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陳東升:我的墓志銘是從評中國500強做到世界500強

陳東升:我的墓志銘是從評中國500強做到世界500強

時間:2024-10-29 08:56:25

圖片來源:http://cj.sina.cn/article/detail

多年前,“92派”中國企業家的代表,嘉德拍賣、宅急送和泰康保險三家企業的創始人陳東升說,“未來我的墓志銘就是,從評中國500強企業到做世界500強企業”。

2018年7月19日,《财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泰康保險集團名列第489位。世界500強的排名依據是上一年度的營業收入,陳東升生于1957年,泰康保險集團剛好在他60歲時達到了跻身世界500強的條件。

照着世界最好的葫蘆畫瓢

陳東升出生于湖北天門,從小愛學習,小學時裝過收音機。高一讀了《馬克思傳》,從《參考消息》《光明日報》《文彙報》上做了大量剪報,從此對社會科學情有獨鐘,晚上經常讀到12點;高中畢業,在縣微生物試驗站當技術工人,到農村幫農民治棉鈴蟲,手裡常常拿着收音機聽新聞,晚上就在煤油燈下讀《人民日報》。恢複高考後,陳東升考了三次大學,1979年考上武漢大學經濟學系。畢業後分配到北京,在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國際貿易研究所工作,幾年發表了十幾篇論文,因學術表現突出,調到《管理世界》雜志任副總編。

陳東升從一個知識分子型的機關幹部向市場化、商業化的轉型,始于1988年。他想到了一個點子,就是模仿美國《财富》的500強評選,做中國500家最大企業評價。“美國火的中國一定火”“創新就是率先模仿”“照着世界最好的葫蘆畫瓢”,這是陳東升後來馳騁商界的方法論之一。1988年的這個嘗試,算是個開端。

《财富》雜志是1929年由亨利•盧斯創辦的。1955年,在編輯埃德加•史密斯建議下,《财富》對美國500家最大工業公司進行排名,次年對非工業類公司排名,1983年對美國服務業排名,1990年對世界500家最大工業公司和500家最大服務業公司排名。1992年,中國銀行和中國化工進出口公司進入世界500大服務企業。1995年,《财富》打破工業和服務業界限,推出統一的世界500強,中國有3家公司入選,分别是中糧集團、香港怡和集團和台灣電力集團。

1988年,陳東升想評中國500大的時候,中國的國有企業基本是按照蘇聯的會計體系,評一級企業、二級企業。陳東升代表編輯部向雜志社申請3800元啟動經費,領導說不行。陳東升說,我們先借,未來成倍還雜志社。1988年評了100強,1989年評了500強,由于這是第一次按國際慣例對企業進行評價,《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道,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播報。編輯部後來組織編撰500家大企業的圖書,給入選企業發函,買書的交450元,登廣告的交4500元,給雜志社真的掙了不少錢。

上世紀80年代,像陳東升這樣的知識分子,有的想科技興國,有的想教育興國,有的想實業興國。當陳東升從企業評選中發現一個國家的經濟地位和擁有的世界500強數量相關時,他不再滿足于隻做研究和評價工作了,他要到商海中遨遊。這一遊,如蛟龍出海,先後創出了嘉德拍賣(1993年)、宅急送(1994年)、泰康保險(1996年)三個品牌。

人生歸零進入新時代

彈指30年。陳東升受到波普藝術創始人安迪•沃霍爾的啟發。沃霍爾每年把自己用過的最重要的東西,如日記、筆、日常用品、避孕套等等,丢進一個盒子封存起來,封存30年就成了當代藝術。

2017年,陳東升編了一個畫冊,等于把生命的前60年丢到了盒子裡。他對同事和朋友們說,“我今年是零歲,人生開啟了一個新征程,就是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

陳東升所說的“為人民服務”,是泰康的醫療和養老事業。他說:“做金融賺了很多錢,走到哪說有萬億資産,很牛氣,但這都是過去,隻有把醫療養老等大健康做好,讓我們每一個人優雅地老去,讓每一個人富足而退,才是我未來的人生目标。”

泰康進入世界500強之時,是陳東升把自己歸零、邁入新時代之日。

回顧改革開放40年,陳東升認為,一個國家要繁榮,就要永遠延續企業家精神,讓一波一波、一浪一浪創業創新的企業家登上經濟大舞台。今天中國的市場經濟正在進入成熟期——市場是開放的,資本體系和創業環境是逐步成熟的,所謂跑馬圈地、官商勾結、原罪的時代過去了;新時代是有秩序的時代,專業的時代,持續創新的時代。如果想做偉大的企業,百年老字号的企業,必須将“專注”做成品牌,堅持專業理想主義,批判摒棄機會主義。

創業人生的四個鏡頭

假如時空穿越,陳東升的創業人生可以定格為這樣幾個鏡頭。

第一個鏡頭:1991年初夏的一天,北京南城馬路邊的路燈下,陳東升下決心辦一個拍賣行。在鄧小平視察南方講話影響下,陳東升一心想下海創業,但項目一直沒定。評中國企業500強時他走訪過很多國企,在重慶鋼鐵廠發現蒸汽機是慈禧太後時代的,就想建一個中國工業博物館,但後來沒辦成。這天同事給他看《羊城晚報》刊登的一篇小評論,說中國五千年文明有燦爛的文化遺存,但沒有一個像樣的藝術品拍賣行。陳東升聯想到《新聞聯播》曾介紹過國際知名拍賣行蘇富比、佳士得,梵高的《向日葵》拍了幾千萬美元,覺得那是個很有品位的地方,就動念了。1993年5月,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立。創業初期從包裝袋、價格表、目錄屏、專家系統和信用系統,一一模仿蘇富比。

第二個鏡頭:2016年7月27日,美國證監會資料顯示,截至7月26日,泰康人壽持有的蘇富比股份數目達到791.87萬股,持股量約為13.52%,成為蘇富比第一大股東。

第三個鏡頭:1990年,陳東升随中國青年代表團一行50人到日本考察,看到東京街頭到處挂着“住友生命”“海上火災”的牌子,就問在日本研修的同事魏加甯,得知“生命”是“人壽保險”的意思。看到東京最高的摩天大樓都是保險公司的大樓,陳東升第一次知道保險業可以做這麼大,就在心底埋下了創辦一家人壽保險公司的種子。

回國後,陳東升到王府井書店,買了所有書名帶有“保險”的書籍開始學習。1992年12月,在出差間隙,他在上海新錦江大酒店的房間裡寫下了“關于成立‘四方保險公司’的設想”,開始了籌建人壽保險公司的漫長旅程。近四年時間,申請信托公司、證券公司、商業銀行的人很多,隻有陳東升一直等着保險牌照。一直到1996年拿到牌照,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今天,泰康已經發展成涵蓋保險、資管、醫養三大核心業務,累計服務2.25億客戶的大型保險金融服務集團。截至2017年底,管理資産超過1.2萬億元,淨資産超過600億元,稅後利潤為113億元,簡稱“萬億資産、千億保費、百億利潤”。

第四個鏡頭:2009年,陳東升和泰康人壽董事會成員到美國費城附近的萬柳(WillowValley)養老社區考察,看到了大型的運動中心、文化中心、歌劇院和齊全的醫療康複設備,既有别墅也有單間公寓。他和一個在跑步機上健身的老頭交流,一問已經95歲了。他進到一個練功房,一群老太太花枝招展、塗脂抹粉地在練平衡,練穩定性,一問,有個老太太說84歲了。他還看到一個百歲老太太戴着“二戰”時的護士帽,重溫青春時光,開懷大笑。他被這些老人對待生命的态度震撼了。“我們中國老年人基本上都是為了後代,我們說讓老人吃一點,老人說留給孫子,讓老人穿一點,也說留給孫子。我們一定要改變他們這種生活方式,把人壽保險和養老社區相結合。”

2009年,保監會批準泰康人壽作為保險業第一個養老社區投資試點。泰康開始有步驟地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建設包含康複醫院在内的養老社區。客戶購買“幸福有約終身養老計劃”(起價為200萬元,分10年繳清)之後,可以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獲得入住養老社區的資格,産品到期後按年返還養老金直至身故,用于補充養老支出。在社區養老時,每個月繳納服務費用。目前,“幸福有約”熱銷,北京燕園、上海申園、廣州粵園、成都蜀園已先後投入運營,未來幾年還将有十幾個養老社區啟用。

泰康的商業模式是,一方面通過保費投資獲得一到兩個百分點的正回報,另一方面,雖然養老社區投資巨大,回報周期長,但有規模效應和高入住率後,通過服務也可以實現微利。陳東升算過一筆賬:如果客戶入住率相對穩定,達到90%以上,入住期限在8-10年,等于一次性銷售了10年的期繳保險産品,對泰康未來的現金流是一個很好的支撐。

陳東升說,剛做拍賣和保險的時候,再有夢想,都想不到能做到今天的規模,有這麼多創新。“你買我的保險,我用壽險資金建設養老社區,全國連鎖,你老了以後在這裡養老就醫,形成閉環。我們的醫生幫你看病,大概比外邊的醫院便宜20%,所以閉環一定給客戶帶來最高價值。整個模式叫‘醫養康甯全國化,發達地區網絡化’。什麼是醫養康甯?就是醫療體系、養老體系、康複體系、終極關懷(紀念園)體系四位一體,這個模式現在全世界還沒有。所以現實比夢想精彩得多,偉大得多。”

成功在于你怎麼對待這個時代

陳東升的成功,究竟靠什麼?小富由儉,大富由天。用他的話,最重要的因素是時代好、機會好、命運好。

“時代好,是身處飛速發展、創造奇迹的改革開放偉大年代;命運好,是選擇了人壽保險這個充滿活力和人文關懷的朝陽産業;機會好,是共同的信念讓大家走在一起,上下同欲,從不折騰,目标純正,心無旁骛。”

觀察陳東升創業發展史,和時代高度同頻合拍。

1992年,《有限責任公司規範意見》和《股份有限公司規範意見》出台,之前隻有國有企業、鄉鎮企業、外資企業、個體工商戶幾種類型,這兩個文件大大拓寬了創業者的視野。想創業,無資本,可以去募集資金,尋找投資者。嘉德和泰康都是在這個背景下醞釀的。來源:http://static.tieba.baidu/tb/error.html?tc=332768821109250498660819091995年10月1日,《保險法》頒布,次年泰康成立,而此前光等牌照就是4年。2000年,為迎接入世後的競争挑戰,保監會對于保險企業的分公司申請給予大力支持。泰康1996年開業,1998年成立了兩家分公司,而2000年上半年就有3家分公司開業,下半年又有5家分公司獲準籌備。短短3年開了21家分公司,迅速完成了全國布局。陳東升算過賬,那3年建機構的開辦費一筆筆攤銷大概是3.8億元,今天100億都建不了這些機構。

2006年,保險業迎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幹意見》(“國十條”)的政策甘霖,加上股市進入牛市,用陳東升的話,“這像是改革開放30年給人民的一份大禮”,泰康加速發展,在股市上所獲甚豐,股市到達6000點後又大力減倉鎖定成果。糧草充足,接下來3年大力推進縣域保險,把市場做深。

2009年,養老社區試點花落泰康,可以用保險的長期資金投資長線項目,深耕壽險産業鍊。“活力養老、高端醫療、卓越理财、終極關懷”的四位一體商業模式,養老、健康、财富的三大閉環,由此得以真正啟動,大健康産業生态體系模樣初具。

怎麼什麼機會都給陳東升抓着了?他是不是有什麼特殊背景?

陳東升在武漢大學學的是政治經濟學,又曾在國家部委工作,這些經曆積累了人脈資源、熟谙政策動向的能力和不凡的商業遠見。他在《管理世界》策劃的“中國500家大企業評價”和“中國工業40年成就展”,也為他積累了聲名,認識了一大批企業。所以嘉德拍賣募資時,一個星期就找到了十幾個股東,募齊了2000萬元。他的大學師兄盧建、田源都幫了不少忙。後來籌備泰康保險,和他一起創業的也有當時在央行工作的專業人士。

不過,陳東升一向堅持的原則是,懂政策而不搞政策尋租,有關系而不靠關系辦事。相反,他一直和各種關系保持距離。靠山變冰山、火山,這樣的教訓太多了。他的價值觀是“三化三不”,即專業化、市場化、規範化,不偷、不搶、不争。

不偷,就是不偷國家的錢,不偷股東的錢。泰康成立之初,國企投資了1.8億元,20年後在産權交易所挂牌轉讓,變現了124億元,加上分紅有70倍收益;不搶,就是不做惡意收購;不争就是不争一時,不争一城一池,争長久、争戰略、争思想、争未來。

陳東升不争而争,始終靠眼光和布局的優勢,跨入發展快車道。他曾坦率地說過“92派企業家”的特征是“用計劃經濟的餘威搶占市場經濟的灘頭”,“餘威是說你在機關,熟悉這個體制,但也隻有那麼一點威力了,比如《管理世界》是發展研究中心的一個雜志,沒有什麼公權力,也不可能用它去尋租。創業主要是靠眼光,靠創意,孜孜不倦

每一個時代都有機遇與挑戰、矛盾和問題。陳東升一直研究經濟,對中國存在的問題很清楚,但他更相信中國的機會和國運。他的口頭禅是“看好中國200年”。不少經濟學者對于政府幹預經濟都持批評态度,但陳東升始終堅持,政府主導經濟的實質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企業家精神的泛社會化”,書記像董事長、市長像總經理,主流是積極的、正向的。在政府主導下,國資、外資、民資三股力量一起發揮作用,這是中國獨特的道路。

2013年初,泰康的重要股東美國高盛集團的董事長貝蘭克梵和陳東升交流,他說20世紀是美國的世紀,21世紀一定是中國的世紀。從20世紀至今,美國經曆了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1972年石油危機以及其後的10年滞脹,再到2008年的金融危機,美國經曆了這麼多危機但一直在學習、在發展。中國的步伐完全可以放緩一點,遇到挫折和挑戰并沒有什麼。

陳東升說,看中國要看大趨勢,十億人的發财夢想都被激發出來的時候,想不發展都難。陳東升看好中國,更看好中國中産人群的崛起。他說:“貧窮的時候沒有财力買保險,特别富裕的人,他的财富就是他的保險,所以中産人群才是保險行業的基石。我們就是圍繞中産人群做生意,中國經濟三四十年的高成長,形成了龐大的中産人群,他們是我們保險業的最愛,隻有對他們來說保險才是必需品。‘一張保單保全家’,我們一直都在弘揚這種新的生活方式,把虛拟的金融和現實的養老、醫療對接起來,創造出新模式。我們最大的風口、永遠的風口就是伴随中産人群一起成長,為日益增長的中産人群及家庭提供全方位健康和财富的管理與服務。”

看好中國200年,看好中産幾億人,這就是泰康“長坡、寬道、厚雪”商業模式的前提。陳東升喜歡看巴菲特的《滾雪球》,長長的坡、寬寬的道、厚厚的雪,才能滾世界最大的雪球。“從搖籃到天堂”是最長的坡,養老、醫療、理财和終極關懷是寬寬的道,中高端客戶就是最厚的雪。因為是人就離不開養老、醫療、投資,隻要能控制好風險,就是世界最好的商業模式。

這就是陳東升“大富由天”的道理。

成功在于慎終如始的堅持

看好時代、看對大勢、看準市場,這隻是成功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陳東升說,“理想和現實間隔着一道萬裡長城”,“大事要敢想,小事要一點點做”,“真正的企業家精神不是溫室中的幼苗”,理想要變成現實并不容易。泰康的成功,既是時代的産物,更是自身點點滴滴奮鬥的結果。市場對泰康沒有特别的恩賜,隻有靠專業化、市場化、規範化才能活下去,走出來。

該抓機遇的時候,陳東升重視速度。“20多個分公司用3年時間幹完,如果讓外資公司看就是瘋子。但為什麼外資保險在中國沒有做大?因為它們來自成熟市場,不知道中國這個有着13億人口的新興市場有什麼特色,該用什麼打法,它們隻是強調風控和按部就班。而泰康是因時而生、因市而興、因勢而變,抓住每一個戰略機遇期,超常規跨越式發展。”

該穩健經營的時候,陳東升重視效率。他一直強調泰康要做資本節約型公司,因為資本是有成本的,資本的效率最終要由經營來決定。如果經營帶來的資本回報增長的速度低于準備金負債增長的速度,就會導緻償付能力越來越不足,會陷入惡性循環。所以效率就是生命,而資本就是剛性約束。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泰康就明确核保核賠委員會總管死差和風險控制,投資委員會管理利差,預算委員會解決費差,自創立起,泰康是保險業極少的沒有讓股東不斷注資、沒有稀釋股東的公司,從未出現償付能力不足。泰康有不少物業,但直到今天資産仍然按照原值計算,如此保守的财務政策是為了給将來留出餘地。

該積極突破的時候,陳東升不乏創新。早期創新靠快速模仿,營銷體制學習東南亞和中國台灣、香港,借鑒國泰模式、安泰模式、南山模式及友邦模式;信息技術、精算、管理、财務和投資管理學習歐美,提倡向世界上一流的跨國企業學習。越往後,自主的創新越多,比如在保險業第一個發次級債,第一個使用内含價值标準,第一個百分百電話回訪,第一個做醫養。

在我看來,和許多世界優秀企業一樣,泰康的成功,最終離不開文化和機制。泰康的文化是專業、正氣的文化。專業就是“不管做什麼,都把它做出花”,做深做透做精;正氣就是不許拉幫結派,不許給上級送禮,不許鑽營、溜須拍馬,泰康不是烏托邦,但更不是極其現實的唯利主義。

泰康的機制,最根本的是治理結構。治理結構是決定一個企業能走多遠的基因。陳東升是泰康和嘉德的創始人,也是大股東。創始人、大股東、創新者、CEO,這四種角色集于一身,體現出最具活力的企業家精神。陳東升說:“巴菲特今年87歲了,60年親曆在第一線。不親曆親為隻管戰略,是錯的,離開現實的經營實體,你就沒有發言權,戰略會錯,想法會不接地氣。”

1983年從武漢大學畢業時,陳東升和一個同學來到珞珈山頂,花了半天時間在一塊石頭上刻下了一個大大的“始”字,這個字到今天依然存留在那裡,雖然抹去了一些棱角。

初心不改的陳東升,慎終如始的陳東升,通過以泰康為載體所進行的市場經濟實踐,為這個時代增添了一道雄渾壯美的旋律,也證明了,有理想、有知識、有專業追求、堅持走正道的新儒商,在這個時代前途無量。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