,陳橋驿曾聽到過蔣經國講話。

陳橋驿:政工人員系統是蔣經國領導的。蔣經國當時是國民黨國防部預備幹部局局長,他曾經來過,而且認真視察過。當時開一個座談會,二三十個人,我也參加了。蔣經國當時說,現在是百廢待舉,要花的錢太多了,這裡的錢少了一些,主要是沒有辦法。但是你們把大廚房頂腳上的蜘蛛網掃掃掉,這種不要花錢吧?說明他還是在意這個的。

政工班的訓練分為三個方面,術科、學科和活動。術科的教官都是軍校畢業,主要教授如何使用武器,一心想要上前線的陳橋驿格外重視此類訓練。

陳橋驿:全部用的是美式武器,美式的槍,美式的炮,教官都是在桂林由美國人直接訓練過來的。我請了一個姓張的排長教我盲目拆槍,一個重機槍裡面零件很多,盲目拆槍要花很大力量。

配合學科,政工班還常舉行一些座談會,前提是用英語。參會者多數一言不發,而陳橋驿卻能自如應付。很快,陳橋驿得到了後有蔣經國“謀士”之稱的王升的賞識。

陳橋驿:王升在政工人員訓練班裡聽到我的發言,發現我舉的各種例子都是古書裡的,他也讀過幾本古書,所以王升同我很親近。

當時王升的妻子也在政工班,陳橋驿與她都是浙江人,王升還專門介紹兩人認識。

陳橋驿:他對她講了,你們這個同鄉了不起,将來他退伍以後,因為這種兵是自己簽名的,他還要到外國上大學,還可能到外國去。

為期一個月的訓練後,在這一批了不起的人物中,隻有高中學曆的陳橋驿破格得到上尉軍階,他被任命為二零八師六二三團第一營機槍連訓導員。第一次集會後,陳橋驿被團長單獨留了下來。

陳橋驿:留下來,他叫我老弟,說老弟呀,你名義上是上尉連訓導員,實際上你是我們團的翻譯官。

令陳橋驿驚訝的是,團長王永樹竟然知道他的名字。就這樣,無意于從官的陳橋驿開始在軍中教授英語。後來陳橋驿也曾在報刊上發表文章,為許多人所熟知,又被人提及是狀元,英語極好,得到王永樹的欣賞。每有外國人前來時,陳橋驿幾乎都會被叫去翻譯英文,陳橋驿至今仍記得一個美國人所講述的事情。

陳橋驿:美國人打硫磺島,犧牲了六千人。他說,我們先是逐島進攻,後來發展到越島進攻了。我們是講人道的,要登這個島的時候,一定先警告他們,你們走掉,但他們不走。我們要把這個島差不多全部炸毀,上面沒有日軍了,我們才上去。有一次我們做了這個決定,但上去的時候看到有個日軍在岩石縫裡。我們認為他是被岩石夾住了,就派一個士兵去把他拉上來,還沒有抱住,“砰”一槍,我們這個士兵犧牲了。日本人與歐洲各國人不同,他當了兵就兩個字,一個是戰,一個是死。所以緬甸、印度你們遠征軍都要參加的,你們務必記牢,日本是這樣子的。對于日本人,不管是一個組還是一個人,都要全部消滅。你不消滅他,你講人道,他就殺你。

憑借着一口流利的英語,陳橋驿在遠征軍中一帆風順。後來,陳橋驿又被提為全師中唯一一位少校訓導員。王永樹曾對他人說,陳橋驿是團裡難得的訓導員,我們團就靠陳訓導員。

1945年8月,抗戰勝利,這批尚未踏出國門的青年遠征軍複員。陳橋驿先後在嘉興職業學校、新昌縣立中學做教師,并在幾年内積累了許多《水經注》的研究筆記,直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基于對《水經注》等書的研究,陳橋驿成果斐然,《淮河流域》、《黃河》、《祖國的河流》三部專著相繼出版。《祖國的河流》一書四年内九次再版,成為當時最暢銷的地理書。

陳橋驿:開始是我讀,我祖父在旁邊教導,就是随便讀讀的。後來我想,因為這個事情不牽涉到政治,不會被殺,所以我就一直搞《水經注》研究了。

因評價《水經注》言論被遊街研究資料悉數被毀

“文革”爆發前,在地理學領域陳橋驿已出版13部專著,然而陳橋驿謹慎選擇的《水經注》還是将他推入了風暴當中。1964年,陳橋驿曾發表文章,引用了他人對《水經注》的評價“宇宙未有之奇書”,這句話被人專門挑了出來與紅寶書對比。文革爆發後,陳橋驿被扣上了反對毛主席著作的罪名,随之而來的是鋪天蓋地的大字報,批鬥的内容從小詩到文章。

陳橋驿:全系的大字報主要是我,因為我有好多文章、好多書。我第一本書實際上是我還沒到大學裡的時候寫的,叫《淮河流域》。我為什麼寫《淮河流域》?因為毛澤東講,一定要把淮河修好。那麼我響應他,結果他們後來大字報裡批判我,說我是反對治理淮河的,那我也沒辦法了。

遊街、抄家接踵而來,陳橋驿精心摘錄的數千張卡片和長期積累的資料全被紅衛兵抄走,而幾十本記錄《水經注》研究成果的筆記因為提前轉移到朋友家中而得以保留。很快朋友家也面臨抄家,陳橋驿的妻子和長女去取回筆記時被紅衛兵發現,他們馬上追到杭州,命令陳橋驿把黑材料交出來。帶着沉重的心情,陳橋驿回到了家中。

視頻片段:你們都在啊,造反派讓我把那些《水經注》的筆記全部都交上去。那怎麼辦?我推說放在永康親戚家裡,他們允許我寬限幾日上交。我數十年的心血不能就這麼毀于一旦,那我們還是分頭抄吧。

五個通宵苦戰,數十萬字的筆記終于留下了底稿,筆記本被盡數沒收。沒過幾天,紅衛兵再次來抄家,抄下的底稿還未來得及轉移出去,情急中,大女兒迅速将材料塞進弟弟陳出新懷裡,再在他身上蓋上一層床單。抄家過程中,陳出新假裝睡熟,這次抄家草草結束,這筆珍貴的資料終于得以保存下來。不久後,陳橋驿又因為參加青年遠征軍而被關進了牛棚,他挂着串起來的卡片,一手拿剪刀一手拿膠水,與其他教師被當作“牛鬼蛇神活靶子”向群衆展出。

陳橋驿:《水經注》我冒了險,用了另外一個封面包起來。因為我收集的《水經注》很多,各種版本都有,這是一種小版本的,實用本。那麼我們每個人都有紅寶書了,因為我是九三學社的,所以我的紅寶書特别大,我就把小本《水經注》擱在裡面。

在文革的風暴中,陳橋驿仍舊堅持着自己的研究,終于等到了走出牛棚的那一天。一日,有人在窗外大喊,陳橋驿出來!陳橋驿以為是要讓自己配合外調,他走到辦公室外,看到學校革委會的副主任陪着一個人坐在裡面,心裡以為要有大事發生。

陳橋驿:但那個人對我笑,陳先生啊!我多少年沒有聽到先生這個詞了。你進來坐嘛。那我沒有辦法,就走過去坐在一把椅子的角落裡。他一邊笑一邊從一個包包裡拿出一份文件來給我看,國務院文件,說文化大革命取得了偉大成果,美中不足的是跟外國關系疏遠了。

因為這份文件的内容是全國九省市出版局準備翻譯外國地理書,此時外語系的老師大多是俄語專業,而陳橋驿英語極好,又是地理方面的專家,著作已經十餘本。浙江省出版局在杭州四所大學中四處尋找,最終還是決定由陳橋驿來負責浙江所承擔的翻譯工作。

陳橋驿:我馬上把這份文件還給他,我思想改造都沒有改造好。那時候講思想改造。他講得很好,而那位革委會副主任卻把面孔闆起來,他說,你在翻譯過程中也就是改造思想。

因為翻譯工作,陳橋驿離開了牛棚被安排翻譯南亞書籍,出版了《馬爾代夫》、《尼泊爾》等書。1976年文革結束後,陳橋驿整理留存下來的筆記及其他研究成果,出版了《水經注研究》和《郦學劄記》等書。他在《郦學劄記》這本書的自序中寫道:“感謝上蒼,讓我這個曆盡災難的人又能為我這本同樣曆經災難的書作序。”

嚴謹治學承接曆史地理重任

1960年代初,陳橋驿曾在地理學報上發表兩篇關于甯紹平原鑒湖森林變遷的論文,填補了原有研究的空白。看過此文後,譚其骧對其中觀點大加贊賞并專門找到陳橋驿。譚其骧,時任複旦大學曆史系主任,陳橋驿曾回憶道,我國曆史地理學界的元老是顧颉剛先生,他的三位高足,譚其骧先生、侯仁之先生、史念海先生都是我經常受教的前輩。1961年,杭州大學曆史系請譚其骧前來講學。

陳橋驿:杭大曆史系請他來講學,我當時也去聽了。講學講到第一次休息的時候,他問你們地理系有個陳橋驿先生啊我想同他見見面,我馬上站起來,譚先生啊我也在這裡,他就跟我談就這樣認識了。

此後,陳橋驿與譚其骧多有往來。1954年,毛澤東曾提議編繪一本曆史地圖集。1957年初,譚其骧正式開始進行中國曆史地圖集的編撰工作,兩人結識後,譚其骧常因此事找到陳橋驿進行商讨。

陳橋驿:他曉得我是地理系的,在地圖上有所研究,所以常常在地圖問題上跟我商量,那麼我也常常去,兩個人幾乎什麼話都談。

“文革”爆發後,《中國曆史地圖集》的工作受到極大幹擾,遲至1974年才始告基本完成,先出内部本,直到1980年代正式公開發行。然而在編纂出版過程中,問題出現了,明時期的地圖中,台灣未被繪入當時的中國正式政區版圖,國家有關部門擔心出政治問題,要求把台灣列進去,而譚其骧認為甯可不出《中國曆史地圖集》,也不能違背客觀事實。為争取學術界等方面的支持,譚其骧也找到了陳橋驿。

陳橋驿:丘吉爾、斯大林、蔣介石,還有誰呀?四個人開會的時候已經決定台灣是我們的,可明代時台灣沒有被畫上去,所以這個問題是他特地告訴我,我又趕到上海。關于這個,我說,我們還是開個專家會來決定好,不要你講我講。所以後來為此事專門開了個會才正式出版的。

随後,曆史、地理等學界權威為此事專門召開會議,陳橋驿在會上支持了譚其骧的觀點。

王永太(陳橋驿學生):好像提上去之後,胡喬木說,學術著作是學術著作,還是按專家們的意見辦。最後就是這麼出來的,總體來講還是保留學者的意見。

1982年,《中國曆史地圖集》陸續面世,在最終出版的明朝地圖中,台灣并未被繪入當時的中國正式政區版圖。1985年,陳橋驿在譚其骧等人的推薦下,接任了中國地理學會曆史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一職,随着工作的展開,他意識到需要在這門學科中建立自己的特色。此時,中國古都學會建立,陳橋驿曾任副會長,從此陳橋驿展開了自己在古都學方面的研究。

馮建榮(紹興市副市長):譬如說,為了研究考察越國最早的首都,他在書中講到,“我帶領學生在一個山上待了五天五夜”。

令陳橋驿想不到的是,古都學的研究也給他帶來了不少的困擾。1983年後,陳橋驿連續出版《中國六大古都》、《中國七大古都》,包括西安、南京、安陽等城市,随後其他城市的信件也紛至沓來。

陳橋驿:好多古都都寫信給我,認為自己也應該成為大古都。我沒有辦法對付,而且有好多根本不是大古都。

陳橋驿治學嚴謹,将安陽市列為七大古都之一前,他曾專門給譚其骧打電話詢問意見,又前往安陽考察殷墟。2010年,中國古都學會在大同召開年會,會後負責

安大鈞(中國古都學會副會長):他寫書評,光提綱就寫了三千多字,正文密密麻麻寫了七千多字,他不僅寫出了觀點,還寫出了有關論據。

關于古都的信件越來越多,陳橋驿專門寫文章提出古都的兩條标準:曾一度作為一個獨立政權的都城,當年的古都所在要落于現在這個城市的境域之中。後來陳橋驿又主編出版了《中國都城辭典》,将“都城”、“古都”、“大古都”等都列為條目,

詳細注釋定義,每有來信便一律回複:請參閱《中國都城辭典》。在陳橋驿的一生中,他共發表了七十餘部著作、四百多篇論文、兩千多萬字,陳橋驿從不請他人代為書寫。

周複來(陳橋驿女婿):他這一輩子的所有著作都是自己一手抄寫的,他就一個草稿,然後第二稿就成稿發出去了。前段時間,他自己的書,他一張張寫好題目,草稿一張還密密麻麻的。他的草稿寫得很密,隻有他自己看得懂,你去看也很累。

羅衛東(浙江大學副校長):他身上好像總是有一種使命感,就相當于張載講的這四句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就這樣四種境界。他自己寫的不多,但是我們能夠從他的實際行動當中感受到。做《水經注》也是一種絕學,他一定要把古代的一些優秀文化傳承下去。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資料來源于親身探索

1994年,七十餘歲的陳橋驿被評為浙江大學終身教授,上課時他從不攜帶教材,隻帶着幾張記有提綱的卡片。在研究和教學中,陳橋驿始終堅持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文革後,他先後在杭州大學、浙江大學任教,每年都堅持帶研究生外出考察,沿途講解。

張環宇(陳橋驿學生):沿路看到很多植物,他都會考考看這是什麼,然後師弟們有時如果回答不出來,他就趁機上一課,這是什麼種屬的,什麼目類的,這種植物在中國的整個分布,他會因地制宜地給你上一課。

侯慧粦(陳橋驿學生):第一,他說你們要到外邊去調查,那我們都去調查,拿到第一手資料;第二,要看古書,他預先跟我們講的,你要看最古的書。如果這本書在《越絕書》裡邊能找到的話,你就不要去用清史稿,一定要用最古最古的。這是他教導我們的。

至今,陳橋驿仍然向學生強調讀書的重要性。

陳橋驿:我們大家都是讀書人,今天我們就講讀書,希望大家讀了書以後,都是讀書明理,做一個好的文化人,做一個好的讀書人。用我們中國傳統的話來說叫做,“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天子就是皇帝了。

走入陳橋驿的家中,如同進入一個由書籍堆壘起來的世界,線裝書、精裝書、簡裝書。2013年,陳橋驿獲得中國地理科學領域的最高獎——中國地理科學成就獎。

教書之餘,陳橋驿常常帶着學生四處考察,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将現代科學技術與傳統曆史地理研究相結合,糾正了郦道元的許多謬誤。1991年,陳橋驿被國務院評為為發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學者;1994年,陳橋驿被評為浙江大學地球科學系終身教授。他的三不主義也聞名于學界:不申請課題經費,著作都為約搞,不主動申請參加任何學術成果評獎活動,出國不花國家一分外彙。而說起自己這一生,陳橋驿隻是寥寥數語,我這一生隻有背書、讀書、教書。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